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曾有条“博物院路”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3-11-14

昨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在疫情影响下上海的博物馆都无法开门接待参观者,但各种线上主题活动丰富,足不出户也能体验博物馆的魅力,算是聊胜于无。上海各类博物馆数量众多、种类齐全,资料显示截止到2021年共有各类博物馆158家,这还不算一些私人博物馆。或许上海的历史在全国算不上很悠久,但在博物馆建设领域却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上海的经济文化历史软实力和市民的素养决定的。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院就坐落于上海,由法国传教士韩伯禄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开始筹建,位置在徐家汇天主堂旁边,名为“自然历史博物院”,后在徐家汇耶稣会总部南边建造专用院舍,名字改为“徐家汇博物院”。1930年搬迁到吕班路(今重庆南路),归属震旦大学管理,更名“震旦博物院”(和现在的震旦博物馆不没有关系),为纪念韩伯禄,博物院法语名字为“Musée Heude”。震旦博物院曾被誉为“亚洲的大英博物馆”,动植物标本和中国文物的收集“远东第一”。


身穿中式袍服的韩伯禄

Pierre Heude

1836~1902


徐家汇博物院旧楼

约1896年


差不多和韩伯禄同时,英美侨民也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文化机构——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North China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从事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的调查研究。1871年在现在的虎丘路(当时名为上圆明园路)建造会所,三年后开设博物馆。1886年,门前的这条马路更名为“博物院路”,1943年租界收回后以苏州虎丘山作为路名,更名虎丘路。“虎丘路”之命名是否和南北苏州路有关不得而知,想必是有点关系吧。


虎丘路亚洲文会大楼

现外滩美术馆

图片由张莹提供


亚洲文会1823年在伦敦成立,1847年在香港成立中国支会,上海的这个机构叫“北中国支会”,“亚洲文会博物院”也是上海最早的博物馆之一。现在看到的建筑是1931年该会筹集16万两白银拆除旧屋后重建的,由公和洋行设计,1932年建成,1933年正式对外开放。


美国人裨治文

Elijah Coleman Bridgman

1801-1861

“亚洲文会”首任会长


亚洲文会博物院老楼


亚洲文会博物院新楼


亚洲文会博物院大楼属于欧洲装饰主义建筑风格,但加入了一些中国传统元素。二楼伸出的阳台栏杆是中国式样的,底下一层入口有三道券门,铁门栅栏采用“寿”字图案,两旁是八角八卦窗。门楣上“亚洲文会”四个汉字,用的是汉字小篆。亚洲文会博物院号称“上海文博之源”,收藏陈列大量上海周边地区及长江流域的动植物、矿物、古董及人类学标本。




小篆体“亚洲文会”



八角八卦窗



亚洲文会博物馆新大楼落成


1878年,亚洲文会博物院征集到一堆鲸鱼的下颌骨架,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索威比在《上海博物院简史》中写道:“中国观众对此兴趣盎然,他们对此大海怪的迷惑,远胜于对西方人的好奇。”1886年把路名由上圆明园路改名博物院路,当时上海的《图画日报》曾这样介绍:“该院任人游览,不取游资,诚开通智识之一助也。”——这里是不收门票的。


近九十年历史的老楼


上世纪50年代,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的经费来源断绝,会长黎照寰主动要求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一部分藏品英国人已经运回去了,剩余的由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分别接收。大楼则由上海图书馆作为书库。1990年代这里曾经将底层演讲厅(原名伍连德讲堂)出租给青岛证券公司,博物院路的博物院和“博物院路”的老名字一样,成为了过去。


交通大学老校长黎照寰

1898-1968

解放初任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长


九十年代的亚洲文会大楼


2015年时的大门


2015年时的门把手


现为外滩美术馆

图片由张莹提供


亚洲文会大楼的楼梯

图片由张莹提供


博物院门前的这条“博物院路”,也经历了百年沧桑。上海开埠之初,因为靠近外滩,“上圆明园路”有众多洋行仓栈。1867年,在原来仓栈的位置建起了兰心戏院,到1929年迁出。后来又建起基督教青年会,逐步形成教会文化区,有青年协会书局、广学会书店等。1928年北端开设光陆大戏院。三十年代外滩金融业繁荣,后起的央行、进出口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延伸至此。


原博物院路上的兰心戏院


南苏州路口的光陆大戏院


广学大楼(邬达克设计)


广学大楼独具特色的装饰


虎丘路北京东路口



虎丘路131号虎丘公寓

原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

图片摄于2015年


虎丘路131号虎丘公寓,原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简称青年协会大楼),1919年由国际基督教青年协会集资兴建,1920年竣工,1924年扩充改建。原来一、二层是教会办公用房,三层以上是教友住宅。解放后一、二层也改为住宅。虽为教会产业,青年协会大楼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其特殊地位。1936年5月31日,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的60多个救亡团体和十九路军的代表在这里秘密集会,宣告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宋庆龄、沈钧儒、马相伯、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为发起人。直到1949年12月,鉴于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救国会才在北京宣告结束。



救国会七君子


虎丘公寓大门顶端

图片摄于2021年


虎丘公寓内景

图片摄于2015年


虎丘公寓的扶梯

图片摄于2015年


虎丘公寓内的住家

图片摄于2015年


虎丘路香港路口

虎丘公寓的奠基石

字迹已无从辨认

图片摄于2020年


虎丘路上原来还有一座极具特色的建筑——阿哈龙犹太会堂,系1920年哈同为纪念其已故的父亲,独资捐献在博物院路20号建筑的犹太会堂,可容纳400余人,以替代原来的舍里特·以色列会堂。五十年代后阿哈龙会堂成为《文汇报》的一部分,部分建筑做了工厂。八十年代,破败不堪的会堂旧址拆除,建起了文汇大厦。2006年文汇大厦也拆除了,这个地方又迎来一幢新建筑……


阿哈龙会堂旧影


1976年的阿哈龙会堂

摄影:迈克尔·兰克(Michael Rank)

图片来自弄堂网


1976年的阿哈龙会堂

摄影:迈克尔·兰克(Michael Rank)

图片来自弄堂网


八十年代阿哈龙教堂旧址

摄影:陆杰

图片来自@魔都人文漫谈 公众号


今已拆除的文汇大厦

摄影:陆杰

图片来自@魔都人文漫谈 公众号


今日虎丘路

图片来自@上海黄浦


从苏州河北岸

眺望虎丘路口


最近我还写了

关煞开通

金山的狠角色“太保阿书”

吃力不讨好|“飞将军”冲冠一怒掴裁判

四月十四谈“喷符”

半夜三更“调查户口”并非滑稽戏凭空创作

首位参加奥运会的上海国脚,正宗“老南市”贾幼良

小滑稽妙侃“生大蒜”

幻成记忆的残垣|纪念邱岳峰先生百年诞辰

百岁“人民艺术家”秦怡是上海南市的女儿

今日四月初八,静安寺本该有庙会

迎勋北路应公祠往事及茶叶公所旧址一瞥

怎能忘记那阳光灿烂的五月

百年前的今日,北四川路教堂内纪念马克思诞辰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