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海——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对古联今 2023-04-08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评选活动得到了联友们的广泛关注,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联杂志推荐平台将陆续展示应征联家风采,截稿(6.30)后将组织专家组进行评选,最终选出5人上报,同时接受大家的监督,欢迎参与。


江海


江海,1971年生于南京,现为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江苏省诗词协会、江苏省民协会员;《江苏楹联》副主编,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公众号编辑部主任,对联杂志社江苏联络中心联络人;《江苏当代百联赏析》编委,《联吟改革开放四十年》编辑,《中华诗词读本》撰稿。 



作品欣赏




1.南京燕子矶看矫燕凌空,亦想人当举翼;听欢涛脚下,方知我已登台。 2.南京牛首山佛顶塔心静月长轮,飞来一塔清凉境;江流山不转,修到九重极乐天。 3.南京汤山雷公洞果然洞府神仙,干打雷不下雨;许是天庭谪客,一露脸便吓人。 4.镇江蒜亭蒜亭,亦称算亭,为孔明与周瑜两人合谋火攻曹兵之地。如算如棋,妙计早分三足鼎;或瑜或亮,合谋可胜一言堂。 5.天津水上公园-安澜桥赏景其时,有桥皆是路;安澜此处,无水不行舟。 6.太湖石皱如眉,漏如沙,瘦如槁木;居然剔透玲珑,经水千磨犹不死;怪似兽,妙似画,逸似神仙;到底风流倜傥,陪花四季竟无移。 7.镇江焦山砥柱破江开,山水还诸本色;看天堑幽深、云崖挺秀、名鱼跃浪、俊鹘摩空,活泼泼招我来游,何其美也;渊源夸地利,人文集以大观;有禅堂定慧、古柏昂藏、瘗鹤沉雄、焦公避世,大方方伴之小隐,不亦快哉! 8.贺国庆70周年奏七秩弦歌,拨动地球丝路畅;画九州新景,挥来巨笔大江流。 9.贺泰兴市诗词楹联协会三代会暨诗词之乡授牌银杏壮诗乡,喜老树根深,新枝花艳;黄桥通对境,待平观流水,仄振清音。 10.贺宜兴市荆溪诗社成立二十五周年暨荆溪楹联协会成立一会起荆溪,望水山险、秀、清、奇,正合联心明古道;两行兴国粹,较今昔诗、词、歌、赋,同多圣手振雄风。 11.题红豆集团主导开发西港特区西港特区,即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为红豆集团主导开发。中华烙印,西港传奇,喜看红豆一投,友谊桥梁通四海;丝路寄情,特区举帜,好借春风远度,繁荣经济创多赢。 12.纪念九一八千百万流离失所,唯血性男儿,未遵军命甘赴死;九一八铭刻在心,知豪情我辈,不振国威是偷生。(新韵) 13.山东周村古商城大染坊繁华无褪色;丝缕总关情。 14.偶感有酒莫辞今日醉;无花爱忆去年春。 15.走过花园曲径本天然,看我重来,开落几枝皆故梦;白云如有意,赴谁旧约,徘徊一路到黄昏。 16.蛇世人皆以小龙名,岂知膜拜当空,舞爪张牙真亦幻;今我亦思高士隐,早厌毒言在外,盘身合眼静而明。 17.刑天血战可寻根,凌泰岳清角吹寒,志满方招干戚舞;残躯留雪耻,立常羊断头喷火,仇深不借故山埋。 18.张骞拓南疆威震当年,消几多瘴雨蛮烟,敢笑夜郎夸大国;出西域泽遗后世,惠千万商胡贩客,长教丝路振驼铃。 19.程砚秋先生蝶仙引道,永利授徒,武子换青衣,一曲悲歌《亡蜀鉴》;丹桂借台,罗公赎体,程门辉旦派,千秋宝砚《锁麟囊》。 20.小篆自秦王一统天下而成,入印尤佳,若非玉质纤纤,怎引来熙载传情,石如写意;于碑刻远承文明而记,逢山必遇,更以娇容润润,方使得琅琊添秀,泰岳生姿。




打开喜马拉雅 听对哥谈联

喜马拉雅 搜索:对哥谈联

点击订阅关注哦




《对联》杂志

海内外唯一公开发行的对联艺术期刊

投稿:13269221296(微信同号)

征订:13269221236(微信同号)

邮箱:duilian2008@sina.com


更多精彩,敬请扫码订阅《对联》杂志

邮局微信订阅

客户端中华联墨

对联杂志官微

青青导读对联杂志


订阅《对联》杂志的三种方式

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文化奖 推荐及评奖工作实施细则

孙则鸣——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理论奖应征联家风采

严海燕——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理论奖应征联家风采

林鑫——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理论奖应征联家风采

王家安——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理论奖应征联家风采

王存白——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刘可亮——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卜用可——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任鸿——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杨怀胜——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毛竹——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孙凤山——第二届“瓯海杯”中国当代对联创作奖应征联家风采

发现《对联》之美 ——王永江先生做客对联杂志社小记

端午节对联

“文学类”对联陷入“联八股”泥潭

古典之美是对联发展的主要方向

联须称境 文质彬彬

“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以对联为例浅析古典诗学在当下的价值

《对联》:百万联友的心灵家园

两行文字 品读中华 ——《对联》杂志35年峥嵘岁月速写

“六把尺子”量对联(一)—— 文体的韵与散

“六把尺子”量对联(二)——对偶的工与宽

“六把尺子”量对联(三)——声律的细与粗

“六把尺子”量对联(四)——立意的切与泛

“六把尺子”量对联(五)——语言的生与熟

移精变气 妙语疗疾 ——枚乘作品《七发》探微

卅五年来催少壮 二三代后尽芳华 ——专访《对联》创刊人、第一任主编郭华荣先生

看,龚鹏程这样为对联点穴

甲骨文集联书法 引导国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著名学者朱彦民先生专访

对课 是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 ——对话文化大家楼宇烈先生

名人联话|我来添尔一峰青——话说一代文宗傅山及其对联

“对联学”:曾经的关注与当下的问题

撰联:从情趣类到严肃类

回眸 2019中国对联事业的高光时刻 ——《对联》推出2019年度“十大热点”关注

2019年《对联》杂志·卷首语评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