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麦时光忙挖墒】当年,我是知青……(十二)(方世岳)
种麦时光
“霜降两头麦”,霜降节令前后,正是种麦好时光。我从二桥太平闸打坝工地回到陈庄,队里种麦正忙得热火朝天。割完稻的田块都要翻耕、施足底肥。各家各户猪圈里的猪灰,被我们一担一担挑进了翻耕过的农田。然后再被队里的弱劳力用两齿灰叉将其在田块中散撒开来,作为麦田的底肥。陈庄队耕田手小二子赶着队里的老牛,来到施过底肥的田块。老牛拖起一丈多宽的耙,将翻耕上来的大块泥土耙压粉碎。田块耙平后,就开始挖墒。
墒是麦田里的排水沟。俗话说:“寸麦怕尺雨,尺麦怕寸雨”,才种下的麦需要雨水扎根冒芽,除非下一尺深的大雨才为灾;而过年后开春,麦子长成一尺高后,就不能受淹,那怕天降一寸深的雨水也会烂根影响收成。现在挖墒就要挖得深一点,以利今后排水。
我们先用栽秧绳在田块中拉起直线,然后持锹,一人站一行,锹沿着秧绳方向向前挖。先将有元宝型踩拐的大锹垂直于地面,脚在锹拐上,左一脚再右一脚往下使劲踩,再中间来一锹后,将这锹松动的泥块平端起来,撒于田中。挖墒很累人,人只能站在一锹宽的墒沟中进行。一条墒都有好几十米长,一人一条墒,你必须一口气挖完。墒挖好后,一条条墒沟将田块分成了若干的长方形。
墒挖好后,队长陈贵和耕田手小二子就来到田边。他们左臂将装麦种的大畚箕抵在腰间,右手从畚箕中抓起一小把麦种,在墒沟中边走边向两边的田块抛撒麦种。撒麦种可是个技术活,要撒得均匀,还要将按田块亩数称好的麦种全部撒掉,基本上不多不少。
妇女们扛着竹草耙子来到撒过麦种的麦田。她们沿墒沟走一遍,边走边用草耙把麦田里的泥土轻轻地耙动,让泥土将裸露的麦粒遮盖起来,以免雀子飞来啄食。
挑灰、挖墒、种麦、盖麦,连续十多天抢种麦子,终于抢在节令立冬之前种完了麦。农谚讲“立冬不出露籽麦”,过了立冬再种麦,来年麦收就会打折扣。接连二三的踩锹挖墒,混身酸疼,握锹的手磨出了血泡,一双草绿色解放胶鞋踩锹都踩脱了鞋帮。
又到了11月16日,我们下乡插队落户纪念日。光阴似箭,转眼我们修地球已经两周年。两年前的今天,下着大雾,我们一行七人英姿焕发奔赴广阔天地;去年的今天,下起小雨,陈庄四知青:我与吴、曙、琥在施桥南食堂,高举起存满红酒的碗;今年的今日,地上下了一层厚霜,琥弟特为此从赤岸水利工地赶回,到陈庄己是10:40。大吴去贫宣队,大老曙调江都,就我与琥在陈庄知青屋,以茶代酒,过下放的生日。
两年了,这两年多少风风雨雨!知青的人生道路上还有多少个两年,多少个风风雨雨等着我们?虾子哈来的,想不到那许多了,来!来!来!琥老弟,咱们一步一步向前走,一天一天往下过!
五普下钢管
石油勘探第五普查大队在施桥镇东面的河坎子安营扎寨,傍着河岸砌了很多营房。大运河上的施桥船闸在五普营房的北边,大铁驳船队通过大运河陆续运来若干钻探石油的无缝钢管。登上铁驳船,下卸运来的无缝钢管是我们附近几个生产队包下来的活,这是一笔很不错的副业收入。
每一次下卸无缝钢管都是仇庄的周大仙挑头指挥。不要看他人不中看,长着一副迷麻眼,说起话来耷嘴耷舌,可他人员分工明细,哪些人上船,哪些人在岸上,指挥若定,很对路子。
周大仙先派人沿跳板登上铁驳,选出两根较长的钢管,将它们一头箪在船帮上,另一头斜放到河岸上做轨道。斜放的两根钢管间隔一段距离,间距小于其它钢管的长度。分工在船上的人二一添作五分别站列在船舱里无缝钢管的两侧。大家选中一根钢管后就齐心合力用双手将它抬举到铁驳船的船帮沿口,放在斜靠的两根钢管轨道上。周大仙一声喝:“放!”,两边同时松手,哗啦啦!钢管沿轨道而下,直滚向河岸。
河岸上的人也分两边而立。钢管沿轨道滚到岸边。站在最前面的二人待滚滚而下的钢管来到脚边,几乎同时伸出手中准备好的细洋园钩子将钢管勾住。后面的两人跨步向前,将手中准备好的木棒杵进钢管两端。第三披人将手中马达上报废的三角带套进木棒。手拿木杠的人走向前,把木杠穿过三角带。钢管两端各有两人负责抬杠,四个人步伐一致“吭唷吭唷” 地将钢管抬离河坎,一鼓作劲抬上堤岸后再垒码起来。
搬的搬,滚的滚,勾的勾,抬的抬,大伙儿忙得热火朝天。周大仙不停地蛮喊六叫,倒也指拨得一点儿也不乱。
偶有钢管在沿轨道下滚时,因两边着力不匀而滚落河里。待一船钢管全卸完,周大仙就会开出一小瓶二两五烧酒的奖励,看谁愿意冒寒下水去捞。
这时当过志愿军的姚广亮就会挺身而出。他脱去鞋袜,长裤筒卷到大腿丫根,一步一步衬着脚步慢慢地摸下河坎。姚广亮在水底下用脚触到失落的钢管,他弯腰将钢管勾了上来,再拉着它一步一步慢慢地衬着脚步盘到岸边。岸上的人接过他手中的铁勾将钢管拖上岸,有人走上来把钢管抬走。姚广亮上来后,一手接过周大仙递给他的“三六子”,一手夹住鞋袜,你看他兔子都是他的孙子,一溜烟就跑得无影无踪。
天不驾事,我们下钢管那几天,绵绵细雨。雨脚稀时,我们淋雨还得干,下完一船钢管就可以得到我们应得的力资。如雨下大了,众人就会躲进岸边上搭的小棚,一人一支烟,快活似神仙。众人吞云吐雾,南无天,北无党地瞎吹一气。等雨稍小一点,周大仙一声吆喝,一个个哈腰驮背钻出小棚,各就各位,又紧张而愉快地干了起来!
渡口抬油桶
邗江县乒乓球赛的复赛在邗江中学举行。邗江中学让我们陈庄队送稻草去,给参加比赛的运动员用来铺床。我们挑草送往邗江中学后,就留下来看乒乓球比赛。打球的运动员基本上都是插队知青,女子有汤汪公社的孟迪、西湖公社的彭兰、杭集公社的方巧英,男子有汊河公社的张世葆等。他们的乒乓球技都很高,看他们赛球,非常过瘾。我们正看得来劲,周大仙派人找到了球场,他让我和大吴立即赶到施桥镇东面的渡口,和他们一齐从停泊在渡口码头的驳船上,将装沥青的大油桶卸上岸。
大油桶是铁皮制成,装满沥青后,一桶约有400斤重。这些油桶是大驳船从大运河里运来的。上午我们卸下了80个油桶,下午接着卸下了56个,这批货共重27吨。下油桶是两个人一组,在船上用粗绳将油桶拦腰一系,再用毛竹杠穿过绳套。两人弯腰起肩,齐声喝道:“起!”抬起桶来。
我和大吴一根杠,我在前,大吴执后,抬起油桶后我们由船舱里一步一步迈上了跳板。跳板在上下微微地颤动,我站在跳板上,向前每跨一步都要在跳板上踩实后,才衬着迈出第二步。我们走完了跳板,踏上了岸边平地。我们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如履平地,一口气将大油桶抬到地秤上去过磅。
我和大吴是生平第一次抬这么重的物件,勉强胜任。将油桶送到验收处,歇下肩,擦了一把汗,我俩长吁了一口气,又继续上船准备抬下一杠。生活的重担就这样压在我们的肩上,虾子哈来的,咬紧牙,我们总算没有被它压垮!
船舱中油筒一个一个在减少,因重载减轻,大船渐渐上浮,搁在船帮上的一端跳板也随着船的上升而升高、变陡。跳板的坡度变陡后,人走上去颤动加大,抬着油桶过跳板就加倍要小心。我用一只手握紧肩上的木杠,另一只手抓紧捆油桶的绳索,在跳板上稳步前进。我保持平衡尽力压住晃动的跳板,一步一步小心地向岸边靠拢。我俩也随着大伙低呼着号子:“嗨!唷!嗨!唷!”, 充满激情的号子声散发着我们对生活的抗争!
干完活,周大仙就领着大伙到施桥镇上南食堂就餐。干粗活,干重活,放下手中杠子,我也学着大伙儿捧起粗花大碗里的冷开水,一仰脖子,一口气喝得干干净净。爽!
称油桶重量的磅秤是从供销社借来的,周大仙让我和大吴将磅秤抬去还掉。这架磅秤和400斤重的大油桶比起来可轻多了。我俩抬磅秤前未用绳子将它和木杠系牢,结果出滑子了。大吴将木杠从磅臂丫根处穿过,他在后面用手抓住磅秤。我接过木杠的前端,两人直肩,不料因磅秤底盘重,木杠一下子就滑到磅臂挂秤钩一端。我们二人直肩时劲太猛,反将磅臂一下子就扳断了。
周大仙闻声跑来一看,脸当时就苦了下来。他急得直跺脚,一迭连声地嚷道:“坏了,坏了!今天油桶白抬了。磅秤要花大钱焊,还不晓得焊得好焊不好呢!”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