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第五届社科法学研习营
第五届社科法学研习营
报名截止:2022年8月6日
活动时间:2022年8月20-31日
活动地点:线上
第五届社科法学研习营
招生简章
社科法学研习营是“社科法学连线”联合相关院校师生举办的学术公益活动和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帮助更多学子加入到法律的跨学科研究之中。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分别在云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线上)举行,获得良好效果。
第五届社科法学研习营定于2022年8月20-31日在云上“连线”,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与社会跨学科研究中心联合各单位共同举行。本届研习营的主题是“学做法社科”,即如何学习和进行法的社会科学研究。我们邀请到国内知名学者做专题讲授,举行交流会、工作坊和研讨会等活动,现面向全国高校招生40名学员。
具体活动安排
//(一)专题讲授1、法律、社科与人文的多学科研究
主讲人:尤陈俊 与谈人:孙少石 主持人:缪因知
2、提问题和讲故事:法律社会学如何叙事
主讲人:刘思达 与谈人:程金华 主持人:于 明
3、做法律人类学
主讲人:王启梁 与谈人:朱晓阳 主持人:王伟臣
4、法律的经济分析和演化分析
主讲人:桑本谦 与谈人:戴 昕 主持人:田 雷
5、做法律认知科学
主讲人:李学尧 与谈人:王凌皞 主持人:郭春镇
6、做法律数据科学
主讲人:刘 庄 与谈人:吴雨豪 主持人:陈天昊
7、社科法学研究中的观察与对话
主讲人:张剑源 与谈人:侯 猛 主持人:李梦侠
8、司法调解的技艺
主讲人:贺 欣 与谈人:周尚君 主持人:方 乐
9、基于田野调研的法律经验研究
主讲人:陈柏峰 与谈人:刘 杨 主持人:于龙刚
10、社会理论对法律研究的意义
主讲人:杨 帆 与谈人:彭小龙 主持人:侯学宾
11、司法实证论文写作
主讲人:戴孟岩 与谈人:于晓虹 主持人:侯 猛(每次2-3小时左右,讲1-1.5小时,讨论1-1.5小时。详细安排另行公布)
//(二)论文交流会就学员未发表的论文,老师给予指导、学员之间给予相互批评。
//(三)六校司法论文工作坊(第1期)六校为:吉林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按拼音顺序,本次承办方为中国人民大学)。六校各推选1名报告人(博士生、博士后或青年教师),评议人以六校教师为主。议程将另行公布。
//(四)“法律科技:区块链技术和司法”课程研讨会召开“区块链技术和司法改革”“区块链技术和司法实务”两个课程研讨会。研讨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共同举办,邀请学界和实务界人士进行集中研讨。议程将另行公布。
招生说明和要求
1、招生对象具有一定法律经验|实证研究基础的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以及特别优秀的硕士生。对于未能入选的学员,我们将从申请材料中挑选少部分作为旁听生。
2、申请材料(1)一份个人陈述。正文开始应包含如下信息:姓名、年龄、(本硕博)学校、专业、年级、个人照片、电子邮箱、快递地址和电话。简要陈述中应介绍已修相关课程,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兴趣或研究规划,等等。在陈述的最后,应确认在时间上、技术上能打开摄像头进行学习和交流(需安装“腾讯会议”),并且确认能全程参加活动。个人陈述文件应命名为:“某某(姓名)个人陈述”,建议提交PDF格式。
(2)一份个人习作。习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以是未发表的,也可以是发表的。未发表的文章,将有机会被选入到论文交流会上进行讨论。个人习作文件应命名为:“某某(姓名)习作:文章名”,建议提交PDF格式。
(3)上述申请材料请寄至:lss_2006@yeah.net申请材料不齐备,将不会进入书面审核。
3、报名截止时间8月6日(周六)。之后由遴选小组进行书面审核,必要时电话面试。名单将在一周内在公众号公布,并组建微信群。
4、其他说明详细安排将在8月20日前在公众号公布。本届研习营不会进行直播。后续会出版本届研习营读本,并做相关视频宣传。
学员福利
1、免费。2、促成学员与老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3、获得标识“第五届社科法学研习营”的精美帆布袋。4、获得苏力著四本最新版(《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送法下乡》《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走不出的风景》)配套冰箱贴一盒及随机赠送新书一本(新书8月下旬寄出)。5、获得张晓辉著:《法律人类学:理论与方法》。6、获得贺欣著:《街头的研究者:法律与社会科学笔记》。7、获得尤陈俊著:《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8、获得《法律和社会科学》“法律、城市与地理”专号或”“司法的社会科学”专号。9、获得《中国法律评论》赠刊。10、未发表的优秀习作,将有可能被推荐至《法律和社会科学》(CSSCI集刊)等刊物发表。11、学业完成后,将颁发参加第五届社科法学研习营纪念证书。 热烈欢迎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报名!更多信息请关注“法律和社会科学”微信公众号(lss_2014);有疑问可以后台留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与社会跨学科研究中心云南大学法律和社会科学建设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层法治研究所北京大学出版社燕大元照《法律和社会科学》编辑部社科法学连线
2022年7月30日
附:师资介绍
陈柏峰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基层法治研究所所长,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基层治理。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律和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乡村江湖: 两湖平原“混混”研究》《半熟人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深描》《传媒监督的法治》《乡村司法》等。
陈天昊 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仲英青年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政法、法国及欧盟法、行政协议、社科法学、数据法学。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行政法学研究》《中国法律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程金华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法律实证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社会学研究》以及The China Review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States,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Comparing Capitalist Growth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19th Century United States等。
戴孟岩 现任美国欧道明大学社会学和刑事司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犯罪学与刑事司法。在Justice Quarterly、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戴 昕 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曾任职中国海洋大学及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经济分析、法律与社会、信息隐私法、网络技术与社会治理、比较法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学术月刊》等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方 乐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现代司法理论、法律社会学。在《法学》《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律科学》《中外法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转型中国司法知识的理论与诠释》《民国时期法律解释的理论与实践》《司法现代化》等。
郭春镇 现任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福建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表达与规制、法律和认知科学、党内法规。主持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法学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专著译著多部。
贺 欣 现任中国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与社会、法律实证研究、比较法、中国法律制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外法学》《法学家》《北大法律评论》《法律和社会科学》以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Law & Society Review、China Journal 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出版有Embedded Courts: Judicial Decision Making in China等。
侯 猛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法律与社会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法律和社会科学》集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法学的知识社会学、司法制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法学》《法商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司法的运作过程 : 基于对最高人民法院的观察》等。
侯学宾 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副主编、吉林大学法学院家事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律政治学、司法学和宪法学。在《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当代法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旨主义》《苏醒的法治》,主编《中国的法院与法官——制度及其功能》,出版译著《权利导论》(即将出版)。
李梦侠 现任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师资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基层治理。在《求索》《社会发展研究》《湖北社会科学》《法律和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李学尧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律与智能认知实验室主任、法律交叉学科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与认知科学、法律与科技创新、教育立法、法律职业与司法改革。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Journal of Emprical Stud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法律职业主义》。
刘思达 现任中国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职业社会学和社会理论。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以及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Sociological Theory、Law & Society Review、Law & Social Inquiry、China Quarterly等主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并著有《失落的城邦: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变迁》《割据的逻辑 : 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生态分析》以及Criminal Defense in China: The Politics of Lawyers at Work等学术著作。
刘 杨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基层法治研究所研究人员、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社会学、社会治理。在《法学研究》《法商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刘 庄 现任中国香港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司法行为、法律与发展、中国法的量化研究、经济法。在《中外法学》《清华法学》以及、Journal of Legal Studies、Journal of Legal Analysis、Journal of Empirical Legal Studies、China Quarterl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缪因知 现任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财经法学》副主编、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案例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法、企业法、法律经济学。在《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法学》《法律科学》《法商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中国证券法律实施机制研究》。
彭小龙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纠纷解决、司法原理与比较司法制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等。
桑本谦 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经济学和刑事法律制度。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私人之间的监控与惩罚 : 一个经济学的进路》《理论法学的迷雾 : 以轰动案例为素材》。
孙少石 现任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学理论、法律社会学。在《交大法学》《治理研究》《法律和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田 雷 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立法与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宪法和历史、中国法治实践的历史书写,侧重于法律、历史和社会交叉视角的研究和写作。在《中外法学》《清华法学》《开放时代》《读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继往以为序章:中国宪法的制度展开》,译有《作茧自缚:人类早期国家的深层历史》,主持“雅理”出版的多个系列。
王凌皞 现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浙江省法理法史研究会秘书长。先后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代表著作有《儒家美德裁判理论:当代法理学语境下的重构》等;代表译作有《法理词典》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与认知科学、法哲学、司法理论。
王启梁 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与人类学、基层法律实施、边疆地区法治建设。在 《法学家》《法商研究》《现代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以及The Journal of Legal Pluralism and Unofficial Law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迈向深嵌在社会与文化中的法律》(修订本英文版Sociology of Law于2022年在Springer出版)《法律的经验研究:方法与运用》《反对拐卖:行动与理论的反思》等。
王伟臣 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人类学、比较法律文化。在《民族研究》《法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法律人类学的困境——格卢克曼与博安南之争》。
吴雨豪 现任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实证、刑事司法理论和定量犯罪学。在《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法商研究》以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riminology、Crime, Law and Social Change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杨 帆 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巴黎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社会科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最高人民法院研修学者。主要从事法社会学、法哲学和比较法研究,出版英文学术专著一部,在中外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尤陈俊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理论教研室主任、《法学家》副主编、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文化、法律社会学、中国法律史、法学学术史、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在《法学研究》、Modern China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聚讼纷纭:清代的“健讼之风”话语及其表达性现实》《法律知识的文字传播:明清日用类书与社会日常生活》等。
于龙刚 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基层法治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基层治理。在《法学研究》《现代法学》《环球法律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等项目。
于 明 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秘书长、上海市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比较法、法理学。在《法学研究》《学术月刊》《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司法治国——英国法庭的政治史(1154-1701)》等。
于晓虹 现任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司法政治、中国法治建设。在《清华法学》《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现代法学》《治理研究》《学术月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张剑源 现任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法律社会学、家事法等领域研究。近年来在《法学家》《法制与社会发展》《清华法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周尚君 现任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科研处处长、立法研究院院长、《法律和政治科学》主编、国家“万人计划”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哲学、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法学观念史。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自由主义之后的自由》《法学观念史论稿》《法律研究中的定量与定性》等。
朱晓阳 现任云南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人类学、法律人类学、社会科学知识论、城乡社会、影视人类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出版有《小村故事:罪过与惩罚(1931-1997》《小村故事:地志与家园(2003-2009)》《面向“法律的语言混乱”:从社会与文化人类学视角》《地势与政治: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等。
主流期刊 2022年 重点选题与征稿启事
今年持续更新…
点击期刊名称跳转阅读详细内容
CSSCI+北大核心:
江苏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北京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中州学刊、江海学刊、江汉论坛、学术论坛、社会科学辑刊、人文杂志、探索、求索、理论与改革、学习与实践、中国高校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思源湖畔”特色专题栏目、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东财经大学学报、江西财经大学学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北京行政学院学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哲学研究杂志社期刊(包括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等)、孔子研究、周易研究、伦理学研究、政治学研究、太平洋学报、国际展望、国际安全研究、国际政治科学、东北亚论坛、行政法学研究、编辑学报、经济学家、中国经济问题、世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政治经济学评论、中国工业经济、当代财经、财经科学、税务研究、证券市场导报、当代经济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经济体制改革、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研究、金融评论、商业研究、统计研究、经济纵横、经济管理、管理学刊、治理研究、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档案学通讯、图书馆杂志、图书馆论坛、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软科学、科研管理、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教育学刊、远程教育杂志、比较教育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民族教育研究、大学教育科学、课程·教材·教法、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CSSCI(扩展版):
理论月刊、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经贸大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都体育学院学报、西藏研究
历史教学、当代经济研究、华东经济管理、经济与管理评论、产经评论、消费经济、国际商务研究、地方财政研究、行政管理改革、北方法学、现代教育管理、基础教育、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长白学刊、学习论坛、中华文化论坛、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党政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仅面向学生征稿专栏)、医学与哲学、电影新作、新金融、金融与经济、铁道运输与经济、中国卫生经济、企业经济、档案与建设、当代教育论坛、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职教论坛、科普研究
CSSCI(扩展版):
广西社会科学、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探索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港澳研究、当代电视、传媒观察、智库理论与实践、数字图书馆论坛、地方立法研究、教育经济评论、财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普刊:
深圳社会科学、阅江学刊、岭南学刊、南海学刊、阴山学刊、海峡人文学刊、甘肃理论学刊、克拉玛依学刊、开放导报、社会科学动态、新疆社科论坛、长江论坛、江南论坛、中国西部、创造、攀登、探求、晨刊、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浙江理工大学学报、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天津商业大学学报、新疆开放大学学报、商洛学院学报、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渭南师范学院学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惠州学院学报、长治学院学报、运城学院学报(河东文华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广西财经学院学报、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专栏、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河南警察学院学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兵团党校学报、宁夏党校学报、贵州省党校学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长春市委党校学报、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安徽行政学院学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云南行政学院学报、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山东行政学院学报、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天津职业大学学报、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战线、邓小平研究、红色文化学刊、广东青年研究、理论建设、治理现代化研究、廉政文化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会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年鉴、统一战线学研究、福建史志、中国纪念馆研究、中国博物馆、文博学刊、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科普创作评论、中国新闻评论、未来传播、中国传媒科技、现代电影技术、武大国际法评论、中国司法、中国检察官、改革与战略、东北亚经济研究、经济思想史学刊、经济与管理、西部经济管理论坛、宏观质量研究、欧亚经济、科学·经济·社会、金融理论探索、农村金融研究、现代金融导刊、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国发明与专利、水利经济、中国财政、公共财政研究、山东宏观经济、公共治理研究、文献与数据学报、图书馆学刊、大学图书情报学刊、情报工程、山西档案、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曹雪芹研究、社会工作、社会治理、人口与社会、当代教育与文化、基础教育课程、终身教育研究、当代职业教育、职教通讯、南方职业教育学刊、创新人才教育、教育与教学研究、课程教学研究、上海课程教学研究、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江苏高职教育、数字教育、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国德育、教学与管理、教育观察、教育导刊、中小学校长、儿童与健康、体育教学、艺术评论、创意设计源、艺术与民俗、中国茶叶、邮政研究
其他(集刊、内刊等无CN刊号的刊物):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中国文化与管理、备案审查研究、李大钊研究、上海视觉、中国文化馆、历史文化论坛(第67期)、戏曲研究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征稿启事
【11本】C+核:《贵州社会科学》《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8.30截稿)《财政研究》(8.31截稿)《管理世界》(9.30截稿)《上海经济研究》(9.30截稿)
【1本】C:《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本】C扩+核:《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0截稿)《经济与管理评论》(10.31截稿)
【1本】C扩:《学术探索》
【7本】普:《桂海论丛》《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山东工会论坛》《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31截稿)《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30截稿)
其他专栏征稿启事
C/核:《社会科学》“方法、体系与历史: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专栏征稿启事
C/核:《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农业可持续发展”栏目征稿启事
C/核:《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两个大局’与体育的未来”征稿启事(9.20截稿)
C扩/核:《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数字化时代与人文社会科学创新” 和“计算社会科学与现代治理” 征稿启事
普:《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质量发展”栏目征稿启事
普:《机关党建研究》2022年理论征文启事(10.31截稿)
辑刊:《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第5辑征稿启事(8.31截稿)
辑刊:《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纪录片与文化传播”专栏征稿(7.31截稿)
辑刊:《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传统文化现代诠释与转化”专栏征稿启事(9.30截稿)
网站:中国理论网“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解读专栏征稿启事(年底截稿)
【双一流】第一轮、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及对比
《CSSCI录用经》
1.如果想获取会议更详细的内容或者有疑问,请根据正文里的联系方式咨询主办方。爱知学者并非主办方,对会议的了解程度不会超过本篇通知。2.爱知学者只是分享信息,没有发表论文的特殊渠道。3.正文如果没有附件,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或联系主办方索取。4.欢迎提供信息,我们免费发布,邮箱:mraizhi@163.com (非论文投稿邮箱)5.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