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疫情严重程度令人震惊,俄罗斯如何招架
点击“欧亚新观察”
随着北半球冬季的到来,新型冠状病毒第二波疫情在欧洲多国爆发。数据显示,俄罗斯当前的疫情远比今年春天初发时更为严重。在此情况下,俄虽然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力求最大限度保障民众健康,减少病毒传播,但收效甚微。更为严重的是,受孱弱经济形势的影响,俄无力再次“封城”,如何根据疫情发展,在抗疫与保经济之间寻求动态平衡成为俄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疫苗成为政府的“救命稻草”。
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
随着冬季的到来,俄疫情出现反弹。俄病毒学专家阿尔特施泰因曾指出,“俄秋季新冠疫情将比春季更猛烈,高峰期有可能持续超过一个月,而且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可能会超过峰值”。不幸的是,阿尔特施泰因的预测是对的。
据俄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11月12日数据,过去24小时,俄新增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21608例,累计确诊1858568例,累计治愈1388168例,死亡32032例。莫斯科仍然是疫情的重,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5997例,累计确诊491542例,死亡7573例。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指出,莫斯科病例显著增长,未来几周疫情还将恶化。
俄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基于对数据的分析指出,当前俄病毒扩散趋势发生变化,从今年上半年多集中在西部也就是欧洲部分,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开始出现从西向东转移的趋势,也就是在向俄中部、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蔓延。另一方面,从本月初开始,俄在连续6天确诊病例超过2万关口后,11日曾短暂下降到19851例,但12日再次增加到21608例,达到历史新高。同时,11日出现439例死亡病例,也是单日死亡的历史最高值。
多管齐下,治标还是治本
俄主管卫生的副总理戈利科娃上个月14日曾表示,“俄疫情相对可控,无需采取全国性限制措施”。但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二波疫情,俄还是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多方面的限制措施。
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指出,目前医学专家对新冠病毒仍知之甚少,包括因感染新冠病毒产生的抗体可以持续多长时间,是否会重复感染以及是否有大量人群因身体特质无法产生抗体等。正因为如此,俄民众对疫情似乎过于“麻木”。针对俄民众的“防疫疲惫”心态及客观的出行需求,尤其是考虑到冬季来临后疫情的反弹,俄出台了严厉的“戴口罩”规定。根据规定,从10月28日起,民众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停车场和电梯里必须佩戴口罩,违者将被处以罚款。
为减少流动尤其是青年人流动,俄科教部11日发布命令,莫斯科、圣彼得堡所有大学从11月13日至2月6日期间改为远程教学。目前,俄中小学校已普遍实施远程教育,但执行标准并不统一。总体而言,小学1-5年级仍进行传统的学校教育,6-11年级多为远程教学。相较而言,幼儿园的问题最为突出。由于父母需要外出工作,无法关闭幼儿园及其他学龄前教育机构。相关问题曾引发社会广泛讨论,主流民意尤其是多数幼儿的父母倾向不关闭幼儿园,理由是“自己要上班,如果把孩子交给祖父母照顾,他们本身就是病毒的易感人群,更容易传播病毒”。
在疫情重灾区莫斯科,为应对第二波疫情,该市从今年11月13日至2021年1月15日期间将实行新一轮限制措施,莫斯科市大、中、小学生转入远程学习模式,在此期间,学生的交通卡将被暂停使用,全市餐厅、咖啡馆和酒吧等餐饮场所及娱乐场所自23点至次日6点禁止营业,电影院和剧院的上座率不得超过25%。
此外,莫斯科市计划停止举行一切文化、展览、休闲、娱乐等集体活动。根据莫斯科市发布的命令,今年圣诞节、新年庆祝活动也将全部取消。该市贸易和服务局局长涅梅留克强调,“莫斯科市的餐厅及文化娱乐场所在新年夜不会营业”。
从上个月5日起,莫斯科市已要求65岁以上居民、患有慢性病的人员及新冠肺炎的疑似感染者进行自我隔离,但并非强制,出门购物、倒垃圾、遛狗等仍在允许范围。同时,莫斯科市强制要求企业部分员工转为远程办公。根据规定,企业雇主、机构负责人必须要将本单位至少30%的员工转为远程办公,但医疗、国防及战略性企业除外。
疫苗能成“救命稻草”吗
除上述限制措施外,俄对疫苗寄予很大希望。目前,于今年8月11日注册的全球首款新冠病毒疫苗——“卫星-V”已经进入实际接种阶段,同时也是第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好消息是,俄主权财富基金本月11日表示,“卫星-V”疫苗的有效率为92%。此前,俄曾出现医护人员注射该疫苗后仍感染病毒的情况,对此俄卫生部表示,接种疫苗的人需要三周左右时间才能产生抗体,这也解释了此前接种疫苗的医生出现感染新冠的原因。
“卫星-V”疫苗由莫斯科“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研制,俄主权财富基金予以项目支持。根据俄卫生部的说法,疫苗接种后,人体可形成长达两年的免疫力。目前国际上抗病毒疫苗公认的有效期一般为6个月到一年,而“卫星V”效用已经远超这个标准。俄总统普京10月6日表示,他身边许多亲近的人,包括亲人、朋友和同事都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
当前“卫星-V”疫苗接种主要人群是医护人员和教师。“加马列亚”中心主任金茨堡透露,该疫苗计划于2021年1月开始大范围接种,俄正在努力将疫苗产量提高到每月500-600万剂的水平。
由于病毒本身的变异,俄“卫星-V”疫苗是否有效及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尚需检验,但面对当前疫情的第二波疫情,俄将希望更多寄托在疫苗的有效性上。普京总统10日表示,除“矢量”研究中心研制的第二款新冠疫苗外,俄第三款疫苗“正在路上”。
疫情形势仍不乐观
尽管有疫苗的利好消息,但俄疫情形势并不乐观。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流行病学中央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普舍尼奇娜娅认为,现在谈论俄新冠病毒感染发病率已达最高峰为时尚早。俄免疫学家雅尔切娃甚至表示,预计俄新冠发病率将在明年春季再次上升。索比亚宁对病毒防控前景也表示了担忧,他预计2021年年底才能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除病毒本身外,今年以来病毒对俄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俄审计院主席库德林认为,考虑到第二波疫情的影响,俄今年GDP降幅可能达到4.2%-4.8%。根据索比亚宁11日透露的数据,仅过去一个月,莫斯科贸易额就下降了3个百分点。疫情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深远,既有经济收入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俄“工作”服务业网站最新民调显示,约六成的民众对今年自己的生活不满意。
此外,俄当前面临的另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医护人员的短缺。相比较床位不足等客观问题,医护人员短缺影响更为严重。莫斯科州州长沃罗比约夫曾直言,“医护人员尤其是急救人员的短缺已经引发了一些社会不满”。俄媒分析称,高负荷工作、收入过低、感染风险增加等多重因素导致疫情期间俄医护人员减员严重,后备人员的补充需要时间。
尽管俄暂时不会如一些欧洲国家一样实施“封城”,但政府丝毫不敢怠慢。俄政府总理米舒斯京已经签署命令,俄各联邦主体负责人必须在本月16日前准备好肺炎患者的储备床位,并亲自负责防疫工作。索比亚宁11日表示,如果疫情持续恶化,未来2-3周内,莫斯科将考虑如何在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基础上出台更为严厉的限制措施,最大限度保证民众健康。此前俄媒曾报道,莫斯科市政府正在研究若干应对疫情反弹的方案,包括恢复实行电子通行证制度及再次实行居家隔离等。
(作者:刘军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