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利内回国即遭逮捕,俄罗斯舆论再起波澜
点击“欧亚新观察”
去年的1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总统任内的第16份国情咨文,开启2024年前政治改革的序幕。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俄罗斯在今年1月15日这个时间节点上却正在发生着三件大事。一是普京将今年的国情咨文推迟到2月中旬,这也被外界看作是对一年来政治改革的总结及对今年议会选举的“定调”;二是15日当天俄宣布启动退出《开放天空条约》内部程序,拜登上台后的俄美关系博弈正式开始;三是此前“疑似中毒”的俄反对派代表人物纳瓦利内宣布于17日回国,目标直指年内的议会选举。深陷贪腐官司、疑似“中毒”事件背后真相扑朔迷离、距离拜登就职仅剩3天,纳瓦利内此时回国后是只会泛起涟漪还是翻江倒海,值得关注。上述三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回国原因不简单
“我想念我的祖国”,纳瓦利内从柏林起飞前还在网络上不断渲染,但显而易见的,他回国的原因远没有这么简单。本月13日纳瓦利内在宣布回国决定的时候曾表示,“我活下来了,而现在,下达谋杀我命令的普京正在他的堡垒里到处叫嚣,叫他的仆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不要回来,仆人们的行动和往常一样——编造新的刑事案件来对付我”。可见,纳瓦利内不是回国来“和解”的。
那纳瓦利内回国又有何考虑呢?这还要从俄当前的政治环境说起。一方面,俄政治改革进入关键期,年内的议会选举将起到导向作用。从2019年开始,俄反对派开始改变斗争策略,将斗争矛头和方式转向地方议会选举,试图通过选举的合法方式进入议会,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俄政治分析人士马克西姆•舍甫琴科认为,纳瓦利内此时回国就是为了尽快整合国内反对派力量,从而向政府施压。
另一方面,拜登就职在即,俄美关系走势难料,至少未见好转趋势,而美西方对俄实施“颜色革命”的企图一刻都没有停止。在这种情况下,俄境内的亲西方势力亟需领军人物,而纳瓦利内再合适不过了。据俄媒披露,纳瓦利内背后有美国的支持。普京此前也曾指出,“纳瓦利内有美国情报部门支持,他遭到下毒的说法是信息战”。而更早些时候,纳瓦利内竞选总部莫斯科分部前副主任谢鲁卡诺夫就曾透露,“霍多尔科夫斯基与纳瓦利内有资金往来”。俄反对派代表人物德米特里•古德科夫认为,纳瓦利内回国事件说明其不惧死亡威胁,即便最终他面临着像涅姆佐夫一样的结果,也会唤醒俄罗斯民众觉醒。如果纳瓦利内遭逮捕,他就算在监狱里也将成为政权的严重威胁。
莫斯科如临大敌
纳瓦利内计划17日当天乘坐的俄罗斯“胜利”航空公司的航班于当地时间19:20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国际机场。由于此前纳瓦利内在网络上号召其支持者前往机场接机并准备发表演讲,约有2000人表态将会前往接机。
16日,莫斯科市检察院以“新冠疫情期间禁止大规模群众聚集”为由禁止17日当天在伏努科沃机场举行任何大规模集会活动,同时也对媒体记者进行限制。
17日当天,莫斯科内务部门如临大敌,白天就已经开始加强在伏努科沃机场周边及通往机场道路的检查。当天下午17点10分,在纳瓦利内乘坐的飞机从柏林起飞后,俄警方开始对聚集在伏努科沃机场航站楼内的纳瓦利内支持者进行清场,并只准许拥有当天机票的乘客进入候机大厅。此外,“反腐败基金会”律师索柏莉、纳瓦利内的助手帕霍缅科、该基金会工作人员季诺夫、社会活动人士科托夫及部分自由媒体记者遭逮捕。据反对派数据,伏努科沃机场17日聚集了1000名支持者,而警方逮捕了约40人。
当天,为了配合莫斯科的行动,圣彼得堡、鄂木斯克等地的强力部门对准备当天飞往莫斯科并在机场迎接纳瓦利内的反对派积极分子进行了劝阻或拘捕。以圣彼得堡为例,17日当天在普斯科沃机场就逮捕了8名积极分子,其中包括“水母网”记者弗兰克尔。
但是纳瓦利内乘坐的航班在降落之前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航班在飞临伏努科沃机场上空后,突然转向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而该机场距离伏努科沃机场车程超过50公里。由于当时伏努科沃机场周边交通已经封锁,在机场等候纳瓦利内的支持者及媒体记者无法及时转场。“胜利”航空公司就此给出的官方理由是“伏努科沃机场因技术原因关闭”,但反对派支持者却批评政府完全是在“愚弄民众”。
纳瓦利内入境时被捕
事情还远未结束。
航班在谢列梅捷沃机场降落后,纳瓦利内在出关时被俄联邦监狱管理局(FSIN)逮捕。去年12月29日,俄联邦监狱管理局曾对纳瓦利内发出“最后警告”,要求其立即回国,否则将面临牢狱之灾,但纳瓦利内以“在德国养病”及“欧洲法院认定其无罪”为由拒绝回国。而根据《柳叶刀》的消息,纳瓦利内已于去年9月20日出院,而他10月12日已基本康复。在纳瓦利内13日宣布回国的决定后,14日俄监狱管理局再次表示,“纳瓦利内多次违反缓刑条例,至少6次未按照规定时间报到,因此已被列入通缉名单”。
纳瓦利内身背的官司还得从2014年说起。2014年12月30日,纳瓦利内侵吞财产罪成立,被判入狱3年6个月。后因欧洲多国政要施压及民众抗议活动,俄最高法院于2016年推翻了这一判决。但2017年2月8日,基洛夫地方法院再次判处纳瓦利内5年监禁,缓刑期至今年12月30日结束。另据俄媒报道,去年12月底,俄已依据《刑法》第159条第4款规定,对纳瓦利内提起刑事诉讼。
俄联邦监狱管理局新闻局17日晚间表示,因多次违法保释规定,该局依据去年12月29日下发的通缉令拘捕纳瓦利内,但最终如何量刑将由法院审理后裁定,在此之前纳瓦利内将被拘押。
政治斗争新阶段
针对纳瓦利内中毒事件,普京去年12月16日在年度记者会上在回答BBC驻俄罗斯记者斯蒂夫的提问时曾表示,“如果是俄罗斯动的手,西方国家是救不活的”。他同时强调,如果德国有证据证明是俄罗斯对其投毒,请拿出证据或者结论,俄方随时准备以各种方式进行合作并展开调查。但至今,无论是德国还是欧盟,都没有任何可信的证据或者结论。去年12月22日,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评价称,纳瓦利内出现了“被害妄想症”。而在纳瓦利内宣布回国之前,欧洲委员会议会大会(PACE)法律和人权事务委员会已经邀请其1月19日以视频方式出席该委员会例会并就中毒事件进行说明。但事实上,无论是此前披露的“内裤投毒”,亦或是德国所谓的调查证据,都不足以为其“疑似中毒”事件盖棺定论,现在的关键是下一步事态如何发展。
我们知道,围绕纳瓦利内“疑似中毒”事件欧洲国家从去年12月开始对俄发起制裁。德国司法部1月15日表示,德国方面早在去年8月、9月已经向俄方提供了纳瓦利内中毒的证据,包括调查记录、医疗检查结果、纳瓦利内给俄联邦安全局官员的电话记录等,但由于对受害人个人信息的保密需要,中毒的具体情况无法通报给俄罗斯。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6日针对德国的说法回应称,“德国方面称给俄罗斯提供了证据,但却没有任何实际内容,完全没有意义”。
此次俄警方逮捕纳瓦利内必然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虽然如前文所述,俄方有充足的法律依据对其进行逮捕,但这些依据并不被西方所认可。拜登就职在即,美欧关系面临重塑,而俄积极推动的“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也在美国炒作下被与纳瓦利内“疑似中毒”事件挂钩。此次纳瓦利内回国即遭逮捕,必然使俄欧关系更为紧张。对俄而言,2021年如此开局,注定难言平静。
(作者:刘军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