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导读 | 中英文学术文章中如何利用元话语进行知识建构
提示:点击上方"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免费关注哦
征稿:二语写作
文献导读栏目将会把最新期刊文章进行整理发布,每次推荐一篇SSCI或者CSSCI文章,供大家阅读浏览。
同时,我们欢迎各位学者专家后台留言跟我们联系,授权给我们推荐您的文章,期待您的到来。
题目:
The use of metadiscourse for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s
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usage of metadiscourse in English and in Chinese research articles (RAs) published in applied linguistics journals and to investigate how metadiscourse may contribute to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RAs. A small corpus in each language was built consisting of 20 journal articles in English and another 20 in Chinese. In order to highlight metadiscourse features, an established model of metadiscourse was adopted to annotate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rticles.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are generally more metadiscourse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sub-corpus than in the Chinese sub-corpus. While both English sub-corpus and Chinese sub-corpus were found to us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more 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 resources (organising discourse) than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resources (indicating writers' attitude and stance to themselves, text and audience), the English sub-corpus employ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more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 features than the Chinese sub-corpus.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for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cademic writing, including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 as a second language (L2).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元话语指用来协商语篇中互动意义的自我反省表达形式、帮助作者(说话人)表达观点以及介入于读者之中的一个宽泛术语(Hyland,2005)。它在建构学术语篇知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跨文化视角研究元话语的使用是写作研究热点之一,但针对中英文元话语特征的对比研究较少,关注点也较窄。基于Hyland提出的元话语模型(交际元话语和互动元话语),本文对比中英文科研论文中元话语的特征,探讨元话语是如何在科研论文中构建知识的。
研究问题 Research Questions
1、 中英文应用语言学科研论文中元话语的使用有什么异同点?
2、 国际应用语言学家和中国应用语言学家在其科研论文中是如何使用互动元话语的?
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Hyland元话语模型:
交际元话语:过渡语、框架标记、内指标记、言据标记和语码注释语。
互动元话语:模糊语、增强语、态度标记、自称语和介入标记。
研究方法: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回答研究问题1。构建小型科研论文语料库(中、英文字库),通过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中的卡方检验对比中英文科研论文中元话语使用的异同点。
定性分析:回答研究问题2。通过语篇分析探讨应用语言学家使用互动元话语的目的。
研究结果:
1.
(1)相同点
①交际元话语使用多于互动元话语。
②在交际元话语范畴内,过渡语的使用是最多的,其次是言据标记。
③在互动元话语范畴内,使用最多的是则是模糊语,使用最少的分别是介入标记和态度标记。
(2)不同点
①元话语的使用在英文论文中更为普遍。
②中文论文倾向于使用较多的交际元话语,而英文论文则是互动元话语。
③英文论文过渡语的使用多于中文论文,但中文论文在框架标记、内指标记、言据标记和语码注释语的使用多于英文论文。
④中文论文自称语的使用多于英文论文。
2.
(1)在模糊语的使用上,英文科研论文主要是用于做出推论和结论,而中文主要用于体现作者的谦虚态度。
(2)在强化语的使用上,英文科研论文旨在强调研究发现的意义和贡献,强化现有知识和学术成就,而中文则是强调共有知识以支持研究发现,强调研究发现以支持研究假设。
(3)在态度标记语的使用上,中英文科研论文无太大区别。
(4)在“排外”介入标记使用上(如,我们),中文作者是为了避免承担潜在的责任,也展示其谦虚谨慎的态度。
读后感 Comment
(1)本文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有效地回答了研究问题。此外,附录中的元话语特征列表为写作教师提供了有益参考。然而,如何有效显性地或者隐性地教授这些特征值得深入探讨。比如哪些特征是二语学习者容易习得的,中文元话语的特征是否对英文论文撰写时产生干扰?
(2)中文科研论文中较少使用自称语“我们”,本文认为是写作者谦虚态度的体现。依我看,这是否是因为CSSCI论文限制“我们”的使用造成的。与此同时,作者认为模糊语的使用也是为展示作者的谦逊态度,这是否是因为写作者对自己的结论不够肯定呢?因此,运用文化视角分析结合尽管有其有效性,但并无法排除不同写作者的个体差异。
(3)英文元话语的使用多于中文,文中提到的可能原因是写作者之间享有共同知识的观点,但并未深入分析这种共有知识是如何影响元话语使用的?此外,这是否是因为汉语是意合语言而英语是形合语言造成的呢?
(4)语料库的平衡性和代表性。作者提到语料库规模小,是本研究局限,也提到了构建语料库遵循的原则,但作者并未汇报具体的语料库构建步骤,也未用表格呈现语篇类型、数量,只汇报了文章数,字符数等。
(5)对于语料的选择,作者设定了许多外在标准,但为何选择这八种期刊并未言明。语料关注的焦点在二语学习,以下是粗略梳理附录中的文献后的发现:
英文科研论文
教师教育 1篇
二语学习3篇
教法 2篇
学术写作 14篇
中文科研论文
学术写作 10篇
语用学 2篇
认知语言学 1
课堂学习2
学习策略 3
二语习得 2
由此可知,只有学术写作的平衡性较好, 14 vs 10,总体上来看很难体现作者选择“二语学习”这一标准。
(5)本文提到所选论文均是实证类研究,然而附录中的一篇论文“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经查实并不是实证类研究,而是思辨类论文。
(6)此类文章一难在根据代表性和平衡性构建论文语料库,二难在对元话语进行标记。今后研究应开发相应软件,减轻研究者的负担。
作者简介:
穆从军:上海海事大学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第二语言写作,语篇分析。
Lawrence Jun Zhang(劳伦斯张军),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南洋理工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兴趣:二语习得、学术写作。
• ❤️END❤️ •
原文下载、学术共读
回复关键词:原文
等你加入
精彩推文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