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钟萍:HPM视角下高三数列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钟萍 文卫星数学生态课堂 2022-07-17
白志峰:高三第一轮复习,孰轻孰重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开号宗旨:为数学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既关注高中数学解题研究,也关注教法和学法研究。

       文卫星,上海市特级教师。践行“生态课堂”,做到“两尊重”----即尊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两个度”----思想(哲学或数学)高度和文化厚度。

在《数学教育学报》《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近50家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或文章约330多篇。

     专著(代表作):《超越逻辑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2009)、《文卫星数学课赏析》(2012)、《挑战高考压轴题高中数学精讲解读篇》(1-10版,2009-2019)、《上海高考好题赏析》(2019)。

近年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贵州、河南、河北、四川、云南、新疆、宁夏、安徽、山西、重庆、内蒙等地师生讲学。

       欢迎朋友们来稿!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特别欢迎原创文章。只接受word版式的电子稿,文责自负。投稿邮箱:wwxwxh@163.com


     


作者:钟萍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

职称:数学高级教师







笔者按:21世纪学习联盟(The Partnership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发布的《21世纪学习框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其中Cross CulturalUnderstanding(跨文化理解)列为关键素养之一,最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创新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将“CulturalUnderstanding and Inheritance Competence”(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增加为21世纪关键能力与素养之一,这给现代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人的教育必须要有最丰沛的人性,既要有理性思考,还要有人文参与和哲学反思。

 

摘要:基于HPM视角,在高三数列复习课中融入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的形数理论、中国古代数学家研究的“垛积”问题等数学史素材,以充分挖掘数学史应用价值的高考真题、自主命题等为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经历分析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数列的基本知识,巩固了研究数列的基本方法,又能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在新颖的课堂情境中锻炼了分析、推理和运算能力,促进了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HPM;高三复习课;数列




1教学分析 


1.1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有一定数列知识基础的高三学生,在掌握了数列概念并能解决常规数列问题的基础上,需进一步锻炼分析数列问题的能力,提升运用数列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三数列复习课,内容设计为两课时。数列的概念和运算是历年高考和模拟考试题中常见的考点,知识内容上并不困难,高三学生通过题目的操练能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但学生要能真正理解数列概念的内涵,自觉运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则需要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选择有内涵又有吸引力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列问题的体验。基于以上认识,本专题教学通过融入数学史由简单到复杂的“拟形数”与“跺积”问题的研究,与学生一起由浅入深地体验探讨数列问题的求解策略,助力学生用“数列的眼光看、数列的思维想和数列的语言表达”。

教学目标

(1)加强对数列概念的理解,会运用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分析并解决问题。

(2)经历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拟形数”及其拓展问题和中国古代“垛积”问题的研究过程,通过问题链的思考和探讨,掌握解决数列问题的方法。

(3)在灵活运用数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列的递推公式、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教学难点 基于数字规律进行直觉分析、运算推理、类比推广。


2教学过程





3教学反思


数学史融入高三数列复习课是笔者的一次新的尝试,作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狂热爱好者和布道者,笔者秉承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能力和构建思考型教学为己任,设计出体现“知识之谐”的基本知识复习课;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辨与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设计出展现“方法之美”的基本方法复习课;以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出呈现“能力之助”的数学探究课.下面谈谈笔者在课堂设计和教学实施后的认识与反思.

1、     紧扣“课标”,精确定位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修订中,非常重视文化的作用,强调把数学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中,而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正是其很重要的落点之一.数学史融入高三数学课堂要担当起其应有的重任: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寻求数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创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思想素养和创新意识. 基于此,笔者确定了数学史融入数列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如文中所述).

2、     深挖“素材”,精雕细琢数学史料

高三复习是一个特殊的阶段,这就决定了数学史融入课堂必须有“真材实料”,绝不能只是形式上玩玩“嚼头”. 素材哪里来?一是历年高考真题,笔者系统研究了全国历年高考融入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数学真题,精心选择了适切的“形数问题”的高考真题为载体,展开课堂学习和研究;二是历史数学名题,它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通过代代相传,又历经琢磨提炼,终成千古绝唱. 更是数学园地中的奇花异草,值得着意采集,并在课堂中教学相长,令师生深受教益.本次课中的历史名题一个来自古希腊的形数问题、一个来自古老中国的垛积问题,跨洲越洋、穿越时空,交融传播,师生能充分感受数学的“文化之魅”.

3、     深究“原理”,精准运用融入方法

“如何上好数学史融入高三数学复习课”,除了具备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的素材外,还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深入研究融入数学史的教学原理,科学选择融入数学史的教学方法.本次基于数学史的数列复习课,问题的提出与呈现中,都采用了再现式和情境式策略,其中问题2和问题5直接引用了高考真题,将形数思想与数列通项公式的考查恰如其分地结合了起来.问题4、6、7对原有的问题进行了新旧链接和变式推广探究,采用了链接式和对称式的提问策略,使学习得以层层递进.情境二与情境一的问题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情境三在前两个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将学生引入深度思考和探究,采取了自由式的提问策略.课后教学反馈表明,这样的提问和研究方式,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同时也让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实现了多元化.

HPM视角下的高三数学复习课,无疑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下的勇敢尝试,是师生在课堂中对数学发展历程、数学史料、数学历史名题等进行感知、认识与研究的别开生面的旅程. 沉浸于对历史的找寻,体会数学历史和文化,对我们后人来说,这些不是空洞的存在,而是人类思维方式和探索本能的血脉里的传承.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文卫星数学生态课堂”




往期推荐

白志峰:高三第一轮复习,孰轻孰重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评审活动优秀课例展示(十七)

朱永厂:让探究成为一种习惯  ——以一道向量高考题为例

2020年杭州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展示评审活动优秀课例展示(十九)

文卫星:高三数学开学第1课开场白两篇

文卫星:高一数学第一课(引言)教学实录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2讲集合的关系(精讲篇)

王小国:基于结构、合理联想构造——致王芝平老师公众号的两道题

文卫星:必修1  第1讲 集合的概念(训练篇)B、C组答案

王芝平:一道俄罗斯数学竞赛题的简单解法

文卫星:必修1  第1讲 集合的概念(训练篇)C组+A组答案

王芝平:数学解题要本质、自然、规范、简单 ——数学通报第2548问题的一个新解法

王芝平:再用“参数范围迷人眼,必要充分常相宜”解题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1讲 集合的概念(精讲篇下)

徐海东:解题回归定义

文卫星:新教材必修1    每课讲与练  第1讲 集合的概念(精讲篇上)

于莺彬、刘海龙: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探究

李昌官:素养为本的高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 ——兼谈“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起始课教学

李昌官:素养为本的高中数学单元起始课教学 ——兼谈“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单元起始课教学

王怀学、翟洪亮: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科学预设与精准教学实践的思考

“写作学习”视角下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史嘉:

吕增锋:集体备课的核心:理解教材 ——以“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为例




更多内容请查看公众号菜单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