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婷:内容创业的下半场,头部为王、价值观为王

吴婷 嘉宾商学 2022-07-31

摘自嘉宾传媒创始人吴婷

在2017中国商业视频风云盛典上的演讲

大家好,感谢主持人介绍,本来年末很忙,但受到邀请后我想,过年给同事们发了年终奖,我自己也要趁这个契机给自己一个年终奖——花一点时间思考和总结一下。今天我想分享的话题是内容创业的下半场。

 

内容和渠道,你猜谁是王?


大家在座的可能更多都是内容创业者,这个行业是脏活累活苦活,时常会是脏活,如果你是摄像,如果你需要到现场的话。而且内容创业,好像穿上了一双红舞鞋,你要不停的去更新内容,永远停不下来。这不像科技创业,做一个产品,你只要把底层的技术做好,你只要把产业化商业化的应用做好,可能后面可以相对放松,享受到模式和技术带来的一系列红利。所以对于内容创业,我觉得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事情。

 

据我刚才的观察,主办方陈嵩可能渐渐地从内容创业变成了一个平台创业。现在经常有这样的争执,就是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现在我想就这个问题随机问下台下的诸位。

 

观众一:

“2004年的时候我就认为系统为王。系统是必须包含内容和渠道。”

 

观众二:

“我觉得内容为王。但是不能单有王,还要有后,渠道为后。内容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你没有内容,再多的渠道也做不出来。但是你只有内容,没有渠道,没有人能够看到你做出来的内容。我觉得内容比渠道更重。”

 

观众三:

“我们是做内容的。我认为下一个5年应该是内容到渠道到变现的过程。先有内容。”

 

 观众四:

“我觉得内容为王。因为我认为用内容去建立品牌,在我看来可能利用渠道建立品牌,要更持久。”

 

很好,谢谢,作为内容创业者,向你们致敬,每个回答内容为王的人可能都是真的用生命在做内容,是有情怀,有情节,有理想的。

 

前段时间我主持投资界年会,台上坐了一帮做渠道的人,百度视频的CEO胡浩、知乎的周源、映客创始人等等,都是渠道方的,他们一直在说觉得内容为王,因为渠道很弱势。当时我作为主持人就反驳他们,我说你们一帮渠道在这坐着说话不腰疼,我觉得跟内容打交道时,你们明明很强势。 

 

后来我冷静下来再思考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王,这真的很难说清楚,取决于不同的条件,那条件是什么呢?后来我觉得可能答案是这样的。


不好意思,有点耍无赖了。我觉得头部为王。


拼了命也要做头部


大家都明白头部的意思吧?当一条美女蛇在游走的时候,它的身体是跟着它的头在走的,头到哪身体到哪。所以一个头部,他到哪,他的粉丝就会迁移到哪。比如高晓松的《晓说》在优酷,当他去爱奇艺做了《晓松奇谈》之后,可能粉丝全跟着他迁移了。他是头部,他是那群候鸟中的头鸟,它也是一条蛇的头,这是头部。

 

做内容,你有可能成一个头部;做渠道,你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头部;做产品,你也有可能是一个头部。

 

比如说,我说到咖啡你们会想到哪个产品,星巴克,它是一个头部。我说到动画产业,所有人都会想到迪斯尼,迪斯尼是一个头部。我说到创业者真人秀的鼻祖,大家可能会想到现任美国总统当年做的那个《学徒》,他们都是头部。所以在我看来,头部是为王的,谁是头部,谁就是甲方,谁就有话语权,谁就是王。所以我们做内容,拼了命也要做头部。

 

当内容沦为变现工具


那么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内容创业的下半场,是互联网内容创业开始的下半场。上下半场的头部都是怎么做出来的?内容为载体的商业模式多元化——自从有了内容作为载体,我们有很多种可能。

 

在上半场的时候,可能是微信公众号创业的一个红利期。我是2016年创业的,对于那些在两三年前做了微信公众号,然后风生水起,现在在坐收广告收入的那些人,我是非常羡慕、嫉妒的,恨,当然也不敢说。他们掌握了当时的红利。当然,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注册公众号,每天认真地去编去写,你也未必知道你处在红利期当中。都是事后诸葛亮,回头来看,当时是最好的一波红利。包括去年的直播,给了网红产业链一个大红利。

 

当时我们常见的一些关键词有什么?网红、自媒体、流量,很多自媒体有了很高的估值。同道大叔,现在把“同道大叔”卖了;李叫兽把“李叫兽”卖了,做了百度的副总裁;比如说罗辑思维,它首先成为一个自媒体之后,探索出了一条非常好的知识付费的道路,做了得到,公司在很久以前就有了13亿的估值;吴晓波也是,公司也没有做太久,现在已经20亿的估值了。

 

这就是上半场红利期的获得者,在他们的钻研和探索之下有了非常好的一些成绩。

 

所以上半场创业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我们有一个好的内容,然后我们获取了很多粉丝,一篇文章有10万+,可能有100多万公众号用户,然后就可以作为一个平台方,坐收广告收入,所以这样一个模式,就是内容-流量-广告或者电商,通过广告或者电商在变现端,取得我们想要的东西。

 

但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内容很有可能被沦为一个变现的工具。

 

这是上半场期间,我非常不乐意看到一个事。我不是真的羡慕嫉妒恨他们获得不菲的收入,而是我觉得内容的质量很有可能会因此下降,很有可能大多数内容会越来越迎合庸众。

 

我们看到今日头条去年曾经被苹果一度下架了,因为今日头条是有算法的,根据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偏好,决定推送什么到你面前,所以我们看到今日头条被下架的原因是它有太多庸俗的新闻。这个对事不对人。

 

所以如果说当内容是为了流量,就像当年电视是为了收视率而去做内容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互联网内容创业的下半场

所以下半场来临时,内容不再是工具。它不是我们要到达彼岸的那条船或者那列火车,它可能是目的地本身。所以我们看到罗胖他成功了,他做了知识付费,我们的内容是可以直接变现的。尤其对于我,一个做财经节目的人来说,我们的内容本来就不是伺候大众的,我去跟papi酱比流量我永远不可能赢,所以我们要做内容本身,把内容精耕细作好。当然我没有说她不好,每个人有自己的路径,每个品牌有自己的特点。

 

我们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如果你是一个科技创业者,现在科大讯飞在做语音产业,亚马逊的Alexa在研究语音,它们两者之间会有很大的竞争,因为用户只可能为最好的买单,在很多科技领域都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但是文化创业不是这样。大家济济一堂都是好朋友,今天现场我跟杨晖也会是好朋友,百花齐放,殊途不同归。

 

我们从to B的广告收入盈利模式,变成to B+to C。to C就是我的产品直接变现,因为它本身就值钱。

 

下半场的变化还体现在直播。我所接触到的直播平台,一直播韩坤和花椒周鸿祎几位老大都在决心在2017年花钱去购买PGC的内容。所以在直播领域,丛林乱舞的时代可能渐渐地要过去了,也要经过一轮洗牌。直播领域可能也会出现很多PGC的内容,就像视频网站当年越来越像电视台一样。这是下半场直播领域会发生的变化。

 

下半场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社群。宗教的厉害之处就是有教主、教义、信徒。他们用价值观把信徒连接成群。新世相的图书馆是个有意思的尝试,吴晓波频道能有高估值也是因为他的一批拥趸。怎么连接最合适?内容。不是“工具”的内容,而是内容本身。我有嘉宾也在研究探索这样一条线路,包括刚才杨晖也说我们背后用户怎么样去用起来。可能我是一个内容航母,但是我不要做一个制作公司,我们的路径就是把我们的用户、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接触的人全部连接起来,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作为连接器的价值,所以内容越来越成为一个连接器。在我看来,未来最最值钱的就是连接,还有数据。通过数据,我们了解哪些内容最被接受和喜爱,哪些是有价值的、历久弥新的。


具有人格化IP的易活易死


既然陈嵩宣布了,今年起要把视频行业的价格变得透明,要把拍片价格变得低的话,大量的内容创业者就活不了了。谁能活?具有人格化IP的内容。我是吴婷,我有嘉宾。在这档节目里吴婷是一个人格化的IP。

 

当年一个产品、一个消费品,需要一个代言人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开始了人格IP的一个历程。比如说我现在还记得周慧敏,作为飘柔的代言人,旋转时,一头秀发飘舞。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想用飘柔,就喜欢周慧敏那一头秀发。比如说姚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那姚明就是这则公益广告的人格化的IP。所以,人格化的IP是一个内容特别重要一点,不可取代的一点,不会被陈嵩打倒的一点。因为陈嵩他是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而人格无法复制。

 

1.0时代是明星代言,2.0时代明星开始当官了。一下科技的副总裁赵丽颖,唯品会的首席惊喜官周杰伦,柔宇科技的首席创意总监Akon等等。再深入,明星开始作为股东,比如说华谊兄弟签下了冯小刚黄晓明李冰冰,他们都是华谊兄弟的自己人了,吴奇隆刘诗诗是稻草熊的大股东,范冰冰持股唐德影视……再后来明星开始自己创业了,像Star VC、马东、饭爷林依轮等等。

 

美国在明星证券化上有个Fantex,做了一些尝试,非常有意思。不过明星证券化是风险较大的,在中国证监会是严格受到控制的。风险在哪?举个例子,周立波前几天被抓了,后来被保释了。他被抓你们觉得最担心的是谁?他老婆吗?他老婆肯定很担心了。

 

我觉得能量传播挺担心的,因为周立波是他们的第九号股东。我觉得陈鲁豫也挺担心的,因为陈鲁豫是能量传播的四号股东。这是人格化IP让明星介入的风险所在。

 

除了风险,还有可能随之而来的浮躁。前几天听张国立说,他挺后悔签了一个对赌协议。这个对赌协议要求他在多少年内完成多少业绩,这样的话,他的股票才可以兑现。张国立很痛苦,他说自己原来是一个很挑戏的人,现在为了完成对赌什么也不挑了。他觉得很苦恼,但协议也签了,后半辈子的财富在那摆着,你能不要吗?所以一个艺术家和商业勾连得太紧,就可能会慢慢的被资本所裹挟,或多或少。但人格化IP依然是我们内容创业成为头部的一个重要的路径。


价值观是内容创业的刚需


说到价值观,举几个有意思的例子。这两天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台了,他摒弃了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不是很在乎道德层面或者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东西,他非常的自我,他要的是战略性的国家利益。所以我们看到,奥巴马还在台底下坐着,他在台上做就职演讲的时候就开始说,“美国惨剧”,“我要重建美国的伟大”等,那些让奥巴马非常下不来台的话。所以我们看到网上会po出图片,下雨时特朗普一个人打着伞,他的第一夫人在伞外面自己走;所以我们看到在金球奖颁奖典礼上,媒体会说有一个人,我们美国最重要位置的一个人,他嘲笑一个残疾记者。特朗普不在意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所以很多人看来特朗普是一个不确定性很强的人。这是他最可怕的地方,很多人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这就是特朗普。

 

但是当我们做内容的时候,我们要给我们的品牌确立一个明确的价值观,明确的定位,给粉丝安全感:我来这里是对的。

 

再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带我的孩子去商场就餐,路过雕爷牛腩。那时候它还很火,很擅长做营销。我想进去,被门口服务员拦下来了,说不建议带着孩子进去用餐。我说那我们全家得一起吃饭呀。服务员拿出了一张纸给我,让我签一个免责协议。我就记得两条,有一条是,“如果你孩子在我店内有任何磕伤,我们没有责任。”这是一个免责,其实我还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还有一条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如果你的孩子在我店内哭闹,造成了我的损失,你将赔偿我不高于10万的损失费。”我要赔他钱。我在想,中国餐饮业、服务业这么多年,我们都在向海底捞学习服务,都在向文明的社会、向发达的国家学习,要建更多的母婴室,要为残疾人建立通道。雕爷的做法,不是文明的倒退吗?我觉得这是一种价值观的没落,所以我一直不看好雕爷,我觉得他的这个创业不可能成功。如果他能成,那一定是价值观被颠覆过。


反思是《我有嘉宾》永恒的主题


那么对于我有嘉宾来说,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宣传片里也说了,我在选择采访嘉宾时的三条标准,“他的内心是否有一团火,将他和平庸隔开?他带领的事业,是否行进在通向未来的赛道上?他追求的梦想、价值观,是否让我们心生敬佩?”

 

采访中,我们始终坚持的是“反思”。不论嘉宾是我的股东、好朋友,但是我都会毫不客气地问他我想问的问题,因为我想问,就代表很多人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当你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你是愤怒还是从容?你的思考过程呈现出什么价值?你给出的结果是不是有建设性、是不是有可解决性、是不是有发散性?一切都被镜头记录。一切都能被人所看到。

 

所以反思是我们坚持的价值观。不管是《我有嘉宾》,还是我们的to C的付费音频《创业不能说的秘密》,还是我们的商学计划“嘉宾派”,我们始终坚持让大家反思。如果你还没有反思,那我带着嘉宾派的学员到你的企业去撕你,所以反思和互撕是我们要坚持的一些价值观,很好玩,我们想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


自由生长,价值共享


今天的话题是“共享社群的力量”,我分享一下“嘉宾派”的理念,与此不谋而合。我们要的是“自由生长,价值共享”。价值共享它的前提就是,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砥砺前行和自由生长,有了我自己的实力,有了我自己的话语权,有了我自己的领域,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才有可能共享价值,站在一个平等的起跑线上去对话。

 

最后,分享一下我们公司层面的一些价值观。“给时间以生命,给专注以价值。”我们2017年初去了拉斯维加斯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我们团队可能是中国官方电视台之外唯一一个自己,扛着大量的设备过去拍摄的一个公司,也采访了非常多杰出的硅谷的科技创新公司,还有一些从MIT实验室里出来的,他们都是给时间以生命给专注以价值的人,都是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研究创新,带着改变世界的梦想,从而创造了非常大的价值。我们采访过的很多中国科技企业,也有在一个领域里经营了17年、18年、甚至更久,这样的人都是我们要去尊敬、学习、采访和交流的。

 

“为反思唱赞歌,做船头瞭望者。”我们创业团队是从传统媒体出来的一帮人,有《财经》杂志的,有新华社的,有人民网的,有光明日报的,有我这个安徽台的,还有中央电视台的,我们都是一帮媒体人出来创业。大家知道有一个普利策奖,是新闻媒体界最高荣誉。普利策曾经讲过一句话,“倘若国家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那么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能够提前看到暗礁险滩,并及时的发出警告。”这是我们期望完成的一个使命。就是通过反思的方式,去呈现给专注以价值、给时间以生命的那些美好状态,我们就是船头的瞭望者。如果可以,我们也能及时地发出警告。让我们能更加专注地把内容做好,摒弃浮躁。就说到这里,谢谢。

▌点击关键词 看往期文章视频 ▌


我有嘉宾


Alex Gruzen | 吴军 杨镭 刘自鸿 | Akon

赵普 | 阎焱 | 倪泽望 | 倪正东 | 易定宏 | 李丰

马东 | 陈玮 李剑威 张华 傅仲宏 郑刚 陈超

刘庆峰谈创业苦乐 张勇 阎焱 李晓东 蔡耘

蔡晓东 毛大庆 | 吴声 王乐 路伟 谢涛 苏溪

松禾厉伟 | 杨伟庆 李斌 陈峰 葛航 李磊 | 刘自鸿

投资人胡海泉 | 读库张立宪 | 倔强的周航 | 陈钿隆

王煜全 | 艾瑞杨伟庆 | 李宏玮 周炜 邓元鋆 | 老炮吴声

吴声 | 文艺中年秦朔 | 郑伟鹤 白文涛 高翔 薛蛮子

易定宏 | 曹杰 | 刘自鸿 | 陈开伟 何志涛 李新宇 张恒

胡海泉 | 陈浩 邓锋 倪泽望 肖冰 徐传陞 应文禄 周亚辉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嘉宾派,全球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