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林彪和陈光的平型关战役
橡树的部分抗战系列(更多查询历史消息)
最新点击可见:饶漱石的战争时代
红军时代,红太阳第一嫡系精锐就是红1军团。抗战时期,以红1军团为主改变的国军第18集团军(八路军)的第115师。
红1军团和第115师最主要的老大就是林帅帅,聂帅帅和罗帅帅。后来写军史战史的,连部队带若干的帅帅都成了神。
当然,后来的三年内战中,确实有超过一大半的江山,都是这只不断衍生的军队打下来的。
林帅帅,聂帅帅和罗帅帅三人之外,其他诸如萧劲光、黄克诚、邓华、洪学智、肖克、程子华、陈伯钧、韩先楚流,一股脑儿都成了神,也很自然。
然而,在这支专门出“神”的精锐里面,曾经在红1军团和第115师的代军团长和代师长位置上当过主角的陈光,却少有人知道。
什么原因?历史原因。
这就是历史有趣的地方。
陈光,早年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了井冈山,参加过古田会议,在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亲手救过林帅帅的命。为此,陈光负伤,林彪亲自到救护所床头探望。
早年的国共内战,双方沿袭苏俄黄埔教授的苏俄内战和一战打法,武器、战术同样差劲。在山高林密战区,只要善动脑子,敢打敢冲,就有胜利的机会。
由第一次反围剿到第五次反围剿,陈光在林彪麾下以战功一路升官。到长征时候,他已是红1军团开路先锋第2师的师长。
由血战湘江开始,所有教科书绘声绘色描述的长征中突破乌江,飞夺泸定,强渡大渡河,攻克腊子口等等神奇而浪漫的故事,担任作战主角的红军前锋,就是陈光的第2师。
长征最后一战中,陈光与彭雪枫分别为师长政委,督率红4师参加直罗镇战役并取得关键性胜利,可谓太阳麾下一等一的悍将。
1944年5月,延安党校一部党小组在《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中,评价陈光:
陈光同志自农民出身领导游击战争始到现在,已成为我党有数的军事人才之一,亦看出他一贯忠心耿耿、为党为阶级事业虚心学习,联系群众的优良品质。
在指挥作战中,机智英勇,曾创造出不少有名战斗范例。
陈光对中央红军北上,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可见,这位陈光打仗可能确实有点厉害。
抗战前夕,陈光因战功升任红1军团副军团长,随后,林帅帅调红军大学任校长,左权代理军团长。1937年前后,左权他调,陈光由副军团长升格接替,代理军团长。
这时的军团政委,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聂帅帅。
抗战爆发,延安接受了南京政府启用的原广东军阀李济琛部被取消的第8路军番号,全面改编西北红军。这便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八路军。旋即,全国抗战国军序列调整,第8路军改称国军第18集团军。
第18集团军主力部队,即以张学良东北军部旧番号编成的第115、第120、第129师。
其中,陈光代理军团长的红1军团编成第343旅,徐海东军团长的红15军团编成第344旅,以及原红74师等改编部队,组成了第8路军人数最多的第一主力师第115师。
林帅帅返回部队该师师长,聂荣臻为副师长,罗荣桓为政训处主任(后来改称政治部主任)。陈光和徐海东分任第343旅和第344旅旅长。
第8路军最早编成的3师6旅的12个正副旅长中,在军队任职到1950以后的,被授衔大将的有第344旅徐海东、黄克诚和第386旅陈赓三人。其余均为上将。
也因为此,网络也有很多想当然的推演,陈光如授衔会是大将?上将?
1937年9月17日,平型关乔沟伏击战战斗打响。
而当时因为战场突变,天降暴雨等等原因,该师第344旅等部未及赶上战斗。在乔沟设伏突击日军辎重队的中国国军主力,正是陈光旅主力。
很多人因为不太了解战争,自然会误会林帅帅亲临战地指挥作战。
如果是熟读课本的军迷,自然就会下笔如行蛇蜿蜒,痛快淋漓描叙一通林帅帅如何亲临前敌堪称阵地、部署任务,就地指挥,取得平型关战役大捷的故事。
其实,林帅帅作为第115师师长,他的指挥部按照常理,很大可能不在战场。担负这一伏击战前敌指挥作战的,逻辑上应该是陈光第344旅指挥部。
之前有记载认为林帅帅指挥部在某参战团后面1华里处,也有记载激战中陈光跑步到林帅帅指挥部接受命令,强调林彪就在战场指挥了整个战斗的始终。
然而,为一场主动出击的伏击战斗,林帅帅会二到把自己放在日寇迫击炮射程之内?放到日寇一个步兵冲锋就可直接攻击的范围之内?非常喜感。
然而,现在写军史的人自认资料和回忆录背得熟悉的,才顾不上回避这类喜剧性的原创战史——谁听说过激战之时,旅长冒着炮火,跑步到师长指挥部接受命令,再折回自己的指挥部,向团、营下达命令?
所以,真实的平型关乔沟伏击战,林帅帅是肯定不在战场的。只是前人都这么写,写来写去,读者也就习惯了。
其实,关于乔沟伏击战,专业的党史专业媒体有过较详细的报道:
9月24日下午,陈光和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一起去察看地形。路上,林彪一直在和陈光谈论着明天的战斗。
陈光观察了乔沟的地形后,说:“在这儿伏击坂垣师团,等于给日军找到了一口大棺材。”林彪听后笑着说:“从这儿一直到灵丘县东河南镇,十几华里都这样,这么一口大棺材,装坂垣师团4000余人绰绰有余。”
林彪朝两边山势陡峭的峡谷一指,对陈光说:“这里是你们旅掐住‘蛇头’狠狠打的地方,也是整个战斗的关键!”陈光当即表示:“我们旅一定打好战斗!”一行数人离开乔沟后又先后来到白崖台、老爷岭,商议了战法,黄昏才返回。
9月24日下半夜,正下着大雨,天地朦胧一片。
第343旅两个主力团第685、第686团在陈光旅长率领下向乔沟进发。25日凌晨抵达乔沟后,第六八五团埋伏于白崖台,第六八六团隐伏在老爷庙至蔡家峪一线。
比如,在这些直观的描叙中,有点战争概念或者战争经历的人认真思考,即可得到如下结论:
其一,战前,林帅帅、聂帅帅和陈光同行,前往平型关乔沟伏击战战场实地勘察,对伏击点选择意见统一。
其二,顺乔沟东北至西南走向,伏击战场有效作战线以15华里计算,大致7、8公里。当时,第115师尚无远程火力,以汉阳造单兵武器居多,考虑有效发挥火力因素,预设伏击圈大致伏兵3000人左右。这一数字和第343旅战斗兵数字接近。
其三,设伏部队在陈光率领下连夜出发,并在作战当日凌晨抵达乔沟,进入阵地。
以当时第115师的战地通讯条件,林帅帅指挥部和陈光指挥部固然可以通过无线电联系。但是,要像很多回忆录绘声绘色描叙那般,林帅帅向参战各团、营下达作战任务,恐怕真的不太现实。
现在相对可以综合一些资料,所以,平型关乔沟阻击战的背景也就相对明了。
1937年9月中旬,国军第二战区为保障实施太原会战,在平型关一带投入10余万主力,与入侵山西的日寇第5师团主力及一部关东军、伪满洲国军近3万人进行的一次山地攻防会战。
是役,第18集团军第115师和120师便在参战部队序列。
9月14日,林彪率第115师直属独立团、骑兵营和第343旅主力进驻平型关西南侧的大营镇待机。
当时,第18集团军集指和第115师与第二战区多次会商合作迎战日寇,彭德怀和林帅帅均有集中115师出击的想法。
这些想法叙述多多,不过,在9月17日,太阳以《关于敌情判断及八路军之战略部署致朱、彭等前方将领电》,就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既定方针,向第18集团军和各师将领请各将领强调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的问题。
9月19日,日军第5师团以配属野炮大队的第21联队第3大队、第11联队第1大队等部,由蔚县向大营镇推进。
20日,该日寇师团第21旅团长指挥第42联队的第2大队及旅团野炮大队向灵丘发起攻击。
平型关一带,形势极速变化。
9月21日,太阳致电正在筹划参战平型关战役的集指,通报了第115师情况:
林彪同志来电完全同意我十七日的判断和部署,他只想以陈旅集中相机给敌以打击,暂时不分散。
就此可见,经过集指和延安,集指与第二战区协商,第115师已经形成明确的作战目标,即:以陈光第343旅集结在灵丘附近,相机袭击日寇侧翼,助战正面防守国军友军。
这天,第二战区收缩、转移防线到平型关、团城口一线,准备全面作战。
随即,第115师按第二战区的平型关战役计划,在大营镇集结待机陈光343旅、独立团和骑兵营,开始向日寇第第21旅团一部进攻平型关侧翼的上寨、冉庄地区转移。
9月23日,国军在团城口全面接敌开始激战。
国军击退日寇多次猛攻后,负责前出战斗总指挥的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下令第71师、新编第2师主力向东迂回侧击日寇,同时致电第18集团军集指:
我决歼灭平型关之敌,增加8团兵力,明拂晓可到,希电林师夹击敌之侧背。
是日,第343旅在上寨、冉庄地区完成集结,林帅帅召开连以上军官战前动员会,并亲自动员讲话。其中一句流传颇广:
给兽军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部队一个兴奋!
9月24日下午,陈光和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一起去察看地形——很多回忆记载,林帅帅在战前20日,多次出平型关,在关沟、老爷庙、蔡家峪等地勘察,甚至还进到灵丘城侦察敌情。有点蹊跷。
9月23日,参战部队赶到上寨、冉庄地区完成集结,聂帅帅和林帅帅、陈光等会和。次日勘察地形,再次日即开始伏击作战。时间如此紧凑,哪有空余时间让林帅帅反复斟酌、考察备战?
当然,你引用我也引用,背数据调资料搬书包,肯定顾不上这些细节。
其实,林帅帅和陈光备战紧迫,这也侧证,平型关乔沟伏击战是在傅作义以8团兵力出击同时,第115师按照会战计划,以343旅前出袭击日寇第21旅团侧翼的作战,是国军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若干激战中的一战。
肯定不是林帅帅事先掐指一算的事。
9月25日子夜以后,第343旅运动进入阵地埋伏。同时,日军正忙于夜袭、猛攻正面防御的第二战区国军,全然没有注意第343旅已经切入背后。
无疑,这是第343旅绝佳战机。后来,林帅帅也认为:
利用敌人攻击友军阵地时,袭击敌人后方,这是最好的战法。比在其行动中和刚到阵地而未站住脚时袭击还要好些。
这次就是利用敌人以全副兵力注意对付友军时,突然在他们后方大打起来。
看完地形,下了决心,这场规模不算太大的作战布兵也相对简单:
第343旅第685团位于白崖台以西,截击日军先头部队,消灭关沟至老爷庙之敌;第686团位于右侧,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小寨至老爷庙之敌。
关于那场战事,很多回忆记载几乎第115师全军出击。其中,更有林帅帅在乔沟预伏布兵后,以第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进至灵丘、涞源方向,重创日寇若干大队的记载。
一系列眼花缭乱,不见当年烽烟,倒见现在网络军史之神奇。
客观而言,第115师独立团人数、武器均不如主力团,骑兵营更是主要用作突袭和通讯。
如此布兵,足见林帅帅用兵谨慎。
向灵丘、涞源方向安排这2支部队,主要目的无非是保障战场侧翼,以便意外发生,即可及时通讯和层层阻击,掩护第343旅可以相对主动进出战场。
如把林帅帅部署第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就是拉开架势大打一场,主要原因还是《说唐》读得好,把林帅帅当成了抡大斧子拼命的程咬金。
自林帅帅在文革风起云涌开始,平型关乔沟伏击战的书籍、图画、纪念馆非常多,非常精彩。随即,林帅帅亲自晴空霹雳了,这一历史瞬间也就偃旗息鼓。
可惜。
早期出版的平型关战事资料。
不过,随着网络兴起,很多人却也相关按照横店神剧的剧本去演绎平型关战事和林帅帅了。
平型关战斗在课本里越打越大,最后变成平型关战役了。当时的相关记载数据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所以,回望这一战事,很多数据也只能参考。
根据各种资料对这一作战的表述,可以明确,这是一场对两队日军辎重队的伏击战。
因不了解日军战力,伏击打得非常艰苦。在我军以绝对精锐伏击日军后勤辎重队战斗情况下,历来“神算”的太阳和林帅帅,双双均没有想到战事如此惨烈。
原计划以逸待劳一战而胜的乔沟伏击战,陈光指挥第344旅主力往来厮杀几乎整天,虽然痛击日寇,牺牲也是非常惨重。一些回忆录记载:
三个营的战士们前赴后继向敌人猛冲,自己也付出重大牺牲,仅5连原有140人,战斗结束时只剩下30人了。
当时部队伤亡很大,特别是三营九连,冲上公路全连只剩下10多人了。
按照第344旅武器和弹药配备,该部伏击地大致距离公路200米左右。火力急袭之后就此冲锋这段距离,因为忽视了日寇作战顽强和单兵素质,这段距离的冲锋必然有较大伤亡。
同样,在抢夺老爷庙高地中,日寇战术火力压制,对勇猛有余却不熟日军战法的国军将士们来说,势必也为此伤亡。
综合资料分析,这次伏击日寇是对向进入战场的两股日寇辎重队。
一队是由战场撤往后方的日寇辎重队;一队是由后方赶赴前敌的日寇辎重队。
按照当时日寇惯例,押送辎重队作战部队大致1个中队。伏击的日寇大致在2个中队400人左右。
当然,现在不太熟悉抗战的朋友可能也不会相信,以3000左右的战场经验丰富的第344旅主力,居然打的仅是日寇2个中队作战部队。
无疑,这次伏击战是一次惨胜。9月25日当天,太阳即电示北方局:
整个华北工作,应该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就此,第18集团军华北部队逐步转入山地游击战的轨道。
当然,这次伏击客观上必然重创日寇,很多记载伤亡1千到数千不等。同时,也有很多人引用日方数据认为日寇当年伤亡数百人。
不过,根据我的分析,被伏往前敌的日寇一队运送粮弹辎重,队伍里自然不乏没进入军籍的日寇军夫。日本不会把这些人伤亡列入登记。
被俘往后方的日寇车队记载中也是满载。运载的会是什么?逻辑上大概率应该是运往后方的日寇伤员与尸体。
混战之后,战场狼藉一片。清点战果,数上日寇伤员、军夫、尸体,谁也说不清楚到底打死多少。
说是击毙伤日寇在1000以上,倒是很有这种可能。
平心而论,包括第18集团军在内,当时中国国军的装备、战术等方面确实落后日寇。无论如何,在日军猖獗攻击下,第115师实施战术性逆势伏击,能够打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
纵观这场战事几乎所有资料,整个激战中第343旅实施战术动作最多、最频繁的单位通常都是营、连。
这样规模的作战指挥,等师长到旅长、团长再到营连,恐怕黄花菜早就凉了。如要越级指挥,可惜没有通讯设备。可见,林帅帅固然是平型关乔沟伏击战的设计者,但是,临战指挥者可以确信是陈光。
事实上,陈光也在这一战后,在第115师赢得了威望。
第18集团军第115师第343旅按照作战计划设伏,首战日寇,即取得大捷,这对第18集团军到整个第二战区,无疑都是很大的鼓舞。
当然,这次伏击战也仅是第115师第343旅2个团参加的战术性作战。虽然沉重打击了日寇,取得战术性胜利,但是却无法扭转平型关的战役局势。
1949之后,天下粗定,尚未来得及整理军史,陈光便意外死去。关于平型关乔沟阻击战的记载,顺理成章抹去了陈光的名字,走向了文艺的路子。
在林帅帅永远健康的时代,平型关乔沟伏击战被描叙成林帅帅亲奉太阳令,率第115师全师出击,打出了声势越发浩大的力挽狂澜的平型关战役。
历史就是这样,聊聊而已。
平型关乔沟阻击战后,林彪被误伤,在离开第115师疗伤之前,林彪即以平型关乔沟伏击战战功,向第18集团军集指推荐陈光代职。
于是,陈光就任了第18集团军三大主力之王牌的第115师代师长,分兵前出山东,走向了他的人生鼎盛,也走向了他最后的悲剧。
感谢支持、鼓励橡树写作,请与橡树同行,闲聊战史,闲聊往事。
点击可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