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湮灭的抗战:日本为什么要偷袭珍珠港?(下)
读者防失联加微信:zhuerduo1222
祭奠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系列:
非常感谢关注本号的各位朋友,兄长、姊妹。
因为大家的包容、理解和支持,使我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视角,尽量写一写关于过去的战争相关的往事。偶尔,也涉及一下文学。
感谢你们包容着我的笔误,包容着我回复延时,一起为这个公众号营造愉快的回复环境。
有了这样的支持,我无意,也无需去追热点写作,也无需为迎合网络流行的口味去写作。
能够把自己根据史料的推演、假设撰写成文,与朋友们分享,其实是一种生活。
1921年,苏联策动了中国的外蒙古“独立”。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窃取中国东北。1932年,日本策动成立了所谓“伪满洲国”。
由此,原属于中国境内的东北、蒙古广袤大地,顷刻出现两个傀儡国家——伪满洲国与蒙古国就此接壤为邻。
日军和苏军分别在两边驻军。
伪满洲国与蒙古国接壤的不少地段存在历史性的“边境”纠纷。尤其,诺门坎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莫斯科和东京彼此垂涎,互相眼红的焦点。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遭到日本偷袭后,福特岛附近正在起火燃烧的战列舰编队。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苏军和日军都以抵抗对方“侵略”为借口,在诺门坎持续会战。
战争期间,苏联与日本心照不宣,各自仅以“蒙古国”和“伪满洲国”的名义作战。
战争规模达到战役等级。最后,日军战败。
苏联国家目标旨在染指东欧、北欧、波罗的海诸小国,而日本则已经陷入与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泥沼。极力企图改变“帝国雄狮百万受制于中国”的现状。
诺门坎会战结束,双方相互进行战争试探,终于解除了彼此利益各有所需的诉求矛盾。
旋即,误会解除,进行谈判。
关于这次会战详细过程,不在本文主题。我将在后来专文推演敬请分享。
之所以再说诺门坎会战,其对中国抗战存在巨大的影响:
一,苏联得到远东安全,转而向西发展。同样,日本也得到北方安全,得以抽掉大量的军力南下,投入侵华战争。
二,这次战争为后来的《苏日中立条约》签订提供了基础。
在后来相持阶段的抗战中,因为这个条约核心,苏日两国以两块中国领土作为“友好”的交换条件,即苏联承认“满洲国”,日本承认 “蒙古国”。
苏联关闭中国西北国际走廊,和日本冒险攻占法属中南半岛,客观上联手遏制了中国抗战外贸的所有通道。
当时,中国政府声明:“《苏日中立条约》对于中国绝对无效。”
事实上,日、苏两国由诺门坎会战解释了双方国家利益诉求的误会后,苏联也就彻底抛弃了中国。
自日俄战争之后,日苏两国为侵占中国淤积的国家矛盾,至此,冰消雪释。
中国,延安。
《苏日中立条约》消息传来,中共对这一条约苏联的自私、决绝的背叛中国的主张,也提出严肃、委婉的批评。
历来,所谓苏联“大智慧”地与日本和约,避免东西两线作战,以备战法西斯德国的说法,以及苏联强大,日本畏惧,不得已放弃北上而选择南下,最后激发太平洋战争的说法,存在最大的自欺欺人的漏点,在于:
一,忽视诺门坎会战核心性质,是苏日互相试探彼此国家利益诉求的战争。
二,忽视当时日本在满洲储备的强大军力。
三,忽视对当时苏联、日本的国家性质的分析。
抢救西弗吉尼亚号舰上的幸存者
这场会战之后,日本自以为满世界的各国,都会如同苏联一般,在解释国家之间利益诉求误会后,可以单独专心致力于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日本近卫内阁抛出“建设东亚新秩序”,以及日本提出“专门”解决对华侵略的国策确立,即可看到日、苏两国由诺门坎会战,以及日苏和约对中国,对太平洋局势的影响。
1940年夏至1941年春,日本迎来其二战期间最为鼎盛的外交辉煌。
以寻求各自国家利益诉求,能够各取所需的“务实”外交,成为日本结交纳粹德国和苏联的主要外交手段,并且得到了纳粹德国和苏联的高度认同。
1940年8月1日,外相松冈洋右公开宣称:
“我们当前外交政策的直接宗旨是,根据皇道的崇高精神,建设以日、“满”、华集团为链环之一的‘大东亚共荣圈’”。
日本窃取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意大利窃取南欧和非洲,以及德国窃取欧洲、非洲,成为三国“各取所需”务实外交的结盟基础。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法西斯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
1941年,松冈洋右访问德国,得到希特勒用最高礼节欢迎。
纳粹德国为配合日本侵华,在军事上,大量出卖、泄密了中国与德国军事合作的相关情报。至此,德国由曾经的中国友好盟国,彻底出卖、抛弃了中国。
一周后,松冈又到了莫斯科。
为欢迎日本外长,斯大林也用上了最高礼节欢迎。
史载,在松冈临行之前,斯大林甚至拥抱松冈,并且柔情蜜意拥抱、吻别松冈。
“这一吻”,距德苏开战,仅余一个半月。
同样,这一年,苏联也彻底背弃《苏中友好条约》以及对华抗战虚情假意承诺,干净、彻底地背叛和出卖了中国。
被重创的美军战舰卡辛号(Casin)和唐尼斯号(Downes)
日德同盟,日本又交好苏联,并没有得到希特勒德国的责怪。
同样,希特勒信奉以牺牲弱小国家,窃取各自国家利益的“务实”外交。
对苏联而言,中日全面战争已经明了,日本实则上和苏联向西发展,已经达成各取所需的默契。至于日本参与法西斯三国同盟,对苏联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日本侵华,一直为世界主流国家排斥。但是,日本自诺门坎会战及谈判后,频繁外交,在日苏、日德外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使得日本坚信:
日本和美国,同样可以在牺牲弱小国家,实现强国之间各取所需的务实外交中,取得美国对日本侵华的认可。
然而,短视的日本政府、军队已经追鹿者不见山了。
随着二次大战欧战的爆发,与美国国家利益捆绑甚密的英国卷入战争,美元、英镑和法币的货币联盟事实上纠缠不可分别。
美国新的国策认为:
即如果美国牺牲中国,妥协日本。那么,随着中国抗战失败,英美在东南亚国家利益将完全丧失。
由此,英国、苏联对战争的信心就会动摇。最后,美国将为之付出代价。
日本对中国和法属中南半岛的侵略,已经是事实上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巨大威胁。
此外,和纳粹德国、苏联这些信奉列强可以通过瓜分弱小国家,实现各自利益的“各取所需”的市侩国家比较,美国是民主国家,其外交受民情、舆论影响甚大。
日本对华侵略和大屠杀,以及德国在欧洲策动欧战,大肆侵略、“排犹”,为美国媒体广泛报道,美国民情、舆论谴责声历年不绝。
无论在道义上,还是在美国国家利益上,美国唯一选择,只能够是继续疏远和强硬对待德国、日本。
珍珠港内,美国主力战舰内华达号起火。
随着抗战和欧战的全面化进行,《美日通商条约》面临到期,美国不断增加对日禁运物资。
1941年1月,美国强硬通知日本,因《美日通商条约》期满,美国不再与日本续约。
1941年3月11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租借法案》,这个对现代文明史具有深重影响的文件,经美国总统罗斯福当日签署后,正式生效。
“美国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成为美国上下共识。
该法案明确授权总统,可以以出售、交换、转让和租借的形式,向世界“被侵略的正在进行抵抗作战”的国家,予以武器、军用物资、粮食等任何军需品的支援。
公布该法案当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即通知中国,《租借法案》适用中国的抗日战争。
事实上,后来战争过程可以得知,在亚洲抗日战争中,中国、英国是适用《租借法案》,取得美国援助的主要国家。
在欧战,适用《租借法案》取得美国援助的主要国家,则是苏联和英国。
在中学世界史课本上,并没有记载这一历史。
苏联在丧失大半重工基地、原料基地和石油基地之后,能够继续作战,很大程度上正式依赖美国自北极、白令海峡通道,源源不绝为苏联卫国战争提供的物资、军火和技术的支援。
无数的苏联军人在远东得到装备,再装备精良、齐装满员由东方返回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取得决定性的大胜。
这些部队,并不是一如苏联电影表演,是抽掉的防守日本的军队。同样,苏联在东方庞大的工业生产也并不存在。
这些部队,绝大多数,都是苏联在得到美国《租借法案》物资后,重新武装的生力军。
所以,所谓的苏联和日本交好,是为保障苏联避免两线作战的传统说法,未免显得空洞。
关于苏联卫国战争和美国《租借法案》,历来是被苏联人、俄罗斯人选择性遗忘、淡忘的历史。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苏联和俄罗斯人都比较要面子。有空,专门论述。
回到《租借法案》。
《租借法案》对二战反法西斯胜利有决定性影响。
在美国直接参战前,中国发达的东北、华东、京沪杭地区已经沦陷。法国沦陷,英国被德国消耗,封锁,国力衰竭。
即便号称什么强国的苏联,步步溃败,战损惨重,其重工业基地大部分已经沦丧。
《租借法案》出台,美国以雄厚国力,保障了与德国、日本作战的各大盟国的战争物资。
至1944年,美国以《租借法案》为英国(约占40%)、苏联(约占35%)、中华民国等,共38个国家,总值达500亿美元的战争物资支援。
美国《租借法案》出台,日本依然执迷于企图通过谈判,寻求与美国达成牺牲中国、东南亚各国,各取所需的外交主张。
这一年秋季,日本外交的核心落在了美国。
加利福尼亚号舰正在起火燃烧
美国对日本提出的若干缓解外交的方案,均以尊重他国主权,不干涉他国内政,支持地区门户开放,维持太平洋地区和平现状等四个原则,为谈判底线。
日本傻眼了。
要么,接受美国的谈判底线,自动无条件退出中国。要么,日本如坚持维持对中国的全面侵略状态,以及日本对东南亚的入侵,就得面临美国全面制裁的风险。
在美国与日本密集谈判同时,美国开始了对中国的租借物资的运送。
美国人陈纳德将军受中国委托,来到美国,在美国政府全力支持下,以平民名义招收飞行员参加抗战。
到1941年7月中旬,陈纳德带领美国“民间”友人回到中国,志愿空军已有68架战机、110名飞行员、150名机械师,以及相应的后勤人员。
该队分为亚当和夏娃、雄猫及地狱天使三个中队。成为中国抗日的空中主力。
美国平民参战中国抗战,是美国政府预备的对日“外交战”的一次大突破。美国政府表明,在日本不停止侵略中国的态势下,美国军方可能以平民身份,介入中国抗战。
对美外交,局面混沌。
终于,日美外交局面,被突然冒出来一个类似中国满清慈禧的“人民愤青”,打破。
此人,东条英机。
这位并没有什么战略思想和眼光的军界庸人,却有着超级愤青昭和天皇非常欣赏的“超级愤青”激情。
东条英机历来喊的口号,是“效忠天皇,献身奉公”。
这样的口号,天皇喜欢,被洗脑的日本军民也十分推崇。
既然为了“奉公”以“效忠天皇”,日本全国和举国军民为之“献身”,也就理所当然。
在日本昭和天皇直接授意下,在近卫内阁政府努力企图在外交上化解日本与美国的矛盾的同时,东条英机在御前会议,抛出了1941年日本《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
这个纲要,很黄很暴力表达了日本昭和天皇疯狂的主张。即:
面对美国外交施压,日本“如果完全屈从于美国的主张,中国事变的成果就将毁于一旦,满洲也将难保,朝鲜的统治也将陷于危机”。
日本昭和天皇选择认可了陆军部《适应形势变化的帝国国策纲要》,以及陆军部的“南进”侵略方案。
遭到日本偷袭的美国战列舰西弗吉尼亚号和田纳西号正在珍珠港内燃烧
所谓陆军主张“北上”,海军主张“南下”,一直是抗战研究公认的“成果”。
在这一成果,在逻辑上,配合了误读“诺门坎会战”和苏日和约,客观上天衣无缝地维护了苏联在二战中对日本的“高大全”的形象。
实际上比较冷笑话。
日本海军对“南下”并不热衷。所谓“北上”,或者“南下”,全在独揽战时日本大权的昭和天皇的一时脑热。
当时,日本是亚洲的工业强国。但是日本和美国相比,长期在民主体制下和平发展的美国,更为发达、强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进入战争体制,其工业产值为90亿美元。而同期的美国并没有进入战争体制,其工业产值超过2000多亿美元。
日本1941年产钢580万吨,美国产钢3300多万吨。
客观上两国巨大的国力差距,并没有耽误昭和天皇授意下,日本军方不断通过宣传。
日本军方、宣传发布了一个个吓尿美国的好消息。这些好消息让日本军民跑步加入了“愤青”大军。
“不惜与英美一战”,成为日本愤青在1941年年度,最响亮的“爱国口号”。
日本,终于把自己的脖子,挂进了自以为是的狂妄的绞索。
可惜,日本昭和天皇并没有为他的忽悠造成的战争灾难负责。
这位二战时期罪恶不让希特勒、墨索里尼的超级疯狂战犯,最后,被呆头傻脑的东条英机,背了头号战犯的黑锅。
天皇皇室满手沾满血腥的历史污垢,却活得春风洋溢至今。
珍珠港上空,高射炮炮弹横飞。
由此,通过日本愤青决策了所谓的南下,实则可以清晰看到,日本当年南下,绝不是因为畏惧苏联“强大”。
而是日本在对德、意、苏等头号大国外交一路顺风的情况下,遭遇美国对日“外交战”突如其来的狙击。
自以为是的已经疯狂的日本天皇、陆相以下到普通日本愤青,再一次拍屁股拿主意,以举国“愤青”款式的冲动,激情反弹了美国的外交施压。
日本愤青蜂拥南下,占据了法属中南半岛,并没有吓尿美国。反而,引来美国更大规模的制裁:
美国立刻冻结了日本在美全部财产,实行了对日本的石油禁运。
日本愤青的外交反弹,激情到处,却根本就没有想到,美国会根本就不买“愤青”的账的结果。
尴尬的结果。
此前,日本虽然竭力储备石油,但也仅有维持两年的用量。每天,日本支撑战争的石油超过万吨。
无疑,度日如年,和坐以待毙,成为日本不可回避的现实。
面对日本外交界的外交士气的瓦解,东条英机依旧激情洋溢认为:
“有些时候,我们也要有勇气去做点非凡的事情——像从清水寺的平台上往下跳一样,两眼一闭就行了。”
好吧。日本两眼一闭,继续跳。
1941年11月17日,昭和天皇召见东条英机,专门晋升东条英机为大将,钦命东条英机以现役军官身份,担任首相,出面组阁,并身兼陆相。
第二天,东条英机内阁成立。日本对世界发出了空前嚣张的咆哮:
“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
“举国一致,为完成圣业而迈进”。
一架中岛飞机公司制造的"Kate" B-5N轰炸机,正在从甲板上起飞准备对珍珠港实施第二波攻击。
12月1日,昭和天皇召集东条内阁,召开了日本御前会议。
这个会议上,近卫内阁的外交官们再无踪迹。与会者,都是不世出的日本原产超级“粪青”。
这次会议简洁、高效,极具日本愤青精神:
日本认定,“美国已彻头彻尾地成为中国抵抗力量的代言人”。
日本如不对美国予以教训,那么,“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及中国事变以来的一切成果,统统都将付诸流水”。
这次会议上,日本预备已久的"Z"作战方案由昭和天皇钦命启动。
次日,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大的日本联合舰队,由吴、佐世保军港偷偷摸摸出发,向太平洋西方进军。
1941年12月7日,二战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爆发。
鸣谢各位朋友对《流浪的橡树》原创的支持。
远征军系列连载中:
第一次远征军《中国远征军,出战国门》,《临危赴难》,血战同古(上),血战同古(中)血战同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