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由青海向敦煌,寻找历史的浪漫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越南四大给邻居们带来的麻烦

1979年中越战争第448团突围散记

与美国贸易战中的田中内阁与今天的日本

汤恩伯及汤军团抗战系列文稿(点击可见)

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文稿(点击可见)

阿尔巴尼亚,曾经的诗和远方

川军打“国仗”,川人不可磨灭的荣耀

上个世纪那场哭笑不得的日美贸易战

越南旧闻:老大哥、老大姐

侵华日军大队,战力超过国军一个师?

重庆的解放碑的故事——抗战往事钓沉

诗人穆旦,和他的抗战

抗战中,最后的税警总团

彭雪枫与汤恩伯

2018年,湮灭在“乱坟山”的抗战记忆

川军抗战:淞沪会战,屹立如山

在抗战大背景下,再看淞沪会战

我的团长我的团:罗芳珪与抗战第一团


敦煌城外,我在沙漠。


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大西北流浪,如是一枚微不足道的蒲公英,于明净而灿烂的广袤浩瀚的天宇间,随风漂流。


内地广有比肩接踵的故宫、皇陵、嵩山和兵马俑。耳闻目睹间,却和托普卡普皇宫、凡尔赛宫等著名宫殿相去太远。


这些名胜古迹大多是古代帝王吃喝玩乐遗址,无非王权、皇权之“伟大”——平心静气一想,其实,这份厚重、庄严、伟大和平民百姓并没有什么的关系。


如此一来,相较内地的名胜古刹,大西北更多的名胜古迹早就隐藏在青青牧草和莽莽原野之间。风吹草低时,草原深处那番天生的自由和博大,就此扑面而来。


在青海湖到大柴旦的行途,一路随意着向西驾车驰骋。


碧蓝如洗的蓝天下,道路笔直,一望无垠处寥无人烟,极目远眺,莽莽原野十分寂静。


偶尔,有苍鹰随车盘旋,也路遇正在长途爬涉的骑行者。挥手示意时,苍鹰忽然展翅离去;骑行者们也是热情挥手回应。


当然,如是疲惫了,道路两端草原不远处看得到牧民的营房、帐篷,大可以叩门求茶,歇息片刻。


奶茶,酥油茶,只要你愿意,管够。


虽然素不相识,但是沿途认识的藏胞、回胞、羌胞和汉人兄弟时大家都没有什么违和感。


席地而坐,就着西瓜香瓜,大嚼肉干时,同伴兄弟率先拨响吉他,一曲放歌,大家嘻嘻哈哈着各自抒情。如是谈得兴起,他们往往都有属于自己的草原故事。


感谢网络、微信。


行色匆匆,这样的聚会往往不过数小时。闲聊茶叙到离别时,留了微信、电话,当然也留下了《流浪的橡树》公众号。


约定下次再聚见面后,挥手示意离去,远远依然可以看到他们在高处挥手的身影。


根据谷歌地图去寻找一段不可辨认的古城遗址。


一路向西,出了青海,便在连绵黄沙之间,隐隐约约看到了敦煌。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之名正是盛大、壮观和辉煌之意。


敦煌,地处扼制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汉唐时代,便是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重要的交融点。


由地缘看历史,可见,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是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处,并不是虚言。


敦煌最为出名的人文古迹莫过于莫高窟。此外,还有月泉晓彻之美誉的沙漠第一泉月牙泉,现在新建的敦煌市至阳关公路以南大漠戈壁间的敦煌古城。


这些景点在网络评分不低,名气不小。可惜,穿插其间,霓虹霞光处,车流如织,游人攘攘,这对我而言,实在是没有什么兴趣。


圈地,建筑,卖票,收钱。但凡这类场所,稍微靠近,遍地都可以看到被丢弃在角落的矿泉水瓶。


一大群一大群快乐、惊喜的游客在导游引导下进入沙漠,很多人喝完矿泉水后随手一丢,这类景点也就多了塑料的意思。


苦笑间,不远处有一辆接一辆全地形游玩车猛轰油门,载着游客们,和着尖叫,呼啸来去,乌烟瘴气,端是了得。


刺鼻的柴油气息与汗臭慢慢在清澈、明净的空气里,久久不散——无语目睹时便想起,敦煌还可以承受多久这样的旅游,才可以不会失去她传承千年的纯美。


联想到老北京四九城的灰飞烟灭,答案只有叹息。


亲近敦煌,便深深感到那份本该沉淀在岁月的真诚与安详的苍茫,如今,正在被快餐与工业搅拌的特色文化浸蚀,正在无可挽回地慢慢地斑驳,慢慢地凋零。


幸好,大漠依旧。


天地开阔,大漠深处,云深不知人归处。


我们在一位当地朋友引路下,走得手足酸软,直到夕阳西下时,才寻到一个寥无人烟的干净的沙丘。


坐在高高沙丘上远眺,残阳如血,正好滴落在天地之间。


漫漫黄沙茫茫的天地之间,夜风苍凉,星瀚缥缈——五凉时代如歌如泣的爱情与惨绝人寰的杀伐,如是一部默片,便随着夜幕徐徐展开。


五胡十六国时,西周豪强李暠在敦煌起兵,建立了西凉国。


李暠,是秦名将李信、汉名将飞将军李广、关内侯李敢之孙。自汉代到三国,李氏家族迁徙到了西域,发展坐大成为当地豪强。


公元400年,永嘉南渡后,县令出仕的李暠在敦煌起兵,被当地军民拥戴自称凉公,建立了割据凉州,奉东晋帝国为正朔的西凉国。


知道西凉国的朋友可能不多。但是,李暠和他建立的西凉国,确实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理想。


李暠,便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以及唐帝国李渊、李世民的直系先祖。


后来,唐帝国建立后,李渊修筑娘娘台纪念李暠妻子尹氏,李隆基更在753年追尊为李暠为唐帝国兴圣皇帝。


可见,天下李氏出陇西,这还真不是虚话。李姓朋友如有缘往敦煌走走看看,还真有点寻根的意思。


李氏西凉国崛起不久,以张掖、武威为核心的且(音)渠(音)北凉国也在古凉州迅速崛起。


在五胡十六国荼毒中原,华夏文明摇摇欲坠的时代,两国都奉南朝为正朔,也都自诩为华夏文明传人。然而,为抢夺河西走廊富庶地区,两国却偏偏一言不合开始了相互的杀伐。


李暠去世后,420年,西凉王李歆在出征北凉途中,被北凉王且渠蒙逊设伏擒杀。随后,李歆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次年,北凉军围攻敦煌,李恂战败后乞降不成,被逼自杀。


城陷以后,李氏王室子弟逃往沙漠深处,在新疆伊吾再建了伊吾西凉。


朋友一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在旷荒冷清的沙漠中,尝试以音乐去问候历史。


在南朝史书上,且渠蒙逊有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英略美誉。


他入城后见到了李暠的妻子尹氏和女儿李敬爱,便被尹氏痛骂。


且渠蒙逊倒也没有生气,反而认为尹氏贤惠,李敬爱美貌贤淑,当即令世子且渠茂虔娶了李敬爱为世子妃,尊养尹氏为西凉太后。


且渠与李氏联姻,史书记载,且渠茂虔为人聪明好学,和雅有度量,颇具文采。李敬爱也是通晓典籍,美貌贤淑。两家虽是仇敌,但两人郎才女貌,想处之下,感情甚笃。


由血腥的兼并战争开始,西凉且渠与西凉李氏开始了他们的恩怨历史。


且渠蒙逊去世后,且渠茂虔继任北凉国河西王,李敬爱即为河西王后。


在茂虔时代,北凉国文化、经济和版图发展达到巅峰时期。


当时北凉不仅占有富庶的河西走廊,更控制着葱岭以西,影响着西州若干大大小小的城邦。


北凉境内,书院里书声郎朗,集市上熙熙攘攘——在中原战乱不息的时代,随着北凉局面稳定,经济发展,北凉国交融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多元丛生凉州文化雏形初现。


后来,随王朝更替,初具多元丛生凉州文化由河西走廊进入中原,与当时中国经济、军事的空前发展相互依托,开创了全新的华夏文明的盛唐时代。


这个时期,佛教由西域向东方前行,逐步在凉州驻足、发展。颇具权威的《开元释教录》对北凉译经记载:


北凉沮渠氏,几经二主三十九年,并新旧集失译诸经,总八十二部,合三百一十一卷。


这些经书中,颇具盛名的,便是《大云经》、《大般涅盘经》和《金光明经》。


佛教源于南亚次大陆,最后,佛教却主要经古西州、古凉州才得以进入中原,得到更大的发展——这便是人们通常说的西天取经,而不是南天取经的由来。


佛光普照,草创于366年的莫高窟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


因为信仰,因为富庶,因为多元丛生化的民族与文化的交融,在沙漠的高处,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高窟便成为了承载北凉国军民信仰的标志性载体。


可惜,尽管北凉国经济发达,且渠军事集团悍勇善战,然而,在鲜卑北魏统一长江以北后迅速崛起后的虎视眈眈之下,不足北魏十分之一的北凉国已然岌岌可危。


北魏威压下,北凉只得以和亲政策拖延战争。


北魏拓跋焘以亲妹武威公主嫁给且渠茂虔为河西王后。为保北凉国,李敬爱黯然洒泪,离开且渠茂虔来到酒泉、敦煌。


一路向西,行走在历史与音乐之间。


李敬爱的离去使得且渠茂虔郁郁寡欢,这位率性的北凉国王在政治上更多听从了内心的意愿,在迎娶了北魏公主拓跋氏后,理政之余专心事佛,对北魏公主却是心如止水。


由此,被遭冷遇的北魏公主怀恨之下,北凉国以和亲换取和平的愿望也就渐成泡影。


是时,拓跋焘意欲灭凉,北魏公主从中作梗并通报北凉内情,史书记载,颇以公主通密计助之。于是,北魏、北凉关系日趋紧张。


北凉是北朝时代军事贵族集团建国的滥觞,北凉国王并没有想象中的独裁、专权。重大国事,国王往往要听从北凉军政大臣的意见。


所以,虽然贵为北凉国王、王后,且渠茂虔和李敬爱却无法维持他们的王子与公主的童话,在强国侵略威胁下,不得不劳燕分飞。


想来,兴建莫高窟也算是且渠茂虔和李敬爱彼此间的对爱情的最后的执念吧。


在战乱不息的南北朝时代,且渠军事集团北拒柔然,东和北魏,发展农耕、游牧、商业,数十年间,河西走廊繁华富庶,歌舞升平。


北凉,也就成为丝绸之路上最为重要的、繁华的王国。


有钱有闲有信仰,信奉佛教的北凉王室、富商、军事贵族等开始兴建大小不一的佛洞。


现在,莫高窟发现的历代兴建的洞窟共735个,其中,北凉时代兴建洞窟超过半数以上。


当然,这些佛洞中,到底那些佛洞曾经寄托着且渠茂虔和李敬爱夫妻间的思念、执念,终于无法考证了。


且渠茂虔和李敬爱是历史上非常边缘的王与王后。


史书点滴记载,他们既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也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可惜,至今却没有在史书发现他们的作品。


王子和公主毕竟只是童话,在南北朝那场空前浩劫中,且渠茂虔与李敬爱的爱情注定只能以悲剧结束。


439年,北魏向北凉发起兼并战争,是年,北凉亡国。


北魏灭北凉,北方疆土尽属鲜卑拓跋氏,五胡十六国时代就此的彻底终结。


北凉亡国后,李敬爱消失于史书。据说,她在心情极度郁闷中悄然离开了人间。


沙漠的黎明。


且渠茂虔投降北魏,被拓跋焘封为挂名的河西王,幽居山西平城。跟随在他身边的便是北魏皇帝拓跋焘的妹子北魏武威公主。


原来,武威公主同样倾心且渠茂虔才学、风度。然而,幽居中的且渠茂虔眺望西方,得悉李敬爱去世之后更是生无牵挂,心如止水。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具价值的人文发现。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兴建,随后开始落败。饱经千年沧桑,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北魏灭北凉后,将本地人口3000余口迁徙中原。


被掠人口中既有且渠王室成员,也有大量的北凉僧人和能工巧匠。著名的大同云冈石窟的创建者昙耀法师即在其中。


正是北凉僧人和能工巧匠进入中原,才有了龙门石窟、云冈石窟、陇东石窟等等石窟的兴建。


如今,这些石窟都是当地的名胜。然而,游览者虽然很多,但却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些石窟和古凉州的莫大渊源。


北凉灭国之后,被迁徙北魏腹地山西的且渠部曲抗争愈烈,而西渡流沙的且渠一部也攻占高昌国,重建后凉国。


天下如沸,拓跋焘急于维稳,终于对且渠茂虔起了杀心。武威公主力阻不及,447年,且渠茂虔被杀。


北凉国的男女主角虽然退出舞台,历史还在继续。


可惜,中国历史向来习惯由官史承包,史书也就有了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的笑谈。


按照“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的古代文革精神,与北凉私交甚恶的北魏重臣崔浩撰写了《十六国春秋》。后来,北魏御用文人魏收等,便在这本书基础上,书就了魏书秽史的丑闻。


《十六国春秋》也罢,魏书也好,现在去看,这类“史书”自然是战乱时期中原读书人的人性镜子。


魏书成书当时,人们众口喧然,议论纷纭。为堵言路,鲜卑北魏以下狱治罪等强硬手段,在数十年间,知道北齐才压下了这场对官史“妄议”的风波。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由皇帝和御用文人亲密联手发起的“文字狱”事件。


吊诡的是,尽管史学界人人都知道魏书是秽史的极品,但是,这本史书却流传下来。


沙漠旁边的小村庄里,友善、热情、爽朗的种葡萄的兄弟。约好了,下次再去,还请我们吃现摘的葡萄。现摘,免费,管够。


当然,如果与再往后的历史所经历了清代“文字狱”和文革比较,文人人性之恶,文人书就秽史之恶,确实是发扬光大了。


且渠茂虔和李敬爱的爱情也没有躲掉魏书秽史的玷污。


因为魏书记载,也因为现在关于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的横店影视剧的泛滥,一段在东方神秘的莫高窟上演的类似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真实的历史,最终还是湮灭在漫漫黄沙之中。


在北魏书里不清不楚间记载里,李敬爱被含糊写成了且渠茂虔的寡嫂。


而被史家考证认为聪明好学,通晓华夏典籍和信仰佛教的且渠茂虔,也被以极具侮辱性以沮渠牧健而记载史书。


这部“秽史”以崔浩想当然的淫荡、乱伦、无耻笔法荒唐涂鸦,敦煌莫高窟那些关于且渠茂虔和李敬爱的爱情与信仰的传说,终于灰飞烟灭。


失去了一段美丽、忧伤的传说,剩余的便是光伟正的糖衣包裹的古代帝王以征伐、杀戮、专权的雄心。


想想,所谓霸主、雄主,千年以降,还真是历朝历代的人民的最爱和选择。


晚上八点时夕阳余晖中,敦煌郊外的古城遗址。


历史上,且渠茂虔和李敬爱的故事最后句号,终究还是南北朝最具特色的杀戮。


关于这段历史,《魏书》魏收、《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补写北凉史史,沿抄了崔浩《十六国春秋》记录。


唐宋以降,其他如房玄龄写《晋书》,因怀疑崔浩写的且渠茂虔这段史实,避而不写。


沈约写《宋书》时,则完全否定“荒淫”说,褒称沮渠牧健对凉州守护华夏文明有功的文明英主。


自认李暠一脉的李延寿写《北史》,更是对这段历史记载全面怀疑。但凡书中涉及北凉,多有同情笔调。


无论如何,在五胡十六国血腥混战的大背景下,在且渠茂虔时期,凉州是华夏文明最后的桃源,也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闭上官史,这一事实,便是最好的史书了。


十六国时期亚洲地图。


且渠茂虔和李敬爱相继死去不久,北魏御用文人开始书就魏书的前后时期,鲜卑北魏对迁徙山西的卢水且人再次进行了空前屠杀。


这场屠杀中,对北凉且渠王室极为友善的佛教寺僧也惨遭牵累——北魏境内,沙门被屠,寺庙被毁,中国文化遭遇到北魏太武帝灭佛的浩劫。


这是历史上野蛮民族的集权君王以伟大、进取、英明之名,对民众自由信仰的一场大迫害。


故事说到这里,且渠与李氏恩怨并没有结束。


北凉且渠一脉与西凉李氏一脉,先后西渡流沙,在如今新疆境内的高昌、伊吾一带,为争夺狭小的生存绿洲,依旧鏖战不息。


最终,且渠世子率家小再次东渡流沙,内附北魏而迁徙山西之外,其余北凉军民或散于新疆,融入新疆,或死于柔然持续入侵的战乱。


后来,且渠世子一系改为渠姓,在山西繁衍、生息,最终远离战争和政治转而经商。


在明、清、民国等时期渠氏以商业出名,现在山西祁县火神庙街一带,渠家大院嫡传子弟的渠姓读音上,渠依旧读为jū,而不是qú。


而在争夺伊吾的最后的且渠北凉与李氏西凉的战斗中,被击败的李氏东迁内附北魏。


内附后的李氏在关陇一带勃勃发展,历经四代后正逢隋末大乱,就此,李氏一脉的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大唐帝国,定都长安。李渊次子李世民凭军功和军事贵族集团拥戴,一统中国,成为千古一帝的天可汗唐太宗。


再后,敦煌李氏还出了诗仙李白。论辈分,李白还是当时唐皇李隆基的叔祖。


汉武帝时,有李广难封的故事。


可谓山不转水转,等到数百年后,汉武的子孙们东西飘零,李广的子孙却拥有了崭新的天下。


就此,李姓自唐代之后,繁衍发展,终于成为中国大姓。


世事,确实难料。


在敦煌郊外,华为手机延时拍摄的星轨。左上至右下的红线,是航班飞过的混迹。此外,还有一颗流星入镜。


想到此刻,夜已深沉。


躺在在高高沙丘上仰望,偶尔有流星划过如洗的天宇,于是,银河便如此亲近、璀璨。


远处路旁,朋友搭建帐篷营地里,隐隐约约传来的琴声与歌声,正在寂静的夜色里伴随着思绪,悠然、自在地流浪。


江山、历史如是一本书吧。有的人读到了岁月静好,有的人读到了崛起,有的人读到了强权、伟人和盛世。


而我在唏嘘之间,觉悟太低,确实只能够更感觉到亲人与朋友的好处、妙处。其他,不过是黄粱一梦。


读到这里,请让我们相隔网络微笑问候吧,祝好,我的朋友。


——橡树2018年8月18日夜,写于西行旅途。


回望:1976年8月8日板桥水库

橡树西游记

张掖,五胡十六国乱世中的桃源

塞外飞阁空嗟伤——嘉峪关随笔

青海之南,橡树手机拍摄影像

在诺尔盖草原穿越历史的天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