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明帝国与葡萄牙的屯门之战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7


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南京会战83年回望:从淞沪会战到南京会战

解读朝鲜战争:苏美冷战与朝鲜战争的扩大化

明清战争:东江军与丁卯援朝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日军与苏军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周末谈兵:远望班公湖,闲谈中印边境问题

军事解读从抗战到内战的五次会战:山海关会战

朝鲜战争爆发七十周年文集

第74军往事:抗战前的王耀武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上)

第74军往事:淞沪鏖战,虎贲建军

第74军往事:李天霞的抗战时代及三战高安

塞外悲歌:蒙古灭国西夏之战

漫谈抗战早期战略格局的演变:从台儿庄会战到武汉会战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上)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中)

铁血忠魂之豫南会战(下)

陈炯明与1922年


当年明帝国被寄托着华夏复兴希望,却给历史留下一段被耽误的记载。


传说,蒙元之后,中原族群除了孔夫子等寥寥几家侥幸尚得以保全家谱,其余姓氏的家谱几乎为战乱湮灭。


现在的绝大多数汉族人口的家谱,无论声称传承悠久,实则几乎都是源自人们在元明战乱之后的重新修撰。


历史逶迤而来,蒙古人的弯刀就此无情地割裂了我们对汉唐的想象。


这是冰冷的现实。


因此,人们因为对古代文明的满心尊崇而对朱明王朝驱逐蒙古,重塑华夏之功绩,总是有着深怀难以言述的感情。


继而,在反思中国经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庚子国变、抗日战争而走向现在的历史——人们总是深信,泱泱中华至尊无上,纯粹为满清耽误,这才在近代史上跌跌撞撞地走向了落魄。


可惜,事实上可能不尽如此。


明帝国虽有再造华夏辉煌,但是明帝国再造的华夏确实无法再与之前的唐、宋的政治风气、人文景象相提并论。


客观而言,那个看似可歌可泣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明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未见得就比后来的腐朽、黑暗的清朝高明多少。


明帝国确有驱逐蒙古,重塑华夏功绩。


不过,因为早先的、传统的亚欧大陆文明、商路已经被元蒙崛起而彻底破坏、阻拦,等到元蒙颓废,被元蒙荼毒尚浅的欧洲在击退蒙古入侵之后,有了文艺复兴,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而受元蒙控制既久且深得远东、俄罗斯、中亚等地,却没有这般太好的运气。


历史上,明帝国受限其创建群体的极低素质,得国276年,既几乎没有文化复兴唐宋文化改革,反而强调集权,以文字狱禁锢民意,由思想、理念到体制,基本沿袭元蒙旧制。


就此,欧亚文明分路扬镳,远东文明速落后。


经过元蒙入侵、破坏,再经过明、清帝国五百余年的持续的思想禁锢、集权统治,中国的历史这才步入了近代史上的至暗时代。


当然,人们反思近代史上的黑暗很少完整反思这五百年来国家、王朝与族群的遭遇。


随着五百余年的明清文化传承深入人心,人们通常对帝国皇帝的人品、政略、勤勉、私密等等街坊传闻兴趣颇高,文人作家们更是热衷这些虚无的概念。


因而,我们虽然无知为什么会出现近代史的至暗时代,但我们对史书、文著里那些高大威猛的洪武大帝、永乐大帝、康熙大帝、乾隆大帝们,总有一颗匍匐在地的崇拜之心。


不过,这些史书、文著通常都是文人源自对权力崇拜而发自肺腑吹牛。


不能当真。


因而,为历史上的满族的、汉族的皇帝们谁才是真正的大帝而去争辩不休,确属无聊、无趣、无知至极。


说到这里,且说一段历史上的明葡战争。


或者,通过回望这场少为人知的战争,可在侧面去认知、探讨一些关于明帝国的历史真相。


明,自然是明帝国,葡,则是葡萄牙。


朱明皇帝相比后来的满清皇帝,其实共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愚蠢的见识。


即他们可能源自出身卑贱,或者偏远,由极度自卑而非常自尊地认为,自己是中土的唯一无二的真命天子,可以高高在座,享受四方冥顽不化的撮尔小邦的下跪来朝。


然而,这不过是一厢情愿。


在16世纪,地球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已经拉开了地球文明一体化的文明帷幕。


百舸争流,欧洲各国正在忙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环球旅行,地理大发现,国际物贸,当然没有兴趣去关注当时朱明帝国的皇帝们揣在心里,藏在远东的小心情。


在这大背景下,作为当时欧洲列强之一,葡萄牙则磕磕碰碰着往东方航行、冒险,撞入了明帝国的地盘。


在大航海时代被耽误,这是大明帝国留给中国最大的悲哀。


当时,明帝国关门闭户,唯我独尊地实施中央集权大一统治国。


明帝国自闭远东,看似明君、盛世首尾相连,花团锦簇,然而,明帝国与欧洲新兴强国相比,疲态显露,已呈明显落后态势。


与朱明帝国皇帝在紫禁城坐井望天臆断大势相反,当时的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对欧洲外面的世界,却显得冷静、好奇。


在葡萄牙舰队刚刚进入亚洲,站稳马六甲地区,曼努埃尔一世即迫不及待地写信询问位于远东的大明帝国状况:


他们来自何方?路途有多远?


他们何时到达马六甲或者他们进行贸易的其他地方?带来什么货物?


他们的船每年来多少艘?他们船的大小规格如何?他们在马六甲或其它地方有无设立商站?


他们是懦弱的还是强悍的?他们有无武器或火炮


……


关于曼努埃尔一世对明帝国的好奇、询问,以及葡萄牙商船与舰队的东进等等消息,明帝国的皇帝不知道,大臣不知道,民众就自然更不知道。


他们既不知道葡萄牙舰队东进,对万里之外的欧洲、葡萄牙,就是更为茫然。


睁眼与闭眼,这既是当时明帝国与欧洲文明的差距,更是极大的历史遗憾。


1511年,葡萄牙海军名将阿布凯尔克被派往远东,担任第2任印度总督。


当时,阿布凯尔克组建了一支由17艘战船,1800职业军人组成的远征舰队,进攻、征服了位于大明帝国朝贡体系边缘地区的贸易重镇马六甲。


1514年,另外一位海军将领阿尔贝加利亚继任为第3任印度总督。


然后,在次年,1515年,他决定派出葡萄牙远东船队、舰队,由马六甲出发,正式前往访问明帝国。


这是葡萄牙对传说中的远东明帝国的一次试探性访问。


葡萄牙舰队进占马六甲,肢解明帝国在南洋的朝贡体系,实则已经把远东唯一具有与欧洲竞争实力的大明帝国逼到了大航海的边缘。然而……


阿尔贝加利亚总督委任商人皮雷斯为特使,派出舰队司令安特拉德率4艘战舰保驾护航,一路向传说中遍地黄金的广东奔来。


然而,当时明帝国同样对南洋的国际贸易不感兴趣。


常年海禁之下的大明帝国的广州,和鸦片战争前夜满清王朝的广州,同样的冷清、萧条。


葡萄牙舰队按照远洋舰船入港,需放礼炮通报东道主的习俗,4艘战舰开始鸣放礼炮。


碰巧,明帝国方面却没有这个规矩。


突然炮响,吃惊之下,当时明帝国虽然也有火炮,但真心没有听过18磅舰炮闹腾出的巨大轰鸣声响。


于是,广州地面,无论官民,为葡萄牙舰炮巨响惊吓,不免愤怒。


广州地方官员在验明葡萄牙舰队并非明帝国的南洋朝贡藩属船队之后,公事公办地拒绝了葡萄牙人上岸。


葡萄牙人远道而来不懂明帝国体制,傻眼之下,只得低声下气,四面托人前往北京说项。


后来,在深得皇帝信赖的翻译火者亚三斡旋下,葡萄牙人这才得以在广东沿海上岸,开始了以香料为主的小规模贸易。


然而,葡萄牙人强调自由贸易,广东地方官府则想方设法要将葡萄牙人纳入进贡轨道。


自由贸易与体制的矛盾就此出现。


双方分歧越大,彼此看着就更不对眼。


1518年,舰队司令安特拉德回国,他的兄弟小安特拉德接替舰队司令职务。


因为当时的明帝国尚无清晰的现代国土意识,疏于对沿海岛屿的国土管理,同时,也因为这位小安德拉德初来乍到,不知深浅,急于建功。因而,他在率一个3艘战舰的小舰队抵达广东屯门时,望着眼前这个荒芜的无人小岛,不免突发奇想,居然想起在明帝国地面上,仿效入侵非洲那般,擅在屯门修建房屋,围墙,炮台,建造一个葡萄牙舰队的基地。


最东方宏伟的明帝国与最西方的看似渺小的葡萄牙。


屯门,当时泛指北起今深圳南山区,南至香港九龙半岛,包括前海湾、后海湾、伶仃洋等洋面,正好遏制广东外海航道要紧处。


小安德拉德想到做到。


很快, 葡萄牙人的一个简易的据点,出现在明帝国毫不在意的一个被荒弃的战略要地——屯门。


史书记载,自此,小安德拉德据屯门为据点,带着他的舰队开始掳掠、买卖人口,拦路打劫商船。


在何乔远撰写的方志《名山藏》里面,小安德拉德劣性被文人夸大:


盘留不去,劫夺行旅,掠食小儿,广人苦之


事实上,当时大明官员对葡萄牙人早就不满,在给北京奏疏里说起葡萄牙更是火冒三丈着夸大其词:


正德间,佛郎机匿名混进,突至省城,擅违则例,不服抽分,烹食婴儿,掳掠男妇,设棚自固,火铳横行,犬羊之势莫当,虎狼之心叵测


现在,很多史家认为,当年小安德拉德可能确有掳掠男妇行为,所谓设棚自固,火铳横行,确实不假。


但是,如说葡萄牙人烹食婴儿,听上去确实荒诞。


不过,明帝国朝野遍地都是有志人士,他们历来急于愤怒而来不及思考。


因此,信以为真者一旦众多,群情激奋之下,也就顺势推动朝廷不得不重新考虑调整对葡萄牙的外交。


由此可见,当时中西文化碰撞之后的分歧之大。


正值对葡萄牙外交相对温和的明武宗去世,随着双边关系急遽恶化,武装驱逐葡萄牙人很快便成为明帝国高层共识。


于是,在诱捕、处死了往来明帝国与葡萄牙之间的使者火者亚三之后,明廷索性将阿尔贝加利亚总督特使皮雷斯及其使团拘押起来。


——后来满清拘禁、杀戮外国使团,不过后来事情。


至此,明帝国与葡萄牙关系全面恶化。


广东方面,明军开始着手筹备驱逐屯门葡萄牙人的作战。


彼时,参战明军最高指挥官为广东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鋐。


他的职务类似广东警备区司令、海军副司令。理论上,可以调动广东沿海卫所军队,沿海地方民团等军队。


现代的屯门之战虚拟场景。


可见,对明帝国而言,这场作战既在主场,势在必得,实为排出了颇具规模的强大阵容对葡作战。


然而,当时汪鋐对葡萄牙舰队确实了解不多。


至于汪鋐麾下参战明军,无论广东沿海卫所,或者民团,既没有成建制的舰队,收集战船既以民船、渔船为主,招募民兵作战部队更是匆忙间集结而成。


汪鋐集结了一支50艘战船,5000人左右的舰队。


可惜,这样的军队船多、人多,按照历史套路,内战即可。可是,如要以这样的业余舰队和葡萄牙舰队去作战,确实太过奇葩。


战前,葡萄牙方面正好军队调动,留在屯门的小安德拉德舰队不过4艘军舰,兵力大约700人上下。


然而,葡萄牙作为当时世界海军最强大帝国,其舰队无论航速之快、火力之猛,均超过汪鋐等人想象。


小安德拉德舰队实为4艘军舰,正是葡萄牙最出名的每舰配有数十门,最高甚至配有上百门重型舰炮的卡瑞克战舰。


卡瑞克战舰四桅挂有三角帆、横帆,航速极快,行动敏捷,船体高大,既可以抵抗度小型战舰、船只攻击,多层甲板可以更多地安放重型侧舷火炮,其攻击力极为强悍。


卡瑞克战舰模型图,战舰高大,侧舷火炮清晰可见。


同时,和明军在战前匆忙征调、集结成军不同,葡萄牙舰队官兵几乎都是经过系统培训、实战摔打出来的职业军人。


葡萄牙军队精细分工,各司其职,作战效率之高,战斗意志之强,远非当时明帝国的官员们所预料。


1521年8月,屯门之战爆发。


汪鋐派人前往屯门对葡萄牙人宣诏,要求他们跪接诏书并尽快离去。


但葡人对此并不理会。


双方稀里糊涂间,战事爆发了。


战端一开,在明军概念里的两船相接,矢砲乱发,短兵肉搏的传统海战模式不复存在。


16世纪海战画图。


明舰众多涌上,却被葡舰猛烈炮火压制,进退两难,首战尴尬。


葡萄牙四桅卡瑞克战舰灵活机动,火炮数量多,口径大,威力猛,再加上炮手操作熟练、快捷,因而排炮打来,明军战船虽多,每次密集冲锋却无防炮经验,远远被葡萄牙战舰炮火压制,根本无法靠前。


明舰沿袭传统水战作战,战船依靠小炮和弓箭,射程短,威力小,火力完全无法与葡萄牙战舰对抗,因而只能不惜代价以少数舰船冲锋靠拢、接舷敌舰,寻求近战、白刃。


等到靠拢,明军这才发现葡萄牙战舰确实太过高大,纵算拼命靠近葡舰,官兵也根本无法爬上战舰发起肉搏作战。


就在明军靠近葡舰上下不得的迟疑间,船舷涌来葡萄牙火绳枪手,噼里啪啦一阵乱射,上下不得,进退两难的明军只好白白挨枪。


——关于这场战事,有很多不同表述的记载。


史料记载,汪鋐率部出海作战,首战因为葡萄牙人火炮猛烈,败阵。


此后,汪鋐整军再战,按照若干三十六计设想,有火船进攻、有凿沉敌船、有借东风、借暴雨夜袭,有断敌粮草等等精彩故事,明军这才最后战败了葡萄牙小安德拉德舰队。


相对而言,明代学者张燮撰写《东西洋考》,即对这场战争有着较为可信的记载。


张燮记载的这场战争,大致记载了明军首次作战,力战不能退敌,以及后来派水兵潜水凿沉敌船,打败葡军的过程。


东莞县志记载,明军自正德辛已年,即1521年出师,于次年,嘉靖壬午凯还


——综上所述,屯门之战,明军以广东沿海军队主力百余艘战船去攻打葡萄牙仅有4艘舰船的舰队,久攻不下,可见当时明军与葡军之间,已经有了极大的战力差距。


显然,战力差距的背后,便是两国文化、科技和经济的差距。


使用鸟铳的明军火绳枪手。


关于屯门之战解决,参考瑞典人龙思泰在《早期澳门史》记载:


一队中国士兵围攻这座堡垒。


如果不是一次对他极为有利的风暴非常及时地刮起,西芒将会死于饥饿。他利用这个时机,带着三艘船逃跑了


即可简单推演汪鋐在首次作战失败后,后续作战的大致情况。


明军船多、人多,借助夜间或者其他复杂气候条件,完全可以穿过仅有4艘战舰的葡萄牙舰队封锁,放弃海战,直接登陆。


于是,明军完成了对屯门的包围。


一队中国士兵围攻这座堡垒。


虽然海战无法对抗葡萄牙舰队,但是,屯门过于靠近大陆,明军一旦包围屯门要塞,葡萄牙人困在要塞、舰船两端,彼此无法照应。


更兼屯门给养只能依靠广东地方补给,葡萄牙应对如此持久、消耗作战,自然不是得到广东方面强大后勤补给的明军的对手。


时间一长,葡军官兵在忍饥挨饿中被动应战,自然怨声载道。


无奈之下,葡萄牙舰队只得逃往马六甲。


屯门之战至此不清不楚地结束。


不过数日,按照事先约定,前往屯门接应小安德拉德舰队的另外一支葡萄牙舰队再度闯入广东海域。


相传,这支葡萄牙舰队恃其巨铳利兵,劫掠满剌加诸国,横行海外,至率其属疏世利等千余人,驾舟五艘,破巴西国,遂寇新会县西草湾


不过,也有记载这支葡萄牙舰队为3艘卡瑞克战舰,2艘普通商船,实为准备接应屯门被围困舰队,并无作战意图。


这支舰队才入屯门,即被明军攻击。


葡萄牙人3艘卡瑞克战舰远逃马六甲,2艘商船被明军缴获。


所谓西草湾大捷,实为潦草一战。


不过,两次作战之后,明军大有收获。


他们将缴获佛郎机火炮、西洋火绳枪,卡瑞克战舰图纸等等报上北京,明帝国君臣目睹战利品,对葡萄牙军事科技赞不绝口。


自此,明帝国开始大规模仿造佛郎机火炮、西洋火绳枪,更是掀起西学热潮。


正是受到葡军装备启蒙,这次战后,明军才开始装备仿制的佛郎机火炮、西洋火绳枪。在装备升级之后,明军在后来对付蒙古、日本作战,得以使用山寨葡萄牙火器取得极佳的作战效果。


尤其,后来的万历援朝对日作战,日军的火绳枪,明军的鸟铳,均是源自山寨葡萄牙的火绳枪。


可见,在工业文明之前,经过大航海时代之后的欧洲,其科技对亚洲政治与战争同样有着极大的影响。


屯门之战之后,明帝国开始大规模仿造佛郎机火炮、西洋火绳枪,更是掀起西学热潮。


现在回望,屯门之战,对明帝国而言,确实极为幸运。


客观而言,当时葡萄牙火器虽然已经与明帝国火器拉开了极大的差距,葡萄牙军队在职业化和发展上更是远远超过明军。但是,受当时世界科技、经济的发展限制,葡萄牙缺乏足够雄厚的工业文明基础垫底,地理上远离明帝国,因而,国力、军力尚不具备万里征战,决胜远东超级大国明帝国的水平。


葡萄牙要应对欧洲列强间的竞争,明帝国在远东也有更强大的对手。


于是,两国只能在小打小闹间时战时和,彼此心知肚明地小心试探,不破底线。


就此,在元蒙断绝亚欧联系之后,屯门之战终于悄悄开启了亚欧文明交流的门缝。


1553年,葡萄牙人派出使团,通过行贿、谈判,取得了澳门的留居权。


这时,深藏在远东的标准的中世纪国家体制后面的明帝国,终于有了一扇面对全球化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环球旅行,地理大发现,国际物贸的窗口。


满地球的风光就在眼前。


然而,宏大叙事偃旗息鼓,留下的却是历史的遗憾。


直到明帝国被灭亡,似乎,根据史书记载和历史事实,明帝国的那么多的励精图治、英明神武的皇帝们,似乎都没有认真探头,去看一眼这扇窗口之外的景色。


混混僵僵间,明帝国走向了煤山,而当年的中国,便就这般耽误下来。


文章原创不易,以文养文,恳请看完顺手三点一转不难,拜托诸君顺便。

鸣谢情谊赞,关注朋友请注明请加:zksd12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