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景德镇:千年窑火何以生生不息

何莉 当代江西 2023-12-14

担负“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历史使命,沐浴“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历史荣光,在“泥与火”的淬炼中,瓷都景德镇又一次开始了蝶变之路。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在《青花瓷故事》一书中提出,第一次全球化来自16世纪的景德镇青花瓷。

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德镇,历代名窑林立,名瓷精品迭出,陶瓷文化独领千年风骚。

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文化和历史。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在赓续千年的熊熊窑火里走出来的景德镇陶瓷,从有形到有技,再到有意,延续至今仍享誉中外。

世人不禁要问,景德镇窑火为何燃烧千年而不灭?这个“超级IP”,如何一直火下去?

景德镇老城新地标。

文化关乎国本,关乎国运。

有人说,文化对一座城市而言,是最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名片”;对民众而言,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对游客而言,是观光打卡的“必选项”。

陶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和结晶。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在文化强国建设当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是千年瓷都的时代之问。

担起“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历史使命,映照“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历史荣光,在“泥与火”的淬炼中,瓷都景德镇又一次开始了蝶变之路。

过去与未来的辉映。不忘过去,方能开辟未来。从对全城160多处老窑址、108条里弄、“十大瓷厂”老厂房等文化遗存实施系统性保护修缮,让陶瓷历史“活起来”;

到实施艺徒制度、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制度,壮大手工制瓷非遗传承人队伍,让千年技艺“传下来”;

再到组建御窑博物院、陶瓷研究院,成立全国陶瓷文化博物馆联盟,加大对陶瓷文化性、精神性的理论阐释,让陶瓷文化“热起来”,景德镇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在守正中写好传承这篇大文章。

创新与创意的碰撞。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在景德镇,日用陶瓷、艺术陶瓷日益做大做优,先进陶瓷近年来也强势崛起。

譬如,景华特陶氧化铝陶瓷和兴勤电子压敏热敏电阻质量、销量均列全国第一;和川粉体纳米氧化锆粉体技术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开辟新赛道的景德镇人让创新开出了花、结出了果。

在这里,科学与艺术,创新与创意总是在“不期而遇”中“撞个满怀”。

美丽与魅力的交融。跨境电商平台上一位景德镇陶艺家创作微型花瓶的视频吸引了上亿人观看,被惊叹为“指尖上的china”,展示了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景德镇先后承办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等国际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成为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首批创始成员,与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联系,在德国、荷兰等地举办陶瓷文化展,景德镇以陶瓷的器物之美、文化之美、精神之美激发文化共情,向世界展现了新时代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景德镇,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一个“超级IP”。景德镇在古与新、土与洋、内与外的合力推动下,用小写的china陶瓷文化,讲好大写的CHINA中国故事,引人入胜、精彩无限!

外国采购商参观景德镇陶瓷。

在我国,烧制瓷器的地方有很多,为何只有景德镇被称为“千年瓷都”?

“千年瓷都”是景德镇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是对景德镇悠久历史的精准概括。

景德镇拥有两千多年的冶陶史、一千多年的官窑史、六百多年的御窑史,制瓷肇始于汉唐,崛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绵延至当代。

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陶瓷文化遗存,是这座城市的最大优势、最大资源、最大财富。往事越千年,“器走天下”的景德镇陶瓷犹如满天星斗,闪耀在历史的天空,成为景德镇“千年窑火,万里瓷路”的见证。

“千年瓷都”蕴含的文化传统和景德镇陶瓷的精神性,是对“何以景德镇”的最好回答。在宋朝,这里出产最具代表性的青白瓷,给人以含蓄风雅之感,有“琼玖”“饶玉”的美称,“青白釉传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珠”,令宋人痴醉。

景德镇的金字招牌不仅缘自历史机遇,更是千年来秉承“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凝结,从而把瓷器做到极致,以极致达到卓越,以卓越造就瓷都。

这种传统和精神,来自岁月的积淀,来自一代代景德镇人的不懈求索。他们创造了“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的历史形迹。由此,“瓷器”一词的英文china也演变为“中国”一词的英文CHINA,彰显了瓷器在推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与推动作用。

当然,近现代以来,千年瓷都也曾受到两次重大冲击。一是近代西方机械制瓷技术的出现,使景德镇传统陶瓷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土壤一度“水土流失”;二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曾经的“十大国有瓷厂”逐渐走向没落。幸运的是,大潮此来彼往、波峰上下翻滚,历经风雨的景德镇见到了更加耀眼的彩虹。

这不禁令人想到“柴烧出炉”的瓷艺。在景德镇三宝村的山里,横贯在山脚的天宝龙窑蜿蜒而上,通红的火焰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待陶泥中的铁元素离析出来,与火焰结合,就会形成如凤凰一般奇特纹路的柴烧作品。

这正是“金木水火土,凤凰窑上舞”的真实写照。

修复提升后的陶溪川。

“光阴的故事”还在续写,景德镇的辉煌仍在继续。

今天,建好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国家文化交流客厅、国际文化交流名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已成为景德镇人共同的追求和梦想。梦想不停歇,我们征途不止步。

打造精品宝库,把宝贝“亮出来”。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景德镇的“无语菩萨”强力“出圈”,在网络上刷屏,引发了大众强烈的文化共情。

景德镇有的是故事,也有的是传世“宝贝”。我们期待着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能够有越来越多的陶瓷珍宝展现在人们眼前,有更多沉浸式、多元化的陶瓷文化活动让人为之沉醉、为之倾倒。

创造产业生态,让发展“跑起来”。创新是景德镇的特质。进入新时代,景德镇大力实施“陶瓷+”“文化+”“创新+”“互联网+”行动,推动实现陶瓷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2022年,景德镇陶瓷工业总产值达665亿元,三年增长155%。打造了全国首个陶瓷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出台日用硬质瓷器标准,创建全国首个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获批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景德镇陶瓷产业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

塑造互鉴平台,让文化“火出圈”。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随着试验区建设的纵深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正在一次次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生。例如,通过“瓷”与“乐”的结合,景德镇瓷乐队把《茉莉花》《青花瓷》等中国名曲带到了海外,架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彩虹桥。

面向未来,景德镇正加大“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文化交流,向全世界展示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江西故事、景德镇故事。

文化不是凝固的雕塑,而是流动的活水。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挖掘历史元素,丰富文化意蕴,中华陶瓷文化一定能够在承往拓今、守正创新中走向世界、光耀全球。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黄精何以变“黄金”
校园欺凌几时休
庐山西海边“驻”了这样一批大学生
景德镇:瓷越千年更青春
穿越千年的御窑时光
九江石化:向新,向绿,向未来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江西
千年鸟飞南风面
“枫桥经验”的浔阳回响
从亚运看见“永远可以相信的中国”
致敬长征前夕的那些生死诀别
“庐山天下悠”如何更“优”
“萝卜刀”岂能变“真刀”
解锁南昌“出圈”的流量密码

当艺术风刮进小山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