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端小水”变形记

张海燕 当代江西 2024-01-05

“云端小水”,一个光看名字就令人心生向往的名字。在宜丰县,有个被群山包围的小村庄——小水村,它集山、水、林、瀑、湿地、红色遗址等多种元素为一体,如今已变成备受人们追捧的“世外桃源”。


“向云端,山那边......”正如歌词中所唱到的一样,在宜丰县车上林场就有这么一个小山村,名叫小水村。

由于被群山环抱,雾气氤氲,景色宜人所以有了一个令人心生向往的名字——云端小水。

行走在小水村,入眼皆是风景:一条山脉,把外面世界的嘈杂拒之门外;几笔青黛,勾勒出远近重叠的山形;一点翠绿,慢慢晕染开来,在绿树掩映中,有白墙红瓦,有人声鸟语……眼下正值深秋初冬季节,但前来小水村的游客仍络绎不绝。

但过去的小水村可不是这般光景,曾经的小水村因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等原因,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年轻人不愿死守大山过穷日子,选择外出务工,留下来一个凋敝的空心村。

“云端小水”生态旅游度假园航拍图。

打绿色牌

小水村拥有山、水、林、瀑、湿地、红色遗址等多种文旅元素,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山林面积有7063亩,森林覆盖率达81.6%,生长有南方红豆杉、罗汉松等珍稀树种,苍山滴翠、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小水村的馈赠。但在过去,这也只不过是沉睡的资源,村民依然守着“金山银山”过苦日子,

如何把优美的自然环境转换成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小水村一直在探索。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游,成为村里的新选择。

今年,村里引进两名返乡创业人才,成立宜丰云端小水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全新的管理模式,结合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元素,打造了集休闲民宿、餐饮娱乐、森林康养、团建研学等于一体的“云端小水”生态旅游度假园。

游客们在“云端小水”度假园游玩。

“度假园从今年10月初开始试营业,目前接待游客约2000人次,不到两个月营业额已突破15万元。”返乡创业大学生胡晶信心满满地说道。

每当夜幕降临,“云端小水”度假园传来的歌声就会飘荡在山林间。以天为幕,以地为台,游客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在柔和的灯光下,一边烤着肉,一边唱着歌,无不惬意欢快。

离开度假园,沿着村主干道,再往深处走五分钟,就会来到小微湿地公园,只见流水潺潺、水草丰美,游客们可以在游步道上漫步,也可以在凉亭中休憩。近年来,小水村不断加强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集地方特色、科普教育、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湿地生态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曾经外人眼中的“偏远山村”,如今变成了备受人们追捧的“世外桃源”。

“云端小水”度假园一角。

念“山水经”

好山出好水。小水村名不虚传!

“大家里边请,我们的‘小水豆腐’是用清甜的山泉水做的,特别好吃,远近闻名。”90后村干部罗伟一边忙着张罗客人,一边还不忘为家乡“代言”。

发展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根在水土。

2018年,村党支部书记伍鹏飞刚上任就带领村“两委”班子四处考察,要用小水村的好“山水”换来“金疙瘩”。没过半年就成立了宜丰县小水村农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和村民入股,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小水豆腐、洞藏谷酒、高山油茶、富硒竹笋等特色产业。

“我们的‘水宿酒坊’,延续古法制作工艺,制作的洞藏谷酒深受市场青睐。”伍鹏飞介绍道,酒坊年产量约3.8万斤,总产值达180多万元,每年拿出30%部分销售,其余部分封存。

“水宿酒坊”酿的谷酒。

除了在村里卖土特产,小水村还把“山货”搬进城。村里在县城开办了一家‘豆腐坊’,不仅卖豆腐和谷酒,还也成了村里的对外交流窗口,帮助村民把自家的“山货”源源不断地卖出去。据悉,“小水豆腐”深受市场青睐,一块小小豆腐每年能带来约10万元收入。

村民们还利用荒山荒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和林下经济,目前全村已种植高产油茶700多亩,其中带动农户种植有500多亩,预计每年能增收20多万元。

“村里统一帮我们配备种苗、肥料,教我们种植技术,场里创办了榨油厂,帮我们解决了销售渠道,我们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油茶种植户伍木林满意地说道。

利用竹资源,发展笋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业。今年,小水村积极争资争项,投入200多万元建成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竹笋加工企业,12月份将正式投产。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加工100万斤鲜笋,产出约5万斤笋干,将容纳20多名村民长期务工。

“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2022年突破了30万元,预计今年可实现50万元以上,还能为群众创造各类收入100余万元。”细数着村里的这些挣钱产业,伍鹏飞一脸自豪。

小水村小微湿地公园一角。

做融合文章

“伍书记,今天有讲解任务吗?”每次遇到伍鹏飞,王兰祥都会满怀期待地问上这么一嘴。68岁、有着50年党龄的王兰祥老人是村里的红色讲解员,对村里的红色历史,老人耳熟能详。

小水村是当年驻扎在湘赣边境的红十六军进行易家坪战役时的临时指挥部及红军医院所在地。每当老人声情并茂地讲解当年发生在小水村的“草鞋故事”时,游客们无不热泪盈眶。

王兰祥老人正在给游客讲解红色故事。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旅融合文章,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住”。小水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修复红色遗址,建成2.5公里的缩小版“红军路”,打造红色研学基地,成为全县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并成功申请省级AAA乡村旅游点。

“要说村里的变化,咱们说一天也说不完。”村民杨冬香笑着说,“现在村里很漂亮很热闹,出行也更方便了,日子是越过越幸福啦!”

随着村里产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村容村貌和文明气息也有很大提升。拓宽黑化村主干道,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修建休闲广场、停车场、公厕、幸福食堂,修缮房屋、改造庭院……小水村如今的变化,村民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一路花盛开,朵朵自由自在,水宿山庄竹酒醉,山水映瑶台......”90后村干部罗伟经常会为游客献上一曲小水村独有的村歌,简单欢快的曲调唱出了小水村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和百姓们的幸福心声。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与英雄城一起奔跑
笛声吹进山乡课堂
最美乡村来了一群自然教育师
韩愈的袁州缘
进博会里的全球化
被“全网最低价”围困的“双十一”
读懂书院里的江西

婺源:绿水青山日子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