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英雄城一起奔跑

李宝华 当代江西 2024-01-05

3万人齐开跑!这项赛事与南昌“动感都会”的气质高度契合,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健康的美好期许,也正在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品牌与城市文化。


昨天,一场盛大的城市马拉松在南昌鸣枪起跑,3万人迎着凛冽的寒风一齐奔跑,横穿南昌新老城区,场面蔚为壮观。阔别三年,“英雄马”的高调回归,让人们再一次见证了南昌城的活力与豪迈。

南昌马拉松的火爆场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城市“跑马热”背后有哪些信息值得玩味?

南昌马拉松鸣枪开跑。马悦/摄

马拉松赛事从来不缺少激情。

当天虽然气温只有10摄氏度左右,但依旧挡不住跑友们火一般的热情。3万人迎风奔跑,赛事相关信息在互联网平台的强势“刷屏”,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沿着南昌母亲河赣江,跑友们一路奔驰,经过赣江市民公园、南昌舰、秋水广场、南昌之星摩天轮、国体中心等地,用脚步丈量英雄城的激情与欢乐,感受一江两岸的秀美风光和网红城市的独特魅力。

与往届比,这场比赛可谓精彩纷呈。参赛人数创下历届之最,孙悟空、猪八戒等造型别致开跑,还有全家齐上阵的“家庭跑”,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令人兴奋的是,埃塞俄比亚选手Tesfa和中国选手李芷萱以优异成绩双双打破男女赛会纪录,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竞技比赛。

南昌与马拉松结缘还要追溯到2016年。那一年,首届南昌马拉松震撼开跑,吸引了41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名选手参赛,后来随着赛事品质不断提高,“英雄马”先后晋升为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世界田联银标赛事等称号。

风里雨里,我在南昌等你!南昌人民是热爱马拉松的。据统计,12日当天有上万人走上街头,在线路两侧围观打卡,与跑友们一同见证激情燃烧的时刻。

与跑友一同跑起来的,还有这座自带流量的英雄城市。跑过风光秀丽的赣江,跑过游人如织的秋水广场,跑过老城新地标,人们见证了天下英雄城的婀娜,见证了南昌都市圈的雄心,也见证了奔涌向前的时代大潮。

如今,马拉松正在各大城市蓬勃兴起。中国田径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路跑爱好者数量目前已经超过3000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国路跑赛事数量已达303场,总参赛人次达224万。

尤其是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城市马拉松不仅是城市追求经济增长与社会活力的通行选择,也体现了各地对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视。

3万人齐开跑!这项活动与南昌“动感都会”的气质高度契合,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和健康的美好期许,也正在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品牌和城市文化。

跑友们跑过八一大桥。 马悦/摄

中国城市马拉松运动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短短40来年,参赛人数增长230多倍,日益发展成为全民运动。

人们不禁要问,马拉松这么累人的极限运动,为何如此招人喜欢?

马拉松运动向来以高强度著称。全马赛程长达42.195公里,完赛需要选手在数小时内不间断保持较高速度奔跑,这对人的体力、耐力和毅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选手一般很难完成这种强度的挑战。

但是,马拉松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跑马”不仅有助于提高人的心肺功能和体能,还能大量消耗热量,帮助人们减肥和塑形,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延迟衰老,也有显著成效。

在马拉松的发源地古希腊,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奔跑的力量,在于突破极限后收获的强烈成就感与自信心,这种精神愉悦令人着迷。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受到亚健康和焦虑情绪的困扰,需要一种方式来提振精神、宣泄情绪。

对于那些喜欢追求极限挑战的人来说,完成一场马拉松就是一次自我超越,也是对保持健康、摆脱焦虑的一种行为宣示。

从更宽广的视野看,“跑马”的背后,反映的是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你想变得更好吗,那就去坚持跑步吧!在互联网,跑步早已成为储蓄健康和改变精神面貌的“神药”,更是遇见美好人生的“一针鸡血”。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从“跟跑”到“领跑”,“专业跑”也悄然演变成“人人都能跑”,推动着马拉松比赛日益发展为全民运动,引导人们践行更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可以说,当追求自我突破的精神取向与全民健身的理念相遇,“跑马”顺理成章地成了一种超越一般性体育运动范畴的大众生活。

行进中的南昌马拉松比赛。 马悦/摄

跑步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景观。城市“跑马”热的背后,正是城市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创新思维。

跑马也是“跑城”。马拉松比赛路线串连起来的往往是一座城市的核心文旅资源,“跑马”的同时,也是对一座城市历史人文的观览。它不仅全方面展现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也让跑友和观众在奔跑中感悟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和精神特质。

跑一场杭州马拉松,感受“最忆是杭州”的诗画江南;跑一场成都马拉松,感受锦官城的活力与“巴适”。许多人在“跑马”“看马”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感知其中的生活变迁。当人们在独特的人文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中跑完一场马拉松,也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检验。

竞技也是“经济”。发令枪响,黄金万两。马拉松赛事发展至今已经不仅是竞技场,背后更有一笔经济账。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人流背后是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赛事规模的不断壮大,“跑马”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赛事不仅拉动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需求,还激发更多人养成运动习惯,刺激体育消费。

有调研显示,中国跑者平均每人花费超1.1万元,一场比赛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收益令人心动。以上海马拉松为例,2019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有3.8万名跑者参与,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达3.28亿元。可观的人流量拉动了马拉松举办地消费全链条增长,能让经济跑出“马上”加速度。

流量也是“增量”。在竞技之外,城市马拉松如今已经成演变为一种流行文化和社交载体,人们在跑步和观赛的同时,借机热闹出街、拍照打卡。大量参赛者涌入,在为城市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海量关注度的同时,也给了城市塑造自身IP带来了良机。

马拉松赛事与地域美食文化、消费文化等名片深度绑定,具备极强的话题性和辨识度,使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成为可能。当马拉松为城市带来新的流量的同时,也就为城市长远发展创造了更多增量。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韩愈的袁州缘
最美乡村来了一群自然教育师
进博会里的全球化
被“全网最低价”围困的“双十一”
读懂书院里的江西
婺源:绿水青山日子红
跨越万里 共赴“疆”来
解锁乡村善治的“赣南密码”
此心安处是“客家”

“光杆编辑”的传奇一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