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丁延峰:我们眼里的徐有富老师

丁延峰 程门问学 2024-02-05
丁延峰教授在致辞


今天是一个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日子!喜逢徐老师八十华诞,请允许我代表同门向徐老师致以真诚祝福、崇高敬意!


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我们怀揣梦想,来到南京大学,拜师问学。在徐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沐浴在南大的优渥雅致的环境里,如饥似渴,饱饮知识,完成学业。可以说,这三年,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三年,我们澡升品格,学会治学,从此真正走上治学之路。我们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较好的生活与事业,老师三年的谆谆教诲、潜移默化的影响,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我们充满感激,满怀感恩。


在我们眼里,徐老师是一位慈祥、宽厚、善良的父亲。徐老师从未批评过我们,遇有不妥之处,总是娓娓道来,或提出建议、或提供解决方案、或提醒注意事项。生活上细心关照,学术上精心指导,视生如子,这一点我们深有体会。下面我举几个事例。2004年春节,周生杰一家人都在南大,徐老师知道后,春节前和师母一起请周生杰全家吃饭,还给孩子准备了精美的礼物。徐老师知道周生杰家庭贫困后,主动联系出版社,让其去校对书稿,又让师母在成教院找课上,还交代宗友,有改卷这样赚钱的事情,一定带上周生杰。周生杰因为徐老师的帮助,三年间多了上万元的收入,家庭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杨洪生师兄说:跟着徐老师读书,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日子,离开南京后,每次过南京都想去拜访老师说说话,人生中及学业中总有许多困惑,总觉得老师那里是最好的诉说之处,也总能得到答案与纾解。我的劣势是年龄大、没读过硕士,基础差,孩子正上初中。鉴于我这种情况,徐老师不止一次说,平时要少回家,要多发文章,这样好找工作。常问我生活上有哪些问题。那种隐隐关切之情,至今言犹在耳、历历在目。


在我们眼里,徐老师是一位讲原则的公道无私的长者。我考博时,因自己劣势明显,曾担心受到歧视,因这种情况我遇到过多次,当我向徐老师说出这种想法时,徐老师明确告诉我,以笔试成绩为主,在我这里没有这种情况,无用担心。后来,我提出要拜访老师,老师坚辞不让,入学后老师也不让登门拜访,怕我们花钱、分心,直到毕业告别时,我们才得以认登家门。


在我们眼里,徐老师是一位心怀宽广的治学严谨的认真负责的大学者。徐老师每次上课后都会留下几个论文题目,这些都是老师多年积累下的研究题目,价值很大,我们很多学生都以此为题写论文,都能发表。我有篇论文《隋书经籍志“梁有”考释》,就是这样,撰写了一个月,投稿后一个星期就接到用稿通知。当时我们每写一篇论文,都给老师看,老师总是认认真真修改,不放过一个标点、错别字,至今老师修改手稿保存着。


敬爱的徐老师,有幸问学于您之名下,这是缘分,这份缘分就此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投师门之前,我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大多是中学老师,有的待业在家。毕业后,我们都顺利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几乎都是大学教师,可以说衣食无忧,生活充实,学业立身。在此,我想谈一点我自己的经历、感受,先说缘分,我曾两次考某大学博士,但第一次专业差一分,第二次英语差一分,说明没有缘分。我清楚记得,因经济拮据,不舍得坐卧铺,去成都坐火车,每次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座位,困了卷曲在座位下睡一觉。考南大也是两次,第一次确实准备不充分,英语几乎是零起步。第二次英语考了54分,据了解,南大英语一般都是55分入取,唯独2004年是50分,搁在其他年份,我不可能被入取,但2004年好像就是为我降分了。我以为这是冥冥注定的缘分,缘分来了,躲都躲不掉。至于为啥考徐老师的博士,也说一下。2002年10月,我当时在北师大进修,因没具体任务,就经常去书店,有次去王府井书店看书,突然看到四册《校雠广义》,其中有一册《典藏编》引起极大兴趣,因自己平时爱买书收藏,缺少的正是这些专业知识。但典藏毕竟还是关注古书的皮相,如果深入研究,还要深入文字内部,于是校勘学、目录学必须学。就在那一刻,决定报考徐老师博士。再说命运,我原来是在聊城教育学院教学,后来学校变成师范学校,学校档次低,老师们根本不做学问,没有升学压力,工作非常轻松,但也常感空虚无聊,无端耗费时光。拿到博士学位后,很顺利找到了高校教师的工作。如果不考博士,我可能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无所事事,打麻将玩扑克。但是现在我感觉非常充实,出了几本书,拿了几个项目,整天有做不完的事。同时在经济上提高了很多,我也因此收藏一些古籍,有种发自心底的满足与喜悦。但这一切,如果不是拜师徐门,我该到哪里找去?


2007年博士论文答辩后与徐老师合影


虽然离开了南大,老师仍关注我们的生活、治学,每有难题仍然求教,包括申报课题、求写序言、甚至生活问题等等。周生杰到安徽工作后,徐老师专门向安徽学术界的老朋友,如安徽大学的诸伟奇教授、淮北师范大学的牛继清和余敏辉教授,要三位教授多多帮助周生杰在学术和教学上尽快成长。老师虽然退休了,但仍笔耕不辍,每出专著,我们都获赠一部,这些都激励我们继续努力,不辜负老师期待。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旧唐书·方伎传·神秀》说道:“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是老师培育了我们,我们更应该衣钵相传。我每次给新生上课,第一件事就是讲师传,讲徐老师、莫老师、程老师、武老师,讲到师爷程千帆先生,讲到祖师黄侃、吴梅等,讲章太炎、俞樾等。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文献学+文艺学”的治学路径与方法,讲老师的品洁学高,修为、尚好,治学内容与学术特点……。从本科阶段,就推荐《校雠广义》《诗学原理》,硕博阶段更是将其作为必用教材。《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无论本科抑或硕博,都是必参之书。讲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讲我们自己的受教与受益,感同身受。“我是徐老师的学生”“我是南大毕业的”,这是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干什么,徐老师、南大都是我们的护身符、标签、成长动力。因此我们有责任将老师的衣钵——品藻、思想、学问、技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泽惠后学。


喜享遐龄,寿比南山终不老;欣逢盛世,福如东海水长流。敬爱的徐老师,在您八十寿诞之际,作为您的学生,祝愿您生日愉快,全家幸福,健康长寿!我们共同怀着美好的心愿,当您迎来九十高寿时,您的学生再为您祝寿!


2023年3月与徐老师、周生杰合影


【相关阅读】

徐有富教授学术自述

莫砺锋:我的师兄徐有富

徐有富教授谈读书:应有明确目的,敢于疑人不疑

程千帆、徐有富谈《校雠广义》的撰写与修订

徐有富:《校讎學略説》序

徐有富:程门学诗的一些体会

徐有富:听程千帆先生讲课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这样讲古诗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为我改作业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是怎样指导研究生的

徐有富:我与诗的这点缘分

徐有富:怎样鉴赏诗歌

徐有富:“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乌”是乌鸦吗

徐有富:陆游为何一再吟咏姑恶诗

徐有富:“望南山”与“见南山”

徐有富:宋诗的理趣

徐有富:胡小石怎样讲文学史——读《中国文学史讲稿》

徐有富教授读胡小石诗词(一):愿夏庐与愿夏庐诗词

徐有富教授读胡小石诗词(二):愿夏庐诗词的感情色彩

徐有富教授读胡小石诗词(三):愿夏庐诗词的艺术特色

徐有富:《吴白匋诗词集》读后

徐有富:黄侃读书法举隅 | 附黄侃论学语录

徐有富:周勋初先生治学方法举隅

《学术论文写作十讲》,不止教你写论文

【干货】怎样写读书笔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丁延峰:我们眼里的徐有富老师

丁延峰 程门问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