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这样讲古诗

徐有富 程门问学 2022-07-15

程千帆先生晚年讲课照片

程千帆先生1979年2月至1981年12月先后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生开过“历代诗选”与“古诗选讲”课,为研究生开过“杜诗研究”课,张伯伟先生想将当时的听课笔记整理出来,邀我参与其事。所整理之《程千帆古诗讲录》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我重温了一遍,程先生上课的神采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程先生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传授基础知识,并对他们进行基本功训练。他在“历代诗选”上课伊始便说:“我提一个要求,要多读多背,三年后不背熟三百首,就不能毕业。”指出“诗是诗人心灵的记录,它是最可靠的材料。反反复复阅读诗,是最笨而又最聪明的方法”。



以诗论诗,打开知识的窗口



程先生讲课采用以诗论诗的方法,在背诵诗文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更重要的是他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他说:“新中国成立后较少或忽略了对作品本身的研究,偏重于史和论。”又说:“现在研究古代文艺理论,大半精力花在古代理论著作,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古人理论从哪儿来的?一种是‘古代的文学理论’,一种是‘古代文学的理论’。”这反映在教学与科研上,就是空论多了,联系作品作具体分析的少了,所以他主张钻研作品,从作品中总结出理论来。

譬如不少优秀的边塞诗所描写的景象与实际情况不符,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一例,程先生分析:“‘孤城’句在20世纪60年代曾引起小小的争论,认为青海与玉门关相距甚远,不可能‘遥望’。但实际上是诗人为了典型形象创造的需要,有权力改变生活中的既定事实。这是为了使你的印象突出。所以,讲诗不能‘死于句下’。”这涉及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问题,程先生还专门写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一文,作了详细论述。

程先生讲古诗之所以深受欢迎,主要是因为能不断打开知识的窗口,让我们领略到了许多美景,满足了大家求知的欲望。程先生讲古诗大抵也采用传统的方法,利用古代汉语知识解释诗句中的疑难问题,并特别注意介绍一些知识点。如李颀《古从军行》“白日登山望烽火”,程先生解释:“‘烽火’又称‘烽烟’,是远处报警所用,晚上是火,白天是烟。”如刘长卿《经漂母墓》有“渚苹行客荐”句,程先生解释:祭祀“不用动物是荐,用动物是祭。”最让人佩服的是他能讲出诗中常用词语的突出意义与价值。如他讲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时说:“折,只有在植物干涸时,很脆,才能吹折。用得很有特色。”他在讲苏轼《栖贤三峡桥》“草木尽坚瘦”时说:“准确地写出了多石山上的植物特征。”

关于文艺理论,特别是诗学方面的知识,当然是重点讲解的内容。对于名词术语,他都能简单明了地加以解释,如“诗眼:诗中最重要,内容最集中的字眼。”“‘诗史’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手段,真实地写出各阶层人民的真实面貌。”等。

关于读诗,他提出要注意欣赏异量之美。在讲无名氏《结发为夫妻》时,程先生谈到:“‘生当复来归,死当常相思’,这牵涉到拙同巧的关系,如‘存为久离别,没为常不归。’(颜延之《秋胡诗》)把人所共知的事情或道理朴实地写出来,很有分量,既能欣赏华美工巧的,也会欣赏质朴笨拙的,这叫会欣赏异量之美。”,后来他又指出:“文学是百花齐放的园地”,“对于历史的发展,作家的评价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要我们欣赏异量之美。苏东坡‘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程先生常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分析诗歌。如在讲谢朓《玉阶怨》“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两句时,指出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以及白居易《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两句,都显然受其影响。在分析孟浩然田园山水诗时指出:“孟浩然、王维、常建写田园山水诗很多地方是从谢灵运来的,但却抛弃了谢诗中硬的地方,比谢诗富有生活气息,割掉了讲玄理的尾巴。”


作者的听课笔记



妙语连珠,语言鲜明生动



程先生讲课深受学生欢迎,“历代诗选”课原先是在北平1号教室上的,因为旁听的人太多,后来换成当时南大最大的教学楼101的阶梯教室,还是坐得满满的。程先生的学生黄瑞云曾谈道:“他讲一篇作品,总要连及许多诗作,他都能随口而出,背诵如流。每一堂课又总会有一两个精彩的例子,让人听得印象深刻。”于是向程先生请教其中的奥秘,程先生回答:“那秘密非常简单,我备了课。明天要上课,今天晚上设计好,要引哪些作品先记下来,到课堂上就会应付裕如了。每堂课都要准备好一两个精彩例子,听的人才会印象深刻。”程先生上课妙语连珠,语言特别鲜明生动。他往往将抽象的道理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如在讲刘禹锡《杨柳枝词》“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烟欲向谁”时说:“一定要做到形神兼备,描写女子栁眉、杏眼、桃腮,如果写得太多就成了水果摊子了。什么事都要有个分寸。”

程先生的语言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如他在谈对偶时说:“声偶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占很大范围,不论古今、书面、口头语皆如此。‘有条有理,无法无天’(‘条’指金条,‘法’指法币)‘衣冠楚楚,仪表堂堂’。‘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三忠于,四无限’‘早请示,晚汇报’。律诗可以充分地体现声偶文学的特点,到现在还有生命力。”再如论及哲理诗中理与情的关系时说:“这种生活哲理是伴随着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憎,情理相通,情中有理,寓理于情,无情则无感。狗对食物有感,对牡丹花无感。”正因为后两句讲了生活中一个常见现象,从而加强了人们对哲理诗中情理之间密切关系的理解。

程先生说:“二十二年没有上课了,我喜欢上课。”他见到同学们听课时专注的目光,感到莫大的欣慰。他视教学工作为教师的头等大事,他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精心准备与设计每一堂课,这种敬业精神也许是他上课备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原载《光明日报》2021年4月1日11版


【问学书屋 · 今日推荐】

《程千帆古诗讲录》

张伯伟 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版


“程门问学”独家钤印本,仅售6.9折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推荐 · 组合


01


《程千帆古诗讲录》+《唐诗课》

     一为课堂实录,原汁原味;一为论文精选,更上层楼。


02

《程千帆古诗讲录》+《古诗今选》

     一为课堂实录,一为课程讲义,比对参读,定有收获。



【相关阅读】
程千帆:诗学研究方法谈
程千帆给青年教师的五条“锦囊妙计”

这学期给你加三门诗学课,老师是程千帆

张伯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程千帆古诗讲录》编后记(上)

张伯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程千帆古诗讲录》编后记(中)

张伯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教育——《程千帆古诗讲录》编后记(下)

吴光兴读《程千帆古诗讲录》:古典文学教授的“典型”

胡晓明:我从程千帆先生书里学到很多,这三样最重要

葛晓音:程千帆先生这本书,直指当下古代文学研究和教学的蔽塞

杜广学:大匠诲人,必以规矩——程千帆先生怎样讲古诗

跟随程千帆先生读懂唐诗 |《唐诗课》出版

《程千帆沈祖棻学记》增订版首发,错过再等二十年!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为我改作业
徐有富:生活经验与诗歌欣赏
徐有富:“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乌”是乌鸦吗
徐有富:陆游为何一再吟咏姑恶诗
徐有富:“望南山”与“见南山”
徐有富:怎样鉴赏诗歌
徐有富:宋诗的理趣
徐有富:黄侃读书法举隅 | 附黄侃论学语录
徐有富教授谈读书:应有明确目的,敢于疑人不疑
徐有富教授读胡小石诗词(一):愿夏庐与愿夏庐诗词
徐有富教授读胡小石诗词(二):愿夏庐诗词的感情色彩

徐有富教授读胡小石诗词(三):愿夏庐诗词的艺术特色

徐有富:《吴白匋诗词集》读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