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 | 周新城: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视频和讲稿来源:宣讲家网出品
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
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满怀深情的讲话,歌颂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他博览群书,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同时又满腔热情地积极参与工人运动,为人民解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马克思的一生,既是科学家的一生,也是革命家的一生。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全世界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能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当时人们都向西方学习,想通过资本主义道路救中国,但到处碰壁,始终没有成功。正当人们迷茫、彷徨、找不到出路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使人们意识到还有另外一条光明大道可以走,就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中国的面貌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这个历史大潮中,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个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一个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过许多挫折。我们党总结建党以来的经验教训,在延安整风时得出一个重要的原则——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这个原则表明:第一,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它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它是普遍真理,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必须遵循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忽视、放弃甚至反对马克思基本原理就会滑向修正主义。第二,必须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要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就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实现形式上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不能照搬外国的做法。不联系中国实际,必然会滑向教条主义。无论是修正主义还是教条主义,都会使中国革命和建设遭到失败。这个根本原则是指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根本途径。
正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政权。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里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全国解放以后,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及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实现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改造工程。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里,用几年时间很平稳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我们党用这个伟大的实践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场所,也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政治前提。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我国开始建设社会主义。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一点经验都没有。因此,我们不得不向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学习。但很快毛泽东同志就发现,对苏联的经验要做具体分析,他指出,对苏联的经验不能照搬。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探索,要走自己的路。《论十大关系》就是这一探索的理论结晶。从毛泽东同志开始,我们党就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探索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同志开始探索的,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则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毛泽东同志在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时,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必须遵循的一个根本原则,即共同规律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中有几个观点。第一,十月革命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十月革命道路是各国革命的共同道路,它不是个别民族的现象,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国际现象。十月革命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的共同规律,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都必须遵循。否定十月革命道路就是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二,各国都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因此,各个国家要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各自的问题。正如每个人的面貌不一样,不可能千人一面;每棵树长得不一样,也不可能千树一形。要讲个性,不讲个性,此路不通。各国的革命都有具体的民族特点,没有民族特点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但是所有的道路都有他们的共性,这就叫“条条大路通向莫斯科”。这是十月革命的基本经验。各国革命党人的任务就是要把体现在十月革命道路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本国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把共同规律和民族特点相结合,才能取得胜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遵循了共同规律与民族特点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共同规律与民族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实际上是延续了延安整风时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两者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确定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有明确论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点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它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来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社会主义流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非常重要,它给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个标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社会主义,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始终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所以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
概括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联系中国具体实际,两者相结合,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体现了这个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子和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是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
自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这是我国迅速发展的三十多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我国的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富起来,这也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并且不断开辟发展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的落后,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必需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还很低”,这就需要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补充。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同社会密切联系在一起了,比如,原来农业基本上是原始的手工劳动,现在平原地区基本上依靠机械工具进行劳动了,机械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再有,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全面小康也很快会实现。此外,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领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大学生的比重大大提高,全社会文化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前列,许多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原来,我国地区差别很大,但是随着开发大西北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大大加快,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面貌有了很大扭转。现在,谁也不能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谁也不能否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是同三十多年前相比,确实前进了一大步。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与这个新时代相适应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一方面,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不再只是为了吃饱饭而奔忙,精神生活需求大大提高,物质生活需求也更加注重质量。人们追求的已经不再是温饱和小康,而是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生产力已经大大发展,所以不能再简单地说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规划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成就足以载入史册。可以说,一部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中国的伟大成就显示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新时代要一如既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坚信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把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我们应当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深刻的变化证明,只要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个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当前,我们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也面临很多挑战。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迫使敌对势力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来歪曲反对马克思主义,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屡见不鲜。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人不太多了,但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来歪曲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情况却多了起来,而缺乏马克思主义修养的人往往就被迷惑住了。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来,不是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就是马克思主义。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当前,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很多人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来反马克思主义,所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个标准。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由一系列基本原理组成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列宁曾经提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因此,不是自己声称是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这里有一个判断标准: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组成的理论体系,才能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不认同甚至反对这些基本原理组成的理论体系,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即便是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把马克思主义喊得震天响,也不是马克思主义。
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有不同流派的。的确,马克思主义有不同的流派。所谓马克思主义的不同流派,指的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而得出不同的具体结论。就像一棵大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树根,不同流派就是在这个树根上长出来的枝叶,而长出来的不同枝叶叫不同流派。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根子刨掉了,也就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有人说,伯恩斯坦虽然不赞成马克思的一些基本观点,但不失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这句话听起来逻辑上就不通。修正主义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不能因为它口头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词句,就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至于说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这是另外一回事。可以借鉴和吸收的东西,不等于就是马克思主义。比如,儒家学说中有许多我们可以继承和借鉴的东西,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因此,必须把一个事物的本质同它的作用分开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是有它自身的质的规定性的。具备这种质的规定性,才能叫马克思主义。不是自己说是马克思主义,而且某些观点对我们有用,它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了。关键问题是要看它是否具备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质的规定性。
我们对各式各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都应该做这样的分析。首先看一看它是不是同意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确定它的性质,即确定它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其次,要看它的哪些具体观点是正确的,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不能笼统地说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实际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大杂烩,其中很多是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不要一听到自称是马克思主义,就相信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流派,就是马克思主义大家庭的一员了,也不要在“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的口号下,模糊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有的学派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但在反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大前提下是可以团结的,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它的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了。
什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出现一种倾向: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打着“理论创新”的旗号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原理,好像“发展”“创新”就是挑马克思主义的错。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却盛行一时。因此,一定要搞清楚什么叫发展马克思主义。
谈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方法论上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它在具体条件下运用得出的具体结论区分开来。马克思、恩格斯就做了这样的区分。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写道:“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显然,马克思、恩格斯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这些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分开来看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是不会过时的,因为它反映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得出的具体结论,则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过时,需要修改,需要根据新的情况得出新的结论,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具体结论上,需要发展。也就是说,不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会过时,也不是需要改变或废除某些基本原理才能创新,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结论需要不断发展、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是工人阶级观察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它是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的、科学的,它具有普遍意义,既不会因国情不同而不适用,也不会因历史条件的变化而过时。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领域,我们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有丝毫动摇;不论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领域,都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时还要看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之间有着密切的有机联系,它们是一个系统,而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各种论断的汇集。如果抛弃、否定了其中一个论断,其他论断就会随之被否定,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也就瓦解了。形象地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是一个一个土豆,扔掉一个,其他还在;它们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否定了其中一个基本原理,按照理论逻辑推论下去,其他原理也就站不住了,整个马克思主义就会被否定。
本世纪初,学术界有一场很大的争论,就是讨论劳动价值论。在讨论劳动价值论时,有人提出劳动价值论过时了,他们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仅劳动创造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也参与创造价值,因此他们主张要素价值论,好像否定劳动价值论对整个马克思主义没有多大关系。殊不知,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学说就没有了依据,而没有剩余价值学说,就解释不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就看不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科学社会主义就失去了根据。这样,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瓦解了。
回过头来看,那场围绕劳动价值论的争论是有着原则的意义的,这不是孤立的某种学术观点的争论,而是牵扯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能不能站得住的问题。坚持劳动价值论,我们才有可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从而也才有可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不能随意地说马克思主义某个基本原理是错误的,更不能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某个原理当作是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十分危险的,那会毁灭整个马克思主义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是僵化的、教条的,而是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行动指南,它必须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解决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问题。离开具体国情,离开革命斗争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只是空洞的原则,一点用处也没有。好比一把好箭,总是拿在手上把玩,不向目标射出去,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吗?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革命斗争所处的条件不一样,因此,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出的具体结论必然也是不一样的。列宁说过:“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照搬别国模式必然是要失败的。我们讲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说要挑马克思主义的错,否定某些基本原理,而是说要结合本国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的情况、新的形势,得出新的结论。
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至于马克思、列宁关于个别问题的结论做得不合适,这种情况是可能的,因为受当时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活着的时候,不能将后来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看到,也就不能在那时把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加以解决。俄国的问题只能由列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
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着。
20世纪初,列宁根据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俄国实际情况,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列宁主义。
在中国,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但不管怎么发展,有一条是不变的: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根子,无论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这个根子上生长出来的枝叶。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怎么还谈得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呢?
因此,在讲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一定要讲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谈不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得出新的结论,这才叫发展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摆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关系
一些理论家往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这是非常错误的。
其实,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政策,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不矛盾,恰恰相反,我们提出的具体政策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制定出来的。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落后,发展又不平衡,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来完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公有制所需要的具有社会性质的生产力,在许多地区、许多部门还不具备,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我们不能实行单一公有制,还需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也指出,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其中就有“阶级观”。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和阶级分析方法来观察、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才能把很多事情说清楚,而不是炮制一些模糊的、模棱两可的“新概念”来掩盖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才能从根本上解释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存在的问题,抛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什么也说不清楚了。
还有人直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对立起来,这是完全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为什么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因为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会是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一个社会主义流派呢?应该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中国当前条件下的具体实现,它本质上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的层次上才有中国特色。抛弃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没有中国特色了。所以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成是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一个流派,这是非常荒唐的。
有一位理论家提出,之所以要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完全解决中国问题。这段话逻辑上就不通:既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解决中国问题,那么你怎么把它中国化,也不能解决中国问题。这位理论家完全错了。
我国之所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解决中国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跟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解决中国问题。因此,这在理论上完全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说是完全能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的是一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去发展,离开了一般规律,中国是无法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它完全可以解决中国问题。第二个问题,怎么才能解决中国问题?那就是必须密切结合中国实际,离开了中国实际,恐怕连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有些人把第二个问题(怎么才能解决中国问题)当作第一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中国问题),这种错误观点的危险在哪里?如果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无法解决中国问题,那等于说马克思主义不能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危险就在这里,这些人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总结中指出,我们请他们(马、恩、列、斯)来不是做陪客的,而是做先生的,我们做学生。应该记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树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没有了根基,这个大厦是要垮掉的。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毛泽东同志的话,认真地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请教。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认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我们几十年的奋斗历史,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必须密切联系中国实际,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两者缺一不可。
应该看到,在不同历史时期,妨碍贯彻这一原则的主要错误倾向是不一样的。如果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教条主义,是照搬外国做法、脱离中国实际的话,那么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错误倾向就不是这个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错误倾向是否定、抛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些赤裸裸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蔓延泛滥。在一些地方,西方的学说、西方的理论占了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这成为一个很严重的倾向。即使在标榜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队伍里面,也往往有人打着理论创新的旗号,或隐或现地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有一位老教授曾说,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出现一种现象:不读马列,不懂马列,却使劲批判马列。不懂马列不要紧,只要肯学就行,偏偏又不肯学。不学也罢,却还使劲批判马克思,好像这样才是理论创新。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还有人说,有两个马克思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和现代马克思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现代马克思主义才管用。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子是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基本原理过时了、错了,甚至有人写文章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存在“空想成分”,不仅《哥达纲领批判》里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里也有。这些人提出,要纠正这些“空想成分”,需要极大的理论勇气,他们提出不能迷信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要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好像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纠正马克思主义错误的东西,至少是不赞成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理。这种看法就把马克思主义否定了。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该以一种敬畏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不是轻飘飘地说这个原理不对、那个原理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普遍的真理。
我认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区分开来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得出的具体结论是会过时的,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当前面临的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这才叫做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认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利于从源头上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也有利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就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应该下苦功夫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中,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认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我们要在“四个真”上下功夫,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有这样才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说:“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链接: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视频)】我们应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一生都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生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这一点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
(来源:宣讲家网,仅供个人学习和思政课教学参考,侵删)
思政课教学参考资料链接:
1 思政资讯类
周峰:我们需要马克思主义——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冯秀军:始于天性 依于节奏 成于风格
5.5-8.5 国博: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
5.4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视频)
2 全国朗读活动类
全国17人接力朗读《马恩选集 ·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全国53人接力朗读《马恩文集 ·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全国17人接力朗读《马恩选集 ·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全国66人接力朗读《马恩文集 ·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全国46人接力朗读《马恩文集 · 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
3 纪录片、专题片和特色节目类
4 百家论坛、学生活动类:
北中医学生讲思政课(1-7)
5 时政微视频类
数字解读这五年(1-3)
6 影视、歌曲MV、情感微视频类
7 军事微视频类
8 法律法规案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