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不动云不碎】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河上花 槛外记 2023-11-30

     喜欢就点上方 ▲ 槛外记 订阅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文/河上花(图 网络)



山光水色鸟语人声暖暖地融化在光晕的波纹风不动云不碎所有的风景都憩在火热的季节里



跟随冰心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季节在走过了林徽因笔下,那一树树的花开,那燕的呢喃之后,终于来到了夏天。那远道而来的浪漫,充满明媚的阳光,葱茏的翠色,热烈的气息。


但原本庭院深深,花木繁盛的这个夏天,许多地方却被疫情阻隔了。任它三千风光无限,却怎奈“满目山河空念远”。我们抱怨天气炎热,生活无望又无趣,处处被掣肘,时时宛如困兽,起坐不能平。令人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简直就是我们当下百无聊赖的写照。


古人或许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烦恼,但是想想千百年前古人们的生活,没有空调,没有高铁,没有冷饮和外卖,他们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又是如何在平淡生活中寻找乐趣的呢?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的初夏,令人感觉清新扑面而来。他走在清晨的林间小路,发现春天繁盛的花朵,已经被葱郁的桑树所取代,林中传来布谷鸟的叫声,诗人才恍然原来已经是夏天了。而范成大的“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与陆游的感叹不谋而合。在连日阴雨中,不知不觉已经换了一个季节,由春到夏了。


两位诗人都是从事物的表面,看出细微的变化,而这种内在的、由量到质的变化,常常被我们所忽略。那一滴一滴落在石头上的水,那一瓣一瓣随风纷飞的花,其实都在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改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人间夏日,万物都是浓烈的。“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站在山上的凉亭向外望,浓浓的树荫倒映在池塘中,分不清是树的颜色更绿,还是水的颜色更沁人。
夏天的水应该是最盛的,也因为水盛,树荫才浓,一个“浓”字,写尽夏天的颜色。而“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则在水光潋滟中,忽然瞥见一架摇曳生姿,暗香幽幽的蔷薇,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清趣,竟是如此动人心弦。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杜甫则用一个“抱”字,写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江水围绕着小山村,燕子自来自去,鸥鸟互偎相亲,老妻画棋盘,稚子做钓钩,各得其乐,夏日的幽静之美跃然于纸上。果然,诗人的眼睛,都是神奇的万花筒,总能发现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美。





但是夏天到了李白这里,画风就变了。你看他: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在夏天,羽扇是可以不摇的,衣服是可以不穿的,头巾也是可以不戴的,就这样散发宽衣地在山野里乘凉,多自在,多自由啊!李白的山间豪放,无疑是夏日里最无拘无束的逍遥之乐,畅快自在。
读李白的诗,你会觉得他始终在蓬头散发地向外跑,上演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他是诗仙。而杜甫则相反,始终是一个拄杖柴门前的老者,永远心事重重,所以他是诗圣,能体察民间疾苦。两个诗人的性格截然相反,而杜甫比李白还要小十几岁,但却并不妨碍做他们做知己好友。俩人所描绘的夏天,也给我们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美。





这么美的夏天里,怎么能少了“水中灵芝”——荷花呢!周敦颐的荷花“濯清涟而不妖”,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君子。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却是活泼可爱,生动自然的精灵。再到“映日荷花别样红”时,清冷的荷花忽然就变得娇艳迷人了,一派夏日旖旎热烈的气氛。而周邦彦的“新荷跳雨泪珠倾”,元好问的“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则又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委婉。
但是众多荷花诗中,都不及李商隐的这首《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但因为世人喜爱繁花,常常是花入盆,叶作尘,这是花与叶不同的命运。而唯有荷花荷叶自在舒展,天然无饰不虚伪。“任天真”既是写花,也是写人。红花绿叶两相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也仍然两不相弃。敢问世间又有多少人,能与荷花一般,可共荣、可同衰,彼此肝胆相照呢?

荷花在不同的诗人面前,犹如莎翁笔下的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种模样。或许,当我们在生活中,盯着某个事物的一面,陷入窘境时,是否也可以这样,换个角度去看呢?也许你会发现生活美好的另一面。我们常说,处处见生机。但生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你决定有,它才会有。





如果说荷花是文人笔下清丽的水中仙子,那么榴花才是最能代表夏季的火热。苏轼的“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仅仅“欲然”两字,就刻画出榴花似火,艳丽如霞的美来。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韩愈的这首《榴花》又写出了新境界。榴花开得如火似霞,热情耀眼,有的在枝头已经结了子,虽然风吹得满地落花,但让人欣慰的是没有车马来碾压践踏,就那样让它铺在路上,一派落英缤纷,甚好。你看,原来那么严肃的韩文公,也有这样怜香惜玉的时候。




或许,当你走在夏日落红满地的小路上,心中希望能像孟浩然那样,“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夕阳西下与素月初升,晚风微凉,真是夏日最好的纳凉风景,一派清闲自得。
虽然我们没有诗人“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的遗憾,但是在忙碌一天后,也偶尔会生出“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的寂寞吧。





然而,这份平静或寂寞,往往会被一场大雨突袭。夏天的雨多半都是急的,疾风骤雨,倾盆而下。但来得急,去得也快,“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雨过天晴,草色更青,池塘水满,蛙声一片。只是如今这样的景象,所见不多,甚至很难了。


小时候,常常会觉得池塘的青蛙,树上的蝉鸣,都很吵人。可如今大城市的钢筋水泥,隔绝了这些沾着泥土气息的生活。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夏夜山村风光,怕是只能成为我们儿时生活的一个美好回忆。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我们也很难体会古人那种“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与寂静。《围炉夜话》曾说“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古人说淡泊,谈的是自省,而我们现在却常以淡泊为逃避,拿不起放不下,负累太多,往往错过很多人生中的美好。




李商隐有一首著名的《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离开了长安那个是非之地后,自己幽居在岭南偏僻的地方,当时正值清朗的初夏。看到饱受雨水淹浸的青草,也得到了上天的怜爱,连日阴雨的天终于放晴了。傍晚彩霞满天,顿觉万物生辉。此时,李商隐的晚晴天,与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描绘的是相同的意境。其实有时候,人与幽草并无差别,都有着类似的命运。
风雨过后,虽然迎来了晚晴,但却也短暂,所以诗人要登高远望,哪怕夕阳只有那一点微弱的余辉洒在窗户上 ,但这一点光也足够给人带来希望与安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人在提醒我们,要格外珍惜美好又短暂的事物和感情。




如果李商隐来到宋朝,遇到周邦彦,或许就不会那么感慨了。周邦彦笔下的江南,缠绵多情。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薄纱厨,轻羽扇。枕冷簟凉深院。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短短一阕《鹤冲天》,有梅雨,有柳枝,有蝉鸣,有小池阵阵涟漪,也有鱼儿与新荷。在这样的美景下,支起薄薄纱帐,轻摇羽扇,躺在竹席上消夏,心情就像此时的天空一样晴朗明媚,快活如神仙。
我们的人生,时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羁绊,很少有清闲自在的时光。假如有那么一刻,山河无恙,现世安稳,该是多么珍贵与难得。所以,古人才会说,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也许,比起一条直线,人生更像是一个圆,在不断轮回中,寻求突破,或者圆满。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享受当下,顾念朝夕。只迎清风,不谈悲欢。恰如才子纳兰所说,“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



2022年7月记








《荼 蘼》

(宋)王庵僧


雨后荼蘼将结局,风前芍药正催妆。

道人不管春深浅,赢得山中岁月长。






【 品茶赏读  围炉夜话】


徐志摩: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不带走一片云彩

【两封信】一个人学究气越重也就越丧失色彩

【浮云生死 后会无期】金庸小说中那些绝美诗词里的江湖人生

【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

【江山千古】剑气横秋英雄泪 弦断知音少

【都是夜归人】戒不掉的许美静

【我不是归人】萧红:与文字一起脱轨的人生

【十二月令与花神】小坐红尘百年里 替花愁

【赌书泼茶】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塔莎•杜朵】诗意地栖居 优雅地老去——如一泓静水

【千万绪,低低语】如果你叩我的门

【秋之芒草】你是不能不飘荡的风 我是芒草走不动

【待有诗情怡倦眼】《两地书》中的“小闲事”

【叹红楼忆潇湘】美人自古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如果是在古代】你会是那个永远的宁采臣吗

【日子里的静水微澜】——读雨云《温暖的味道》



半生浮华悲喜  一卷清词酒话

布衣女子  遗世而立


    

 

      可长按此码赞赏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