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培云:不要活在新闻里,这个世界并非你看到的那样

熊培云 槛外记 2023-11-30


在开始这篇文章之前,不妨先想想人类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许多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自杀,甚至大屠杀……公平总是理所当然,而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

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地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些官员腐败了,侵占了大量民脂民膏;某地又发生了屠杀婴幼的惨案,而此前其他地方的相同罪恶早已经令人发指;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某地有人自焚了,有人推倒他家的房屋;某地有人在政府门前集体下跪了,为了解决问题;某人遭遇了巨大的不公正,而你对此无能为力……

天天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这世界、我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么?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人得学会积极生活,化解悲情,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我知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而且新闻是免不了要说人性的坏话的。就像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要在生活中维权,不要在维权中生活”,那好,也请你不要活在新闻里。

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

就个人而言,如果你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地以为新闻里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的生活全部,并由此得出一个“形势一片大坏”的结论,正如当年“形式一片大好”的宣传不能够遮蔽现实的贫困一样。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就政府而言,同样应该具有的媒介素养是,负面新闻并不构成对其工作的全盘否定,更不意味着媒体包藏恶意。一个人在生活上有洁癖,人们多会投以同情之理解,毕竟,那也算是个人自治的一部分,其他人无权干涉;但如果带着洁癖去看新闻,去搞管理,去执政,难免脱离实际,而且显得公私不分。生活不是童话,童话里也有大灰狼。又必须承认的是,媒体大张旗鼓报道“说人性坏话的新闻”,除了商业上的考虑外,还因为媒体肩负了一种责任,即社会需要通过它了解国家与社会运行是否正常。


伴随着自杀案与恶性杀人事件频繁出现,人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媒体的相关报道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方面有些媒体着实需要省思。在过去的文章中,我曾经批评中国的一些媒体总是不厌其烦地描述杀人过程与杀人现场,唯恐读者不能身临其境。但另一方面,公众或者政府过度批评媒体的负面报道,难免有苛责之嫌。

作为一种平衡,其实重要的是改变受众的观念:一方面,需要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媒体报道远处的一场火灾,你却因此烧毁自家的房屋,不理智的显然不是媒体,而是纵火者;另一方面,全社会更要直面已然发生的不幸事件,以求彻底改造,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幼儿园不安全,要加强保安,更要消除“深层次原因”,而不是嘴上说说;有人自杀了,更要查找究竟是什么导致其走上绝路。如果一个工厂接二连三发生跳楼事件,这已经不是个体的绝望,而是集体性的绝望。

一个理性的社会,应该给那些潜在的自杀者以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而不是前仆后继的勇气。说一个人以死“唤醒社会”,实在是轻贱了人的生命,因为谁都应该好好活着;如果这种死不能够让社会去了解背后更实在的原因,而停留于指责是媒体起了坏作用,并大加讨伐,实在是用错了力。

因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许多人都在讨论“维特效应”。据说歌德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发表后,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说“风潮”,显然是言过其实了。事实上,《少年维特之烦恼》也让很多人活了下来,帮他们消解了内心的绝望与忧愁,其中包括歌德本人。


熊培云曾说:“人是时间单位而非空间单位,如果你的一生都像《肖申克救赎》里面主人公安迪一样追求自由,知道自由在高处,那么你的一生就是自由的。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
他能做的,也是最擅长做的,就是写下自己的思考印记,传递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跳出思维困局。
为此,诚意推荐“熊培云作品九部曲”,推荐理由如下:
◎培养向上的独立思维方式:有读者这样评价新培云老师的文字:“路见一熊,倾心而从。人们爱用‘醍醐灌顶’,我不大清楚这四个复杂汉字的意思,于我而言,就是头顶上痒痒的,眼前很明爽。” 
◎体会自由而温暖的文字风格:由记者的敏锐视角、时事评论家的犀利洞见、思想者的清明理性以及人文知识分子的普世情怀共同铸就。 
◎精选合集:熊培云老师已经陆续出版多部文集,我们精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9种。 
喜欢熊培云老师文字的书友不要错过。

刘瑜:俄罗斯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海明威:硬汉就要喝最烈的酒,钓最大的鱼
我们正在丢失的10样东西:再也找不回来了
书房是灵魂居所,但好书房不止于书
寻梦与归来:王道士之死
葛剑雄 | “天下为公”何以成了“天下为我”
梁启超死后40年,梁思成揭惊天秘密
熊培云:我一生追求怎样的故乡,就在怎样的故乡度过一生
一套书轻松读透119位诺奖大咖,值得收藏!
易中天:中国的文化土壤,无法产生严格意义上的信仰
雷颐:良知为何瘫痪
蒋勋:美学的本质或许是“孤独”
袁伟时:我真正彻底地醒悟,是在年过花甲之后
4本书读透55部国学经典:聪明人都靠它来逆袭
葛剑雄:躲在历史里自娱自乐,赢得不了别人的尊敬
梁实秋: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林毓生:好的社会不是设计出来的
丛日云:自知无知,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而是起码的教养
一旦社会出了难以解决的问题,社会就会鼓励娱乐和体育
宝藏中国——超适合和孩子宅家共读的科普绘本!
文比王阳明,武比郭子仪,谋略不输诸葛亮,却是人们口中的“平庸之人”
看见无数的她,照出心中的我
读这些书,了解中国历史
易中天:人生若不读曹操,活该被社会毒打几百遍
刘慈欣少年科幻系列:4个必读理由孩子无法拒绝
越活越年轻的4个好习惯
王朔:《纪年》这并非一部历史小说,这是人的故事
生死之外,并无大事
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交谈 | 文人作家们的浪漫情话
《道德经》里,藏着中年人最好的修行
事繁不慌、事闲勿荒:晴雨难料的当下,学学古人安顿身心
真正的情欲大师:终其一生,我们寻找爱,也被爱寻找
来吧!来揭开历史厚重的幕布
这个男人,写透了人性的爱与欲
“美学四大名著”,鲁迅、朱自清、汪曾祺一生力荐!
上野千鹤子:人生中有选项,对于女性非常重要
显微镜下的大明:从细微处窥见大明帝国
没有墨镜的夏天,就没有时尚
世界500强经理辞职种燕麦:7年烧掉3个亿,只为种出一碗健康早餐
早餐不用愁,果汁随便喝,这才是破壁机的正确打开方式
颈椎病头晕恶心怎么办?教你一招,不打针不吃药,只需脖子底垫个它…
雨伞界的劳斯莱斯,全自动两用伞,颜值满分,时尚人士必备单品!
可口可乐一出手,保温杯都大变样!
支棱起来!!洗发界“教科书”,高级ins感!头发像打了水光针,柔顺蓬松滑溜溜!
荣事达家用小型便携式无线水果电动榨汁果汁杯——享受健康生活的必备神器
就“腰”你舒服 | 这腰垫有多牛?
包包里的按摩利器!真绿檀木!只有掌心大小!想刮哪里刮哪里,解压又解乏~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