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张照片,88个故事,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 格哈德·里希特摄影
64张照片,
88个故事,
来自世界顶尖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无人知晓的静默时刻,
终于如此隆重地被记录、
展示和阐发
“所有存在的照片在夜晚过着自己的生活。”
……
倾听时间冻结的天启之音
刘晗 | 文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
亚历山大·克鲁格 格哈德·里希特 著
台海出版社
2016年5月
当摄影从闲逛者的视线转移到艺术家的创作素材中,那些被看作日常碎片的照片将视而不见的事物拼贴起来,聚合为现实的缩影,并把人性赋予他们周围的非人性世界。然而,照片直接将视觉带入的并非现实,而是影像。艺术家就是图像再阐释的缔造者,收集照片也就是收集世界。威尼斯金狮奖导演、文学大师亚历山大·克鲁格联手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跨界合作,探究图像与文字故事背后潜藏下的“日常生活神化”,让影像成为一个便于携带的尤物,正如《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的封面,压纹皮的设计颇具质感的纹理,微观如动物的皮毛,抽象看来又仿佛山川的沟壑。
苏珊·桑塔格曾说,
“摄影的威力在于,它保持随时细察立即被时间的正常流动取代的瞬间。这种时间的冻结——每张照片的傲慢、尖锐的静止状态——已制造了崭新的、更有包容性的美的正典作品。”
艺术家的独特气质造就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大多数人完全看不到或通常不能孤立起来看的物质世界的一角,就成为创作的源泉所在。它们往往细如游丝,不易被发掘,伴随着灵感乍现,它像风一样来去无常,却能在不经意间带来无限的惊喜,以视觉与听觉还原一个城市的面貌以至于深入到私人化的生活中去。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 格哈德·里希特摄影
装置艺术家将树干锯开,横截面尖锐、高耸、完整、清晰的肌理,年轮之上就此诞生了“未来城市的废墟”。先锋派实验作曲家约翰·凯奇擅长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进行创作,他截取火灾突发现场“地狱呼啸”般的声音植入在歌剧,这段音频杂糅了火焰抽吸周围氧气造成的巨大响声、消防员之间焦虑的交谈还有旁观者的对话。在其作品《咳嗽(深入支气管)、鼻腔杂音及巴赫、勋伯格与鄙人精选曲谱的小型协奏曲》中,将咳嗽声灌入到乐曲空当,类似于从腹腔、经由支气管、声带,最终抵达头顶的气压声完全不输给歌剧的共鸣腔。
“如同毫无诗意之处开出的花朵,每个人都曾经历生命中一闪而过的静默时刻。”像这样对“偶然之觉”的捕捉并非因为寻找到蛛丝马迹,而是他们“看见”越来越多意念传来的信号,这种有如神助的瞬间是无论日积月累靠冥思苦想也无法实现的,是自然和万物赋予的馈赠。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在喧嚣的咖啡馆,在某个为数不多的静默瞬间亲眼看见了原子和亚原子在旋转,看见分子、行星、银河系和超星系团在旋转……在大多数人眼中的喧嚣与混乱,事实上却为物理学家开启了一瞬间的天启之音。人体内嵌的摄影机——双眼的确定成像就是不确定的,何况是众人对图像的多重阐释。
《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 格哈德·里希特摄影
具体的图像总是指向图像之外的。一张照片并非再现了现实的一个片段,它通过集中关注一个真实的瞬间并将其保留下来,从而将视角扩展到这现实世界以外的地方。
图像所指向的城市,如多次曝光般将一个原本扁平化的世界变得立体,被记录下的人类生活不断被重构,“异托邦”的存在直指生活的多元:世界之复杂以至于紊乱事实,新闻交错汇聚构成的新闻网为了迎合读者的惊奇与愕然而扭曲了真相;城市进程的纷乱以至于听不到神的指引,当人类社会日趋复杂,人口过剩、生态摧毁、战争压力等噪音超过了警告之声的分贝,神启之声的隐退从此无法助人以一臂之力。对于那些相距甚远的城市,即便未曾涉足,依然感伤,感同身受,就是因为我们心中有这样一座看不见的城市,当城市沦陷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看见了它。
摄影暗示了如果我们按摄影所记录的世界来接受世界,则我们就理解世界。正是当下各种不协调、不相称的空间场所同时存在于同一世界之中的现状驱使创作者们以虚拟拼贴出一个大同的世界。如今,越来越多的连体建筑坐落于城市,虚拟被植入现实,从想象越界到乌托邦实景深藏在创作者的灵感之中,并且逐渐从经验被推向异托邦,裹挟着时间的创伤延伸到往日时空和遥远的未来。
亚历山大·克鲁格 | Alexander Kluge
1932年出生于西德,德国导演、作家。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旗手,同时被认为是德国二十世纪晚期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1966年,他的故事片长片处女作《昨日女孩》在威尼斯电影节为德国电影抱回了21年不遇的银狮奖;1968年,他的《马戏院帐篷顶上的艺人》又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获得过德国几乎所有重要文学奖项。2010年,他获得了德国最重要的电视奖项之一的格里梅奖。
格哈德·里希特 | Gerhard Richter
1932年出生于东德,1961年到西德定居。他是德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性人物,里希特被称为当今尚健在的最受敬重的艺术家。“照片绘画”系列是其极具标志性的代表作,他用绘画的方式创作照片,并认为瞬间抓拍的“业余照”比强调构图的“艺术照”更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他还会将画作模糊处理,在消除绘画性的同时为图像带来普遍性与永恒性。2012年,里希特的画作创下了在世画家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2013年和2015年,其作品又两次打破这一纪录。他的作品曾于1995年和2008年在中国展出。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
也许能支持促进这些观众们,
使得人们能够重新以不受桎梏的眼光观察一切。”
格哈德·里希特
- End -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有兴趣
在巴西,上帝也睁只眼闭只眼 | 《出轨》| 我并不相信黑与白,我相信灰色的阴影和朦胧 |谢默斯·希尼:让熟悉的生活闪现光亮| 你是一个单纯的人,还是一个深刻的人?| 看啊,那些失败的人|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漂亮?| “里约大冒险”开启 又要被掏空了 | 你的脉搏,如果它剧烈跳动着,那就是摇滚的声音 | 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 一部非西方视角的世界史 | 颠覆阅读体验的烧脑神书《S.》你读懂没?| 他将文学批评视为“史诗”事业 | 物华天宝大唐史 | 卡达莱 | 世界为什么要感谢荷马 | 你为什么还这么穷? | 现实和理想火拼,最终以理想毙命而终结 | 炎凉的另一面 | 农夫生死书| 走出你自己的"谷仓" | 马尔克斯 | 爱情对策 | 极简宇宙史 | 罗马 | 阿城 | 诗意的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