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夫生死书

2016-05-30 赵瑜  深港书评

“死亡不是终点,也不是尽头,而是另一种开始。” 吉恩·洛格斯登说,“或许我该得这一场癌症,它让我明白,我的生活曾经多么的美好,而这美好的生活,还没结束。”他的一切智慧,不是来自书斋和象牙塔,而是来自田野、牧场和天地万物,他的生命源头就是原野……


癌症·猪草·农夫生死书

赵瑜 | 文

《农夫哲学:关于大自然与生死的沉思》

(美)吉恩·洛格斯登 著

刘映希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3月版

美国人吉恩·洛格斯登是个半路出家的农夫,四十余岁时离开城市回到乡村生活。因为在费城《农业期刊》做编辑多年,他关注乡村的变化,一直期望有一天能享受自给自足的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从来没有想到,乡村生活竟然能让他摆脱生死的困扰。


是的,吉恩·洛格斯登晚年患了肺癌。他以为自己不久于人世,然而,长时间的乡村生活,让他对生命的循环有了比城市人更为宽阔的思考。他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也采用了花园疗法。吉恩所谓的花园疗法,就是把自己扔在花园里,和草一起呼吸,听虫子们争吵,看鸟儿们在一年四季里如何搬迁。在花园里,他重新思考个体的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重新梳理自己的一生,重新认识死亡和永生。他开始接受死亡,并将死亡当作在大自然生物链条中必然代谢的一个环节。然而,让他意外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癌细胞停止扩散,他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




在《农夫哲学:关于大自然与生死的沉思》这部书里,吉恩这样介绍他的“花园疗法”:“我有个观念,园丁和农夫要比其他人更容易接受死亡。每天我们都在帮助动植物生命的诞生,又在帮助它们结束生命。我们对食物链上的事儿习以为常。在这场由所有生物组成的盛宴里,每一位‘食客’的座次我们都了然于心;我们知道它们吃谁,也知道谁吃它们。我们懂得,大自然的一切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吉恩觉得,参与大自然中其他生命的轮回,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补充,甚至是延伸。所以,他坐在花园里,即使生病,但他依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参与让他的活着变得更加丰富,也让他更能接受死亡。


患病期间,吉恩在花园里拔草,干一会儿便歇息一会儿。这样的劳作,让他的身体和四周的自然生态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他呢,也盘算自己死了以后的去处。内心里对死亡的恐惧一点点消失,仿佛自己成为自己的旁观者。没有生病之前,他对花园里的很多杂草和树种都视而不见,生病之后,他重新打量这些顽强的生命,重新发现了它们的力量,它们对挫折环境的耐受力。仿佛,吉恩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导师,这些生命力顽强的植物,成为他的信仰的一部分。他这样描述他的感悟:


“我恍然大悟。自然界里,没有什么会真正死去。各种形式的生命体都在自我更新。相比‘死亡’,‘更新’才是最适合用于描述生命进程的词。如果我死于癌症,正确的反应应该是把我的血肉和骨头埋入地下作肥料,庆祝大自然获得了更新。”


这就是吉恩从花园学到的东西,他把自己的身体当作大自然中的一环,也要参与大自然的活动,也要更新。那么,疾病也好,死亡也好,不过是大自然的更新。这样想,简直是一个开放的哲学话题,生命在这样的体系里成为一个打开的话题,而不再是小我的狭隘,自私的物质载体。


吉恩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没有宗教信仰,这在美国显得很独特。当田野的生活治好了他的癌症,他开始更加专注地思考生死的问题。在《啊,令人梦寐以求的长生秘诀》一章中,他这样说出了他的思考:


“我们的身体由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构成,它们不会飞上天进天堂,而会回归大地老母亲的怀抱,变成腐殖质静静地沉睡。在老母亲的怀抱里,它们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永远地生活下去。假如普及这种教育,假如人人都相信死亡背后是永生,他们会不会因此变得更快乐?”


吉恩患癌不死,让他想到大自然界的两个顽强的生命群体,一种是繁缕,一种是猪草。这两种野生的植物,无论是人工拔除还是除草剂,都不可能将它们除净。只要一有时间,它们便会大规模生长。然而,猪草因为和麦子一样,有着丰富的营养,也有着不错的收成。当人类开始研究猪草,大规模种植这种野生作物的时候,科学家们发现,这些野生的植物一旦按照农场作物大规模单一种植,马上便会生病。而原来呢,这种野生植物打除草剂也打不死。这样的结局,几乎是对人类的一种警醒。任何植物,任何生命,都有其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能强迫并违背这些植物的生长属性。吉恩甚至由植物推演到人类,他这样说:“庞大的人口密集地生活在大城市里,靠着这些种出来的粮食维持生存,这也有悖自然法则。”



吉恩呼吁人类都应该有自己的花园,要有花草可以看,有风和月光可以触摸,每一年的每一月,每一月的每一天,对于他来说,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因为他活在自然万物的变化中。所以,在一年又一年的劳作中,他自己发现了“完美日”。这一天,天气的温度和湿度完美;太阳是在雨后出来的,完美;虫子们还没有成群,完美;草坪都已经修剪完毕了,完美……最最重要的细节是在这一天的晚上,完美的标准是这样的:“夜幕降临,万籁俱静,风也躲好了,只剩树林里的树筛着斜阳。接着完美日的点睛之笔来了:清透的林鸫之歌穿过低枝,在林间回响,清澈纯净。”


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大自然融化在一起,是吉恩在书里表达的主要内容。他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更加依赖自己的自然生活经验。他甚至对所有读者发出邀请:“买一块种有树木的土地,庇护自己,也让野生动植物安身,木材还能给自家屋子供暖。如果身体或经济条件不允许,那就买块啥都没种的秃地,不用多,几英亩就行,栽上一片小树林,不为收获,只为娱乐。”




是啊,在有花园的院子里生存,生活的内容本来就会比城市狭窄的生存空间大一些,人对事物的判断也会更深远一些。显然,人只有生活在有空间的地方,才能更好地思考生与死。



吉恩•洛格斯登 | Gene Logsdon

一位多产的非虚构类作家、小说家和记者。至今已出版超过24部兼具实用性及哲理性的作品。他在俄亥俄州的上桑达斯基镇居住,经营着一家农场。他的博客“执拗的农夫”(https://thecontraryfarmer.wordpress.com)广受欢迎。




荐语

如果这本书没让你流一滴泪,我就把你买书的钱退还。——吉恩·洛格斯登


冷幽默夹杂大实话……一本绝佳的睡前读物,一部冥想的佳作。——编辑推荐


只有三个人能够完全仅凭写些你我都知道的常识谋生,洛格斯登便是其中之一。

——维斯•杰克逊,美国土地研究所所长





小编以为,在深圳住上有花园的房子,实属做梦,

唯有保证健康,才算正途~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有兴趣

马尔克斯 | 我们侵犯也被侵犯的尊严 | 爱情对策 | 极简宇宙史 | 罗马 | 阿城 | 诗意的沦亡 | 约翰·列侬的私人领地 | 怎么治无聊的现代病? | 最优秀的人早已死去 | 管教对孩子有用吗?| 俞晓群:影响我人生的三本书 | 读书 这么美好的事 | 世上最美的爱 | 萨特 | 纯净,质朴,是美书 | 跑,是一种信仰 |食物记忆最是长情 | 是枝裕和 | 鸟儿终于落地| 足球史传奇|惊人之吻|瘟|写情欲,只见美感,而无猥亵|人之所以异于电脑者……|天才与梅毒:原谅大咖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带枪的狄更斯,嗑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别让孩子继续错过生命这堂课 | 明日的餐桌上是有机,还是转基因?| 博物,其实是人道| 少罪恶,假服从之名而行?| 没有外国入侵,中国的帝制也会崩溃 |西西弗|王尔德|什么才是生活中最大的围城?|斯通纳|除非朝霞有一天赶上晚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