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食中的 “人道主义”

2016-10-18 遆存磊  深港书评

他的许多小说和散文,

写普通人的生活

包括饮食

及喜怒哀乐,

缓慢的时间流程体现着人生的真义。



美食中的 “人道主义”

遆存磊 | 文


 

 

《人间至味》

汪曾祺 著

作家出版社 

2016年8月版 


汪曾祺谈吃,俗雅相间,亮色调,直接逗出人的食欲来,甚或馋涎欲滴。如,“南京夫子庙卖油炸臭豆腐干用竹签子串起来,十个一串,像北京的冰糖葫芦似的,穿了薄纱的旗袍或连衣裙的女郎,描眉画眼,一人手里拿了两三串臭豆腐,边走边吃,也是一种景观,他处所无”,微末的臭豆腐干而已,经汪曾祺一写,有活色生香之妙。


《人间至味》这个集子,算是汪氏美食文字的荟萃,可供读者“大快朵颐”。


汪曾祺不仅谈之不倦,还要亲力亲为,为食材的采购、做法的创新、效果的展示花许多的心思,有一道塞馅回锅油条,“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猪肉(肥瘦各半)馅。馅中加盐、葱花、姜末。如加少量榨菜末或酱瓜末、川冬菜末,亦可。


用手指将油条小段的窟窿捅通,将肉馅塞入、逐段下油锅炸至油条挺硬,肉馅已熟,捞出装盘。此菜嚼之酥脆。油条中有矾,略有涩味,比炸春卷味道好”,这道菜是汪曾祺自己“发明”的,“很多菜都是馋人瞎琢磨出来的”,不琢磨不成“器”也。


谈吃,还有一种类似于“菜谱”的写法,汪曾祺采此体式极多。《肉食者不鄙》《家常酒菜》等文章是通篇用“菜谱”写法,而其他文字中也喜多多少少采用。其专章“菜谱”多分小节,长短不一,多则几百字,少的,仅一行而已。


能够将“菜谱”写法成规模地文学化,是汪曾祺的一大“发明”。以前虽也有袁枚的《随园食单》,不过其中许多菜的做法是听来的,袁枚自己并不会做菜,其食单的灵巧之态及鲜活性,就要大打折扣了。汪曾祺的亲近庖厨,有心为之,使得他的书写“货源充足”、自在如意。




写饮食,可有个人经验与典籍征引两种方式。汪曾祺的此类文章能够木秀于林,耐读性极佳,即在于将两者糅合得恰如其分。如考证“葵”这种菜蔬,颇见功力。他从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之“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着手,考据葵到底为何物,《诗经》《齐民要术》《农书》《本草纲目》皆有记载,但还是搞不清在实际生活中是什么菜蔬,直到读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才得知葵即为冬苋菜。


而冬苋菜的庐山真面目,就需要生活经验的参与了,后来汪曾祺去江西南昌,看到街边有人洗一种不认识的菜,一问,乃冬苋菜,方恍然。这过程真是曲折有致,宛如探案故事。


汪曾祺喜读杂书如方志、游记,读书论、画论,关于节令风物民俗、草木虫鱼的书,还有《梦溪笔谈》《容斋随笔》,甚至《宋提刑洗冤录》,都是他的喜好;具体到与饮食有关的,他对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植物名实图考》和王磐的《野菜谱》颇有兴趣,提及较多。




汪曾祺强调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我的人道主义不带任何理论色彩,很朴素,就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和欣赏”。


他的许多小说和散文,写普通人的生活(包括饮食),及喜怒哀乐,缓慢的时间流程体现着人生的真义。


“普通人身上的美和诗意”,是汪曾祺作品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 End -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有兴趣

在巴西,上帝也睁只眼闭只眼 | 《出轨》| 我并不相信黑与白,我相信灰色的阴影和朦胧 |谢默斯·希尼:让熟悉的生活闪现光亮| 你是一个单纯的人,还是一个深刻的人?| 看啊,那些失败的人|女人为什么比男人漂亮?| “里约大冒险”开启  又要被掏空了 | 你的脉搏,如果它剧烈跳动着,那就是摇滚的声音 | 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 | 一部非西方视角的世界史 | 颠覆阅读体验的烧脑神书《S.》你读懂没?| 他将文学批评视为“史诗”事业 | 物华天宝大唐史 | 卡达莱 | 世界为什么要感谢荷马 | 你为什么还这么穷? | 现实和理想火拼,最终以理想毙命而终结 | 炎凉的另一面 | 农夫生死书| 走出你自己的"谷仓" | 马尔克斯 | 爱情对策 | 极简宇宙史 | 罗马 | 阿城 | 诗意的沦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