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南头古城丨设计—运营—实施—管理全过程纪实

明达 鬼鬼匠
2024-08-31
 



文章来源丨城市星球研究所
如需转载,联系原作




© 奥雅



01

座「古城」之上的「城中村」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又名「新安故城」,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它曾多次成为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是粤港澳历史文化源头之一。

南头古城是岭南古文化的宝贵遗存,它经历并记载着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也证明着深圳并非只是一座「高速发展」的新城
清嘉庆《新安县志》记载着明代新安县城(即南头古城)
今南头古城依旧延续着其格局 ▼图摄于南头古城数字展厅

虽然拥有古城的内核,但南头却呈现出典型的「城中村」面貌。它从一座古城走来,在经历了清朝末年的迁海、抗战中的日军占领以及特区成立后的城中村抢建等历史事件之后,原有的古城风貌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随着深圳城市化浪潮不断推进,南头古城周边快速城市化,围绕着它形成了城市中有村子,村子里有古城的「城中村、村中城」复杂格局。 
2011年4月,南头古城现书院广场处正在建楼 
 ▼© alamy
如何理清「城中村」和「古城」关系,是南头古城的更新始终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过去20年里,政府多次组织规划咨询工作,古城内的建筑和环境也历经数轮改造,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南头古城重要的历史价值,多版方案都以「古城」思路为主,希望展示岭南地区「古」的特色。方案或是较为激进地,对古城内大量近现代建筑(即民房)进行大规模整改或拆除,建成深圳城市传统风貌展示区;或是对古城进行“换血”工程,改造整体营商业态,将低端业态为主的古城,转变成为一个拥有多条特色街区的创意小镇和旅游景点。
但这些方案大都因古城始终挣扎于「城中村」身份之下,最终不了了之。
因各方争议过多,南头古城的改造在2017年深港双年展前一直止步于以「城中村」为主的思路,即较为温和的仅做物理空间综合整治,这种做法虽保留了各种时代丰富的信息和古城原有的人际关系,但不能为片区带来足够的更新动力,生活质量有进一步滑落的风险。 两种思路各有优劣,但都无法较好地把握住南头古城「城中村、村中城」的特殊身份,也未能有效促进古城的文化复兴,为古城的未来长效发展赋能。  古城内的文保建筑曾沦为流动商贩们的摆摊之地


 © 网络
野蛮生长之下的城中村成为了深圳生活成本最低廉的区域,南头古城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古城内现居住人口约3万人,其中约90%是流动人口。居民的高流动性和对改造后生活成本上升的担忧,使得居民和租户自发改造的愿望和能力都很低。传统的城市更新的介入手段已经失灵,南头古城的活化与改造需要走出传统思考模式的困局。
2020年,古城内乐平街街坊募集修路名单的牌匾
2020年,南头古城改造中被拆掉的旧招牌






02


更新的落地 缘于「此时此地


在长久的反复讨论之后,去年开始南头古城的更新终于进入了快车道。
  • 2019年3月,经过40多轮的反复研讨后,南头古城「蝶变重生计划」——南头古城活化与更新项目项目正式启动,由南山区政府主导、万科集团执行落实。古城项目以“粤东首郡、港澳源头”的定位,提出“源·创·艺·活”的品牌宣言,将为南头古城带来新生的创意活力与品质人文的美好生活。 

  • 2020年8月26日,南头古城南北街示范段正式开放。到国庆期间,已累计接待游人约55万人次。开街后文创活动丰富多彩,共策划了“香港文创设计IP展”等17场大型展览,从历史到艺术设计,南头古城呈现出古今交汇,活力四射的人文场景。


 2020年,南头古城南北街示范段开街后

© 奥雅




在一年半时间里,南头古城走完了从方向不明到达成共识,最终开街呈现的过程。


南头古城顺利落地的原因可以归结于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换一种说法:「此时此地」的南头古城,它的更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它顺应了这座城市的需要,获得了政府极大的支持,并且通过试错找到了适合的方向。


此时此地,一个内涵更丰富的深圳需要新的南头古城。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被赋予改革先锋和经济重镇的重要角色。在数十年发展之中,深圳历史和文化上的意义开始被逐渐发现,并被重视起来。南头古城作为曾经的「粤东首郡」,承载着地区1700多年的历史。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它成为了人们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寻找根源文化和身份认同的最佳落脚点。


南街入口处,改造前后对比
 ▼ 

© vaLue G

此时此地,南头古城作为深圳城中村改造试点项目之一,获得了深圳市政府和南山区政府最大力度的支持。

 

  • 2018年,南头古城被确定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 2019年初,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将南头古城保护开发事宜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纲要;

  • 2019年10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城中村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综合整治试点的工作方案》,提出包含南头古城在内的7个城中村综合整治试点,对试点项目进行政策创新,包括简化审批流程、完善配套设施、鼓励地下空间利用、多途径解决搬迁安置问题和加大实施力度等5大方面,探索未来城中村治理新模式。

 

南头古城作为第一个落地项目,不仅得益于这些政策创新,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大力的支持更是极大的推进了进程。如在城中村改造最难的统租问题上,区政府专门就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发布了1号任务令,短短10天时间,南头街道办完成了与1324人的谈判工作,一举攻克示范段88栋约4万平方米建筑统租任务。



 ▼

  

此时此地,南头古城的更新方向逐步达成了共识。

 

这不是一次凭空而起的城中村改造,而是基于过去十年来多版改造方案和政府努力下的一个积累的结果。从有争议的大规模拆改,到探讨打造岭南古镇,再到利用「设计+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创意小镇,一次次的探讨和方案都令南头古城的活化与更新工作越来越明晰。

 

而这其中,2017年以「城市共生 Cities, Grow In Difference」为主题的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UABB,将主展场设立在了南头古城。这不仅是一次大胆的有益尝试,也给南头古城烙下了文化的印记。展览结合了城中村的特殊空间类型,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引入一系列展览空间改造以及建筑、艺术作品与活动,为古城带来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作品及参观人群,展览期间古城的曝光量和关注度大大增加。


© UABB


双年展作为文化活动,曾给古城带来了大量的创意人群。他们的入驻和他们身上的富有创造力的「软性」人文力量,与古城内本地生态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互利共生。

 

遗憾的是,随着展览的结束,创意人群和观展人群的退场,遗留下的商业业态和艺术展览失去了相匹配的消费人群后,双年展时期的大部分文化遗产都被闲置,甚至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展览活动的时效性,文化事件介入的不可持续性和没有长期的运营管理,曾经给古城带来极大活力的双年展,已经逐渐褪去其活力和影响力。




正是因为深圳改革开放40年后的蓬勃发展、南山区政府的鼎力支持、学术界对城市更新策略研究的不断探索和社会企业的不断尝试,2020年南头古城的改造才能在此时此地落地。人 25

 

03
改造的思路,立足于人 

足于人

南头古城是这样一座「城中村」和「古城」二元复合体,基于长时间的讨论,各方对于南头古城的未来有着很高的期待。2020年的南头古城将如何汲取过往经验并作出突破?


城中村对于深圳的历史和现实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无论从尊重历史,还是从深圳未来发展动力的角度,城中村都必须得到尊重。
万科城市研究院院长钱源曾通过三句话对此进行了总结:


  • 城中村很重要,深圳城中村拥有巨大的灰度,所以它有弹性,有弹性才有可能;

  • 城中村的公共设施需要得到改善,才能吸引并留住有能量的人群,最终让这里变得更好;

  • 19世纪的巴黎,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聚集在破旧的顶层阁楼里,这才形成了巴黎的厚度。如果深圳有可能变成21世纪伟大的城市,我们必须善待城中村。


双年展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南头古城的文化潜力,也证明了创意人群的加入有利于丰富古城内原有单一的社会结构。当新加入人群能和本地居民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时,就能对南头古城的城中村更新产生积极效应。



我们希望未来的南头古城,将会变得美好、多元、全面发展和可持续生长。因此南头古城的更新绝不应局限于物理空间的改造,还必然包括产业、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思考


  • 经济角度,南头古城缺乏面向未来的核心产业,需要引入适当的产业活化

  • 文化角度需要亮出古城的历史文化,呈现深圳与港澳从历史和文化上的同源关系,并从港澳入手,引进更大范围的文化资源;

  • 社会角度,需要调整古城的人口结构,引入能够为古城带来正向作用的年轻人口,给片区带来观念的更新和长期正面效应。


从经济、文化、社会三个角度入手,其实指向同一个结论:利用南头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古城引入设计/创意产业,并吸引一批创意工作者来南头古城工作和定居。


 ▼


改造后 © 张超

改造前 ©万科城市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首要的关注还是人。我们认为吸引一批创新者来到南头并留下来,是整件事情的切入点,满足不同身份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满足他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


我们成体系的更新手段,引导那些创意人群加入到南头古城并深耕到长期的更新中。这些创意人群通常重视创新、个性、差异和价值并具有创意特质,如科技、建筑、设计、教育、艺术、音乐、传媒和娱乐等领域的从业者,或是更具文创消费倾向的新世代年轻人。

他们身上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人文力量和创意能力。在他们的深耕下,新老居民、新老文化和新老建筑将会发生有趣的交流、碰撞与融合,我们将听到持续更新的,不同人群的,更为丰富饱满的南头故事。


示范街开街后美籍人类学博士马立安在竹屋分享《南头与深圳》

© 南头古城官方微博



/



04围绕着人,展开对古城的手术  
由此,改造的入手点明确为:如何创造一个有机的高质量创意生态圈,让创意工作者聚集过来,扎根下来。这需要改变古城内的大环境,补上古城基础设施短板,为创意工作者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创作空间,居住生活空间和匹配的消费业态



© 万科城市研究院 


1.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城中村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难以满足当代人对居住和生活的品质需求,必须首先补上基础设施的短板,为进一步的更新打下基础。在南山区政府的果断决策和大力支持下,南头古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了质的提升。



© 万科城市研究院 


在基础设施提升中,首要的举措是市政管网设施的更新入地除雨污分流、三线入地的市政设施更新改造外,还新增了消防管线、燃气管道等市政管网进村。改造前这些市政管网在古城里缺少组织,存在着大量安全隐患,如今有序规划设置在古城内的各条街道之下。这些“看不见的工程”让南头古城可以新的面貌重新融入深圳这座现代城市。

  

© 万科城市研究院 



© 万科城市研究院 


其次,是升级各项公共配套设施:


  • 修缮、活化历史文保建筑和老旧瓦房;

  • 拓展和升级公共空间,如南城门广场、中山公园等区域,通过拆除清理的方式新增公园广场,二、三级巷道地面重新铺贴;

  • 公共照明系统升级等;通过改造或新建公共建筑及设施,如社区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卫生间、警务室、菜市场、配套用房等;

  • 安装必要的公共安全及消防安全设施,如安防监控摄像头、社区微型消防站等;


这些举措给予了古城居民现代的生活保障,并极大提升了古城内的空间环境质量,让古城内居民、访客安居乐业,享受生活的舒适和惬意。



© 行知影像



2.扩增和升级公共空间


南头古城是深圳少有的拥有较大面积绿地资源的城中村。但逼仄的城中村环境使得业主和租客都在尽可能的侵占公共空间,极大地降低了居民和访客的体验舒适感。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首先,改造提升古城原有的南城门公园、书院广场,同时新增了竹园、砥园、叠园等现代庭园的景观绿化。对场地进行了规整和翻新,并增加基础设施,使其成为一个舒适且惬意的公园绿地。



越南建筑师武重义与lab D+H设计的叠园,改造前后对比▼  



©

奥雅—古城前广场空间



其次,要改造拆除危房,消除安全隐患。活化改造了古城内那些未被有效利用的小空地和边角地,变废为宝,将其打造为一个个口袋公园,散落在古城各处。


 © vaLue G



越南建筑师武重义为古城设计的竹屋

已经成为居民和游人最受欢迎的休憩纳凉空间

▼  

 © vaLue G


3.改造两片创意办公区域,以容纳设计和创意产业


改造古城内的老旧厂房和部分楼栋,创造接近2万方的创意办公空间。引导文化艺术和创意设计产业的入驻,为创意机构提供联合办公空间和产业孵化的平台,可以有效集结各类创意人才和机构齐聚南头。产业集聚效应将带动内部产业转型升级,并能有效助推古城内原有业态、空间和人口结构的升级,激发古城文化活力,进而实现社区复兴


IF工厂(Idea Factory)位于古城北侧,是一座面积约为11000平方米的废弃工厂。通过引入文创商业、创意公司、驻地工作室和各类富有创造力和思考性的展览和活动,这里将成为新创意的发生器和科技与设计结合的孵化平台。感谢荷兰 MVRDV 为IF工厂贡献了一个自由、复杂、融合的改造方案。


光合社位于南头古城的西南片区,拥有古城范围内最大的一块完整稀缺绿地资源,犹如古城的“中央公园”。我们对它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周边一圈居民楼整体纳入改造范围。方案保留并改造原有的公园绿地,同时引入共享办公和小型工作室。建成后这里将为创意人群提供较低密度且有创意的绿地花园工作空间,成为文化创意发生“光合作用”的聚集点。 

 


 ▼

 © 万科城市研究院 


4.改造原有出租屋,提高居住品质


古城内的出租屋大都居住环境较差,部分甚至存在安全问题。我们计划对古城内80多栋房屋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改造,未来总计将提供1400余间青年长租公寓。


在保留原农民房大框架的基础上,加固结构,重新装修室内外,引入物业管理系统,升级公寓配置,改造出功能性与审美结合的现代理想居住环境,为新居民提供优质的租住空间和一体化的社区服务

改造后二层以上的空间将作为青年长租公寓

© 行知影像、万路设计


5.特色业态升级——重塑古城生活


在更新的重点片区,我们将为古城引入新的业态和功能,让南头古城更加适应当下城市街道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人群的生活需求和消费习惯。


改造完成后,南头古城将分四大功能区:历史怀旧区、艺术文化体验区、品质生活区、文化创意区。纵观初步改造后的南头古城,330多米长的南北街示范段引入了餐饮、特色零售、文创空间、公共展览等多元业态。



 

© 李腾






05看得见的古城,读得懂的历史


历经了历史上的多次破坏后,古城里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已所剩无几,且大部分缺乏保护措施和活化展示。南头古城也因此被称为一座「看不见的古城」,有着「读不出的历史」。但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应就此埋没,我们希望通过使用合理的方式,让这些价值被看见、被触摸、被人们所熟知。



© 万科城市研究院 
「看得见的古城」—— 保留、展示老痕迹,可触碰的千年历史


古城的南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古城最重要的形象入口。为了使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南城门原本的威严和文化内涵,我们拆除了两侧原有的农民房,并对周围空间进行了环境整治及景观营造。拆除农民房后,历史城基露出地面。在透明护栏保护之下,居民和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南头几百年历史的切面。






城门前的广场,除了具有聚集人群的场所功能,还自带一种强烈的仪式感。瓮城广场需要一个说法,斑驳城门、残垣断壁、干涸的护城河,是历史的遗存也是见证,它们配得一个说法。

© 奥雅

「读得懂得历史」—— 系列展馆多侧面讲述南头故事


南头的历史,以及南头片区非物质文化资源,如传统手工艺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活动、方言、口述历史等同样面临着缺乏展示和保护等问题。 博物馆群和各类主题展览用不同方式展现了南头丰厚的历史文化。
  • 「南头古城出土文物系列展」、「牌匾故事展」、东莞会馆和新安县衙等常设展馆用直观、简洁的方式展现了南头古城的历史故事;

  • 「数字展厅——南头1820」和「万化同源展馆」融合科技与艺术,活灵活现的再现了200年前的南头古城;

  • 四座展馆组成的「同源博物馆」将从地理、经济、文化、行政四大方面,用创新、开放与亲近的姿态讲述着深圳和港澳的深厚连结。




© 网络






06设计集群机制保持古城多元丰富 

对古城界面的改造主要集中于南北街和东西街所组成的十字轴上。在尊重历史原真性和时代层积、兼顾建筑性能和视觉美观的前提下,对建筑风貌进行分段控制和分级改造,打造一个延续街道生活记忆的岭南历史街区,和一条折射深圳改革开放40年建设史的「光谱」。 


主街风貌以岭南广府建筑风格为基调,融入了当代审美装饰元素,通过控制新旧材料和新老元素的选择和应用比例,从街道表皮至临街建筑纵深的改造,营造一个底层古朴协同,上层活色生香的古城风貌和古今交融的文化场景。


改造前后对比图


同时,在街道风貌协同和鼓励立面多样性的大前提下,设置了集群设计机制,并邀请到20余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公司、大师事务所及新锐事务所参与到古城的设计改造工作中。设计师们也在古城的各个节点及片区中呈现了他们对于南头古城的精彩思考与设计。

© 万科城市研究院 


南头古城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空间遗产之一便是那些曾多半被视为不美观,但却包含深圳改革开放后珍贵的城中村近现代建筑样本。他们不仅是深圳改革开放40年建设史的「光谱」,更是业主们记忆里不可磨灭的家的模样。


古城内除拥有少量的文保建筑外,大部分建筑为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后各个历史时期的遗存。这些建筑遗存(如七八十年代十分流行的水刷石和九十年代初的马赛克)与当代建筑不断地自我生长,层积共生于古城之中。



© vaLue G


南头古城植物楼始建于80年代,它具有城中村建筑非常普遍的砖混结构与水刷石外立面,是古城内最为典型的居民楼之一,因其业主种植在露台上的丰富植栽显现出万楼丛中一方绿的独特气质。但密度过高的建筑群和混乱的邻街界面,让其特点被忽略。

 

因此,设计集群之一的厘米制造建筑事务所,采用弧形玻璃连贯地包裹首层空间,以通透性与互动性的界面制造出与周边的戏剧性差异,并保留二层以上建筑。让原业主一直以来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及对花草植物的喜爱可以延续,同时也令建筑迎来崭新的面貌和生命活力。

 


©厘米制造


设计集群机制在建筑设计层面保持了城中村开放包容的基因,避免建筑立面风格趋于统一或是纷杂无序。

他们对城中村建筑、空间的理解和参与让城中村再度焕发生命活力,为南头古城增添一份「南头风情」,也因此将为南头吸引更多注重开放创新和多元文化的创意人群。







07


让子弹飞,静候花开花落 


对于南头古城的更新来说,真正的改造才刚刚开始。城中村的改造更新是一个综合复杂、长期递进的过程。


此次的统一改造是给未来南头古城的持续更新奠定一个坚固且灵活的基底。
目前政府大量的投资和万科在十字主
街周边范围所做的改造,仅仅只是第一步。当把基础建设做好后,用激活部分片区、改造节点空间的方式,将不同人群吸引过来,让大家慢慢地成为南头古城更新故事的一部分,我们期待更多的自主改造发生在古城的各个角落。


从社区营造的角度来说,设计产业的导入和业态的升级以及创意人群的加入能够重构古城内的社会结构
通过创意人群的软性力量,能够与本地居民形成互惠促进的关系,成为古城内活力重塑的重要驱动力。南头古城的改造可以变得更有厚度、更多元、更有趣,更加有文化自信心。

从运营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持续动态
的过程。
政府的大力投资和鼎力支持说明了政府给予了民生项目的极大关注,社会各类型企业对它的关注说明了市场对于南头古城的信心。这些都说明南头古城的价值正在不断提升之中。
改造是一个动态且迭代的过程,是没有终点的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或大或小的力量进来或出去。改造最好的状态就是永远保持一种细碎多元的特性,且不断有新的人用热情去改造它。


丰富人口结构、产业结构、业态结构后,南头古城将在变化和多元中逐渐找到自己的更新模式。南头古城将会由一个偏低端、居住型的城中村,变成一个有复杂文化背景的创意集聚地和文化、商业、居住共生的有机生态圈
实现空间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丰富共赢。同时,在树立深圳的文化城市品牌之余,推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在此感谢所有为本项目付出的人‍


近期热点内容——

竞赛
【深规院】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地区城市设计竞赛
【西班牙瓜利亚尔特事务所】深汕合作区中心区城市设计竞赛国际咨询
【六大联合体】北京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国际竞赛
深圳北站,湾区超级枢纽中心方案惊艳亮相!
OMA与SOM竞标,深规院深化落地的设计方案长什么样?

资讯
《雄安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指南》
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
【SASAKI】武汉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总体规划
【SOM】广州市历史城区概念性框架规划
二十年后再谈上海一城九镇
小街区小街区小街区小街区!!——小街区全要素研究
清华、腾讯联合发布“WeSpace·未来城市空间”报告,展望未来城市空间场景!


视频
影像城市丨避免城市变丑的六大常识,你知道几个?
影像城市丨巴塞罗那超级街区
WOW-MOMENT丨 10分钟,看麻省理工教授如何在深圳滨海村落做保护性开发设计!
WOW-MOMENT丨 这一次,MLA+用拷贝纸做了3分钟视频汇报,还中了标!
WOW-MOMENT丨 当年的北京副中心深化方案,为什么中标?4分59秒给出答案!
WOW-MOMENT丨 四分钟,看HASSELL如何用四川话讲完一个滨江设计竞赛项目




清醒不迷,稳中带皮,
规划圈最宝藏自媒体!





鬼鬼匠知识星球——“鬼匠识堂”
鬼鬼匠团队倾力打造,规划行业知识社群,
有态度、有温度、有品质!
期待你的加入,与500+人一起聊设计!

我们有品质,我们很“强势”,我们只欢迎靠谱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鬼鬼匠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