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精讲丨第92课:阅读技巧一一归纳中心思想

01内容提要

一、什么是中心思想 

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二、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因此中心思想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叙述主要内容,后一部分写出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草地夜行》这篇课文通过写老红军战士把一名小红军战士送出草地,自己却被草地夺去了生命的事,表现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一般写人记事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叙述谁的什么事情,来歌颂或赞扬什么精神。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叙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一般的写景状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描写什么景什么物,来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步骤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大体可分四步: 

第一步,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拿到一篇文章后,要通读一遍,大体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该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初步的统观全文。 

第二步,精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这一步要边读边想,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安排材料的,可以分为几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步是通过概括段意,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统观全文,整理自己的感受。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后,要整理一下自己读文后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如我们应该向文中的主人公学习什么呢?这篇课文中使我受到了什么教育呢?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是中心思想后一部分内容。 

第四步,组织语言,概括中心思想。组织语言时,可以回答两个问题:[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叙述了(介绍了)……[中心思想]表现了(赞扬了,抒发了)……这就形成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根据中心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的明显,有的暗含,可以有以下几种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 

1.分析文章的题目

人们通常把文章的题目称为文章的“眼睛”,分析了这个题目,再去阅读文章,就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爷爷的俭朴生活》,这个题目已经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通过写爷爷生活上的几件小事,表现了爷爷勤劳俭朴的好作风。 

2.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一般是通过典型人物、典型事物,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所以大多数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阅读,要先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人,记述了什么事,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就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或抒发了什么感情。

3.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一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往往和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有的文章开头点题,开门见山,突出中心,总结性结尾的一些文章,往往在结尾时点明了中心思想。如:《养花》这篇课文的结尾段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句话是在篇末点明了中心。 

4.分析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

有些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或抒情结合的方法,在记叙中穿插一些作者的议论和抒情。这些议论和抒情的部分往往直接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5.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这种方法是概括中心思想的最基本的方法,抓住那些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深入体会,就能正确的把握中心思想。

6.反复思考,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写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抓住人物的言行,通过想象来重现人物的形象,再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归纳记事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掌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认识它所体现的意义,归纳状物、写景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抓住所描写事物的特征,体会其中的感情,理解其中的含义;归纳论说文的中心思想,弄清文章要说明什么。


02微课视频第一套
第二套

往期推荐


第 1 课:汉字的特点

第 2 课:汉字的演变过程

第 3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

第 4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指事

第 5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会意

第 6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

第 7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转注

第 8 课:汉字的造字方法——假借

第9课: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及写法第10课:汉字的笔顺规则表第11课:汉字的偏旁和部首第12课:汉字的间架结构第13课:同音字第14课:形近字第15课:查字典——音序查字法第16课:查字典——部首查字法第17课:查字典——数笔画查字法第18课:书法基础知识——毛笔书法基础知识第19课:书法基础知识——硬笔书法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第20课:硬笔书法入门微课合集(共16节)第21课:词语——单纯词第22课:词义——词的感情色彩第23课:近义词第24课:小学常考近义词大全第25课:反义词第26课:小学常考反义词大全第27课:成语第28课:常考成语大全第29课:谚语第30课:常用谚语大全第31课:歇后语第32课:常用歇后语大全第33课:格言第34课:中小学常用格言100条名人名言第35课:陈述句第36课:疑问句第37课:祈使句第38课:感叹句第39课:关联词语——并列关系第40课:关联词语——递进关系第41课:关联词语——选择关系第42课:关联词语——因果关系第43课:关联词语——转折关系第44课:关联词语——假设关系第45课:关联词语——条件关系第46课:关联词语——承接关系第47课:成语+关联词造句第48课:扩写句子第49课:缩写句子第50课: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第51课:把字句和被子句的转换第52课: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第53课:陈述句和反问句的转换第54课: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第55课:因果关系的句式变化第56课:整理句序(句子排序)第57课:修改病句——成分残缺第58课:修改病句——搭配不当第59课:修改病句——词序颠倒第60课:修改病句——重复啰唆第61课:修改病句——前后矛盾第62课:修改病句——分类不当第63课:修改病句——指代不明第64课:修改病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第65课:修改病句的原则和方法第66课:常用的修改病句符号第67课:1-6年级各种类型修改病句练习第68课: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第69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句号、问号、感叹号第70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逗号,顿号、分号第71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冒号第72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引号第73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省略号第74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破折号第75课:标点符号的用法一一书名号、括号第76课: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第77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比喻第78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拟人第79课: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第80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排比第81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夸张第82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对偶第83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对比第84课:常用的修辞手法一一设问和反问第85课:记叙文的阅读方法第86课: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第87课:古诗文的阅读方法第88课:童话、寓言的阅读方法第89课:阅读技巧一一理解句子第90课:阅读技巧一一划分段落和层次第91课:阅读技巧一一概括段意


别忘了文末 点赞  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我获取更多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