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敦煌气韵动人,佛陀慈悲戳心 | 谭盾Buddha Passion

Shuman 抒曼Shuman
2024-08-24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去香港听了谭盾大师的《慈悲颂》。


夏天在一篇文章读到谭盾大师正在创作佛教主题的交响乐。


文中说谭盾为了获得灵感拜访敦煌数十次,为了连接到北魏隋唐的精神气质更是远赴英国法国的博物馆——只为看看千年前手稿的模样闻闻它们的味道。


谭盾作为一个深谙西方音乐语言的大师如何表现佛教文明?


如何用交响乐重现盛世气韵?


他又如何体现“敦煌”?


这篇文章在我心里种下了好奇的种子。


九月去香港开会,某晚在地铁站赫然看到一张淡土黄色的海报,卧佛上方是端庄的五个字“谭盾 慈悲颂”。《慈悲颂》将在11月初登陆香港文化中心,一个解答疑问的机会就在眼前,岂有放过之理?



周五晚《慈悲颂》亚洲首演,八点的音乐厅全部满座,室内听到的是观众说话的嗡嗡声。八点十分,演出正式开始,合唱团唱出第一句梵文,全场顿时安静。


悠远的声音让我浑身打了一个激灵,不知为啥眼泪开始从眼眶中泛出……



《慈悲颂》分为六幕,菩提树下,九色鹿,千手千眼,禅园,心经,和涅槃。


每一幕都来自敦煌某个石窟的壁画。比如第二幕《九色鹿》来自莫高窟257窟,讲的是九色鹿王的故事。


美丽的九色鹿救下了一个快溺亡的男子,但他却被利益所诱向悬赏捉捕九色鹿的国王提供线索……



莫高窟原画中九色鹿在国王面前痛斥落水者的忘恩负义,此时报应显现落水者浑身生疮痛苦而死,而国王随即下令任何人不准伤害九色鹿。在《慈悲颂》中谭盾的改编是九色鹿被落水者刺了两剑后毙命,落水者报应显现后死在九色鹿遗体旁。


《九色鹿》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细节。


九色鹿看到落水者时明知道未来会被他背叛,它仍然选择救下落水者的生命。在面对落水者背叛的时候九色鹿悲从中来,凄婉唱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古典的歌词加上女高音Maria动人的演唱,让人瞬间泪奔。


(这是动画片《九色鹿》)


《慈悲颂》是一个很难定义的作品。它大约属于有伴唱的交响乐,但它在器乐,伴唱和舞台表现上都有很多创新。


在这儿分享几个亮点。


水声

舞台后方打击乐器的部分有一个独特的“乐器”——盛水盆。它的作用是制造水声。


在第四幕结尾,所有管弦乐器停止伴奏后,舞台传出的是闪闪烁烁的碰铃声和水滴落的声音。“演奏”水声的人单手捧起水到头顶,松手让水滴落,另一只手同时捧起水举到头顶再松开,循环往复,滴滴答答。


在一个密闭恢弘的音乐厅,突然听见清透的水声,谭盾的创意和对自然的热爱让人惊叹。


(这样的水盆,图片来自网络)


巴图巴根,呼麦,奚琴

第五幕是非常独特的一幕,它讲述的是西域女子篥娜和乐僧空弦在沙漠相遇的故事。巴图巴根的角色是乐僧,他一拉琴一开口就把人瞬间带到了空茫的大漠。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听呼麦,让人惊喜的唱法。


(图片来自网络)



谭维维

虽然这话已经用俗了,但谭维维一开口真的是“惊艳全场”。


她的音色绝顶空灵,高音处穿透力极强,低音温柔如水,高低转换自如。声带仿佛是谭维维的玩具,松紧高低全随她意。


除了天生音色底子好+后天勤奋唱功好,唱《慈悲颂》的谭维维还展现出一种动人的恭敬心。


在她的部分结束后,她闭上眼睛正襟危坐,一动不动,从表情上可以看到她完全沉浸在《慈悲颂》里了。在《心经》响起的时候她双手合十,跟着节奏默默背诵。


(图片来自网络)


再追加一个细节。


第一天演出的谭维维穿了一件高定范儿的白色单袖礼服,披着头发,脚蹬一双黑色的目测15厘米高的高跟鱼嘴鞋,姿态万千美丽大方。但从她上场下场走路的姿势看,这一套行头并不让她舒适。


第二天演出时谭维维穿了一件长及脚踝的宽松白布裙,扎了个麻花辫,最出人意料的来了——她没穿鞋,光着脚走上台演唱!


(这张图是香港现场,来自网络)


可能有人会质疑光脚上台不够尊重观众,但实际上谭维维穿着拖地裙把脚完全遮住了。如果不是火眼金睛(如Shuman),你根本不会发现她是光脚上台的。


光脚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第一是为了以更自如的状态上场,放下“我”,全然进入角色。第二,也许是用脚底感受节奏吧。


这个改变效果极明显。


虽然第一天谭维维唱得很好,但第二天她的演唱是用灵魂。第一天我从头到尾惊叹她的声音,第二天我在感受她的情绪和心意。第二天唱完时我发现自己满脸是泪。


(这应该是德国的世界首演,图片来自网络)


演出结束我跟福慧灯的小伙伴们一起参加了乐团的庆祝晚宴,谭维维换上牛仔裤和卫衣,一副邻家姑娘打扮。她就站在我面前两米,看&听她说话让人觉得非常舒服,没有架子,只有真诚和谦虚。


(左是谭维维,中间是寂静法师,右是谭盾,图片来自福慧灯的摄影师)


真的是被谭维维圈粉了!祝愿她演绎更多好作品,用艺术打动更多人!



谭盾的肢体动作

我对交响乐没甚研究,但在香港纽约也听过不少世界级的演出。谭盾是我目前见过的最有创意和表现力的指挥家。其实用“指挥家”这个词还亏了,谭盾也是作曲家(《慈悲颂》之后能不能说剧作家?)。


《慈悲颂》很复杂,前后六位歌手(一位要演奏奚琴),一位舞者(加反弹琵琶),两个合唱团若干声部(合唱团还要演奏小型打击乐器,eg.碰铃),一个管弦乐团,再加非传统的乐器(比如水盆)……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乐团构成,谭盾为了艺术效果还创造出很多新声音。


在第一天演出结束后的“演艺人谈”,谭盾说他为《慈悲颂》创造了一百五十多个新手势!比如为了让合唱团唱出一种悠远的嗡的声音,他创造出一个波浪状的手势。不胜枚举。


谭盾在两个小时内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力和活力,在一些激越的章节,他指挥的时候甚至会跳起来,感染力惊人。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上述分享的片段和亮点,《慈悲颂》让我对佛教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从前我从社会学角度看待佛教,认为它是一种满足特定社会功能的组织,但现在我觉得佛教不仅是“宗教”,我们所说的“佛教”本质意义上是佛陀证悟后的心得和方法分享,是哲学是科学更是完整的世界观。


每个人都有人生的课题,佛陀是一个“过来人”,佛法僧是指引后来者的老师,宗教只是一种固定这种传授方法的组织形式。


在《慈悲颂》第六幕“涅槃”里有这样一段对话:


弟子们:您是神吗?

佛陀:不是。

弟子们:您是神的儿子吗?

佛陀:不是。

弟子们:那您是什么?

佛陀:我是,觉悟。


总结,“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


人和佛不是人和神的区别,而在于是否觉悟,人可以成佛。



《慈悲颂》给我的另一个感悟是艺术超越国家民族语言性别年龄和一切界限。


我观察到现场观众有很多外国人,演出结束后吕贝克国际合唱学院的院长,一个腆着肚子满头白发满脸红光的德国老爷子说他虽然不懂半点中文但是听到《心经》唱诵的时候两行泪水涌出……


这就是艺术打动人心的力量呀!


谭盾和全体演艺人员的投入和付出创造出《慈悲颂》这样一部杰作,两次演出结束之后观众掌声雷动,久久不绝。《慈悲颂》是我第一个连刷两遍的交响乐作品,如果给我机会,我甚至想再刷两遍。


(一个预告片,让大家先睹为快)


希望《慈悲颂》能够成为慈悲文明的使者,

演遍全世界,

感动更多人。



最后,想送一个小小的福利。


我听了两次《慈悲颂》,得到了两册演出介绍,我想送出去一份,这可是《慈悲颂》亚洲首演的program呢,有珍藏价值哒!


想得到礼物?

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


你听过的/看过的/读过的

最打动你的艺术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这里的艺术作品可以是电影/小说/音乐会/画作/雕塑……)


期待你跟大家分享你的感动,

也许也能启发别人呢~


11月13日(下周二)

我选出一个答案送出礼物~

STAY TUNED!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让这部作品能够面世的艺术家和工作人员,

感谢福慧灯教育集团的朋友们的组织和赠票。

注:文章内容来自Shuman的记忆,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近期文章:

蛋白质的五种可能,你选哪一种?| 未来食物01

我们把纽约最IN的美食生活方式搬来了广州市中心! | POP-UP

比汽水健康比茶水有趣,这种激活你肠道菌落的超级饮料不能不试!

大家都在说的有机啥意思?我要不要追这个风? | 知食分子

“让一千人不买新衣换旧衣,少了十万件销量,ZaraH&M优衣库要恨死我” | 她说

信不信 | 这本食谱能让你从烹饪小白变成顶级高手

一个认真过日子,烂漫做生意的人

“我想跟消费主义划清界限” | 她说

比牛奶清新比豆浆醇厚,这种植物奶火遍全球真的不是没道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抒曼Shuma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