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细胞治疗投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丰硕创投 Author 丰硕研究


从国外细胞治疗股票市场表现、融资交易出发,讨论国内细胞治疗投资现状。

1. 美股二级市场表现
2. 海外融资&交易
3. 国内细胞治疗的尴尬期
4. 结语

1
美股二级市场表现

我们一共统计了35家纳斯达克上市以细胞治疗(肿瘤领域)为核心价值管线的Biotech(除CRISPR、ImmunityBio、Immatics、Affimed外),以及它们的最新市值(4月2日)与现金储备情况。

市值方面,35家Biotech中市值在1亿美金以上的有24家,有11家市值不足1亿美元,而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纯细胞治疗公司仅剩传奇生物、Arcellx、Iovance三家。要知道,曾经Fate、Allogene、最高市值分别去到100亿、80亿,而初创明星公司Sana最高市值也去到80亿美金,Lyell、Instil最高市值分别超过40、30亿美金。

令人震惊的是,24家市值1亿美金以上公司中,14家公司市值与公司现金储备(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间的差额低于1亿美元,其中8家公司市值已经低于现金。如果我们简单的将市值看成管线价值与现金相加,这意味只有10家公司管线价值高于1亿美元(其中还包括CRISPR、Immunitybio两家非纯细胞治疗公司)。

图1 市值超过1亿美金的细胞治疗biotech(来源:公司官网,丰硕创投整理)

对24家公司的核心管线及其研发进展进行梳理,发现它们临床阶段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同样处于阴霾之中。

包括,如NK领域先驱FATE砍掉多条临床阶段的核心管线,Instil终止临床TILs疗法开发,均开始投入下一代临床前产品的研发;在多款疗效追平CAR-T的T细胞双抗率先实现商业化时,Allogene、CRISPR、Caribou等代表公司的通用CAR-T尚未进入注册临床且早期数据不及预期;实体瘤治疗的细胞疗法(CAR-T、TIL、TCR-T)的研发整体推进缓慢,绝大部分管线在早期临床中探索挣扎,鲜有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数据公布。

由于临床产品开发坎坷,原来给予高估值的临床前阶段产品也相应回落,如Sana、Lyell等。此外,出于包括安全性问题的各种原因,强生、拜耳、GSK等MNC早期与Biotech就细胞治疗产品达成的合作也宣告终止

2020年至21年上半年,生物医药牛市行情刺激了CGT和相关细胞治疗公司涌入,市场普遍地给予Biotech过高的估值。在市场无差别的调整阶段,包括头部公司在内的核心换线在临床阶段开发不及预期,加重市场悲观情绪,造成了如今细胞治疗二级市场一片狼藉。

2
海外融资&交易
2010年以来细胞基因治疗一直保持周期性增长的趋势,尽管受二级市场持续调整的影响,一级市场融资额有所下降,但也保持一定的活跃数量。

图2 2010-2022年细胞基因治疗PE&VC投资情况(来源:PitchBook,RSM US,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
整理发现,尽管二级市场表现并不乐观,但仍有不少公司获得了风投基金或产业界的投资,其中不乏亮眼的高额融资。
图3 国外细胞治疗公司融资、交易不完全统计(来源:公开资料,丰硕创投整理)
产品处于临床前阶段公司:有专注创新技术,集成电路CAR-T、可编程CAR-T的Arsenal Bio,基于LNP-mRNA技术开发in vivo CAR-T的Capstan分别获得2.2亿美元、1.65亿美元融资;或是专注于新细胞方向的,如巨噬细胞的Myeloid和Carisma、Treg细胞Gentibio、Sonoma。
而进入临床阶段开发公司:如Arcellx、CARGO,其核心品种均有确定性较高且疗效出色的临床数据支持,尽管产品还是针对大B淋巴瘤、多发骨髓瘤的自体CAR-T。
Arcellx进入关键临床的ddBCMA CAR-T,在MM四线治疗中获得ORR=100%,CR=71%(n=38)的亮眼数据,且长期疗效也不错,对标传奇的Carvykti是不差。
CARGO的CD22 CAR-T疗法用于CD19 CAR-T经治r/r LBCL,中位随访18.4个月后,38例治疗患者的ORR、CR分别为68%和53%,更重要的是20例获得CR的患者中仅有1例复发,mOS为22.5个月。
尽管当下仍处于二级市场波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阶段,但出于对行业的未来价值的强劲预期,国外的创新技术、方向表现突出的初创Biotech仍旧能够获得风投基金和产业资金的青睐,但这也建立于海外创新实力过硬的基础之上。基于海外医疗市场强大的支付能力,所以即便是LBCL\MM这类已有多款商业化细胞疗法的成熟市场,传统的自体CAR-T实现一定的疗效提升,也能够获得资金支持。
3
国内细胞治疗的尴尬期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2022年以来国内细胞治疗一级市场的融资情况。不难看出,国内细胞治疗属于跟随模式,公司管线多布局于iPSC通用型产品、实体瘤CAR-T、TIL等海外已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热门领域。

图4 2022年以来国内细胞治疗公司融资不完全统计(来源:公开资料,丰硕创投整理)

举例几家融资额较高的公司:

原启生物在22年8月、今年3月分别获1.2亿美元、4500万美元两笔B轮融资,(用于HCC的GPC3 CAR-T和MM的GPRD5D CAR-T均有10例患者治疗数据公布);实体瘤细胞疗法的克睿基因获得6千万美元B轮融资(临床前);iPSC-NK领域星奕昂获5千万美元A轮融资(临床前)、爱凯生物获超2亿元融资;实体瘤TILs疗法的蓝马医疗获得数千万Pre-A轮融资(临床前),开发TCR-T疗法的天科雅获3亿元融资(IIT)。

因为这些领域在国外已有不少早期临床数据支持,跟随开发不仅能够降低企业风险,同时也因海外研发热情高、相关标的市值高,企业在融资时的故事也更好讲,估值也跟着水涨船高。

但正如上文所提及,这些热门的研发领域的候选产品在进入临床开发后阻力重重,早期被看好的管线终止研发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可想而知,国内快速跟随的临床前管线的未来也注定是九死一生的。

驯鹿生物继21年9月1.2亿美元C轮融资后,今年1月再获5亿元C1轮融资(BCMA CAR-T上市申请,CD19/22 CAR-T全球I期)

西比曼获1.2亿美元A轮融资用于推进CD19/22 CAR-T中美临床(I期临床)、BCMA CAR-T临床推进(I期临床);
即便是开发风险较低的血液瘤CAR-T疗法,受限于国内支付环境,未来很大可能陷入商业化困局,商业化的CD19便是前车之鉴。尽管BCMA CAR-T国内商业化前景要优于CD19 CAR-T,但目前国内已有3家递交上市申请,其中又有CARVYKT这样出色的产品,西比曼尚处I期的产品未来前景、风险可想而知。而CD19/CD22的双靶点CAR-T在获得确证性较高的临床数据前,可以参考亘喜生物如今1.3亿美金的市值(且在手现金2.1亿美元)。
4
结语
相比小分子、抗体,我们对细胞药物本身及其体内活动缺乏深入了解,我们看似掌握了改造、设计细胞药物的工具,但不一定就够准确实地实现有目的性的改造。外加,体外动物模型难以准确预测细胞在人体内毒性以及疗效,临床前数据与临床疗效之间存在断层。因此,为解决现有问题的提出的创新细胞疗法的临床疗效尚不可知,但已知的是新技术通常会带来更多新问题,同时临床失败风险更高。
对于目前技术更成熟、临床疗效突出的自体CAR-T(血液瘤领域),国内从支付能力以及患者人数两个层面考虑这一市场并不大,因此能够容纳的产品也是有限。因此,上文提及对于Arcellx、CARGO两家公司产品的投资价值,国内的参考性很低。
简单来说,国内细胞治疗目前处于一个尴尬期,创新技术产品开发的失败风险过高,而成熟领域竞争激烈外加支付能力不足,商业化前景堪忧。有价值的标的鲜少,而踩坑的几率较高,这一领域的投资者极易变成“大冤种”。也只有传奇生物这样,具备去美国开发FIC/BIC产品的潜质,且能够与MNC共同合作开发的(细胞药物制造生产对企业要求较高,Biotech资金、能力有限),才不算“冤种”的投资。最后放一个两个最大的细胞和基因指数与同行业生物技术、制药的比对图,旨在相互警醒。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E.N.D

往期文章推荐:

科技部发布《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国内首个iPSC CDMO合作达成!

最新!2023年全癌种靶向及免疫药物汇总

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距美国上市咫尺之遥 ,exca -cel完成向FDA的BLA申请

全球第5款自免CAR-T细胞疗法获批临床,驯鹿生物拥有商业权益

慢病毒载体悬浮培养工艺开发新策略:平行式生物反应器与DOE强强联合

129万元/针的CAR-T疗法2022年数据披露

碱基编辑器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赛多利斯近180亿收购 Polyplus,布局千亿CGT赛道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每周要闻概览(~2023.4.3)

国产mRNA疫苗药物捷报频传,下一个出线的会是谁?

《免疫细胞治疗产品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解读

外泌体疗法先驱申请破产

眼科创新药物行业深度报告

iPSCs的应用以及挑战

风口上的基因治疗——全球157家公司一览

首位接受CRISPR基因编辑的患者,三年后怎么样了?

肿瘤免疫治疗简史!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小核酸药物,历经低谷,迎来快速发展

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领导者榜单出炉,46位杰出人士当选

ChatGPT创始人投资丁胜教授抗衰老公司,聚焦细胞重编程

资本从互联网向生物技术迁移,未来10年,细胞、基因和生物工程成为核心驱动力!

2万字收藏版:上海张江 V.S. 苏州工业园区的生命科学产业

收藏版 | mRNA药物全面解读

中美欧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投资监管制度比较及对中国的建议

质粒和病毒载体生产工艺流程解析

细胞基因治疗CDMO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细胞基因疗法千帆竞发,研发生产外包踏浪前行

国内AAV基因治疗进入爆发前夕,17款IND获批,1款进入3期临床试验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进展、前景及挑战

去年超50家合成生物企业完成融资,百亿级新赛道何以被催生?

人民日报发文:细胞治疗产业发展潜力大

国内合成生物学融资Top20

40家干细胞治疗企业和技术管线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报告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攻克SMA

细胞基因治疗病毒载体研究报告

2023年基因治疗行业面临的5大挑战

NK细胞在新冠病毒防治中的具有重要价值

先导编辑器(Prime Editing)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进入迷你时代



声明:本文旨在知识共享,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