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统编教材”:让“亲子阅读”真正落地!

郭学萍 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坊 2021-04-30


教育部“统编教材”

让“亲子阅读”真正落地!

文/郭学萍





【写在前面】


我正坐在开往长沙的高铁上,一位名叫张妙玲的海南老师发了一张照片和一条微信给我,微信上写着:“王琴玉老师给我们做培训又推荐了您。”

王琴玉早就是我的老朋友了,她是海南省小语教研员,我因为先后四次去过海南讲课,除了琼海的那一次现场她没到之外,其他三次在海口的课和讲座,她都听了。


她和我一样,是一个感性的人,每次听完我的讲座都热泪盈眶。就在这个周五,她对我说:“我想带着全省更多老师跟着你做创意写作!”


若问我每日如此执着的动力,很大程度就是来自于众多全国各地老师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于是,我就更加努力地想把自己的更多教育、教学经验和全国的老师、家长和学生分享。



坐高铁去长沙,四个多小时路程。《十几岁》杂志编辑颜宇东负责和我联络。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下午3:40的高铁,上午8:40就打电话提醒我,怕我误了时间。


5:30的时候,颜老师又打来电话,询问我到长沙后,想吃些什么?他缓慢的话语,就像这个夏季,高铁窗外掠过的一抹绿色。


在高铁站候车室,买了一本六神磊磊《给孩子的唐诗课》,很快翻了一遍,封面推荐语中的一句话我很喜欢:“不勉强孩子背唐诗,只负责让孩子爱上唐诗。”


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它让我想到“亲子阅读”中,家长在这个“陪读”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定位。于是,我想到今天的推文主题——说一说“亲子阅读”。



高铁上有宽裕的时间,我可以把“统编教材”以把一年级上、下两册共16个单元中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进行梳理统计:




从两份统计表中不难发现,小学低年段“亲子共读”的内容包括;儿歌、童谣、童话、精美的小散文。


我去年教的就是“统编教材”,在和孩子们一起读的过程中发现:相比较精美的歌谣、散文,小孩子们更喜欢有情节,有趣味,有想象力的故事,尤其是绘本故事,漫画故事。


像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散文、小美文,需要老师和家长带着读。在这里,李吉林先生提出的情境教育法和适用,那就是:用语言描述情景,用画面再现情景,用声音渲染情景。




当然,要让“亲子阅读”真正落地,还要在新学期开学季,提前做好每一位家长的工作,让他们知道怎样去做。下面是长辫子老师实现“亲子共读”的五个秘诀,希望老师们能分享给更多的家长阅读。


实现“亲子共读”的五个秘诀


秘诀一:营造家庭阅读的环境,让书无所不在,让孩子跟家长一起爱上阅读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曾说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其实,家里的住房或大或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给孩子建构一个阅读小窝。

 

在我儿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家很小,我就把卧室的阳台改造成儿子的小书屋。等儿子大了,电视柜、客厅的大书橱、露台的书柜里、书桌上、茶几上、报架里,就连客厅的墙旮旯里,到处堆的是书。


我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买书。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要买书,反正书可以上网看,或者从图书馆借。我觉得建立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藏书有两个目的:


一是,任何值得看或者自己喜欢的书,一定有重读的必要,最好随时摆放在自己的身边,以便于自己随时重读。


二是,有些好书目前或许没时间读,但是我们想看或值得我们看,这些书若没有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范围,在视野所及之处,阅读的机会当然就少了许多。

 

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多多少少会有点叛逆,往往我们愈要他们做的事,他们愈不想做,我们愈是推荐他们看的书,他们愈是排斥,所以我建议不要勉强他们,只要悄悄地准备一些有趣的书或希望他们看的书,随意置放在茶几上、沙发上、地板上……


家里四处都是书,孩子总有穷尽无聊或无所事事的时刻,他们或许就会随手拿起来翻阅,若是其中一句话,或一段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或许就这么一头栽进书中的动人世界了。

 

总之,一个书香氤氲的家庭,应该让书无处不在,触目可及,触手可得。心理学的研究不断地证明:人是情境动物,我们的行为反应会随着所处时空与场景氛围而改变,若以更长的时间来看,人的性格甚至外貌形体也会随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而改变。

 

 秘诀二:自主选择合适的书目,等待机缘,创造机缘,然后为他们挑到一本“对的书”

 

因为经常到各地讲课外阅读、创意写作,于是我的微信就成了热线。我一直认为,阅读书目推荐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读书的经验因人而异。从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到1920年左右胡适和梁启超开列的“国学书目”,都曾热闹过一阵,但在专门研究国学的圈内和圈外究竟产生过多少影响,其实际效果实在难说。所以,1925年,鲁迅在答《京报副刊》关于“青年必读书”的问卷时说:“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由此可见,先生对阅读书目推荐的谨慎和不以为然。

 

我的主张是:选书就像自助餐,“吃”什么让孩子选。相信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爸妈们就会问他:“今天想吃点什么啊?”那么读书也是一样,让孩子自主选择他们想看的书。当然,自助餐馆里的食品,不是无穷无尽的,也都要经过餐馆主人的甄别遴选。孩子挑书也是一样,是在我们成人给定的书目里,自主选择。我们成人所做的工作就相当于“食品安全检查”吧!垃圾食品谁都不愿让孩子多吃,因为每个孩子胃口就那么大,零食吃多了,有营养的正餐就吃不下多少,吃惯了垃圾食品的味道,就会嫌正餐的口感太淡。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每天的读书时间有限,读了“垃圾书”就没空读经典,习惯了“垃圾书”的品味,对经典就很难提起兴趣。

 

那么怎么去找经典呢我的原则是:关注媒体上的推荐图书,但又不为媒体所左右;关注获奖的儿童图书,但又要考虑专家眼光和孩子兴趣之间的距离。在制定推荐书目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由专家、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组成选书委员会,共同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培养孩子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有效途径。当然,“小学生究竟要读多少书?”“小学生究竟要读些什么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给了我们一些答案。“课标”中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传记等。总之,让孩子读书真的要像让他们吃饭一样:慢慢来,别着急,我常常还会加一句:不功利就好。

 

秘诀三:确定固定的阅读时间,像每天早晨起来,必须洗脸刷牙一样成为习惯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坚持都是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阅读也应该这样,有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阅读习惯。常常有家长抱怨“没时间”,大家常常习惯把孩子读非课本和练习册的的事情称为“课外阅读”,多少有些不务正业之嫌,可见是多么不重要!清代学者涨潮说,有功夫读书,谓之为“福”现在,我们很多人忙得似乎连这样的福气也没有了。其实,“没有时间”,从来只是借口,只要我们认为把孩子培养成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时间总能挤出来的。美国教育家霍勒斯曼说:“假如每天你能有15分钟阅读的时间,一年后你就可以感到它的效果。”

 

1.统筹安排,用好“整块”时间。节日、寒暑假,总有“整块”时间可以利用,我鼓励家长制定假期亲子阅读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成立家庭读书节,组建亲子阅读共同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活动。良好的读书习惯更多是需要在父母的参与下形成,学校在此之前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家长认识读书的重要性,指导家长按照学生要求为学生提供读物,给孩子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并且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定时在联系卡相应栏上记下学生的阅读情况:如:书名、时间、字数、专心程度、是否背诵……定期将孩子阅读的内容、数量、质量反馈给教师,及时评价,给予鼓励或引导,从而保证了假期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

 

2.见缝插针,用好“边角”时间。每天午间、课间,我总能看到自己班上的一些孩子,在教室的图书角,随手拿起一本书看看。很多人惊讶于为什么我好像有用不完的时间,每天工作那么忙,还有时间读书、写诗,原因就在于,我善于充分利用好“边角”时间,很多灵感就是在这样的阅读中即兴生成的。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也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从哪里寻找这些“边角”时间呢?(1)每天早晨晨读10分钟;(2)每天晚上睡前10分钟;(3)每天午间“持续默读”20分钟。持续默读,开始时间不宜太长,持续默读时间开始前,大约可以留2分钟准备时间,请孩子们自己选一本书,什么书都行,只要是自己爱看的就好。然后坐下来,尽可能不发出声音一起阅读,各看各的书。老师或家长的作用非常关键,需要自己拿一本自己喜欢看的书,安静地看自己的书,碰到个别孩子不愿意读的,目视、小声提醒即可,不影响别的孩子就行。

 

秘诀四:做好阅读的方法指导,父母要以身作则,注意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渗透

 

有一个公式:5+2=0,谁能看得懂这个公式的,请说一说。试想一想,假如父母每个晚上都在看电视,却叫孩子进房间读书,或者孩子不乖闯祸了,父母的处罚是:“进房间读书,三个小时不准看电视。”孩子无形中就会认为读书是处罚,是痛苦的,于是就会离书本愈来愈远了。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已,我们决不能把亲子阅读仅仅理解为在家里的阅读。我们也不能把亲子阅读仅仅理解为书本的阅读。读电影可不可以?读大自然行不行?在旅途中阅读可不可以?在公园的草坪上阅读行不行?

 

1.亲子听读。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认识的字还不多,我们可以大声读给他听。日本著名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在泰国一所大学演讲时,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呢,还是靠画?松居直的回答是:靠耳朵。我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说:“图画书是拯救儿童阅读的书。”所以,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从图画书开始,从亲子听读开始,踏上亲子阅读的旅程。比如,同样是母爱的主题,我们可以把《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等,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主题单元,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如何表达爱?

 

2.亲子共读。当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这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亲子共读。使孩子总是能够处在“阅读——讨论——思考——再阅读——再讨论——再思考……”这样的状态中,学会阅读,爱上阅读。美国著名幼儿教育专家、作家、演讲家佩莉写过一本书《共读绘本的一年》。在这本书里,她介绍了自己与孩子们一起读绘本、讲故事、做表演、画海报,还跟故事作者通信。她创造性地将故事的力量融入教育,孩子们则展现出惊人的精神力量,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长。

 

3.亲子比读。最后,当孩子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父母亲还可以和孩子们进行亲子比读。比如,我的阅读就很局限,文学类的书籍读得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读得就相对少许多。我儿子常常说:“妈妈,也许你的语文知识比我多,可是你的科学知识一定比我少。”老师、家长再和孩子们比试之后,发现各自的不足,可以不断调整自我的阅读口吻,以及阅读节拍。

 

非常喜欢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一首小诗《一个孩子向前走》:“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我一直相信: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秘诀五:在阅读互动中学写作,提倡“对话式”阅读,在厚积中等待薄发

 

亲子阅读对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并非所有的亲子阅读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在亲子阅读中,父母采用了错误的态度和方法,完全忽视了儿童内心的需求和自主性发展,忽视了亲子阅读最重要的互动特点,将亲子阅读的过程变成了由父母自行做主,硬性灌输和粗暴施加影响的过程,那么儿童阅读的多种发展作用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提倡“对话式阅读”。何谓“对话”?可以是父女之间、母子之间,在阅读过程中的一问一答,也可以是关于同一本书,两个人的不同阅读感悟和理解。这些阅读感悟和理解,一开始可以说出来,慢慢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识字量越来越大,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孩子开始模仿创作,等到孩子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再训练他们写出自己独立感悟和理解。

 

总之,亲子阅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通过共读,父母与子女终身学习,共同成长;通过共读,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本书,多一点心思,多一点投入,收获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就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以书为友,用最静心的阅读,来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让亲子阅读在每个家庭生根、发芽、开花,让我们的生命之旅一路芬芳。


《统编教材“360+2X”整本书阅读推荐书单》

(打开链接)



写好上面的推文,高铁经过武汉。看看窗外,斜阳正好。很幸运,用手机抓拍一张《落日图》。


接下来,还有一个多小时,可以读读诗,发发呆。当然,还有一场计“时”可期的晚餐。多好!





公示:“实验学校”“实验团队”“种子教师”名单
“统编教材”129篇古诗文“分级导读”(大全)
“统编教材”129篇必背古诗文篇目(附新表)
开学第一课:每个孩子必读的5本书,必做的5件事
“统编教材”如何应对?送给大家原创《阅读护照》

长辫子老师的线上暑期公益课开始啦!

统编教材 “360+2X”暑期“整本书阅读”推荐书单

“统编教材”必背古诗文129首
小学师生同题PK2019高考作文题

长辫子老师教你11种写日记的方式

统编教材古诗中,这些字音你读对了吗?

一张表带你读尽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

“360+2X”阅读推荐书目 | “整本书阅读”计划

整本书11步阅读攻略 | 开学第一课定规矩

视频课《汉字诗 |  视频课《灰椋鸟》

统编版语文教材目录 | 寒假“项目式”作业菜单

统编版必背古诗文 | 呀!作业!

视频课: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课程

“千班万人”种子教师招募公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