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大关系
戳上方蓝字[李子旸]关注公众号,不错过精彩文章~
1956年2月14日起,中南海忽然比往日更加繁忙。每天或者隔上几天,就有一伙人拿着文件包匆匆赶到。会议室里,毛主席,经常同时有周总理,还有其他一些中央领导人,等着听这些人的工作汇报。
那些日子,毛主席也特别辛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每天“床上地下,地下床上”,意思是每天起床就去听汇报,听完汇报已经疲惫不堪,上床休息。如此高密度的工作汇报,持续了两三个月。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1955年底,为了准备八大的报告,中央召集一些部委的干部当面汇报工作。当时,毛主席在杭州。1956年初,主席回到北京,听说了这件事,觉得是大好事,就指示有关部门,给他也安排这样的调查。于是,就有了1956年2月开始的这次大调查。
这次大调查,先后有34个部委和一些省的干部,当面向主席做了工作汇报。其他省市自治区和全国几百个重点工厂、工程,则提交了书面报告。
密集地听取各部委的当面汇报,阅读大量的书面汇报,这个工作可不轻松,但这次大调查收获很大。通过这次大调查,毛主席对全国的经济建设情况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之所以发起这个调查,是因为主席当时正在思考一个大问题:苏联的建设方式对不对?中国要学哪些,不学哪些?
巧合的是,苏共20大也是在1956年2月14日开幕的。苏共20大暴露出苏联的很多体制弊端。不过在那以前,毛主席对苏联体制的弊端已经有不少认识,正在思考中国应该怎么办。
在长期思考和这次大调查的基础上,1956年4月25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毛主席第一次公开批评了苏联的一些弊端,对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了深入分析。
历史已经证明,《论十大关系》是新中国发展道路上里程碑式的文件之一。这不但是毛主席个人思想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能够避免苏联后来悲剧的关键所在。
有人可能认为,我这么说是“歌德派”。毕竟,1956年以后,新中国的发展还是走了不少弯路。《论十大关系》的作用如果真那么大,又怎么会走那么多弯路呢?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很多政策的完整后果,要多年以后才能看清楚。确实,1956年以后中国走了不少弯路,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旧中国的基础比沙俄帝国可要差得多。同样搞社会主义建设和工业化,中国遇到的困难,比苏联多得多、大得多。
在很长时间里,苏联的建设成就都远远高于中国。可是到了今天,中国不但完成了工业化,建成了社会主义强国,而且国家实力远远超过俄罗斯。曾经遥遥领先的苏联,已经解体消失。苏联的发展模式,被证明有致命的错误。
《论十大关系》正是在系统总结苏联弊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其中的分析,经受住了时间和历史的考验。
这十大关系包括: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是非关系;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毛主席对这十大关系的分析和论述,充满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明确反对苏联那种只重一头、不顾其他的错误思维方式。比如对重工业和轻工业关系的分析中,就指出,虽然重工业很重要,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绝不能因此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苏联在这方面就犯了很大错误。
尤其是在分析中央和地方关系时,充分显示出毛主席对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熟悉和借鉴。实际上,没有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权力过分集中在中央,地方严重缺乏活力,正是苏联体制最终崩溃的重要原因。而地方保持了足够的活力,是中国后来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论十大关系》的解释和进一步分析。可以洋洋洒洒地写一篇很大的文章,甚至写一本书。但我在这里另有想法。
《论十大关系》很好的解决了新中国如何正确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时至今日,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建成了社会主义强国。《论十大关系》中提到的很多问题已被解决甚至彻底解决。比如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问题,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等等。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结尾指出,解决了那些问题以后,一定还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
事实正是如此。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问题被解决以后,新的问题、新的矛盾正在出现,其中一些已经发展到不容忽视的程度。因此,现在很有必要提出和研究当代的“十大关系”。
对此,我反复思考了很长时间,尝试着提出当代中国的“十大关系”,或者是十大矛盾。这里的矛盾,不是指对立斗争的双方,而是指很多问题都有两难之处,并不是简单地加大资源投入或更加努力就能解决。
解决这些两难问题,必须按照辩证法的思维方式,避免任何一种极端,在两难之中谨慎地找到可行之路,并不断调查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国泰民安。《论十大关系》的一些内容虽然已经不适用当代中国,但其中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完全适用。这份新中国历史上上里程碑式的文件,将长久地指引中国的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算是个序言。接下来,我就逐一分析在我看来的当代中国的“十大关系”。
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本文系原创作品,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其它公众号转载及商业合作请后台联系,谢谢。
长按二维码关注“李子旸”
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