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引爆互联网汽车之后,斑马又将引爆AR-Driving?| 厚势汽车

沃伦巴 厚势汽车 2024-04-13


上汽荣威在 2016 年 7 月推出搭载斑马智行系统的「互联网汽车」RX5 的时候,人们对打着「首款」互联网汽车概念的 RX5 充满怀疑,毕竟此前虽然背靠上汽这棵大树,荣威推出的多款车型并没有取到预期的效果,市场表现不够理想。


但是这次市场的反响出乎预料,荣威靠以 RX5 为先锋的互联网汽车阵营,在市场上攻城略地,取得亮丽的成绩,助推上汽集团营收、利润和市值节节攀升。斑马和荣威的首次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相互成就了对方。


近日,厚势汽车与斑马网络首席科学家施雪松、副总裁周平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施和周介绍了斑马新的「黑科技」AR-Driving,并回答了一些敏感问题。



1. 为什么做 AR-Driving?


斑马首席科学家施雪松先生首先介绍了做 AR-Driving 的缘起。


AR- Driving 的灵感,来自于战斗机的头显(HUD,Head Up Display)。HUD 最初是应用在战斗机上,HUD 帮助飞行员的视线锁定在关键信息上,尤其是空战缠斗的时候,目标一定要锁定在攻击区域里面,如果目标跑出攻击区域,就没法对目标进行攻击。最好的 HUD 是增强现实的 HUD,即 AR HUD,锁定目标之后,关键的参数实时显示出来,目标在动,参数也跟着在变。


此前的战斗机驾驶舱座舱里屏幕有 6 块之多,信息非常复杂,信息量非常大。从  F-22 到 F-35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 块屏幕变成了 1 块,屏幕上的显示信息量大幅度减少,只有最重要的信息才显示出来,使得飞行员阅读信息效率变得非常高效。这对系统的要求非常高,系统要知道飞行员当前最需要什么信息。

欧洲和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的座舱


对于汽车驾驶而言,智能的系统应该判断驾驶员当前的意图,把驾驶员最需要的信息实时提供给驾驶员,其他信息剔除掉,让最关键的信息简单直接呈现出来。这就斑马要做 AR-Driving 要做的事情。


美国的 F-35 单机非常厉害,但美国海军的 NIFC-CA 综合火力控制系统才是真正厉害的战斗系统。NIFC-CA 系统将整个美国海军组成一张综合战斗网络,每个战斗单元是一个节点,包括战斗机、驱逐舰、潜艇在内都是其节点。一旦某一个节点发现目标,信息马上共享到整个网络,由网络决定哪些节点进行开火攻击,哪些节点协同作战。


同样,对于汽车智能来说,网络智能远超过单车智能。斑马追求的是通过大面积的将其系统布置到不同车辆上之后,形成网络级别的智能交通系统。


施雪松认为,对于自动驾驶而言,单车智能是没有前途的,做自动驾驶一定要多车协同,还要车、路、人进行协同,我们不但要知道这辆车视距范围的路况和环境是怎样的,还要知道视距之外整个相关的交通环境的状况。每一辆车,每一个基础设施传感器都是一个交通网络节点,实现系统云端智能,交通出行才能实现系统化的作业。


车上三个地方:中控、HUD、仪表盘。看一下中控眼睛再回来相当于离开目标了,这段叫 Blind Fly(盲飞)的时间,一般是1秒,看一下仪表再看前面道路,大概是 0.5 秒,如果前玻璃下面竖一个 HUD 再回到之前的目标上去是 0.2 秒,斑马的 AR-Driving 仪表盘眼睛不需要离开目标的焦点,所以理论时间是 0 秒。



2. 斑马的 AR-Driving 和虚拟融合算法


2.1 什么是 AR-Driving?


AR-Driving 是由斑马网络百人研发团队,倾注了2年半的心血之作,全球汽车领域「首次」应用于量产车。AR-Driving 重新定义了驾驶,通过斑马自主研发的虚实融合算法,还原真实世界,创造直觉化的驾驶体验。


在真实的驾驶场景下,驾驶者通过中控、仪表盘、普通 HUD 获取信息的时间分别是1秒、0.3秒、0.2秒。AR-Driving 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车辆状态、驾驶引导、环境感知」等信息叠加在真实场景中,将驾驶者对信息处理的反应时间降低至 0 秒,提高驾驶安全,减少车祸的发生。 


斑马 AR-Driving 仪表盘


和尚处于实验阶段的自动驾驶相比,AR-Driving 将自动驾驶的部分技术率先量产,通过融合多种核心技术,如定位、地图、机器视觉等,实现了车道级导航、高精度定位、相对坐标实时校正,从而实现自动驾驶必须具备的环境高感知能力,为未来的自动驾驶奠定了基础。



2. 什么是虚实融合算法?


在目前高精度地图尚未落地的情况下,AR-Driving 通过斑马自主研发的虚实融合算法,将定位、地图、机器视觉等数据进行融合计算,还原道路的真实场景,从而实现车道级导航、高精度定位、相对坐标实时校正等,实现了自动驾驶所必须具备的环境高感知能力。


斑马对其重兵打造的 AR-Driving 信心满满,当然效果如何,还是需要市场检验。另一方面,上汽荣威4月份发布 MARVEL X 的时候,强调该车的「五个第一」,列在首位的是全球第一台搭载 AR 增强现实技术的量产车」。可见,对于上汽荣威而言,这次携手斑马推出「全球第一台搭载AR增强现实技术的量产车」和2年前与斑马一起推出「全球第一款互联网汽车」具有同等战略意义。

搭载于荣威 Marvel X 上的斑马系统,基于 AliOS,屏幕为 19.4 英寸


与此前 RX5 上搭载的斑马系统不同的是,这次荣威 Marvel X 上还搭载了斑马的 AR-Driving。AR-Driving 核心在于通过虚实融合算法,还原真实世界,为用户创造直觉化的驾驶体验。



有阿里和上汽两大婆家,斑马如何保持独立性?


斑马当然想成为车载系统的第一品牌,目标客户不仅是上汽,而是整个汽车界。这必然要树立第三方独立性,以打消车厂对其上汽背景的竞争性担忧。对于保持独立性,周平表示,第三方独立平台是斑马一直以来的定位,同时也计划进行融资引入新的股东方来强化斑马网络的独立性。


针对上汽作为斑马重要股东会不会影响其他主机厂采购斑马服务这一疑问,周平举了联合汽车电子的例子(简称联电),上汽也是联电的重要股东,但这不但没有影响联电的发展壮大,联电反而发展得非常好,成为国内汽车业的主流供应商


上汽荣威将 AR 虚拟仪表当车型最大买点之一



数据归属权疑虑


数据是未来的石油,是未来商业的金矿,因此对于数据的痴迷,不仅是互联网公司,传统公司也趋之若鹜,汽车厂商也一样。那么采用斑马的车载系统,车载系统搜集的数据归谁?车厂会不会担心数据被斑马网络使用而不敢采用它的服务?


对于这个问题,周平强调,关于数据的切割、共享与归属,斑马与车厂有明确的界定。同时,用户的数据是用户的,只有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斑马和车厂会本着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来开展数据开发和使用。


对于汽车在底层应用过程当中所积累的工况数据,都属于汽车厂商,斑马都不会碰。同样斑马在运营过程当中所积累的行为数据、地图数据、餐饮数据,这些是斑马的,同时斑马共享给我们的合作汽车厂商,阿里不碰。阿里在过程当中只碰两类数据,第一类是跟操作系统优化相关的这些参考数据,这些历史数据,跟消费者的体验是相关的,让我们的操作系统更友好。第二类数据,因为今天对于斑马合作当中,还有一个是用高德地图在做的,对地图的地理优化数据我们是有的,但是跟消费者体验也没关系,也是新数据。斑马还是希望把这些数据源交给斑马的合作公司、交给汽车厂商,阿里巴巴不会获取这些数据。这些数据由斑马本着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来开展数据开发和使用,但同时和汽车厂商在一起,这是斑马的分工。


搭载斑马 AR-Driving 的荣威 Marvel X 仪表盘



去上汽化?去阿里化?


从笔者的角度看,斑马网络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斑马网络的 2 个大股东,一个是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一个是中国汽车业的老大上汽集团。正是这样的股权结构给了斑马网络一个非常好的起步,但也很可能是限制斑马迈向下一个台阶的桎梏。


阿里给了斑马网络技术系统的平台,上汽给了斑马网络首批客户,从荣威 RX5 的市场反应来看,斑马网络迈出的第一步是成功的。但是斑马网络成长的关键,却是第二步——能否突破上汽的奶瓶,拿到多家主流主机厂的合同。


去上汽化,或者说淡化上汽背景,必然成为斑马网络绕不开的话题。


关于去上汽化的问题,斑马网络是这样认为的:


斑马原本就是一家独立的第三方公司,所以不存在去上汽化的问题,只不过源于上汽及阿里的投资背景,以及先推出的车型皆为上汽旗下品牌,让大众有了上汽化的印象,随着和神龙、福特等非上汽车型品牌的合作深入,斑马第三方独立的定位会越发清晰。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公开的信息,供读者参考。此前据钛媒体报道,由于最初上汽和阿里合资成立斑马网络的时候,斑马网络里双方背景的人员意见多有相左,斑马网络任命外来的和尚施雪松为总经理,施雪松既没有上汽背景也没有阿里背景,上任后比较好地解决了两派相争的问题。


在努力通往第三方中立平台的道路上,可能存在去上汽化同时增强阿里化的趋势。斑马网络近期将紧邻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总部,搬往位于虹桥的阿里中心,斑马网络的员工级别,也完全按照阿里的架构来组织,斑马员工的工牌挂绳上,也是阿里的 Logo。


百度豪赌自动驾驶,和国内的诸多车厂进行了战略合作(可以参见加入百度 Apollo 计划的车厂名单),业界有声音并不看好这种松散的联盟。同样,作为互联网巨头,车厂使用斑马网络也将会视为在 BAT 里站队,这种顾虑可能也同样影响着车厂对斑马网络的选择。


但不管如何,除了上汽系的荣威、名爵和大通之外,雪铁龙、福特已经和斑马达成合作,这 2 家车企的新车将搭载斑马网络的系统,这可以说是斑马网络享受着上汽金钥匙带来的甜蜜起点之后重要的一步。与雪铁龙和福特的合作,是原高级副总裁郝飞一手促成,这也是今年 3 月份郝飞接任施雪松成为新任 CEO 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未经受访者施雪松先生、周平先生审核。)



编辑整理:厚势分析师沃伦巴

转载请注明来自厚势和厚势公号:iHoushi



-END-


文章精选


企业家

马斯克和贾跃亭 福特CEO下台正道汽车仰融

任正非裁员|电池大牛凯尔提离开特斯拉

智能驾驶

BBC自动驾驶纪录片

为什么说百度阿波罗画虎不成反类犬

钟志华院士:新时代汽车强国战略研究综述(二)

钟志华院士:新时代汽车强国战略研究综述(一)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车联网汽车身份认证可行性研究

自动驾驶汽车运行安全性测试评价体系研究

新能源汽车

全国50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大盘点

锂电池发展趋势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

苹果收购特斯拉?丰田和特斯拉决裂

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剖析及对策建议

2017年电动物流车行业分析

李骏院士:氢燃料电池汽车——汽车动力的革命

项目和评论

以色列最强10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37个汽车分时项目盘点百度投资蔚来汽车

马化腾或为共享单车最大赢家汽车产业3大趋势

Momenta获$4000万B轮

百度系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Pony.ai 的突围之路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

无需基础知识,理解自动驾驶高精度行车定位技术


为您对接资本和产业

新能源汽车 自动驾驶 车联网




联系邮箱

sasa@ihoushi.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同济智能汽车所:自动驾驶汽车的运动规划技术综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