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大神从Google出走,创办了五家(命运各异的)无人车公司|厚势

2017-08-30 量子位 厚势


2007 年 11 月,40 岁的德裔美国人特龙(Sebastian Thrun)身着蓝色长袖衫、头戴白色渔夫帽,站在加州荒凉的沙漠里。


第三届 DARPA 无人车挑战赛正在进行。特龙期盼他改造的帕萨特,不要再次撞上另外一株仙人掌。


最终,特龙带领的斯坦福团队,以 0.5 公里/小时的劣势落后于 CMU 获得第二。上一届比赛(2005 年),特龙和斯坦福团队第一,CMU 第二。


尽管没能卫冕,但丝毫无损于特龙在无人车领域的名气。



赛后不久,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找到特龙,想让他造一辆能在加州街道上行驶的无人车。特龙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当时特龙自己也不相信无人车能跑在大街上。还好佩奇没有放弃,终于在第二年夏天说服特龙加入Google。


从那时开始,Google 无人车项目一路成长,逐渐变成现在 Alphabet(Google 母公司)旗下的无人车公司:Waymo。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特龙在内,一些 Google 无人车团队的大神,包括负责人、工程师们选择离职,开始在无人车领域创业。


以如下五家最为知名,他们是 Google 系无人车创业车队


Voyage(voyage.auto)


△塞巴斯蒂安•特龙


从 Google 离职后,特龙创办了在线教育公司 Udacity。


去年 9 月,Udacity 推出自动驾驶课程,这个课程由特龙亲自设计,共包含 3 个学期,总计 12 周,需花费 2400 美元。据他当时的说法,“当你学完整个课程后,你就能够站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最前沿”。


都以为 Udacity 只是为了挣一波快钱,没想到半年之后,Udacity 宣布成立无人车出租公司 Voyage。原Udacity副总裁 Oliver Cameron,出任无人车公司 CEO;原Udacity 软件工程负责人 Warren Ouyang (欧阳)等也作为联合创始人加盟。


今年4月成立以来,Voyage 还没有传出融资的消息。


△ Voyage的无人车


不过有意思的是,尽管 Voyage 是从 Udacity 拆分出来的公司,但特龙却公开声称:“由于个人冲突,我丝毫没有参与 Voyage,祝福 Oliver 和团队”。


特龙这个声明耐人寻味。


作为 Udacity 的董事长,特龙目前还积极参与了另一家出行公司的创业:Kitty Hawk(kittyhawk.aero),这家公司的主业是制造飞行汽车。


Otto


△ 莱万多夫斯基


如果发展的好,Voyage 的业务会跟Uber正面竞争。但Uber现在满脑门子都是跟Waymo 的官司。起因都是 Otto。


Otto 正式的名称其实叫做 Ottomotto。2016年1月,Google 无人车的联合创始人兼技术负责人莱万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Google 地图及摩托罗拉移动产品负责人 Lior Ron 等四人,离职创办无人卡车公司 Otto。


当年8月,Otto 宣称已有90多名员工,工程师来自 Google 、苹果、特斯拉、罗技、斯坦福大学等。当时 Otto 的无人卡车已经可以完成 L3 级自动驾驶。


也是在 8 月,Uber 斥资 6.8 亿美元收购 Otto。按照当时的说法,收购之后 Otto 将保持独立,但莱万还要同时负责 Uber 的无人车部门。


关于这场收购,众说纷纭。



好日子一直持续到今年 2 月。


Waymo 一纸诉状把 Uber 告上法庭,而且还指名道姓的说莱万离职之前,下载了 9.7 GB 的 Waymo 无人车机密文件,包括蓝图、设计文档、测试资料等。最核心的问题,是Uber无人车的激光雷达(Lidar)使用了与 Google 类似的方案。


这之后,官司持续发酵,目前的结局是:莱万 5 月底被 Uber 解雇。不到一个月后,当年力主收购 Otto,与莱万称兄道弟的 Uber CEO 卡兰尼克宣布辞职。这场官司还没有最终结果,而 Otto 这个品牌已经消失在 Uber 之中。


Nuro(Nuro.ai)


△ 朱佳俊


2005 年,朱佳俊从复旦毕业。


两年后,他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期间在 Google 街景团队实习,搞出

click-to-go的新想法,并获得专利。2008 年,朱佳俊正式加入 Google,并成为Google 无人车团队最早的成员之一。


去年 8 月,Google 无人车团队首席软件工程师朱佳俊,以及 Google 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负责人、首席工程师 Dave Ferguson 一起离职,创办无人车公司:Nuro。



Nuro 是一家格外低调的公司。


所以只能通过有限的消息,拼凑关于 Nuro 的样貌。例如:这家公司的目标是 L4 级的自动驾驶,他们希望在 2-4 年内推出首款无人车,另外 Nuro 还计划基于其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相关的技术积累,构建一系列AI驱动的产品。


据此前Nuro产品主管 Michael Hanuschik 透露,Nuro 已经拿到投资,但他们没有透露详细的情况。整个公司仍然被神秘的色彩笼罩着。


在 2013 年的一次采访中,当时还在 Google 无人车团队的朱佳俊展望未来时说:“到那时,人们花在开车上的时间可以用来打电话、工作、吃饭、睡觉 whatever;由人工失误导致的交通事故也将不复存在”。


目前 Nuro 已经拿到加州的无人车路测许可。


Aurora(aurora.tech)


和 Nuro 团队几乎同时从Google离职的,还有 Google 无人车项目当时的 CTO:Chris Urmson。而且和创办 Nuro的 Ferguson一样,Urmson 也是出身CMU,然后加入 Google 无人车团队。


△ Chris Urmson


2013年,特龙从 Google 无人车团队离开后,Urmson 接管了他的工作。


2015年,Google为无人车项目指定了一个来自现代汽车的 CEO,Urmson 专任CTO,坊间传闻他对这个变动非常不满,最终演变为 2016 年初他和拉里·佩奇大吵一架。所以,最终当 Urmson 从 Google 离职时,并没有太多人感到意外。


去年12月,Urmson 的下一步终于明晰。


他也投身于无人车领域开始创业,Urmson 给自己新的自动驾驶公司起名:Aurora。(嗯,跟那首老歌《欧若拉》一样)。



除了 Urmson,Aurora 的创始团队还包括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 Autopilot 负责人 Sterling Anderson(现担任 CPO),Uber 无人车研发部门 ATC 匹兹堡分部自动驾驶负责人 Drew Bagnell(现担任 CTO)。


Aurora 团队一半在 CMU 所在地匹兹堡,一半在加州 Palo Alto。这家公司成立以来,累积获得 610 万美元的融资,后续的融资也在进行之中。


Aurora 并不打算自己造车,而是希望与汽车厂商展开合作,设计和研发自动驾驶相关的软硬件系统,以及相关的数据服务。这家公司目前聚焦于 L4 级自动驾驶技术,远景目标是实现 L5 级别的自动驾驶。


相对而言,Aurora 也是一家低调的公司,但仍然经历了小小的风波。


类似于 Waymo 和 Uber 的故事,今年1月,特斯拉将当时还籍籍无名的 Aurora 告上法庭,指责 Sterling Anderson 窃取了公司机密,指责他从特斯拉挖人。不过幸运的是,由于特斯拉撤诉等原因,这个风波总算已经平息。


Argo(argo.ai)


△ Bryan Salesky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Bryan Salesky 也是 2016 年从 Google 无人车团队离职。离职之前,他担任 Google 无人车硬件开发总监。


除了 Salesky 之外,Argo 的另一位创始人 Peter Rander,之前是 Uber 无人车部门的高级工程师。


Argo 也是一家总部位于匹兹堡的公司。


这家公司今年初才成立,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 2 月,福特宣布 10 亿美元投资 Argo,这家创立不到三个月的公司,成为福特的全资子公司。实际上,福特决定投资时,Argo 还没有什么软硬件产品能拿出来。


可能福特在践行那句话:投资就是投人。



作为福特无人车计划的一部分,Argo 将负责开发无人车所需的软硬件,而且保留高度的话语权。


Salesky 不会说福特的2021 计划是为 Argo AI 的工作定死了一个截止线。“当它该准备好的时候就会准备好”。Salesky 说。判定技术是否准备就绪最重要的指标,是数据证明 Argo AI 的系统已经能在表现上媲美或超越人类司机。


“未来 10 年无疑是自动驾驶主宰的 10 年。自动驾驶对于福特 100 年的生产线的影响将是重大的,对社会的意义也不亚于第一辆汽车的发明”,当时的福特 CEO 表示。


小结


一个 Google 无人车项目,至少分化出五家无人车创业公司,而且上述这些无人车领域的创业者,不少还有参加 DARPA 无人车挑战赛的背景,当然有 CMU 背景的也不在少数。而他们的创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无人车的火热。


昨天量子位刊发了一篇李开复的报道。


李开复在报道中直言:在无人车行业,不管公司大小,人才离职创业的事情太常见了。“现在这个领域什么都在水涨船高,大家都觉得无人驾驶公司应该是一亿美金起跳”,李开复说。


尽管火热如斯,无人车还在起步阶段。未来还会有大公司投入这个领域,也不断会有创业者发起新的挑战。


-END-



文章精选



企业家

马斯克和贾跃亭 福特CEO下台正道汽车仰融

任正非裁员|电池大牛凯尔提离开特斯拉

智能驾驶

BBC自动驾驶纪录片自动驾驶第一案,谷歌讼Uber

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的灾难英特尔收购Mobileye

中美无人驾驶差距福特投10亿美金干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将如何改变生活自动驾驶创业机会

硅谷湾区如何主宰全球自动驾驶汽车产业?

愈演愈烈的专利大战是否会杀死自动驾驶汽车产业?

一文读懂汽车网络安全

自动驾驶的根本挑战:人类意图识别与人-车博弈难题

新能源汽车

全国50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大盘点

锂电池发展趋势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

苹果收购特斯拉?丰田和特斯拉决裂

全球汽车品牌价值榜德国螃蟹电动车

特斯拉Model Y无线充电大突破

2016市场分析和2017走势

项目和评论

以色列最强10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37个汽车分时项目盘点百度投资蔚来汽车

马化腾或为共享单车最大赢家汽车产业3大趋势

Momenta获$4000万B轮

百度系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Pony.ai 的突围之路


为您对接资本和产业

新能源汽车 自动驾驶 车联网




联系邮箱

bp@ihoushi.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兰德公司资深研究员:实现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挑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