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心的塔中之塔:成都读者沙龙第三十期(最后一课)

鹤无粮 木心的塔中之塔 2022-07-20


木心说

这是我六十七岁时讲的课。等你们六十七岁时,可以看看。像葡萄酒一样,阳光,雨露,慢慢成熟的。伍尔芙夫人讲:“我讲的话,你们不会懂的。”那时她也快六十岁了。


年龄非常要紧的。我三四十岁,五十岁,都读过伍尔芙,六十多岁时,看懂了。看懂她对的、不对的地方。


我敢于讲,我今天讲的,你们可以在六十几岁时读。读了想:幸亏我听了木心的话。


——木心《文学回忆录·最后一课》



1



同样是银杏金黄的时节,去年这会儿,把自己关在家里,大山临盆一样挤出《木心祭(九篇)》,先生八周年祭日渐近,我很早便在读者中征文,自己也想着再像去年一样写上几篇,真到要下笔时,发现并不如自己想的那样还有那么多话想说。


伴随着那些文字,我的日常生活开始围绕木心展开,每周一期的读者沙龙像一个周而复始的陀螺,不停的转:收集资料,制作灯片,准备讲稿,然后站到读者面前……乖乖的坐在电脑前写活动推文,平日里打理“木心的塔中之塔”公众号,眼看着读者从二位数涨到三位,直到现在的四位数。



最近李子柒火得一塌糊涂,据说海内外粉丝以千万计,我倒不想木心也这样出名,作家胡竹峰曾说过:“在当代,好的文学与艺术,是需要被人视而不见这一品质的。大家都懂得木心的好,那木心就不是木心了。木心又不是金钱,哪能让人人眼开呢?


即便这样说,我还是希望木心的读者多一点、再多一点,特别是年轻人,我常在沙龙现场对他们说,我好羡慕你们啊,在这样的年纪读到木心。当然,只读到还不够,这只是开始,既然木心的文字是好的文学,那么好的文学就会有指导人生的作用。



木心的那句“读了想:幸亏我听了木心的话。”经得起时间验证,岁月洗礼。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的理解:让一个人认知一个道理容易,继尔产生行为上的连锁反应却是难的,这一点在成年人身上很容易验证。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里说过自己的修身原则:一,不工作;二,没人管;三,一个人。


如果有人问我:做木心读者沙龙这一年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想说,离先生的修身目标又近了一步。



本年度最后一期,主题定为《最后一课》,是我的私心。


木心说过,绘画的功夫在画外,我想,《文学回忆录》的精髓也在话外,洋洋洒洒八十三讲,《最后一课》是木心的内心独白,也是他所谓的私房话,全是文学的话外话。


2



博尔赫斯曾经说过:“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布展的时候,桀悉边录像边对我说:“这里要是我家该有多好。”我们前后做了三十期读者沙龙,合作过的场地不下十几处,2019年最后一期终于迎来史上最佳场地——毛边书局。


说它最佳,可谓三个之最:最开阔的空间,最丰富的藏书,最富传奇的掌柜。独栋三层千平的空间不可谓不大,书盈四壁十万余册的藏书不可谓不多,坚持做古旧书籍二十年的掌柜堪称传奇。



木心的一生,验证了:艺术广大已极,足以占有一个人。掌柜傅天斌(上图中)做毛边书局二十年,也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注入情怀。木心在《最后一课》说到:


只要有人在研究一件事,我都赞成,哪怕研究打麻将——假如连续五年研究一个题目,不谋名,不谋利,而且不是傻子,一定是值得尊重的,钦佩的。


傅天斌的毛边书情怀,让他把毛边书局做成了一件事体,做成了一个让广大读者尊重和钦佩的传奇。人和人的相识是多么奇妙,一场热恋让不相识的两人从此铭记,一场战役可以化战友为兄弟,同样在读者沙龙,彼此陌生的读者可以成为朋友。



做读者沙龙到现在,总会遇到一些让我感动的读者,桀悉便是一个,因为喜欢木心,一个人来到成都,找到塔中之塔……公益的做小视频。如今又来了一个主动上门的读者“保质期”(上图右二),他于2013年春节前夕首次读到《文学回忆录》……


“犹记得那年春节除了吃饭,就是一直在家痴看,年底辞去了工作,想试试新一轮自我存在方式的探索,岁月流转,走过多个城市,一直有在网上关注与先生相关的人和活动,由于对成都塔中之塔的好奇与认可,来到了成都,上周刚租下住处……”


先生说,没有纲领,无法生活,先生可知道,他的话,让多少人开始找寻另一个自我,开辟另一种生活的可能。



做读者沙龙的初衷之一,便是推广普及木心,让更多的读者知道先生。在这一点上,抛开名人不说,有一个职业特别利于此,那就是老师,特别是中学大学的老师。


读者“萧慈”(上图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自己高中的时候便读到《文学回忆录》,现在再把自己的认知传递给学生。她说青春期的时候,都会经历一段迷惘,但读到木心后,感到先生不只教人看清楚生命,认清自己,还教人怎么去活。


木心说:“始终不肯背叛自己的人,即使吃了很多苦头,最终却可以笑着。”真正好的文字会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是先生,让人不再害怕这个世界。



看到读者“龙韵”(上图左),倒让我想起先生在《素履之往》里的一句话:“浪子把头都浪掉了,怎么个回法。”虽说是九零后,他的谈吐间,让我感受到一种小规模的历经沧桑后的江湖气。看到先生的绘画《晴风》,他说这是他的最爱,性感、迷幻,像达芬奇笔下的马。


浪子都是偏执的,他说只有五个人的书,会反复看,尼采让他燃烧,叔本华让他冷却,鲁迅可封神,木心已成仙,陈丹青最接地气。五个人,古今中外倒也全包括了,中国的三个也与我心有戚戚。读书贵不在多,而在精。也即木心对这个世界的处理方法: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其实我很想对龙先生说的是木心的另一句话:“艺术家是浪子。宗教太沉闷,科学太枯燥,艺术家是水淋淋的浪子。



很多喜欢木心文字的读者往往会忽略他的绘画世界,我常会提醒读者,木心也是一个画家呀,家乡乌镇为他修建了“木心美术馆”,那里保存了先生一辈子的绘画遗产。先生和丹青说过:“能说的事情,为啥去画?!”丹青据此说,绘画于先生的意义是绝对沉默(语言的尽头,意义的死角)。


现场来了一位画家蒋先生(上图),他去过美术馆,在地下多媒体厅看到那些放大数十倍的作品,惊异于那些浓缩在方寸间的景物所表现出来的张力,他认为木心的绘画是一种创新,以西方独特的转印技法呈现出古老东方的艺术神韵。


木心说:“文学既出,绘画随之。到了你们热衷于我的绘画时,请别忘了我的文学。”反之,热衷于他的文学时,亦须记住他的绘画。 


3



其实,每期的读者沙龙,我都有一个私愿,希望有陌生的读者出现,而这些读者又是爱先生的,这样的期望好像有点奢侈,但就是这样的奢望不断堆积,当真有这样的读者出现时,那种如愿以偿的愉悦会遍布全身。


也许,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此,如《阿甘正传》中汤姆·汉克斯说的那般:“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见的读者多了,且抛开认知,在情感层面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爱先生的;喜欢先生的;不爱不喜欢的。爱是浓浓的喜欢,不掩饰,化不开;喜欢是淡淡的爱,会疲倦,易驱散。这样的情况,但凡说上几句,聊上一会儿便可知道。先生有俳句说:


淡淡地浓 浓浓地淡 人情味是这样的



《文学回忆录》的好不用我多说,它是一本智慧之书,一本可以毕生阅读的书,适合陪伴睡眠的枕边书,而《最后一课》是书中之“书”,过多的溢美之词稍显滥情,如果未来的读者沙龙得以存续,我想每年的最后一期主题都将会是《最后一课》。


三十期结束,可以实现一个愿望了。我在想,每一个热爱木心的读者,他们的年度愿望之一应该包含去一趟乌镇吧,如果再加一个条件,最好是三五读者结伴。



三十期结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而木心的文学课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宣告结束,陈丹青的念念不忘,有了《文学回忆录》的回响。


这本书开启了一个全新时代,让读者得以重新审视汉语表达的更多可能,木心提供了一个现代文学的至高坐标,黑夜里仰望星空,无数点点的光亮,只有北极星会指明方向。



先生在《最后一课》结尾处深情说到:


课完了,我们将要分别,即使再见面,要隔了一层了,校友见面,客客气气。过去这一段,今后得不到了,想来心有戚戚。


三十期完了,元旦过后,我们将再见,想来心里就乐开了花。


鹤无粮

2019年12月18日·成都




往期精选

同情中断录

《木心问答录

木心祭(九篇)

木心著作版本名录

李劼《木心论》(全)

木心作品(台版遗珠)

《陈向宏:将先生请回乌镇

木心:致台湾读者林慧宜信(四封)

《木心答豆瓣网友:粥温柔 饭耐饥

《文学往事:台湾作家谈木心(全)

The Art of Muxin》(耶鲁画册)



读者沙龙

木心读者沙龙二十期回顾:留得好记忆  便是永恒

成都读者沙龙第21期(锦城公园)

成都读者沙龙第22期(川师大社区)

成都读者沙龙第23期(木心与鲁迅)

成都读者沙龙第24期(素履之往)

成都读者沙龙第25期(俳句纷纷)

成都读者沙龙第26期(宇宙无人文)

成都读者沙龙第27期(木心谈红楼梦)

成都读者沙龙第28期(木心谈红楼梦二)

成都读者沙龙第29期(童年随之而去)




推荐关注步姿读木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