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会有四首序曲丨《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导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456z4pod&width=500&height=375&auto=0卡拉扬指挥《费德里奥》序曲


 

《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导赏

探究贝多芬歌剧《费德里奥》的创作思想

    导读: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1792年前往维也纳师从海顿,后终生定居维也纳。贝多芬一生创作的作品体裁涉及交响曲、康塔塔、奏鸣曲、声乐套曲等等。而《费德里奥》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歌剧,全名叫《费德里奥或夫妇之爱》。贝多芬为这部歌剧呕心沥血,历时11年终完成定稿,仅是序曲就写过4首。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贝多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的人生经历,并借助于对歌剧《费德里奥》的音乐分析,探究其中的多重创作思想。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176zgahhz&width=500&height=375&auto=0《费德里奥》(英文字幕)


一、歌剧《费德里奥》的故事情节

 莱奥诺拉的丈夫弗洛伦斯坦因受政敌皮扎罗陷害而被单独监禁,莱奥诺拉女扮男装,化名“费德里奥”深入监狱去营救丈夫。在这过程中,监狱看守的女儿马捷琳娜爱上了女扮男装的费德里奥,为全剧增加了喜剧元素。《费德里奥》的剧本是根据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

补充问题:是《莱奥诺拉》还是《费德里奥》

 贝多芬这部歌剧整整写了十年才最终定稿,他在1803年接到委约,1805年《费德里奥》即进行了首演。为了方便,这个初版现在通称《莱奥诺拉》,据说贝多芬本人更喜欢这个标题。之后在1806年公演时,贝多芬删减了《莱奥诺拉》的部分片段。八年后,作品被再度修改,成为我们今日所知的《费德里奥》,并于1814年首演。



二、《费德里奥》的创作背景

 在探究这部歌剧的精神内涵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夫妻之爱视为歌剧内在精神的全部。这部作品,歌颂了忠贞的爱情和自我牺牲的崇高品质,歌剧的情节发展接近于法国的“拯救歌剧”,体现了从苦难、悲痛、绝望到最后的胜利的欢乐过程。这部歌剧的形式是属于“歌唱剧”类型的,广泛应用了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和乐队等形式。

补充问题:《费德里奥》上演后的反响

《莱奥诺拉》在维也纳歌剧院首演时并不成功,因为当时的维也纳正被拿破仑占领,贝多芬的支持者大多躲避在外,歌剧本身也被指责为冗长而混乱。到了1814年,政治气氛有所缓和,删减后的新版《费德里奥》受到好评。但歌剧的制作为这部作品的名声打了折扣。“这部作品将会让我获得殉道者的冠冕。”贝多芬本人如是说。 


三、为何这部歌剧这么多序曲?

     《莱奥诺拉》于1805年完成初稿后,首演失败,之后连续进行过两次修订,仅《莱奥诺拉》的序曲就作了3首。修订后于1814年5月26日第4次公演,改名《费德里奥》,并配了《费德里奥》序曲。下面我们就来以其中三首序曲分析歌剧《费德里奥》的音乐特点

 《莱奥诺拉》第一序曲:

 第一序曲采用了C大调,奏鸣曲式的结构,以安逸舒缓的引子开始,它优美而富于装饰性,为全部四首序曲中情绪最为中庸的一首。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与其说是英雄性的,不如说是充满热情的,与随后在G大调上出现的副部主题形成了对比。这种主、副部主题的调性布局完全符合古典主义奏鸣曲式的规范。第一序曲的特点之一就是在展开部中插人了歌剧中的片段:弗洛伦斯坦的咏叹调《风华正茂》的主题。在插部的结尾,一个长时间的属准备句以后,主、副部主题在主调上再现。尾声发展为第二个展开部,其中主要是主部主题的再展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53bqu5ep&width=500&height=375&auto=0Blomstedt指挥《莱奥诺拉》第二序曲


 《莱奥诺拉》第二序曲:

 奏鸣曲式,C大调。引子开始的部分用森严的下行八度音阶。展开部发展成极为强烈的高潮。首先是主部主题在E大调上的展开,它引出了连续的切分节奏,形成一个高潮。随后是副部主题和主部主题的交替展开。而代表首相到来的小号声成为展开部中的小插曲,这是贝多芬处理该序曲的独特之处。为了更忠实地概括剧情,贝多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打破了严格的奏鸣曲式结构,将再现部与尾声合而为一,省略掉副部,只在主调上再现了主部主题。这样既保证了奏鸣曲式的相对完整性,又明显地暗示出故事的结局。



 《费德里奥》序曲:

 这首轻巧明快的序曲,几乎被人们一致认为最符合歌剧的需要,它突出的概括性以及更紧凑和不过分的戏剧性,恰当地衬托出其后戏剧表演的光彩,更加适宜为歌剧作铺垫。与多年前创作的另外三首《莱奥诺拉》序曲相比,贝多芬在这一序曲的写作中,尽量避免对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作过于细节化的描写,该序曲没有刻意地引用歌剧中的主题,配器上则突出了圆号的色彩。同时,音乐开始处附点节奏的引子主题和英雄性的主部主题,堪称是贝多芬的“标志”。而《费德里奥》序曲采用的是温暖的E大调,这就使它与后面部分的衔接更加自然、顺畅。


 四首序曲各部分长度对比如下:

 通过以上分析,歌剧中的多重精神内涵逐步被揭示出来。对“拯救歌剧”模式的运用,体现出贝多芬对当时社会中重点矛盾的敏感反映。但贝多芬并没有满足于此,对完美的女性英雄莱奥诺拉的歌颂和对深处狱中的弗罗雷斯坦的强烈同情,使所有人都不能不将这一切和贝多芬所处的困境联系起来,即耳聋的痛苦和对完美女性的企盼。

四、结语

 在歌剧《费德里奥》中,贝多芬以爱贯穿始终,并与当时德国的历史背景紧密结合,大胆的启用了创新的思维和作法,在歌颂真爱的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渴望与追求。在古典主义通向浪漫主义的道路上留下了辉煌的印记。(本文作者常坤)


「音乐之光」大师课系列之 


《西方音乐400年》

已经正式上线

每周二、五 18:00

小程序搜索“音乐之光”


让音乐回归历史

从历史理解音乐


往期课程导赏

    余志刚教授答客问:1、余志刚教授答客问 | 本期提问嘉宾:财经记者 燕飞;2、本期提问嘉宾:钟爱古典音乐的大学教师;3、 本期提问嘉宾:扎根基础教育的音乐博士;4、本期提问嘉宾:音响发烧友 申乃群;5、收藏了一万张黑胶唱片的造船人

    巴洛克时期:1、蒙特威尔第何以重要丨聆听《宁芙女神的悲歌》2、斯特拉文斯基曾被他的音乐深深震动丨佩尔格来西《圣母悼歌》3、他的歌剧成就终于被我们认可了丨普罗哈斯卡演唱维瓦尔第《被残酷命运压抑的心灵》4、第一部歌剧,到底是哪部?5、蒙特威尔第《奥菲欧》极简欣赏指南;6、维瓦尔第《四季》极简欣赏指南;7、《哥德堡变奏曲》极简欣赏指南;8、为何没有许茨,就没有巴赫?9、让国王起舞的人丨作曲家吕利的传奇生涯10、守门员布冯说:“我常躺在沙发上听着亨德尔这首歌,想着现实真不公平!” 11、余志刚丨如何比较巴赫与亨德尔?;12、阉人歌手小史丨从法里内利到最后一位阉人歌手;13、一部作品爱上巴赫的“音乐魔方”;14、巴洛克音乐有一个“摇滚”内核 ——听神秘钢琴家男神的别样定义;15、#古典音乐也疯狂# 在巴洛克时期谈一场与音乐的恋爱!

    古典时期:1、从“英雄”视角理解贝多芬九大交响曲;2、傅雷谈贝多芬丨他“每写一个曲子就得重新挣扎一次,斗争一次。”;3、海顿如何帮旗下艺人请探亲假;4、从启蒙大历史角度理解古典主义音乐;5、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欣赏指南;6、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欣赏指南;7、维也纳古典音乐风格的形成;8、莫扎特歌剧《后宫诱逃》极简欣赏指南;9、莫扎特歌剧《唐璜》 欣赏指南;10、他骗了很多姑娘,最终下了地狱;11、莫扎特《魔笛》与共济会




《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学习说明 


•音乐之光将从7月13日每周二、周五18:00更新《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分为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4次课程(共16次课程),以及附加余志刚教授答疑课程(共16次课程),合计32次课。


•除视频课程外,我们根据视频开发了辅助大家学习的《西方音乐400年》答题计划,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与问答题,我们的题目基于课程视频本身制作,答题的过程不仅是对课程学习收获的测验,也是课程内在讲解线索的展现。欢迎付费用户添加「音乐之光」客服(微信号:muselit),进入《西方音乐400年》课程微信群,参与课程互动,并获取每期问题答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