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君策略|周论】吃饭行情,积极做多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 一观大势 2023-09-28

者:方奕/黄维驰/田开轩/苏徽



本报告源于7月30日发布的A股策略周报《顺势而为》

【本报告导读】:风险偏好改善与股票仓位回补将推动A股继续反弹。行情驱动力来自风险预期缓释,而非盈利预期上修,因此行情将表现为轮动与扩散。低估价值搭台,主题成长接力。




摘要

风险预期缓释,股票市场反弹。6月28日发布中期策略以来我们在多篇报告中提示重视决策层关于房地产、互联网和地方政府债务的表态变化,研判“单边调整结束,市场底部出现,不妨乐观一些”。7月政治局会议我们认为最大的边际变化在于直面经济挑战与积极的政策态度,极大程度打消了市场关于“信息茧房”与政策发力的疑虑,意味着投资者对于主观风险预期的缓释、前期悲观情绪的修正与股票仓位的回补。前期市场的“低预期、低仓位”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我们认为,“吃饭行情”已经出现,风险偏好的改善与股票仓位的回补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反弹。


低估价值搭台,主题成长接力。有别于市场的普遍共识,本轮股票行情的驱动力并非来自于对经济周期的超预期认识(政治局并不强调刺激),而是来自于风险评价的下降(扩内需、房地产、地方债务的积极表态)。与此同时,“活跃资本市场”的新提法,也是政治局首次提及资本市场在制度建设和改革之外的内容,直面当前两市成交低迷、两融冰点的短期问题,有望改善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入市与交投。风险预期缓释,对股票行情的影响我们认为会分为两个阶段:1)市场反弹的第一阶段,重点在交易阻力最小,低预期、低持仓、低股价的股票将率先受益,低估价值搭台,往往表现为指数脉冲式反弹。2)市场反弹的第二阶段,重点在成长空间和新逻辑催化。股票特征从指数行情转向结构行情,主题成长接力。


行业比较:顺周期找低位,成长股看催化。本轮市场的反弹与行业策略选择,重点在于理解风险预期的缓释,盈利增长或周期性因素预期的上修相对是有限的。因此,股票行情反弹的行业特点并不是单向单一的往上推,而有望表现为轮动和扩散,我们的看法顺周期找低位,成长股看催化:1)顺周期找低位:前期深度调整、机构配置低位,且悲观预期出清的方向对利好反应更敏感。推荐地产链(房地产/家居/建材/厨电)/非银/小白酒。2)成长股看催化:待指数乐观预期表达之后,策略重点回归逻辑与增长预期可持续。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和AI应用审批若有望加速,计算机/传媒/通信将触底回升。此外,逢低布局国产替代需求提升的安全资产与高端制造(电子/机械/军工);3)中期角度,随着增长中枢下移以及社会利率的下降,持续看好高红利股息价值的运营商/能源石化/电力与公用。


投资主题和个股推荐:数据要素/国产装备/智能汽车/新型电力系统。1、数据要素:顶层设计有望加速推进,数据交易和数据资产重估有望清晰化,推荐运营商(中国联通)/数据服务(太极股份/数字政通);2、国产装备:自主化预期提升,周期性业绩改善的风电(明阳智能)/核电(江苏神通)/先进封装(长电科技);3、智能汽车:赋能国际巨头,智能化技术溢价的整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零部件(德赛西威/伯特利);4、新型电力系统:政策预期提升下源网荷储建设提速(威胜信息/平高电气)。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稳增长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01

风险预期缓释,股票市场反弹

风险预期缓释,股票市场反弹。6月28日发布中期策略以来我们在多篇报告中提示重视决策层关于房地产、互联网和地方政府债务的表态变化,研判“单边调整结束,市场底部出现,不妨乐观一些”。7月政治局会议我们认为最大的边际变化在于直面经济挑战与积极的政策态度,极大程度打消了市场关于“信息茧房”与政策发力的疑虑,意味着投资者对于主观风险预期的缓释、前期悲观情绪的修正与股票仓位的回补。前期市场的“低预期、低仓位”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我们认为,“吃饭行情”已经出现,风险偏好的改善与股票仓位的回补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反弹。


02

低估价值搭台,主题成长接力

低估价值搭台,主题成长接力。有别于市场的普遍共识,本轮股票行情的驱动力并非来自于对经济周期的超预期认识(政治局并不强调刺激),而是来自于风险评价的下降(扩内需、房地产、地方债务的积极表态)。与此同时,“活跃资本市场”的新提法,也是政治局首次提及资本市场在制度建设和改革之外的内容,直面当前两市成交低迷、两融冰点的短期问题,有望改善高风险偏好投资者入市与交投。风险预期缓释,对股票行情的影响我们认为会分为两个阶段:1)市场反弹的第一阶段,重点在交易阻力最小,低预期、低持仓、低股价的股票将率先受益,低估价值搭台,往往表现为指数脉冲式反弹。2)市场反弹的第二阶段,重点在成长空间和新逻辑催化。股票特征从指数行情转向结构行情,主题成长接力。




03

行业比较:顺周期找低位,成长股看催化

行业比较:顺周期找低位,成长股看催化。本轮市场的反弹与行业策略选择,重点在于理解风险预期的缓释,盈利增长或周期性因素预期的上修相对是有限的。因此,股票行情反弹的行业特点并不是单向单一的往上推,而有望表现为轮动和扩散,我们的看法顺周期找低位,成长股看催化:1)顺周期找低位:前期深度调整、机构配置低位,且悲观预期出清的方向对利好反应更敏感。推荐地产链(房地产/家居/建材/厨电)/非银/小白酒。2)成长股看催化:待指数乐观预期表达之后,策略重点回归逻辑与增长预期可持续。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和AI应用审批若有望加速,计算机/传媒/通信将触底回升。此外,逢低布局国产替代需求提升的安全资产与高端制造(电子/机械/军工);3)中期角度,随着增长中枢下移以及社会利率的下降,持续看好高红利股息价值的运营商/能源石化/电力与公用。

04

投资主题和个股推荐:数据要素/国产装备/智能汽车/新型电力系统


投资主题和个股推荐:数据要素/国产装备/智能汽车/新型电力系统。1、数据要素:顶层设计有望加速推进,数据交易和数据资产重估有望清晰化,推荐运营商(中国联通)/数据服务(太极股份/数字政通);2、国产装备:自主化预期提升,周期性业绩改善的风电(明阳智能)/核电(江苏神通)/先进封装(长电科技);3、智能汽车:赋能国际巨头,受益智能化技术溢价的整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零部件(德赛西威/伯特利);4、新型电力系统:受益政策预期提升下源网荷储建设提速的电网装备(威胜信息/平高电气)。

1、数据要素:数据资产价值重估,数字化赋能现代化

事件:据人社部7月28日消息,原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被任命为国家数据局局长。

数据要素体系建设有望进入加速期。刘烈宏深耕数字经济领域多年,曾在中电科、中国电子两大央企任管理岗位,此后任职于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和中国联通。2023年3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后,与数据确权和数据交易相关的顶层设计亟待完善。随着国家数据局局长的到任,数据要素和数字经济规划建设相关领域推进力度有望加强,进入密集催化期,看好数据要素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数据要素顶层设计有望加速完善,进而推动数据交易体量放大。国家数据局和各地方数据管理机构、数据交易所构成我国数据要素的组织体系,“数据二十条”和各地方数据交易管理条例构成我国数据要素的法规体系,各地方在推动本地公共数据流通交易上较为积极,相关举措加速落地,2014年以来已成立40余家数据交易场所,其中广东拟将数据要素纳入GDP核算,2023年数据交易规模有望超50亿元;北京规划2030年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并探索将国有企业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激励机制。但当前针对数据资产权属认定、隐私数据交易、数据资产入表、数据税收等事项的顶层设计仍待完善,数据局局长到任后相关法规的推进或将提速。

投资建议:基础制度的完善和流通体系的构建催化数据要素产业链投资机会。推荐一:数据资产价值提升下的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数据服务商(太极股份/数字政通/深桑达A);推荐二:数字基础设施和关键数字技术的自主可控,看好基础软件和关键硬件(金山办公/浪潮信息,受益中国软件/中国长城/海光信息/海量数据);推荐三:数据流通体系相关的数据确权、数据处理和数据安全等(奇安信/深信服,受益人民网/云赛智联)。

2、国产装备:制造业复苏叠加政策护航,自主化进程提速

关注全球化+电动化、智能化的结构性机会。海外工程机械销量增长显著,国内企业凭借产品性价比+电动化优势有望进一步提高全球市占率。海外市场中,东南亚市场工程建设需求大,开工小时数同比持续正增长超25个月,欧美等地区开工小时数保持稳定。考虑到国内22年外销高基数影响及全球经济放缓,出口增速预计趋稳,高准入门槛及高利润率的大型矿机设备、电动化设备或为下一外销增量突破口。

通用自动化筑底企稳,2023Q3、Q4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周期。1)叠加高端母机国产化加速,机床行业中长期有望稳步上行。2)工业阀门:高端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根据GIA统计,全球阀门有4000亿元的市场规模,国内总市场达139亿美元,国内进口阀门金额达105亿美元,国产替代空间大。推荐:纽威股份

检测行业需求稳定弱周期性,有望穿越牛熊。检测行业为需求稳定性品种,2016-2021年我国检测行业规模CAGR达14.65%,保持相对稳健增长。目前我国检测市场极为分散,2020年国内市场CR5为3.01%,全球市场CR3为7.69%,对比海外仍有大幅提升空间。我们预计未来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等增速可能略微下滑,食品、环境检测有望保持稳步增长,双碳、军工、新能车、医学特检等检测有望呈现较高增长。推荐:华测检测(综合性检测龙头,五大检测板块稳步增长)。

3、智能汽车:赋能国际巨头,智能化产业链迎来技术溢价

事件:国内车企向海外汽车巨头反向输出造车技术
7月26日晚,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签署战略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和总值约7亿美元的股份购买协议(4.99%的小鹏汽车A类普通股),双方将基于小鹏汽车G9车型平台和智能驾驶技术开发两款B级电动车,预计2026年投产。
7月27日晚,上汽集团官宣,公司已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双方将快速、高效地推出“下一代电动车型”。

核心逻辑:国内智能汽车产业链角色从用市场换技术,到向海外输出技术和出口整车,产业链价值将迎来重估。

1、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和份额领先全球,汽车出口也进入高增长阶段。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6月我国新能源零售66.5万辆,同比增25.2%,1-6约累计零售308.6万辆,同比增37.3%,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全球份额超60%;2023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234万辆,同比增长73%。

2、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优势显著,合资品牌面临销量下滑压力。2023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国内销量同比下降7.4%,而比亚迪销量达125.6万辆,同比大增95.9%,占国内新能源市场份额达33.5%。2020年以来,我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广口径统计从2020年的34%提升至2023年6月的53%,同期合资品牌尤其是日系和德系品牌市场份额显著下降。

3、自主品牌引领产业创新趋势,实现向海外巨头反向输出造车技术。全栈自研支撑下的技术优势是小鹏吸引大众技术合作的基础,小鹏G9平台采用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并实现车桩量产800V超快充平台;小鹏汽车智能驾驶技术不断迭代,推出具备城市、高速、VPA-L等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投资建议:1、具备显著平台化技术优势的整车企业,推荐: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吉利汽车;2、汽车智能化相关的软硬件供应商,推荐:德赛西威/伯特利/上声电子;3、受益双赢合作销量提升的供应链企业,推荐:爱柯迪/瑞鹄模具,受益欣锐科技

4、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源网荷储一体的现代化能源电力系统

1、多元化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有望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布局电网侧独立储能及电网功能替代性储能,可以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在加强源网荷储协调调度的同时,不断探索源网荷储安全共治机制,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虚拟电厂可优化多种分布式资源的聚合和协同能力,实现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高效管理。将不同空间的可调负荷、储能、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可控资源,通过一定的聚合和资源协调进而优化或实现流程的高效管理,并且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

3、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预期走强,风电光伏将成为碳中和以及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军。伴随风电光伏的大发展,对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设计、规划设计、生产管理、运行控制带来巨大挑战。因此,风电光伏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整个电力系统的重构速度。

投资建议:1、输配电网智能化,推荐:威胜信息/平高电气/力合微;2、新型储能,推荐:阳光电源,受益禾望电气;3、虚拟电厂,推荐:国能日新/朗新科技,受益国网信通/东方电子


05

五维数据全景图

                                              

国君策略·周论


【国君策略|周论】底部震荡,战术平衡

【国君策略|周论】不妨积极一些

【国君策略|周论】反弹将继续

【国君策略|周论】防守反击,科创为先

【国君策略|周论】既要成长性,也要有确定

【国君策略|周论】资产荒下主题为王
【国君策略|周论】势在“现代化”

【国君策略|周论】大象也能起舞

【国君策略|周论】做多窗口期

【国君策略|周论】淡化指数,结构至上

【国君策略|周论】结构至上

【国君策略|周论】春意阑珊

【国君策略|周论】预期的好没有更好

【国君策略|周论】暂避逆风

【国君策略|周论】交易再通胀

【国君策略|周论】牛回头:逢低布局

【国君策略|周论】转攻中小市值:买开工,战成长

【国君策略|周论】躁动在春季

【国君策略|周论】以开放的组合面向开放

【国君策略|周论】突围之路

【国君策略|周论】调整是机会

【国君策略|周论】预期的转折

【国君策略|周论】真正的趋势:制造中“逆流而上”的力量

【国君策略|周论】步步为营

【国君策略|周论】打好游击战

【国君策略|周论】乌云的金边

【国君策略|周论】徐徐图之,慢就是快

【国君策略|周论】枕戈待旦


免责声明



国泰君安策略团队

 



方奕:首席策略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行业比较

执业编号:S0880520120005


陈熙淼:联席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执业编号:S0880520120004


黄维驰:资深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执业编号:S0880520110005

苏徽:资深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主题策略/行业比较

执业编号:S0880516080006


马浩然:资深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大势研判
执业编号:S0880523020002


唐文卿:资深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主题策略/行业比较

执业编号:S0880522100002


郭胤含: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行业比较
执业编号:S0880122080038


张逸飞: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大势研判/行业比较
执业编号:S0880122070056


田开轩:策略分析师

负责领域:行业比较/专题研究
执业编号:S088012207004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