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识提纲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讲: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张伸虎】

张伸虎 高中历史教研 2022-09-24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更多资源!
特别说明

高中历史新教材实施在即,如何用好新教材成了很多老师最关心的话题。

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张伸虎老师先行研究,结合最新教材逐课编写教学讲义,已形成完整体系。经张老师独家授权,本平台将安排每个工作日推送一课提纲,和各位同仁分享。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特别感谢张老师无私奉献!

张老师简介与往期作品:史学入门大全

知识提纲
第十三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认识这些制度对中国的影响。


■ 本节重点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郑和下西洋


■ 本节难点

明清的八股取士。


■ 知识概要

一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1. 废除宰相制度   

1380年,明太祖下令

(1)原因:宰相制度防碍了皇权的集中,吸取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

(2)影响:皇权兼并相权,加强了专制皇权;使皇帝本人的工作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内阁的形成。

2. 内阁形成   

(1)形成:明成祖时,选拔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

(2)性质:皇帝的常设秘书咨询机构。

(3)职责:掌握票拟权(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3. 宦官专权   

明朝中后期。表现:宦官获得批红权,负责提督东厂和锦衣卫。

4. 实行八股取士

特点:从四书五经内命题,文章分为八个部分,不允许发表个人见解。


二  海上交通和沿海形势    

讲了三件大事:

1. 郑和下西洋   西洋,是指今天的印度洋。

(1)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2)概况:1405—1433年,七次远航海外,先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3)特点:规模大,历时久,航程远,时间早。

(4)评价:是世界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友好往来;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以致后来未能持续。

有人对郑和下西洋与西方航海的比较:西方一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中国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2. 戚继光抗倭   倭寇,包括日本海盗及东南沿海的走私大商人。

(1)背景:a. 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断骚扰我国东南沿海;b. 明朝中期,朝廷实行海禁政策,民间海上走私与倭寇勾结,为害东南沿海。

(2)平定原因:戚继光等人的长期斗争;朝廷逐渐放松海禁政策。

2.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1)背景: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不断向东方侵略。

(2)表现:1553年,葡萄牙人获得濠镜澳(今称澳门)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侵略台湾。


三  内陆边疆和明清易代

 1. 蒙古   有战有和,先战后和

(1)蒙古分裂为瓦剌、鞑靼两部。明朝为防他们南下,重新修筑了长城。

秦朝修长城,为防匈奴; 隋朝修长城,为防突厥; 明朝修长城,为防蒙古。

(2)瓦剌入侵,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虏。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

(3)1571年,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往来。

2. 西藏   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通过册封、设置机构进行管辖。

3. 东北    明朝前期归奴儿干都司管辖。 

记住三个年代:

(1)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立后金。

(2)1636年,皇太极称帝,该国号为清。

(3)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多尔衮率清军入关,迁都北京。

清朝逐步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编者说

该资源由张伸虎老师授权高中历史教研平台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高中历史教研公众平台感谢作者倾情奉献。

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发表看法和见解,我们也将及时精选留言后再次分享。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往期回顾


●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 第3讲: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 第4讲: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 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 第6讲: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第7讲: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第8讲:三国至五代的文化

● 第9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 第10讲:辽夏金元的统治

● 第11讲: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 第12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  特别提醒:自2019年5月8日起,我们将不定时关闭部分往期资源,以减轻服务器过载负担。预计每次推送资源将保留下载权限一周左右。请及时关注平台推送资源,及时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