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20凌晨,我国西部地区史上最大空域调整正式实施,3000公里空中大通道成型!

通航圈 2021-05-30
5月20日凌晨3时,围绕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成都地区空域结构调整方案正式实施,由此涉及的重大空域调整、重大飞行程序调整和航路航线走向调整等重要航行资料共同正式启用。此次空域调整方案实施,涉及西南、中南、西北等三个地区空管局,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陕西、重庆七省市,共调整航路航线83条、新辟等待航线18条,调整了146条进离场飞行方法,共有27个民航机场的飞行程序进行了调整,调整班机航线城市对超2000条,对京昆、广兰大通道进一步优化贯通沪蓉大通道有效串联起西藏、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机场群,成都进近管制区面积扩大到4.26万平方公里,为现行成都进近管制区的两倍,形成了全新的空域运行环境——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空域调整


成都地区空域结构调整

成都地区配套空域调整是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方案按照单向运行理念,对标成都天府机场投运需求,在充分总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配套空域方案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成渝及周边地区空域使用实际,以全国“10+3”空中骨干大通道建设规划为引领,实施B213等东西方向航路的平行化改造,对京昆、广兰大通道进一步优化,打造多条单向航线集群打通外部循环,畅通内部循环,整体形成了成渝地区“四纵两横”的骨干航路网体系,努力建立与成都、重庆等国际航空枢纽相匹配的空域格局,助力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此次空域调整以成都“两场一体”空域需求为重点,统筹成都及周边地区空域用户需求,以成都地区空域结构显著优化、与外围航路衔接更加顺畅、运行效率显著提升为目标,有效整合空域资源,提升空域容量和运行保障能力,服务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此次空域调整涉及西南、中南、西北等3个地区空管局,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陕西、重庆七省市,共调整航路航线83条、新辟等待航线18条,调整了146条进离场飞行方法,共有27个民航机场的飞行程序进行了调整,调整班机航线城市对超2000条

沪蓉大通道与成都地区空域调整同步实施

沪蓉大通道是此次成都地区外围空域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成都地区空域调整方案正式实施,沪蓉大通道同步贯通。该通道抓住成渝地区东向的空域短板问题,通过对B213航路的平行化改造,打通成渝地区往返华东地区的单向空中大通道,有效提升航路通行能力和空中交通服务品质。

同时,沪蓉大通道还与2018年开通的成拉复线无缝衔接,形成了东西长约3000公里的单向平行航线有效串联起西藏、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机场群,是贯通我国东西部地区的重要空中通道,今后长三角地区往返拉萨机场的航班将全程单向运行


成都进近管制区空域调整

成都天府机场开航后,成都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枢纽机场的城市。5月20日零时正式生效的成都进近管制区面积扩大到4.26万平方公里,为现行成都进近管制区的两倍南北长约275公里,东西宽约235公里,进离港点由8个增加到16个,进近管制区内飞行程序将达到226条,形成了“八进八出”运行模式服务于区内6条跑道(双流2条、天府3条、绵阳1条)运行,进出成都进近区域的飞行将全部实现分离运行,航空器上升下降将更加安全、顺畅,燃油经济性也将大幅提高,空中交通运行品质将进一步提升。


到2025年,成都天府和双流国际机场将达到年1亿旅客吞吐量和70万起降架次,成都进近管制区将成为全国最繁忙的进近管制区之一。管辖空域范围大、运行环境复杂、航班量大,是成都进近管制区最显著的特点。作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最重要的空管配套工程之一,成都新终端管制中心已于4月16日正式启用,对进近管制区内的各民航运输机场实施统一放行和管制指挥,能够更好的发挥协同优势,减少移交环节,提高运行效率。

成渝地区战略和交通地位持续跃升,党中央明确提出,作为国家战略,要将成渝地区打造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的重要一极,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大举措。2020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也将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纳入了国家综合交通网规划布局深化国家空管体制改革!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此前召开的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调研座谈会上表示,打造成渝地区世界级机场群是民航主动服务、落实国家战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新时期民航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国家战略全局。成渝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需要功能完善、体系完整的机场群的支撑。积极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机场群实现协调联动发展,我国机场网络布局将更加均衡,整个航空运输网络结构也将得到质的提升,这对我国乃至亚太、全球航空运输格局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冯局长还在会上透露,目前,成渝两省市机场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交叉持股,强化机场协同运营。民航局将支持鼓励两地机场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成渝地区特色的运行协调与融合发展机制,为推进机场群建设提供机制保证(见前文:世界级机场群!重庆机场集团和四川机场集团将交叉持股,成渝四大机场将强化协同运营)。
过着力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进一步强化成渝地区民航产业的战略承载能力根据规划,将力争2035年实现成都国际航空枢纽1.6亿人次和重庆国际航空枢纽1.2亿人次的吞吐量目标。

据民航局空管局介绍,此次成都地区空域调整,以民航“10+3”空中大通道规划建设为基础,以成渝地区民航发展需求为目标,通过扩展成都进近范围、增加进离港点、衔接外围航路航线、优化现有京昆和广兰大通道、构建沪蓉拉大通道以及全面梳理班机航线走向,形成全新的成渝地区空域结构,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顺利投运,成渝机场群和城市群建设提供基础和先决条件,打造良好的空域环境。对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次空域调整也将对四川现有的低空协同管理试点空域带来影响。但不破不立,四川省低空空域开放本身也在改革中前进,原来的空域是“全域隔离运行”的环境下的空中“管道”。如果飞行仅限于这些“管道”,“飞得起来,但飞不出去”,既难以满足飞行爱好者的需求,也无法激发出巨大的市场潜力,通用航空也很难形成有规模的产业。而此次空域调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如果运用得当,或许能抓住机遇拓宽、打通“管道”,从而做到“连点成片”,“连线成网”,让包括私人飞机在内的通用航空飞行飞得更自由、飞得更远,从而带动从制造到消费的整个通用航空产业链条的蓬勃发展

来源:民航局空管局官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民航网及网络;通航圈综合编辑。

来源:民航局空管局官网、中国政府网、中国民航网及网络;通航圈综合编辑。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