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会聚焦|成都:选择大于努力!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加速打造“西部低空中心”

通航圈 2024-04-05
2024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在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公布。报告中 “低空经济”成为一个重要关注焦点。报告明确指出:用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成果,激活通用航空、工业无人机等产业优势,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
放眼全球,低空经济的重要性快速凸显。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预测显示:到2030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达550亿美元,2040年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2050年市场规模达9万亿美元。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潜力巨大。
两会期间,成都市政协委员热议“低空经济”,纷纷为成都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言献策。
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无人机协会副会长、携恩科技董事长刘洋在做客“两会云客厅”时谈到:“选择大于努力。创新创业一定要找一座有基础、聚人才、懂产业,同时也与幸福美好生活平衡的一座城市。
而成都航空产业链健全、细分领域领先、创新人才汇集、航空保障服务全面、功能载体充足,产业优势资源富集,是在低空领域干事创业的理想之城。这也是携恩科技选择成都,根植于此并快速发展成长的重要原因。
成都有基础。成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航空航天工业基础,在发展壮大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产业的背景下,在几大航空航天头部企业的引领下,成都汇聚大量优秀的航空人才。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手段的支持,造好工业型无人机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配套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下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才是让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保障和关键。
成都“懂”产业。成都是一座很懂航空产业的城市,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四川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低空经济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成都也在加速航空产业发展。(全文发布!2024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有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一起上,布局发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成都给场景。2021年成都把工业级无人机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匹配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对口政策,助力低空经济建立产业链,建强生态圈。城市发展与企业成长同频共振,以“智慧蓉城”为牵引多领域深化应用场景,帮助成都低空企业加快走向全国市场。
刘洋建议成都市级层面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全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负责项目谋划、资金争取、政策制定等工作,促进工业无人机、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装备制造等产业协同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卫星互联网等技术在低空经济各场景的应用。同时,引入专业运营公司以开放真高300米以下G类、W类非限制类空域或简易审批流程为试点,建立科学的地方预审机制,低空载人出行、物流配送两个刚需、高频次、高价值场景为精准切口各建设一条航线,探索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小可行性场景
特别是要聚焦eVTOL抢占价值链高地,充分发挥成都产业禀赋优势,重点支持大型无人机企业,特别是eVTOL载人飞行器企业的快速做优做强

成都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低碳与产业发展专委会秘书长苟义昌谈到,“首先要对成都市低空经济四大部分的现状进行摸底调研,绘制出低空经济全周期产业全景图谱。”苟义昌表示,心中有“谱”,才能干好“活路”。

苟义昌建议,应明确成都市低空经济产业建圈强链路线图,如引进培植龙头企业等,对链圈短板部分有目的引进培育。在市场开拓方面,应在现有商业综合体、公园、体育场馆打造低空经济场景鼓励在新建楼盘、学校、医院规划直升机临时起降点,满足低空飞行器起降、备降。同时,利用5G通信、北斗定位导航、ADS基站等天地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城市低空通信网络,保障低空飞行通信数据互联互通
成都市政协委员、民革金牛区总支副主委、金牛区统计局局长郝洁谈到,“成都已经初步具备低空经济生态圈、产业链的发展基础。成都的工业无人机产业已处于全国前茅,大型无人机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上市公司中航无人机是国内大型无人机龙头企业,此外,还有纵横股份、时代星光、民航二所、中移动成都研究院等一系列无人机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和一大批上下游企业。”
郝洁分析,从区域发展来看,高新区在2023年初发布了《发展工业无人机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沃飞长空研发的eVTOL(垂直起降飞行器)完成首飞大鹏无人机制造基地落地天新;青羊区拥有132、611等航空链主企业,已经聚集航空上下游企业181家,航空配套产业集群跻身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金牛区的腾盾科技有限公司是行业内鲜有的飞行器主机研制企业,主要从事以高端无人飞行器为代表的智能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与全价值链经营,拥有完整的无人机系统研制体系和大型无人机正向设计和综合集成能力。从基础设施和配套环境来看,四川省无人机创新中心落户青羊2023年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中心、中卫协西南中心入驻金牛,并超前规划布局6G产业园等。
郝洁在调研中还发现,早在2023年9月,安徽芜湖已经出台《芜湖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今年初,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并已于2月1日起实施。数据显示,深圳已经开放了83条无人机航线,无人机带着货物随便飞,综合应用飞行量达到了约30万架次。
郝洁建议,围绕低空经济发展图谱,梳理全市各区域低空经济企业及行业分类,整合全市低空经济资源争取低空空域无人机航线;加快起降点、导航、气象、能源、数据配套供给

成都市政协委员、尤尼泰(四川)税务师事务所合伙人郑翔注意到,《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将推动空天利用,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他建议,应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开设低空经济产业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

成都作为航空航天产业强市、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产业基础雄厚、培育了一批行业链主,特别是在通航和工业无人机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比较优势将低空经济纳入全市发展的主攻点,有利于抢占万亿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将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由“平面”向“立体”生长,实现空间经济承载的全能开发利用

PS:因微信平台推荐机制调整,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延伸阅读
需要进入通航圈交流群的朋友,
关注本公众号后,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入群。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平台综合编辑文章,转载本文请在作者处注明为通航圈,并在文首醒目位置注明“来源:通航圈(微信ID:tonghangquan)”,文末放通航圈二维码,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publicvoice@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约稿、圈内人士投稿
邮箱:publicvoice@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