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涨价易,传导难——4月物价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梁中华、应镓娴 梁中华宏观研究 2022-01-23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概 要 ·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4月通胀数据,CPI同比续升至0.9%,符合Wind一致预期,PPI同比则大幅上行至6.8%,超过预期的6.2%。尽管上游原材料领域涨价较多,但向中下游的传导力度其实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终端消费需求的疲弱。尤其是截至1季度末,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距离疫情之前的增长,还相去甚远。在经济结构分化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大概率不会总量收紧,加息和降息概率都较低,而更多是通过定向紧信用来控制过热的领域。



1

涨价易,传导难PPI继续迅速上行,且涨幅略超预期。4月PPI同比录得6.8%,创出2017年11月以来的新高,其中存在一定的基数效应。不过,从环比看,4月PPI环涨0.9%,虽较上月涨幅1.6%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水平。分行业看,本月工业品涨价的结构较此前有所不同。前两月,原油、化工以及有色相关产业在各行业中涨幅最为领先,而4月的涨价驱动力呈现出“黑色/煤炭>有色>化工/原油”的特点。究其原因,相比于有色、原油这类全球定价的品种,黑色金属以及煤炭的价格受到国内供需的影响更大,也就意味着在近期PPI上涨中,国内的影响已明显超过海外。具体看国内,从钢材成交、地产销售等数据来看,需求端相对稳定,但环保等因素对供给端的压制或压制的预期,是推动PPI迅速上行的主因。但是在终端消费需求较弱的背景下,上游原材料涨价对下游的传导并不顺畅。4月PPI生活资料分项延续上月的涨价趋势,其中耐用消费品环比再创新高,一般日用品和衣着类的涨幅也明显超出季节性。但相比生产资料9.1%的同比增速,生活资料同比仅实现0.3%的增长,两者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对中下游行业的盈利形成进一步冲击。同样的,涨价的传导效应也带动了近两月非食品CPI,包括核心CPI的小幅修复,但其涨幅也明显落后。
上下游价格传导不畅,根本原因在于本轮经济恢复不“均衡”,结构分化较大。经济总量回归正常,主要是房地产和出口拉动,而国内终端消费仍是本轮经济复苏的薄弱环节。例如剔除基数影响后,2021年3月社零消费增速为4.6%,与去年12月持平,距离疫情之前的8%附近的增长,还有较大距离。再比如,观察五一假期的消费数据,绝对水平有改善,但增长仍然没有回到疫情之前的轨道(见报告《“人山人海”:五一消费怎么样?》)。消费偏弱,一方面是因为疫情依然存在,人口流动难以回归正常,消费的正常需要等待疫苗的接种完成。另一方面,疫情对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就业和收入冲击依然较大,例如,截至3月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为1.7405亿,仍低于2019年末的1.7425亿;去年四季度GDP增速正常了,但居民收入增速较疫情前还相距甚远。此外,服务业也在修复,但幅度仍较小。4月CPI同比增长0.9%,其中食品价格是明显拖累项(-0.7%),而非食品CPI为主要驱动力,同比上升1.3%。随着疫情管控的逐步放松,国内的消费,尤其是服务业消费边际回暖,4月服务CPI环比增长0.4%,为近年同期的涨幅高位,也驱动了核心CPI的修复。但目前核心CPI同比仅回升至0.7%,较疫情之前约2%左右的增速相差仍大。往前看,整体消费的回升力度预计较为温和。
分化的经济,分化的通胀。5月以来,钢材价格迅速飙升,动力末煤价格涨幅也接近10%,工业品,尤其是黑色金属、煤炭迅速涨价的趋势仍在延续。如果不出现明显转向,加上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预计5月PPI同比将再创出新高。而终端消费需求的恢复则偏慢,导致经济结构分化增大。在这种经济和通胀结构分化较大的情况下,总量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并不大。近期银行间资金市场反而相对宽松,今年加息和降息概率都不大。针对局部的涨价,未来政策更多或是对偏热的一些领域进行定向紧信用,以及对压缩供给端的相关政策做一些平衡。

-------------------------
近期数据点评:
出口为何有韧性?(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环比继续走低 ——4月全国PMI数据解读 (海通宏观 梁中华、宋潇)

史上最快复苏——美国一季度GDP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缩减QE的触发条件是什么?——美联储4月议息会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利润增速高位略降 ——3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宋潇、侯欢)

维持宽松,加快购债 ——欧央行4月议息会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收支放缓,基建降温 ——2021年3月财政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宋潇、侯欢)
出口有放缓,进口有支撑——2021年3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
稳杠杆:从“不急”到“转弯”——3月金融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供给压缩下的结构通胀——2021年3月物价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应镓娴)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官方订阅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