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钱穆先生:佛教中国化,即是佛教人生化

錢穆先生 文字研究 2021-10-27

錢穆先生


再论佛教,自有禅宗,而佛教中国化,亦即是佛教而人生化了。山门寺院之内,渐渐增添进常俗之人生化,而亦成为一片诗境。有人问佛法在哪里,和尚指点他说:“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那些都是有生命的,佛法便都在那生命里。……还有人问和尚佛法,和尚反问“庐陵米作什么价”,如是便讲到农业人生。没有农业,没有米,何来有佛。如是般的讲佛法,真是讲得活泼透脱之极。

 

——《中国文化丛谈》

 

佛学亦有新蜕变。教养精神,逐渐中国化;而佛法重心,亦逐步南移。

 

南北朝佛学,北尚禅行,南重义解。周武毁法,北方禅宗亦避而至南。所谓“佛学中国化”运动,亦至是始成熟。其后禅学崛兴,则全以南方为策源地。

 

举其要者,则有天台、华严、禅宗三家。

 

今若以魏晋南北朝佛学为“传译吸收期”,则隋唐佛学应为“融通蜕化期”。

 

佛法在中国,应可分三时期。初为“小乘时期”,以轮回果报福德罪孽观念为主,与中国俗间符箓祭祀阴阳巫道,专务个人私期求者相依附,此第一期也。自道安、鸠摩罗什以下,宏阐大乘。先为“空宗”,(此始印度龙树。罗什来中国,尽译三论。至隋代嘉祥大师吉藏,而南地三论宗于以大成。)次及“有宗”,(此始印度无著、世亲兄弟。此宗之盛行于中国较迟,直至玄奘西行,受法戒贤,归而传之窥基,而此宗始大盛。是名法相宗,亦名唯识宗。其入中国,亦称慈恩宗,以窥基住慈恩寺也。然此宗大盛,固在唐初,而唯识经典之传译,则已先而有之矣。)是为“大乘时期”。时则以世界虚实、名相有无之哲理玄辩为主,与中国庄老玄言相会通,此为第二时期。若台、贤、禅诸宗之创兴,则为第三时期。其一切义理,虽从空、有两宗出,而精神意趣、轻重先後之间,则不尽与印度之空、有两宗同。今若以小乘佛法为宗教,大乘佛法为哲学,则中国台、贤、禅诸家特重自我教育与人生修养。小乘偏教、偏信,大乘偏理、偏悟,中国台、贤、禅诸宗则偏行、偏证。是其蜕变处也。故必有台、贤、禅三家兴,而后印度佛法乃始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洽、相和会。

 

而尤以禅宗之奋起,为能一新佛门法义,尽泯世、出世之别,而佛教精神乃以大变。

 

禅宗自称“教外别传”,不著言语,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见性成佛。而其后推演愈深,乃至无佛可成,无法可得,无烦恼可除,无涅槃可住;无真无俗,本分为人,呵佛骂祖,得大解脱;如是则世、出世之界划尽泯,佛氏“慈悲”乃与儒家之“仁”,同以一心为应世之宗师。故论绾合佛义于中国传统之大群心教者,其功必归於禅宗也。


——《国史大纲》



◆相關閱覽


◆钱穆先生:中国文字不代表语言而控制着语(方)言

钱穆先生:文化中之语言与文字

◆钱穆先生:谈甲骨文字

◆钱穆先生: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

◆钱穆先生: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论丛再序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概观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序  叶龙教授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序二  陈志诚教授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的起源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结论

◆钱穆先生:无师自通中国文言自修读本之编辑计划书

◆钱穆先生:唐代考试为何重诗赋?

◆钱穆先生:孔子诞辰纪念讲词

◆钱穆先生:教育的第一任务

◆钱穆先生: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

錢穆先生:国内人则倡言全盘西化,却未注意到丁龙

◆钱穆先生:究竟中国文化最要处在哪里?

◆钱穆先生: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节选)

◆钱穆先生:不该单凭物质衡量人生

◆钱穆先生:由“耶诞节”说起

◆钱穆先生:中国人极重冬至

◆钱穆先生:我坚信我们的民族,还有其更伟大光明的前途

錢穆先生爲何字賓四?


◆余英时先生:寿钱宾四师九十

◆余英时先生:《国史大纲》发微——从内在结构到外在影响

◆余英时先生:理学传统在清代并没有忽然失踪

◆余英时先生《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目录

◆余英时先生《论戴震与章学诚》目次


百集动画巨制《孔子》、漕溪堂整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