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铭:“九”字源新说

張銘 文字研究 2021-12-30

“九”字源新說


張銘

(揚州職業大學 江蘇揚州 225009)


摘  要:甲骨文字“九”的字源取像是北斗九星(含天輔星、天弼星)連線之形。九的字意是指事,它“視而可察,識而可見”,九顆星星,昭示數字之九!九的字形是象形,它“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取象於北斗星座。在甲骨文字中,“九”與“肘”兩字形狀相似,以致長期誤以爲“九”是“肘”的初形。


關鍵字:九;字源;北斗九星;肘;斗


中圖分類號:H122    文獻標識碼:A


一、“九”的字源舊說總覽與評議


1.《說文解字》系列之說


1)許慎《說文解字》:【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

評議:許慎對“九”的解說,有三個關鍵字:陽、變、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後來的研究者多以《易經》的“用九”之說來理解“陽”與“變”。他們重點關注了“屈曲究盡之形”,對它進行了各種猜測,比如曲肘之形、彎句(勾)之形、龍尾之形。我們以爲,許慎的解說是天才而正確的。但是,他沒有詳盡說明“其”指代的是什麼物象,以致後人產生各種猜測和誤解。


茲將徐鍇《說文解字繫傳》的觀點和清代《說文解字》四大家的觀點摘錄並簡評如下:


2)徐鍇《說文解字繫傳》:臣鍇曰:初畫起於東。東,陽氣之始,屈曲究極,終歸西北,此乾位,陽所歸。

評議:徐氏沒有說明“九”的字源取象,只是從字的書寫筆劃特徵,來解說“陽”與“屈曲究盡之形”。


3)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九】陽之變也。《列子》、《春秋繁露》、《白虎通》、《廣雅》皆云:九、究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許書多作詰詘。此云屈曲。恐後人改之。

4)桂馥《說文解字義證》:【九】陽之變也者,《易·乾卦·初九》《正義》云:老陰老陽皆變。……象其屈曲究盡之形者,九究,聲相近。《廣雅》:九,究也。《白虎通·禮樂篇》:九之爲言,究也。

5)王筠《說文句讀》:“【九】昜之變也。”《易·乾卦·初九》《正義》云:老陰老陽皆變。《周易》以變者爲占。所以老陽數九;老陰數六者,以揲蓍之數。九過揲,則得老陽,六過揲,則得老陰。“象其屈曲究盡之形。”屈曲,當作詰詘。

6)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九】陽之變也。象其屈曲究盡之形。按究盡者,聲訓之法。屈曲有形,究盡豈有形乎?古人造字以紀數,起於一,極於九,皆指事也。二三四,爲積畫。餘皆變化其體,無形可象,亦無意可會。於六書,則指事云爾。

評議:清代《說文解字》四大家,似乎都沒有關注字源和字本意研究,而是對《說文解字》之文本進行音韻和訓詁的研究。他們和許慎一樣,所依據的字形,主要是小篆。


在發現甲骨文字之後,對於“九”的小篆字形,楊樹達《文字形意學》明確指出:“篆文稍失其真”。九的小篆與甲骨文和金文,見圖1所示。所以我們要研究字源,還得上溯到甲骨文和金文。

圖1 九字小篆與甲骨文和金文


2. 甲骨文字系列之說


1)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九】:象臂肘形,本肘字,借音作九。

隨後,《新編甲骨文字典》羅列《合集》一三六七七之“疾九”和《合集》一一○一八之“王九惟有蚩”爲肘之證。

評議:兩片甲骨的例證正是“曲肘說”的源頭。只是借“肘”之音而作“九”,其數字意義沒有說明。它在某種意義上完全歪曲了九的數字本意。



2)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九】:象曲句之形。句字古作勾。……勾九古音同,故勾得借爲九,復於勾形上加指示符號而作:          

評議:以“勾”釋“九”,字形與古音韻方面,都可以解說得通。問題是,“曲句(勾)說”沒有給出甲骨文字的應用例證。更關鍵的問題是九的數字意義沒有著落!


關於九的字源,除了屈肘說之外,還有龍尾之說、曲蟲之說等。“龍尾之說”以爲,九的屈曲之形,象屈曲的龍尾巴。詳見參考文獻8,此不贅述。


二、“九”的字源新說


九的字源象形取自北斗九星。附渾象北極星象圖,如圖2橢圓圈部分所示。

圖2 渾象北極星象圖


圖2中的橢圓部分局部放大後,得圖3所示北斗九星圖。北斗星座是周天旋轉的,爲了與甲骨文字字形的“九”相比較,特將原圖順時針旋轉90º。


1.北斗九星公案:在傳統文化中,“北斗七星”和“北斗九星”之爭是一個著名的文史公案。所謂北斗九星,由北斗七星和左輔、右弼二星構成。在古代中國天文書中,北斗九星各有名字,依次爲:天樞星、天璿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開陽星、瑤光星、左輔星、右弼星。左輔星、右弼星又稱爲天輔星和天弼星。

圖3 北斗九星圖


北斗九星,在不同的文境中,還有不同的名稱。它又稱九曜,或稱“九執”。比如在道教文化的紫薇斗數、太一三式中,它們分別稱爲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與洞明、隱元(如圖3 )。洞明、隱元二星就是左輔、右弼二星。現在,北斗以七星著稱,而九星之說式微。這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文史學家們去研究吧,它不是本文的重點。


看到北斗九星圖的連線,我們驚訝地發現,它就是甲骨文字“九”的字形。北斗杓柄部分的那一短橫,可以看作左輔星和右弼星的連線。如果一定要與開陽星相連,那麼金文中的“九”字就更直觀形象,且惟妙惟肖!漢字“九”的構形,是數與形的完美結合——觀其形而知其數。它是“萬物皆數”的又一典型例證。


由於北斗星座是圍繞北極星周天旋轉的,另外,甲骨文字在書寫過程中,多有左右反演的情況。因此,甲骨文字中九的不同字形,我們也能順理成章地得到解釋。九在甲骨文字中的不同字形,見附圖1。


2. 北斗九星之說歷史悠久


我們知道,八索九丘之謎,同樣也是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公案之一。其中,八索之疑,容當另文闡述。關於九丘,現行觀點認爲,九丘是指稱九州。在這裏,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北斗九星而得到什麼啟示呢?它或許與北斗九星之說相關。


在河南鄭州雙槐樹“河洛古國”都邑遺址考古中發現,遺址的9個陶罐,按照北斗九星的位置放置。雙槐樹遺址周邊的青臺遺址也有同樣的發現,遺址東部也有九個陶罐組成的北斗九星圖案。

最近,在三星堆考古發掘中發現,已經探明的八座祭坑,大體呈北斗形地理分佈。尤其是在8號祭坑的考古中,同樣也發現有九堆玉片,按照北斗九星的位置堆放。這是遠古的特殊葬制。這就是說,至少在5000年前,人們就已經發現北斗九星的星象圖案。九丘是用九個陶罐或九堆玉片,它模擬了北斗九星的分佈情況。

在後來的文字創制過程中,由於人們對北斗星的崇拜,因此古聖先賢用這個詰曲的圖形來構成漢字“九”和“斗”,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三、“九”與其它漢字的關係厘定


1.九與斗的正相關


甲骨文字中“斗”的字形,如圖4所示。顯然,斗字也是取象於北斗星座。不過,它的重點關注的是由天樞星、天璿星、天璣星、天權星等四顆星所組成的斗口。《說文解字》:“斗,十升也。象形,有柄。”我們知道,作爲量器的斗,爲了便於提攜,有一些斗會在斗口位置安裝一個橫樑,又稱提梁,或稱喬。較少用斗柄形式,所以許慎特別指明“有柄”。從甲骨文字的字形來看,手柄部位的一小橫畫。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指事符號,它告訴我們,“斗”不需要那個部分。二是象形符號,那一小橫畫就是左輔星和右弼星的連線。它完整地體現了北斗九星的形狀。


九與斗的字形關係是一體二用的關係。斗字,關注的重點是形;九字,關注的重點是數。


古音韻基礎好的讀者,還可以從“九”和“斗”的讀音,找到它們的古音韻關係。這裏不再贅述。


圖4 甲骨文字與金文“斗”字例


2.九與肘的負相關


“九”字,長期被視爲“肘”的初形,這是有原因的。甲骨文字沒有出土之前,人們研究古文字,多根據金文,見圖1所示。那斗柄部分的彎曲情況,確實像手與手臂。另外,九與肘的古音相近,它們相互混淆,事出有因,情有可原。


其實,九,又不必作“肘”解。《莊子·至樂》:“黃軦生乎九猷!”李注蟲名。釋文當爲“久”。按久九,雙聲。《新編甲骨文字典》援引《合集》中的兩例之九,分別可解爲:“疾久”和“王久惟有蚩”。


甲骨文字出土之後,特別是結合北斗九星說,我們以爲,那杓柄部分的彎曲情況,只不過是開陽星、瑤光星、左輔星、右弼星等四星的連線,見圖3。它們似曲肘而非曲肘。


3.九與句(勾)的負相關


將“九”作爲“肘”的初形,古文字學界是有爭議的。於是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又提出“曲句(勾)說”。從字形與字音的角度來說,以“九”爲“句(勾)”都可以通釋。它們之間出現形意交叉,也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九的數字意義卻越來越說不通。


綜上所述,從六書造字的角度來看,九的字意是指事,它“視而可察,識而可見”,九顆星星,昭示數字之九!九的字形是象形,它“畫成其物,隨體詰詘”,取象於北斗星座。《春秋緯·說題辭》:“星之爲言精也。萬物之精,上爲列星。……又曰陽精爲日,日分爲星,故其制字以日生二字爲星。”古人認爲,星是太陽之精。根據這一觀點,許慎對“九”的解說中的三個關鍵字——陽、變、象其屈曲究盡之形,我們可以作如下解說:陽是指星(北斗九星);變是指它的周天旋轉;屈曲究盡之形是指北斗九星的連線之形。


四、九的文化內涵


在傳統文化中,“九”字具有非常厚重的文化含意。這個文化含意之厚重,遠非數字意義之九所能承當,更不是屈曲臂肘之九所能附會。如果我們從北斗九星的角度來重新認識“九”,那麼傳統文化中對九的極度讚賞,以及它所富含的文化意義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同樣,相關典籍中對九的文化闡述也就順理成章了。那是因爲北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它承載著人們對天的崇拜!在某種意義上說,對九的崇拜,也就是對北斗的崇拜,更進一步說,說是對天之崇拜。從下面引述的文句,我們可以窺見一斑。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易·文言傳》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易·文言傳》

在《易經》中,乾爲天。所謂“乾元用九”,實際就是天道之大,是根據北斗九星的旋轉變化來顯示的。《鹖冠子·環流篇》:“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這就是天的運行規則。天行有常,四時有序。觀象授時,天下大治。


九者,氣變之究也。——《易緯·乾鑿度》

究者,終究、極致、根本的意思。北斗九星的指示狀態,是四時氣候與氣運變化的根本。


九者,所以究極中和,爲萬物元也。——《漢書·律曆志上》

這是說,天上的北斗九星,是終極的中庸和諧狀態,它是萬物的本原。


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楚辭·九辨序》

古人以爲奇數爲陽,偶數爲陰。九是奇數,因此它是陽數。甚至我們可以更進一步地解釋爲:九是北斗九星之數。正如前文申述,星爲陽之精。我們以爲,能成爲“道之綱紀”的陽數,只能是北斗九星之九。這裏道,是大道,是天道。正如《管子·五行》所說:“天道以九制。”這是說,天道四時,是以北斗九星的旋轉方位來確定的。


《楚辭·九辨》中的“九辨”二字,前人理解,也是煞費腦筋。歷代注家往往聲稱,這裏的“九”,不表示數字,而是表示由多組樂章組成;“辨”,表示變化、變更。九,僅僅表示多嗎?我們仔細閱讀《九辨》,不難發現,屈原從頭至尾都在感歎時運變化、人事變化,特別是到了最後一章,他直接描述天象變化,出現了朱雀、蒼龍等古代天文所特有的四象名稱。天時的變化,不是直接由北斗指向來顯示的嗎?知道了九的本意,是不是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九辨》呢!


我們分別引用經書、緯書、史書、子書、文集之用“九”例,表明“九”的意義厚重。關於“九”的文化內涵,不是本文的重點,姑且從略。陳寅恪在1935年給沈兼士的信中說:“依照今日訓詁學之標準,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馬敘倫指出:“要瞭解到文字的本源、構成等等,實在是文化的一部分的研究。”我們對以上觀點,非常認同。現在看來,如果我們真的能從字源學意義上將“九”字的本源搞清楚,還“九”的數字本意,厘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舊說,那不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


張銘先生

作者簡介:

張銘(1960-),男,江蘇揚州人,揚州職業大學副教授。聯繫郵箱:yzzhangming@sina.com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12

2.徐鍇.說文解字繫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10

3.方述鑫.甲骨金文字典〔M〕.成都:巴蜀書社,1993.

4.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5

5.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3.1

6.張玉書.康熙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1958.1

7.張子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秘數字:九[J].文史雜誌,2019(4)

8.國光紅.關於伏羲氏的幾個古文字—釋九、龍、辛、崇[J].殷都學刊,2000(1)

9.范克春.神秘的文化符號“九”[J].漢語學習,1996(4)


A new explanation to the etymology of the character “九”


ZHANG Ming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Education,Yangzhou 225009,China)

 

Abstract: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nine" is like the shape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nine stars of the Big Dipper (including the Tian-Fu Star and the Tian-Bi Star). The word meaning of nine is a matter, it "see and can be observed, knowledge and visible", nine stars, the number of nine! The glyph of nine is pictographic, which "paints as it is and composes as it goes", taking its image from the constellation of the Big Dipper. I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he character "nine" is similar to the character "elbow" in shape, so for a long time it was mistakenly believed that "nine" is the initial form of "elbow".


Keyword: 九;etymology;Beidou nine star;elbow;bucket


【相關閱覽】


否定西方語言學文字觀,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綫上會議公告

张朋朋先生:“文字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读德里达的《论文字学》


王文元:“繁体字”与简化字

《国语活用辞典》《辞源》对“文字”的解释

唐晓敏:传统语文教学的“篇章识字法”

仇惟己?仇惟巳!

車琳:簡述法國漢學家沙畹的秦碑銘研究

鄧琳:美國漢學家狄百瑞論中國文明的價值

王明珂:誰是羌人——華夏邊緣的漂移

李继雄:彝族毕摩及毕摩文化概述——以罗婺文献为例

文字作品:褚遂良【千字文】

文字作品:王福厂寿祺维季

《劍橋詞典》2021年度word:perseverance

《韋氏詞典》2021年度word:vaccine

《牛津英語詞典》2021年度word:vax

錢穆:王安石改革的當時得失與後世影響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一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二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三期

【文字研究】第三卷第四期

【文字研究】第四卷第一期

【文字研究】第四卷第二期

【文字研究】第四卷第三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