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永春:胡耀邦废止“二简字”

馬永春 文字研究 2021-12-30

馬永春:胡耀邦廢止「二簡字」

马永春:胡耀邦废止「二简字」


1977年12月20日,《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公布


1972年春节刚过,回北京探亲的叶籁士就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再回到宁夏平罗的五七干校,继续接受劳动改造。这时郭沫若找上门来,告诉他不必再去宁夏了,周总理已经给他安排了任务。于是,叶籁士的干校生涯得以提前结束。


一简字的继续


叶籁士所接到的任务,正是制定被称为“二简字”的简化字。


196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称“文改会”)编印《简化字总表》,这个总表收录了2235个简化汉字,这就是目前在中国通行的规范汉字的来源。1964年总表出台时,人们并没有“一简”、“二简”的概念。那时参与制定简化字的专家学者们以及国家领导,都认为汉字简化工作只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还应继续努力。因此,负责文字改革工作的文改会依然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



但两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改会也像其他国家机关一样受到冲击,多数专家学者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发配各地,办公地点也被挪作他用。正是这一次的中断,文改出现了前后两个阶段,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一简”、“二简”之分。


1971年,林彪坠机后,国内的秩序有所好转,许多中断的工作也得以恢复,文字改革工作就在其中。


就对文字改革的热情来说,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不比语言学家和文化名人们低。“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态度为恢复文改铺平了道路。



周恩来指定的具体负责人就是叶籁士。这时,原先的文改会主任吴玉章已于1966年去世,副主任胡愈之依然饱受冲击。这二人加上叶籁士是原来文改会的三架马车,文改会的许多工作都是先由三人一起商议,然后再向周恩来或具体负责领导的胡乔木汇报请示,最后由叶籁士负责组织贯彻落实。叶籁士自1952年进入文改会的前身——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以后,几乎全程参与中国文字改革工作,熟悉“一简字”的方方面面,选他重新组织文改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叶籁士有着新文化运动以来普遍存在于知识分子身上的理想主义精神。他原名包叔元,17岁留学日本时就参加了日本的左翼世界语运动。他改名叶籁士正是用了世界语JELEZO的读音,是铁的意思。回国后,叶继续投入世界语运动,同时又积极宣传改革汉字,投身汉字拼音化运动。



那时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认为,汉字是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民族复兴的绊脚石,要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就必须像西方一样实行拼音化文字,而简化汉字和推行汉语拼音就是过渡。这种浪漫的理想主义情结鼓舞着叶籁士,让他为汉字的拼音化奋斗了终身。


文改恢复上下同心


然而,展现在叶籁士前面的是一个烂摊子。机构没有了,办公场所没有了,阵容也大为缩水——只有七个匆匆从各地调回来的人。


于是,他们先在中科院下面设了一个文字改革办公室。后来由郭沫若出面,要回了文革前的办公场所——朝内小街的一栋五层楼。第二年,经周恩来批示,文字改革办公室恢复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名称。



【相關閱覽】


袁晓园:论“识繁写简”与“文字改革”——答吕叔湘等先生

郁離:從教育學等角度談“一簡字”

武和平、李乐:走出汉字“繁难”“落后”两大误区(节选)

唐翼明:漢字簡化是瞎折騰

杜車別:漢字“简化”確實是錯誤的

王文元:“繁体字”与简化字


张朋朋先生:从理论上彻底否定文字改革的总方针——评江枫先生的「拼形表意」文字观

朱曼华:汉字文化必将走向世界

董破晓:汉字会拖四化的后腿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