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法学》2020年第1期要目
【法学研究】
1.非集体成员继承农村房屋引发的权利冲突及其化解
齐恩平;孙一君(5)
2.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
石小娟(11)
3.民事正当防卫制度的去“僵尸化”与理论纠偏
——以民刑关系为视角
沃耘;关秀平(16)
【法律实施论坛】
4.黑名单制度的渊源、价值与适用
陈婉玲;毕春颖(24)
5.我国应对经济制裁的反制法律机制
袁达松;苏航(32)
6.意大利劳动法治的现代特征及启示
刘光华;曾艳(39)
【刑事法学】
7.犯罪被害人视角下网络套路贷的预防与治理
刘晓梅;刘佳琪(46)
8.恢复性司法对我国校园欺凌的应对
帅红兰;刘建宏(53)
9.抽象危险犯处罚范围的司法限制
相吉江(62)
10.聚专家智慧 探索犯罪防控规律
——2019中国犯罪防控20人论坛综述
张荆(68)
【京津沪渝法治论坛】
1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机制
俞风雷(85)
12.“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法律路径探析
潘晓滨;王梓荧(91)
13.组织行为学视阈下独任检察官办案组织的完善
杨蕊(98)
【司法理论与实践】
14.涉众型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研究及预防对策
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106)
【法学研究】
1.非集体成员继承农村房屋引发的权利冲突及其化解
作者:齐恩平;孙一君(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非集体成员继承农村房屋引发了非集体成员的继承权和集体成员的宅基地使用权之间的冲突,如何在继续保证集体成员的宅基地使用权的福利性质的基础上,不损害非集体成员的继承权,是化解非集体成员继承农村房屋所引发的权利冲突的关键所在。在新的时期,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功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宅基地使用权财产权属性凸显,其福利性质应得以一定程度的弱化,为非集体成员的继承权做出让步,允许非集体成员因继承农村房屋而成为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同时,应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申请机制,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有偿和有期限使用相结合的机制,并有效防范宅基地的闲置。
关键词:非集体成员;继承权;宅基地使用权
2.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
作者:石小娟(河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内容提要:从北京时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COVID-19)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2月28日将疫情调到“非常高”,再到今天在全球的蔓延,意大利全国限制人员流动、纽约股市、油价大幅下跌。毫无疑问,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已经从中国扩展到世界。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的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的。面对此疫情,进出口企业应当分阶段、分区域,通过商业方法到法律手段的运用,应对疫情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的维护利益。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PHEIC;进出口企业;应对措施
3.民事正当防卫制度的去“僵尸化”与理论纠偏
——以民刑关系为视角
作者:沃耘;关秀平(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正当防卫制度作为民法和刑法的共有制度。梳理司法实践中发现民事正当防卫制度面临“僵尸化”的困境,理论上又陷入“照搬刑法”的误区。民事正当防卫的概念界定应与刑法相区分,强调其权利保护的内涵,本质则属于来源于自然权利且经法律予以确认的一种紧急性权利。民刑关系视角下正当防卫制度在假想防卫、无限防卫权、过剩防卫等特殊规则下有融合亦有分离。在此基础上,实现民事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实践适用上的“去僵尸化”,将民事正当防卫制度的对象、客体、行为范围予以类型化;对民事正当防卫制度的时间、限度等条件在利益衡量原则下予以细化。
关键词:民事正当防卫;合法性标准;利益衡量
【法律实施论坛】
4.黑名单制度的渊源、价值与适用
作者:陈婉玲;毕春颖(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内容提要:“黑名单”作为社会生活领域的负面表达,经历由社会化手段向制度化手段发展的过程。目前,“黑名单制度”作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建设诚信社会与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和制度保障,但该制度实施效果不孚众望,行政与司法二元并用之制度设计不周,其根源在于源流梳理和价值把握的缺失。追根溯源,厘清黑名单制度的发展阶段,把握其价值的独特表现,审视我国黑名单制度适用现状,重塑“黑名单制度”适用的政府与市场合作机制,扩展规制路径与惩戒手段,加强社会评价与信用体系的协同安排,不仅可以对黑名单制度的精准适用进行指引,发挥黑名单制度的最大效用,更可以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黑名单制度;渊源;价值;适用
5.我国应对经济制裁的反制法律机制
作者:袁达松;苏航(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制裁与反制已实质内化为国家经济主权下的自主权力。鉴于经济制裁已成为世界各国处理利益关系的常用手段,构建我国完备的应对经济制裁的反制法律制度既可以防患于未然,让潜在的贸易对手意识到挑起贸易纷争的代价,也可以对发生的贸易争端依法进行化解降温。剖析了美国的域外管辖权、分级经济制裁、经济制裁执行机制等经济制裁法律制度,并从主权平等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和比例原则的角度探讨了国与国之间经济制裁与反制的法律机理。为了维护国家经济主权和安全,我国应推进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制裁与反制法律制度,扩充经济制裁与反制的法律和政策工具箱,以法治防范和化解不正当经济制裁。
关键词:经济制裁;反制;经济安全;法律机制
6.意大利劳动法治的现代特征及启示
作者:刘光华;曾艳(兰州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意大利劳动法制度独具国家风格,并且与意大利工会运动的发展同频共振。法西斯时期“职团制”的建立,曾一度使工会活动陷于停滞。二战后工会组织的重生,又对意大利劳动法治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在简要梳理意大利劳动法治的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基于比较法视角,对意大利和中国劳动立法、劳动法律的遵从、劳动执法及劳动司法等劳动法治主要环节进行了实务研读,尤其是对意大利工会的独特法治角色进行了聚焦透析。在凸显意大利现代劳动法治国别特征的同时,意欲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描画勾勒出意大利现代劳动法治基本环境及其前沿问题。
关键词:意大利;劳动法;工会;行业协会;企业家协会
【刑事法学】
7.犯罪被害人视角下网络套路贷的预防与治理
作者:刘晓梅;刘佳琪(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近年来,“套路贷”借助网络大肆传播,全国范围内发案数量以及受害人数急剧上升。立足于犯罪人角度的传统犯罪预防思路逐渐暴漏出其局限性与滞后性,从被害人学角度切入,深入分析网络套路贷中被害人群特征以及网络套路贷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互动关系。提出防控网络套路贷的五点建议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为出发点,建立互联网大数据行业合规监管体系;提高公民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降低网络套路贷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明确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监督义务,防止网络套路贷广告等违法信息传播,阻断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互动机会;将互联网金融科技知识教育应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在校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降低高被害风险人群的被害性;丰富合法民间信贷种类,降低个人借款门槛。
关键词:网络套路贷;被害人分析;互动模式;被害预防
8.恢复性司法对我国校园欺凌的应对
作者:帅红兰;刘建宏(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内容提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有关该问题的规制与解决刻不容缓。因此,学界做出了相应的回应,提出了公权力强力干预和不干预这两种方案。但笔者认为,当前减少校园欺凌的有效途径应当是采用“恢复性司法”的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报复性司法模式,恢复性司法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修复损害。自20世纪末以来,恢复性司法已在西方多个国家的学前班、小学、中学等学校成功施行,其不仅有助于偏差青少年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改过,进而回归校园、家庭和社会,同时也可以帮助受欺凌者获得精神的抚慰和物质的补偿,最终实现整个校园氛围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校园欺凌;干预;恢复性司法;和谐
9.抽象危险犯处罚范围的司法限制
作者:相吉江(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四检察部)
内容提要:抽象危险犯的“危险”来自于类型化的行为本身,是法律拟制的危险,刑法以修正案的形式大量增设抽象危险犯在保护法益的同时也冲击了我国传统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二元处罚体制,与刑法的谦抑性存在一定冲突,潜在着不当限制公民自由的危险。适用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出罪及允许反证的做法在理论上均存在难以自洽之处;对构成要件进行解释时,应坚持以具体犯罪保护的法益为指导进行实质解释,将不具有刑事可罚性的行为排除于构成要件之外;根据责任主义原则,认定犯罪时要重视对行为人主观方面事实的考察,防止因客观归罪导致抽象危险犯处罚范围的不当扩大。
关键词:抽象危险犯;限制;实质解释;责任主义
10.聚专家智慧 探索犯罪防控规律
——2019中国犯罪防控20人论坛综述
作者:张荆(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
【京津沪渝法治论坛】
1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机制
作者:俞风雷(天津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积极意义。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可能会迅速上升。在梳理现有的区域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模式的基础上,探讨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需要,借鉴欧盟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的成败经验,提出加强对区域传统保护的同时,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纠纷统一解决机制的具体设想与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12.“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法律路径探析
作者:潘晓滨;王梓荧(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绿色”理念成为国际合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我国对外投资重点与首选地区的东盟来讲,大部分的投资项目都涉及到自然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在推进过程中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同时也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考虑从我国国内出发,加大环境法的规制效力与环保部门的监管力度,规范“走出去”企业的投资行为;其次,应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在投资过程中的环保合作,从双方签订的条约出发,推动中国与东盟建立区域环境组织机构,在法律监督、争端解决与合作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共同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协同发展,助力“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东盟;环境保护;区域合作
13.组织行为学视阈下独任检察官办案组织的完善
作者:杨蕊(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综合业务部)
内容提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组织以及组织内人的行为,并可以作为分析评判交互行为、改进完善组织运行的依据和规范。而作为一种典型的独任检察官办案组织,可以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进行剖解和审视,并依据其规律进行设计和完善。通过对独任检察官办案组织内人的行为及其规律性的分析,分析组织内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直面组织内存在的权力清单分界不明、员额检察官压力较大、办案系统内工作计量不科学、聘用制书记员等人员稳定性相对较差等困境,提出增强组织领导力,提高组织各类别人员的职业预期满意度,加大制度建设及组织文化建设等举措,以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绩效。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独任检察官办案组织;精细化;绩效
【司法理论与实践】
14.涉众型经济犯罪疑难问题研究及预防对策
作者: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检察院)
内容提要: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中,犯罪数额是体现其社会危害性的主要指标,在司法实务中,犯罪数额的认定对涉众型经济犯罪行为人的定罪量刑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就涉众型经济犯罪中共同犯罪数额认定、重复投资数额的计算、返利数额的认定等疑难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意义,并就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如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提出路径建议。提出落实源头防控,加强行政监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防范意识和能力;针对公司化的犯罪组织模式,开展警示教育等预防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犯罪数额认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预防对策
再收2篇,《中财法律评论》第12卷征稿即将收官!(审稿期限1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20年研究生科研创新平台项目立项结果公示
第二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16-2020年)和依法治校标准校(2016-2020年)名单
西南政法大学关于2019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案例申报推荐的公示
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浙江省法学会2020年度课题申报公告
两高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有关问题的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