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美国 “革命” 家庭的族谱

小张老师398 张宁 ning zhang 2023-02-21

【编者按】


曾在朋友圈里贴过几张先生族谱的照片,不少朋友叹为惊艳。启敏老师说,这是一个美国革命家庭。我说,美国革命应该是指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我不清楚他的祖先是否参与其中,但是,美国的南北内战(Civil War 1861年—1865年),先生的父亲和母亲家族双方都有人参加北方的联邦军队,最后,赢得胜利,解放了黑奴。启敏老师说,这就对了,按照中国的标准,这就是一个革命家庭。


于是,姑且称之为美国“革命” 家庭吧。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美国家庭。




每次带着孩子回先生的祖宅,感受家族的传统和经典,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清晨,坐在鲜花盛开的庭院里看书,不时瞄一眼日晷上慢慢移动的影子;午后,喝着下午茶,夏日阳光透过白色蕾丝窗帘,变得美好而柔和;室内光线忽明忽暗,仿佛是一首流动的歌;走在嘎吱作响的楼板上,看淡淡尘埃在阳光中舞动,有一种若有若无的馨香拂面而来。


孩子们的到来总为有些暮气的祖宅带来朝气,孩子们喜欢翻看祖父母的故纸堆,找寻新的发现,或者听祖母、叔叔伯伯阿姨们聊起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欢声笑语不断,或者偶尔在某个墙角发现他们的父辈小时候留下的涂鸦,惊喜连连。


这次是在书架上发现了六大本厚厚的族谱。



根据族谱,孩子祖母家有记载的第一代人可以追溯到1640年,从法国远渡重洋来到加拿大,然后再南下到美国。我娃的这一代属于第十一代。孩子们被这族谱深深吸引住了,这是身边的历史,他们还在上面找到了家里每一个人的名字,包括他们自己。



厚厚的族谱只能慢慢翻阅,慢慢体会,短短一篇小文,小张老师不可能讲述所有的故事,况且,其中很多人物我也了解得模棱两可,只能选择其中一小部分,以点窥面吧。


这些人口普查的资料上记录着我婆婆家族人口的繁荣。这里贴上三张人口普查的记录分别是1860年,1870年和1880年。记录如此详尽细致,眼睛都快看花了。





大家族里有人参加过美国南北战争北方的军队。


1861年9月14日,婆婆的曾祖父卡洛斯刚满19岁,加入了密歇根第二骑兵团成为一个号角手。之后,跟随骑兵团一直南下打到黑奴制度的老巢乔治亚州。


南北战争持续四年,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1864年10月22日,尽管战争还未结束,卡洛斯的三年兵役期已满,卡洛斯毫发无损光荣退伍。


比卡洛斯大三岁哥哥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比弟弟迟五天加入骑兵团,服役未满一年就受伤退役了。下面的第二骑兵团的花名册上可以找到卡洛斯和他哥哥Merritt的名字,还有那些阵亡将士的墓葬地以及开小差临阵逃脱的兵士。




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退役后的卡洛斯前往乔治亚州的米利奇维尔(Milledgeville)。


米利奇维尔从1807年到1868年为乔治亚州州府。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南方女子凯蒂,乐不思蜀,娶她为妻,再也不回北方了;北方的亲人后来在战后也跟着来到南方投奔卡洛斯。故事有点类似中国解放战争后的南下干部。


卡洛斯和凯蒂共养育了八位子女,其中最小的亚瑟就是我婆婆的爷爷。


卡洛斯一定是机智过人的,在枪林弹雨中生存下来,在南方成了发明家,申请了棉花种子播种机和鸟粪配送器的专利。同时,还当上了邮政局的局长,真可谓是一粒来自北方的种子,在南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后成为参天大树!



人们常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是,在这族谱里,清清楚楚白纸黑字记载着这位前辈不甚光彩的一幕。


估计是太聪明了,卡洛斯挪用邮政局的钱款投资相当于现在的棉花期货,结果,被查到了,尽管钱款都归还了,但还是进了班房一天。在族谱上的标题是:卡洛斯遇到了麻烦。


我想这则故事留在族谱里给后人的启示是深刻的,公私要分明,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 


瑕不掩瑜,卡洛斯最后的安身之地是米利奇维尔的历史公墓,他与那些参加南北内战的将士们长眠在乔治亚的土地上。2005年,政府还重新为他做了新的洁白的大理石墓碑。



翻阅族谱感受之一是家族尊重每一个人对职业的选择。


瑞叔叔加入了海军,大概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瑞叔叔退役后回到家乡,看他与骑三轮车的孩子嬉戏,非常温情的一幕。那个骑三轮车的小孩后来成为我的公公。



婆婆的爷爷亚瑟是位音乐家,这是他当年作词作曲的《亲爱的伊莲娜,人间六月天》。他的流行歌曲中,还有“看那棉花开遍田野”的词句,相当符合乔治亚州人民种棉花的心情,不愧为人民的音乐家。我家的娃后来演奏了这位文艺前辈的曲子,他们的钢琴老师非常欣赏,此为后话。




祖宅里的老照片是一捆一捆的,一时半会儿还翻不完。族谱里也只选取了一小部分。


亚瑟的儿子、婆婆的父亲杰克继承了祖上的优良传统,既理工又文艺。他对科技特别投入,申请了不少发明专利,他的弟弟哈里也是个发明家。



兄弟俩,左哈里,右杰克


杰克不仅仅是发明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师,继承了祖上的文艺细胞。从这些摄影作品中,不难看出家中有位摄影师的重要性。


杰克的四个孩子,最大的那位孩子后来成为我的婆婆


关键的是从他留下的照片中,我还惊喜地发现了一百年前他们曾来过我们现居地辛辛纳提,还在我们最爱的伊甸园留影。据说他的摄影店就在藤街Vine Street,现在那个老屋已经夷为平地变成停车场了。


当年的辛村号称美国的“巴黎”,文艺青年们都爱来这里插一脚的啊~



后来,爱科技、爱时髦的杰克又举家迁往纽约,看看婆婆的母亲玛莎的衣着(皮草外加高级手袋)、站位(飞机豪车游轮前),整个感觉杰克是在高调“炫富”啊~这也是美国时代的烙印吧。









这位有着法国血统的女人,当年在纽约街头一站,让多少男子为之倾心啊~ 可惜,49岁那年在波士顿的家中,不小心高空坠落,香消玉损。


一个家族里男女平等、女人的重要性以及所受到的尊重从老照片在族谱中的摆放可以看出。一个自信自尊自爱的女人在一个大家族中扮演何其重要的角色。家族中的女人们都很独立,很时髦,几乎都有工作,多数是护士,还有做修女的。


玛莎是位护士。



玛莎的妹妹秀格特也是一名护士,终生未嫁。



玛莎的阿姨是一名修女,献身自己的信仰。



最后,谈谈教育的重要性。


我的信奉天主教的公公于1958年毕业于马凯特大学 Marquette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大学毕业结婚后,找到一份在匹兹堡的工作,四十年没有换过工作、挪过窝,养育了七个孩子,祖宅中的储藏小屋、阳台等都出自他手,最后终老在祖宅。据我目测,七个孩子的动手能力没有一个超过这位前辈。


我总是对先生说,40年没换工作没搬家靠一份薪水养活全家九口人,把七个孩子都送进大学,在当代的美国估计是朵奇葩了。美国人搬家频繁,据说,人均搬家十次以上。还有,哪个美国人没换过工作?


这是公公1958年大学毕业时的机械工程班,清一色男子。公公罗伯特就坐前排左二。



婆婆克莱特成长在纽约的长岛,放着大城市的一大票明星不爱,追星追到小城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Milwaukee)来。克莱特迷恋上Joe Adcock。


童年的克莱特



少女克莱特


高中毕业照


大二护士专业的克莱特


Joe Adcock是何方神圣呢?我谷歌了一下,发现他是打球的,密尔沃基棒球队(Milwaukee Braves)的队员。按照我婆婆的原话就是:Too handsome 帅呆了!我贴一张网上的Joe在此,看那忧郁的眼神。同时,我也发现Joe竟与我公公几分神似。


图片来自网络


1957年10月10日,Joe的球队赢了棒球世界大赛(World Series)。


10月12日,大一女生克莱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庆祝棒球队胜利的舞会,在舞会上遇见了她的白马王子--工程系的大四男生罗伯特。


爱情的中介是棒球,罗伯特耐心等到克莱特大学毕业的那一天,娶她为妻。



前一脚毕业,后一脚跨入婚姻的殿堂,幸福得溢彩流光。真的如同克莱特的爷爷,那位特文艺的前辈所预言:亲爱的,这真是人间美好的六月天!



毕业后,克莱特从事过全职护士、兼职图书管理员,但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她是一位家庭主妇,相夫教子。


患病多年的公公罗伯特在2013年12月14日安详离世。葬礼上,我哭得泪如雨下,婆婆克莱特安慰我说:天父接他去了天堂,我们应该庆祝,应该为他高兴,将来我们会与他在天堂相会。


罗伯特和克莱特恪守他们婚礼时的爱情誓言:从现在到永远,无论幸福或灾难,无论富有或贫寒,无论健康或病患,我们都将相亲相爱,永远陪伴,直到死神将我们分开。



罗伯特和克莱特从小就热爱阅读,现在婆婆八十多高龄了,还坚持每天阅读报刊杂志。


童年的克莱特


潜移默化之中,七个孩子都进入了大学,而他们的教育程度也决定了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人生视野。



这些族谱的资料由先生的二姐花费整整三年时间整理成册。有人曾说过,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二姐整理这些海量资料的时候,她说她的心情是愉悦的,她是尊重这些历史资料的。


我们读族谱时的心情是感恩的,家史充盈而客观,特别是读到那些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件,以及他们留下的烟熏得有些发黑的菜谱(menu)时,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烟火味。







1927年,我公公的父母的结婚邀请函


在翻阅这厚厚的族谱的时候,从1860年人口普查的详尽记录开始,一页页翻入近代、现代、当代这一个半世纪,看着眼前这些似曾相识的孩子的祖辈们,再回想同一时期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件: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八国联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井冈烽火、万里长征、八年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公私合营、反右四清、经济跃进、文化革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惊心动魄,目不暇接,我的祖辈们为我们留下些什么?那个日思梦想的国度在重复着历史吗?


时光流逝,殊途同归,若不好好奉献自我、享受人生,岂不是太辜负了这时光?


在祖宅,正与我远方的父母亲视频通话时,婆婆走过来说,她想与他们打个招呼向他们问好。于是,视频上,我母亲祝我婆婆身体健康,我婆婆说:你也多保重,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和家庭;当我将两人的对话翻译给彼此时,她们都颤颤巍巍地摸着手机屏幕,不停地点头同意,在这一点上,中美达成了高度的一致。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长按识别关注小张老师


美国“鸡娃”
雨天遐思
愿你在风雨过后,找到自己真爱的运动
美丽的冰川之旅 温馨的家庭团聚
致敬路上的你 中文项目十年之回顾
行走在匹兹堡的街头 与安迪·沃霍尔相遇
我在美国做陪审员
舌尖上的中文
我在美国黑人学校教中文
我在美国黑人学校教中文(续)
爱上一座城,辛辛那提
春风化雨 知行合一
美国永久邮票上的中国女人
新冠疫情一周年记
一夜火爆 《咸宁西路28号》背后的故事
77级校友汪时奇和他的父母亲 两代交大人
岁月如诗 77级交大校友远帆
地下蛰伏17年 我破土而出 为你歌唱
跳自己的舞,让别人说去吧!
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离婚了
那些曾经让人泪目的银幕教师形象
知否 知否 不如结婚生子
非右即左?其实很多人只是想走中间的道路
今天是个伟大的日子 美国疫情的转折点
生命万岁! 生命万岁!
美国中小学毕业季
史上最难忘的一个学年结束了
梦幻花园靠自己的双手
乘着歌声的翅膀 请随我前往学习中文
园丁日记
园丁日记之二:让你的心田美若你的庭院
园丁日记之三--种一棵小苗 在美国遇见中国
放鞭炮送瘟神 全家团圆共度良辰美景
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 爱总相随
一个人的编辑部 我写 只为 与你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