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埃及纸草文件的伪造等问题
关于埃及纸草文件的伪造等问题
@天使C魔鬼:
细想一下,埃及是一块造假的极佳之地:
1.地广人稀,造假不易被发现
2.沙漠地带、气候干燥,可以给文物保存找到一定的借口(事实上,沙漠地带也不易保存上千年的文物,但是西方人没有仔细思考过,导致文物造假破绽极多,许多埃及纸莎草可能就是仿制敦煌藏经洞文书造假的)
3.相比西亚长期的动乱和宗教战争,埃及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和稳定,可以长期进行伪造活动,所以西亚地区有一点比较真的东西,但是埃及几乎就是大量地伪造......
【思考1】
谈一下沙漠条件下植物材质文物的保护,算是科普文,从木器到纸质。
新疆且末因为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扎滚鲁克一、二号墓地出土了大量的木器,包括生产工具如木耜,生活用具如木桶、木碗、木勺、拐杖、木梳,有的木器非常珍贵,出土于一号墓地M14的两件木竖箜篌,从目前的考古资料看,这是新疆周围地区乃至以东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箜篌实物之一,将传统上人们认识的竖箜篌东传的时间提前了好几百年。可是墓地保存的环境是有差别的,有的器物埋藏环境较差有水侵入的现象,出土后立刻断裂、变形,没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离农田地比较近,后期经常受到水的侵入,这部分出土的木器因为在古墓葬中埋藏了漫长的岁月,曾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泡。这些木器的内部分子结构,已完全被水饱和,又加上地下水中所含的各种化学物质如:酸、碱、盐等的腐蚀,使构成木材的纤维素、木制素等遭到破坏。
从木材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上解释木制文物损毁的原因就是,木材的基本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即由单个的葡萄糖分子链结而成的有机高分子,它们构成了长腔状的木材细胞。而饱水木器中这些长条形的管状细胞的细胞壁已经变得很薄、很稀疏,管状细胞里包裹着比它重 4—10倍的水分,而新鲜的木材含水率一般在15%以下,即使浸水的新鲜木材的含水率也仅有100%—200%左右。木制文物中的纤维素又是微生物的养料,微生物将木材中的纤维素降解,使木材已全然失去了强度。
由于自然脱水而损坏是纯物理的原因,如前所诉包含在管状细胞里水的张力,将对脆弱的细胞壁形成很大的收缩应力。有人曾做过实验得出饱水木质文物自然脱水时产生的收缩压强是2.48个大气压,而且随着收缩的过程,收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2.48个大气压相当于指甲盖大的面积要承受2.48公斤的重量,对于饱水木制文物根本无法承受这样大的压力。
自然干燥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自然的环境中使饱水木质文物达到脱水的目的。自然干燥法适用的范围有以下几点:
(1)文物的材料质地应该是坚硬致密、纹理直、结构均匀的木材(2)器物的含水量应低于40%以下(3)器物的保存状况好且内部无损坏。
自然干燥法的实施一定要遵从缓慢而均匀的原则,否则器物表面和内部的干燥速度不一致,就会使木材内部产生应力以至引起器物的弯曲和开裂。对于小型器物可以将其放在一个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中,而对一些大型器物如木棺或尸床等,可以用沙埋自然脱水定型。有的器物在自然干燥的过程中还要加固、加压、以防止其收缩变形。但这个方法在干燥的南疆沙漠环境,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也就是说,在干燥的南疆沙漠环境,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这还是沙埋法,太干燥了,器物表面和内部的干燥速度不一致,就会使木材内部产生应力以至引起器物的弯曲和开裂。哪怕是经过打浆混杂抄平化学处理烘干的中国纸也难保存,何况那草席子一样的所谓莎草书?
自然干燥法的适用,对于出土于东区墓葬的木器,其中一部分文物是一半受到水的侵蚀一半干燥,而且是红柳木制的木勺、手杖等,所以采用自然干燥法。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发掘现场将器物表面的沙土和结晶盐清理干净,因为这一地区出土的器物大部分为素面,所以处理工作在考古现场就完成了。第二步就是将处理过的器物放置于阴凉避光且不通风的房间内,干燥一段时间就定期检查一下是否有变形的情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的器物我们采取加固、加压的方法以防止其再变形。我们用这种方法处理的文物通过几年的观察并没有发现有任何变化。
--不能放在露天沙漠里玩,那是破坏文物。俺就不重复撒哈拉沙漠气候的特点了。 木质文物处理后的保存也应该纳入我们工作的范围。首先控制保存环境的温湿度,温度在16—17℃,湿度在30—50%。过于潮湿温暖的环境易于滋生和繁殖细菌和霉菌,而过于干燥易使器物破裂、变形,因为当木器与它周围的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依然含有相当于它本身重量的12—15%的水分,如果继续干燥到低于这个数字时,器物就要翘曲甚至开裂。
--注意,这里的环境是指温度在16—17℃,湿度在30—50%。西方的那几个所谓撒哈拉沙漠露天垃圾堆无力吐槽。我国汉代敦煌悬泉置垃圾灰坑距离住宅30米。西方的沙漠垃圾堆,还不是垃圾坑!距离所谓古城多远?据说古城现在上面就是现代城市,呵呵,沙漠垃圾堆,还是露天的,千年如一日,成捆成卷带标签地堆在沙漠里的古代手抄本,你信?
开罗和欧洲博物馆的莎草书展品均发生过日晒后自燃的情况,可以认为这是伪造性质的暴露——呵呵。
【思考2】
新疆的埋藏纸质文物碳化问题。
吐鲁番近年已出土12000多片(本)纸质文物,90%是吐峪沟出土。遗存下来的文献,有24种文字,是整个丝路沿线发现文字最多的地方,不同民族的人群用不同的文字记录了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年代最久远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此地温度湿度正好,干了湿了都不行。所以相对非常集中。牛津大学的那个所谓沙漠露天垃圾堆怎么行?我们这个最早是魏晋的。埃及垃圾堆可是2600年前到1500年前延续大规模沙漠里跋涉过去扔垃圾近千年,距今呵呵。
经过专家的精心修复,现在已修复2000多片(本),但由于纸质文物修复难度太大,更多珍贵文物只能暂时保存在仓库内。
吐鲁番出土纸质文物只占新疆纸质文物2/3。纸质文物修复师一年能够修复的文物不足百片(本)。以这个速度,仅吐鲁番现等待修复的文物就足以让他们工作三十年,而修复全疆文物尚需近半个世纪。
--西方一座大学就出了4000多部研究著作,这2年网络众筹,连现学字母的小学生都可以参加,一下子就翻译了10-20万片,这技术,啧啧。100多年来的白皮专家群体果然是饭桶。
古代的纸制品,一般以植物为原料,木质纤维会在氧气中自然老化,不易长久保存。 绝大部分曾经写满文字、记载历史生活的纸张,在千年的埋葬之中碎作灰土化为泥,侥幸保存到现在,发掘出的大多也已面目全非、糟朽不堪。
今天,修复一张已经破碎不堪的纸制品,先要进行“回潮”,因为吐鲁番气候干燥,不如此,纸质文物一捧就会变成很多碎片。
植物纤维从其化学组成来看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大成分。纤维素是由许多个 β - 葡萄糖基连接而成,在常温下很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抗张强度相应降低,纸张的老化加速。
另外,在高温、光照和氧存在的条件下,会发生氧化反应 , 形成易碎的氧化纤维素。温度在零下时,纸张会因内部含有的水分结冰而发脆。但从化学反应速度考虑,温度越低,老化速度越慢,有利于纸质文物的保存。
纸张含适量的水分会使其本身柔软,而具有韧性,干燥的热空气会使纸张中的水分过度蒸发,导致纸张变硬、变脆,易于断裂。与之相反,潮湿的环境也会使纸张变潮而发生水解,同时还会使耐水性差的字迹洇化褪色,模糊不清。同时,潮湿的环境还有利于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佳湿度一般为 70 %以上,此时霉菌生长很快,其分泌物中的有机酸会促使纸张加速变质。在长期埋藏过程中,纸张也会吸收地下水中的一些酸性离子。
湿度太小会使纸质文物变形、纤维素断裂。因此,纸张的保存需要适宜的湿度。研究显示,纸质文物适宜保存在相对湿度50%~65%的环境中,此时纸张的含水率在7%左右。
纸张、浆糊、胶水、装订线等都是霉菌滋生的天然场所和营养库。霉菌对纤维素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吸收纤维素中的营养成分,分泌出一种酶,加速纤维素的水解,同时还分泌出有机酸,增加纸张的酸性。
灰尘的存在也是对纸张不利的,灰尘中含有的不规则形状的晶体颗粒会对纸张造成不可逆转的机械损伤。
考古出土的纸张,由于在地下埋藏时间长,本身已经降解、破坏严重,加之地下土壤中微生物的孢子附着,出土后伴随环境的改变,纸张失水、长霉、老化加速。
--干燥?撒哈拉沙漠的露天垃圾堆?以上还是加工纸张,不是简单的植物切片压实靠汁水粘合的席子!
以上内容摘自新疆纸质文物保护相关文章,纯属科普。看不懂的洋奴回去问主子拿点学术意见来。
【思考3】
2006年《science》上的一篇文章“古埃及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对150个考古发掘点进行了放射性定年,并恢复出了古气候带的时间演化序列。埃及彻底进入全沙漠的时间在公元前3500年(距今5500年),这与尼罗河流域法老文明的开始时间一致。今天的埃及,气候控制下的东撒哈拉干旱程度再次达到极致,人口主要都居住在了尼罗河流域、绿洲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就是说,古埃及文明时期的埃及气候,与现代埃及的气候,差别不是很大,还是比较接近的。
撒哈拉大沙漠,降水量少,气温高低落差大,中午摊鸡蛋,晚上要烤火。谷地定期泛滥,灌溉产生次生盐碱化,沙尘暴造成的积沙、风蚀、粉尘等极易引起壁画脱落、彩塑受损、崖体坍塌等病害。风沙肆虐之际,翻飞的粉尘随气流涌入石窟。如果用专业仪器观察,会发现其中80%以上是0.05~0.005mm大小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的坚硬石英、长石。这些微小颗粒既能对壁画、塑像进行打磨,又能侵入壁画和塑像颜料的空隙。
按欧洲人的埃及游记:
三月份去埃及算是不错的天气,不冷不热,而且我去沙漠的几天没刮大风,前一个星期我去海边时,也经过沙漠,那风沙把天空刷成灰头土脸。第二天在沙漠睡帐篷,半夜也冷醒。
开罗到卢克索,冬季的日平均气温在6-11摄氏度,有霜冻,甚至还有下雪。总体上,夏季在7度-43度,冬季在0度-18度。
对了,开罗夏季湿度77%,对文物的危害,呵呵。
--(点评)某些睁眼说古埃及沙漠气候无风雨的,真是应该把其扔到撒哈拉腹地呆上半个月享受一番。俺有熟人在北非多个国家做项目,那地方,呵呵。
“由于19世纪以前灌溉技术的落后,埃及每年利用尼罗河泛滥所提供的水源补给对秋冬农作物进行灌溉。随着自19世纪初欧洲先进技术的传入,埃及农业逐步建立起了两年三熟的轮作体系,粮食实现自给自足,一度被誉为‘尼罗河的粮仓’。”
--(点评)明白了么?原本埃及只有冬小麦一类的秋冬作物,一年一熟,到了19世纪以后才能两年三熟,才做到自给自足!才200来万人口!
--个人推测,欧洲白皮根本就是拿工业革命影响后的埃及数据冒充了所谓古埃及文明的数据。按照阿拉伯时期的经济和人口数据最多250万人,工具水平还要落后的所谓古埃及时代的人口数据可想而知,进而说明在所谓古罗马时代,埃及区域的商品粮是否出口达到白皮所编造的那种数量也是虚幻的。至于什么古希腊文明的神话,那完全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2017-06-19)
谢谢阅读
往期内容:
古埃及神话破灭,俄科学家首度向世界公开证实金字塔是混凝土浇筑而成而非石头建造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公开2018年我与火星男孩的秘密对话录(信息宝贵,启示非凡!)
【小商品大市场】 一张小小的雪莲贴竟然能把一位医学资深妇科主任征服!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496例肿瘤患者使用雪莲贴抗癌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惊人
天眼揭示:万恶淫为首的真相!影视、网络色情在腐蚀社会各个阶层
《山海经》中一些匪夷所思的物事,在三星堆被证实,史前文明真的存在?
金天国际生物气波理疗仪使用讲解,不用吃药不用打针三分钟降血压不是梦
为什么面粉加工厂热衷于提取麦胚?没有营养的面粉长期吃会怎样?
亿万富翁:生病了才知道有钱没有用(膳食纤维体验录)普通又神奇的膳食纤维——经常吃膳食纤维的人很少患病
白发变黑不是梦(四个小故事让你重拾黑发信心)【何老医讲故事】
分享的是智慧
转发的是福报
猛戳下面微店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