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原来是人生的两种大修行
文稿 | 儒风君原创
惊蛰,古称“启蛰”,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冬天蛰伏入土的昆虫,在此时被雷声惊醒,纷纷爬出地面。
而“惊蛰”这两个字,还包含更深层的涵义——当“蛰”则伏,当“惊”便起,学会顺时而动、应势而为。
这是人生的两大修行,也是惊蛰节气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时机未到,学会“蛰伏”
古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人不与大势抗争,把握住时机,顺势而为,才能迅速崛起。
雷军说:风口上的时候,猪都能飞起来。
如果不在风口上,那就要懂得蛰伏,默默修炼自己,等待变化。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行动就是妄动。
能大能小是条龙,只大不小是条虫。
君子要效法龙的精神,在时机不成熟时要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
如果只是消极地等时机,那么等时机来了,也没有腾飞的可能。
张良曾经在秦末大乱前蛰伏的九年,修炼心性、积累学识。
正是这些积累,才有了他后来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管子》说:时则动,不时则静。有静气,沉得住,能等待,才是成大事者的必备素质。
时势一到,惊而“奋起”
楚庄王曾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
默默蛰伏,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一飞冲天。
在漫长的冬季里,万物都在黑暗中积蓄着自己的力量。
惊蛰一到,蛇虫惊醒,草木发芽,积蓄一冬的力量,马上爆发出来。
萧索的冬日,不出几日就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菜根谭》说: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蛰伏是一个积蓄势能的过程,磨砺好心性,提高了能力,时机一到,必然高飞。
汉代桓宽说: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如果现在一腔抱负却得不到施展,就尽管蛰伏,那正是为日后的腾跃做准备。
人也一样,只有沉下心来,默默学习,才有机会厚积薄发。
顺乎天时者昌,惊蛰时节万物惊动,各逞风流,而此时,一年的工作也刚刚开始,一切都是努力奋斗的起点。
上古君祝愿大家:厚积薄发,奋勇向前,一鸣惊人。
附
万物冬睡启惊蛰
人与自然相映和
养精蓄锐待有时
大鹏一跃向天歌
无力人蛰伏,
达时惊天出。
今天万物生,
从此耀江湖。
惊蛰时节万物惊动,蛰伏是一个积蓄势能的过程,磨砺好心情,提高了能力,只有沉下心,默默学习才有机会厚积薄发。
雷起惊蛰万物动,
各逞风流显神通。
终待厚积薄发日,
一鸣惊人定成功。
冬日蛰伏入土虫,
惊蛰雷声虫惊醒。
纷纷爬出地表面,
万物惊动听春声。
独倚阑干赏春池
一寸金时谁人知
但得几分新希望
只为岁月赋华诗
惊蛰 雪狼
天朗气清惠风畅
桃花始开春息浓
黄鹂栖枝鸣垂柳
惊醒蛰伏梦中人
叶绿花开有时节
卧薪韩信知几何
待到一刻春风至
五年毛竹冲云天
巜惊蜇,原来是人生的两种大修行》,就此题目就给读者以惊喜,以深思。贵文讲出了人生哲理,其实一个成就事业的人,一个聪明智慧的人,潜心修炼自己,厚积薄发,待时而动,符合自然规律,顺其自然规律行事者则昌。
22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22
把自然界的节气同人生幻化结合到一起,真的是别出心裁,如果单从字面去理解似乎有点道理,不过每个人都会依心而行,自然对惊蛰有着自己的念想,譬如我就认为惊蛰报春,不仅有美丽盛开的鲜花,恐怕也有毒草。善良的人们亦应睁大眼睛保护好自己。免收其侵害。落雨纷纷醉梦酣,后成水化惊蛰翻。春花绽放莫如是,还要谨防毒草缠。
20
当“蛰”则伏,当“惊”便起,学会顺时而动、应势而为。
往期内容:
大年初七 | 人日节,以人为本,人是万物之灵;敬畏天道,人的本分是过日子
学者:女娲补天或是替地球文明堵死虫洞,以此来保护人类不受侵害
疫病流行长安,虚云老和尚做了何事惊天动地?竟令慈禧太后流泪跪拜
400年前,李时珍就把野味的真相告诉了后人,可惜不听老人言!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援助物资上的这8个字是什么意思?
苍天饶过谁?在疫情肆虐时你应该看看这个——美国女艺术家创作的人与动物互换的世界!
陈大惠老师制作:为什么不能吃它们——野生动物 | 央视新闻深度访谈【全集】
苍天饶过谁?在疫情肆虐时你应该看看这个——美国女艺术家创作的人与动物互换的世界!
陈大惠老师制作:为什么不能吃它们——野生动物 | 央视新闻深度访谈【全集】
分享的是智慧
转发的是福报
猛戳下面微店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