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e31027ij795
我们看到第六十五个姓氏费姓。费这个姓氏在台湾跟中国大陆,其实都没有进入到一百大。费姓的远祖始于夏朝,在夏代的时候有费仲,还有费昌,据说是夏禹的后代,所以子孙就以名字里面的费做为姓氏。因为夏禹原本的姓氏是姓姒,所以费这个姓氏就是从姒派衍出来的。另外一个说法是说,费姓的起源是来自于姬姓,一样是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一位大夫叫做费无极,费无极因为他受封在费这个地方,所以子孙就以费为姓氏,所以这一支就是从姬姓再派衍出来的。当然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在汉化的过程里面改为汉姓,也融入到了中华的汉姓里头。再来,这个堂号的部分,请大家翻回到前面,第六十四个姓氏唐姓,唐姓里面的堂号有一个移风堂,这个移风堂的典故,是来自于汉朝的时候有一位费汛,他担任萧这个地方的县令,爱民如子,教导子民都是先教后罚,其实都是秉持着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不教而诛谓之虐,所以我先教导你,慢慢的导引你走向正确的方向,所以经过教导之后,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循循善诱,所以就会愈来愈好。可是当然还是有一些人,可能资质比较驽钝,他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一些教诲,所以也都要好好的跟他沟通,真的万不得已才会用惩处的方式。所以费汛就是用这样的态度,这样的方法,在萧县担任县长期间,努力的来改善地方风俗。所以到后来全县三年都没有官司,也就是说大家都知书达礼,大家都能够遵守礼仪规范,所以也没有什么纷争。所以后世子孙感念这位先祖的治绩,因为移风易俗这么的不容易,改善了地方风气,所以就以移风做为堂号,所以在费姓里面就有一个移风堂。我们再回来,刚刚我们看到的第六十五个费姓的历史人物,费姓的历史人物里面,有一位叫做费无忌。这个费无忌,跟刚刚前面那个费无极有没有,差一点点的读音,其实在文献里面,这个无忌,费无忌跟费无极,它有两种写法,可是请注意,这个费无忌,历史名人的,我们跟大家介绍的这位他是楚国人,刚刚在历史那一个小节里面,所谈到的那个费无极他是鲁国人。所以由此可知,这个无忌、无极,在当时就是广受大家欢迎的名字,就是我们闽南话讲的菜市场名,所以很多人都取这个名字。为什么要特别取这个名字?你看无忌,无忌就是无所禁忌,百无禁忌,所以就是小孩子百无禁忌,就好养好带大,长大之后百无禁忌,所以可以去突破重重的难关,可以去做很多的开疆辟土的工作,可以创发很多的事业,因为你百无禁忌,所以这个名字在当时广受欢迎。有另外一个写法就是写成无极,无极也很好,就是没有限制,任何的发展都是无可限量的,所以这也是一个蛮正向的名号。所以当时不管是无忌还是无极,都很喜欢命名,在有些版本里面,这个楚国的费无忌也可以写作费无极,因为音很像,所以有两个写法。但是这位楚国的费无忌,他就不是一个很正派的人物,他是春秋时代楚国末年的一个佞臣。楚平王当时担任楚国的国君,他希望能够联秦制晋。当时他的儿子太子建,还没有婚姻,为了要跟秦国联秦来制晋,所以要跟秦国联姻,所以就派了费无忌到秦国,去迎接当时秦国国君的女儿孟嬴,来楚国跟太子建完婚,结果这个费无忌一看到这个孟嬴如此的美丽,所以后来费无忌就劝楚平王自己娶她。这样行吗?你已经把这位女孩子许配为自己的儿媳妇,然后平王,这个当父亲的,见到了这个儿媳妇长得很貌美,就要强娶这个儿媳妇,虽然说他儿子跟儿媳妇还没有夫妻之实,可是名分已定,如果用我们现在的这个话叫什么,叫做乱伦,那个辈分,那个伦理已经紊乱了,所以你看这个费无忌如此的恶劣,还建议国君干这档事!当然国君自己也不好,因为他本身就是好色之徒,所以他觉得那又何妨?反正我是楚国的国君,我要娶谁能奈得了我?可是这个时候谁心里一定不高兴?太子建,我父亲怎么这样?做父亲的没有一个父亲的样子,也不是说,可惜这位美女没有跟自己结为连理,是说在名分上不得如此,所以他就不高兴。他当时自己的老师叫做伍奢,这伍奢是谁?伍奢就是先前跟大家介绍过伍子胥的父亲,所以又跟伍子胥的关联又搭上了,他就跟他的师父他的老师伍奢抱怨,当然就有一些不蛮的声音就传出来了。这个时候谁紧张了?费无忌紧张了,为什么?因为他现在事奉楚平王,他虽然说是现在的国君,可是国君总有一天会离开人世,离开人世之后,如果没有任何的周折,没有任何的变化,这太子建有一天会登基当国君,到时候他当国君的时候我怎么办?所以费无忌就想一不做二不休,一定要除掉太子建,否则自己在楚国无法安身立命,所以就进了谗言,要迫害太子建还有他的老师伍奢全家。伍奢后来跟他的大儿子一起被杀,另外一个儿子伍子胥,就是伍员,就逃到了吴国去,所以后面才有所谓的柏举之战,从吴国,然后一路沿着淮河长江,一路往上游打到了楚国的国都,最后把楚平王的尸首拖出来鞭尸,这个先前有跟大家说过这个故事。好,还有另外一个人物,其实也跟费无忌有关,就是后来费无忌铲除了太子建,还有伍奢之后,他又跟鄢将师两个人狼狈为奸,开始把矛头转向另外一位楚国的大臣,叫做郤宛。郤宛当时因为击败吴国,所以在当时楚国的朝廷很受重视。所以这两个佞臣用了一些方法,就杀害了郤宛他们大部分的家人。郤宛有个儿子幸免于难,叫做伯嚭,伯嚭也逃到了吴国去,后来伯嚭在吴国也因为有战功,就是刚刚提到的柏举之战他也献了力,所以他在吴国也是位居要津。到了后来春秋晚年的时候,吴王夫差在位的时候,伯嚭就是他手下的权臣,掌握最大的权力。后来伯嚭,在后面的事迹也发现,他也是比较走向负面的那一端去了,后来也直接影响了吴国在夫差的统治之下走向灭亡。所以这两个人物都跟费无忌有关。另外一位费姓的人物叫做费祎,这个字大家比较少见,很多人都会有边读边,念成费韦,念作ㄧ才是正确的读音。他是三国时代蜀汉的名臣,跟诸葛亮,跟蒋琬,跟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费祎其实原本他是比较属于后端的,诸葛亮在前端,他屯兵,他去北方去作战,费祎都是在后端,在后勤来做支援。如果我们用文臣跟武将来做区分,他本来是属于文臣这边。但是因为后来诸葛亮过往之后,这个重责大任就落到了费祎的身上来了。费祎虽然说是文臣出身,可是也慢慢的要去掌握部队的一些运作,他自己也偶尔会随军去监军,所以也是文武兼管。当然费祎他自己自我要求很高,他很清廉,然后对待国君非常的忠诚,同僚之间也都很和谐,所以后世对于费祎的评价也都相当高。但是很不幸的是,后来他晚年被一位降将叫做郭循,这位降将原本是曹魏的将军,后来投降了蜀汉,后来这位郭循就行刺费祎,费祎就因此而身故,所以晚年就悲剧收场,有点可惜。但是当地,当时他们蜀汉对于费祎都是非常敬重的。这是费姓的历史人物。再来我们看到第六十六廉姓。它在远祖的起源,我们可以推原到上古时代,黄帝有一位裔孙叫做颛顼,这也是古帝王系统里面的一位,颛顼有一位孙子名字叫做秦大廉,所以后来秦大廉这一支的后代,就以秦大廉的廉做为姓氏了。这是从姬姓派衍而生的姓氏。按照原始的记载,元朝的时候维吾尔族,也有一位族人深得元朝皇帝的信任,所以拜官为肃政廉访使,后来没多久,这位大臣生下了儿子,因为当时他的职务的名称叫做廉访使,所以就把自己的儿子取名叫做廉希宪,所以后来也有一支维吾尔族也有廉姓,就是从廉希宪这一支而来的。谈到历史名人,大概古往今来廉姓的名人真的不多,但是如果我们要举一反三的话,第一个我们想到的就是廉颇。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的将军,战功赫赫,有历史学家把他跟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这四大名将里面,白起、王翦是秦国的将军,廉颇是赵国的将军,也是在当时颇得人望,而且战功彪炳的一位将领。赵国,如果以现在我们中国地理的位置来做一个说明,它大概的位置是在现在山西省的北部,延绵到河北省的北部,也就是原本春秋时代晋国的北方疆域,那是赵国。魏国就是处于在晋国,原本春秋晋国的核心的部位,就是在山西省的中部南部,还有河南省的一部分。在三家分晋之后,韩赵魏,韩国是比较弱的,它只位居了原本晋国东南角一隅,后来它因为兼并了郑国,才慢慢的版图稍微稳定,所以在三晋里面,赵跟魏是比较强的,韩比较弱。在战国初期,魏是独大于诸侯,后来慢慢的有一些变化。赵到了后来,也在北方,至少在中国的北方,像燕国,像旁边的秦国,南方的魏国,在北方这几个诸侯,赵也都一枝独秀,所以也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才慢慢的在国力上可以跟其他的大诸侯,可以有伯仲之间的实力。但是好景不长,西方的强秦经过了商鞅变法之后,改革突破,而且有长足的进步,所以慢慢的往东方六国蚕食鲸吞。当时秦国的国策,它面对东方六国,第一拨就是要面对赵国跟魏国,赵国跟魏国,它又选择以哪一个国家为首要打击的目标?是赵国,因为到了后来,赵国在东方六国里面算是比较强的一个国家,因为它又跟秦国接壤,魏国也跟秦国接壤,可是这两个国家,秦国选择赵国,就是因为赵跟魏,赵是比较强势的,如果能够一举拿下,或者是一举可以挫挫赵国的锐气,对于它在东方六国的声势,是有重大的影响,所以它直接就挑战赵国。所以当时赵国又陷入了战争的危机,当时原本赵国在长平之战以前,廉颇是赵国主要的将领,所以在长平战争之前,他就在长平的边缘筑了防线,要来防堵秦国西进。可是这个时候就有人在朝中放话了,说,你看廉颇浪得虚名,什么身经百战,我看现在他这个态势就是畏战,守着防线不肯突破,跟秦军对峙,是准备要拖垮我们赵国,就开始有人放这样的风声了。好,这种话你也讲,他也讲,那个人也讲,谁就会动摇了?赵王就动摇了,看起来好像这个态势真是如此,再这么守下去那都拖垮我们的国政,光那个粮饷就吓死人,所以他就下了命令叫赵奢强攻。赵奢不理他,他身经百战,他知道他的分寸,他的拿捏,不理他。赵王,那个时候年轻的赵王,哪禁得起你这么不甩他,所以旁边的人又开始鼓噪,所以后来赵王就决定阵前换将。有一个大忌,阵前换将是兵法里面最大的禁忌。可是赵王强势,他就说要换,就把他给换下来了,换了谁上去?换了另外一位将军上去,这位将军叫做赵括,很多人都把它念作赵ㄍㄨㄚ。但是我先前跟大家报告过,因为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你可以念ㄍㄨㄚ,也可以念ㄎㄨㄛˋ,但是我还是习惯念ㄎㄨㄛˋ,因为感觉那个读音比较好听,所以沈括,《梦溪笔谈》的沈括,这个赵括,我还是习惯念ㄎㄨㄛˋ。赵括又何许人也?我们昨天有谈到马这个姓氏,马这个姓氏是因为在战国时代,有一位赵国的将军叫做赵奢,后来他封为马服君,所以后来就有马服君的后代以马为姓氏。赵括就是赵奢的儿子,赵奢也是战功赫赫,结果这个儿子不成材,他自己觉得熟读兵书,感觉好像也很厉害,所以在赵国很多人就推荐赵王,由赵括去取代廉颇。可是他没有实战经验,就只是纸上谈兵,所以我们现在有一句成语,纸上谈兵的典故就是从赵括来的。但是赵王就想说,好吧,既然大家推荐,而且他也是名将之后,就让他去取代了廉颇。结果取代廉颇之后,一改廉颇的军令,就开始怎么?开始强攻,强攻之后,秦国就等这个机会,因为秦国早就知道赵国要换将了。而且有一个说法,说就是秦国用了反间计,逼赵王换下廉颇,因为秦国也受不了这样两军对峙,因为这是消耗战,会打得国内没兵没粮,统统在前线对峙,所以他就用了反间计,有此一说。所以后来知道换了赵括之后,秦国的国君太高兴了,换上了这个黄口小儿,没有实战经验,然后自己就把阵前的将军,偷偷换了另外一个老将,换了谁去?换了白起,本来当时对峙的时候,是另外一位姓王的将军,等于是一老对一少,感觉好像赵国是占上风,现在形势丕变,赵国老将被换下来了,换了一个年轻的上去,秦国也顺势把那个年轻的姓王的将军变为副将,主将就派了白起上阵,这一老一少形势转换。各位要知道在战场上姜是老的辣,有实战经验的绝对还是占上风,所以后来就把赵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二十万人投降秦国。当时赵国在长平之战后期的时候发兵,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生统统上战场,十五岁以上的男生,就是你拿得动干戈,拿得动盾牌的,统统上战场了,所以举国的男子基本上都在长平了,结果一半阵亡,一半投降。投降之后,白起他就跟降军说,好,大家也辛苦了,虽然说我们是不同的阵营,但是你们愿意投降,我们也就会另有安排,现在大家好好的休息。为了要识别,为了要管理,你们现在赵军的降兵头上就绑个白布巾,用白色的布绑了一个白布巾,事实上他在做记号。他们刚开始还举棋不定,到底要怎么处理赵国的二十万降军,二十万降军非常的多,因为当时秦国的部队,损伤也很惨重,留下来还活着,还在战场的,也差不多跟降军的数字是一样的,该怎么处理?秦国的几个将军最后就决定坑杀!坑杀是什么意思?就是把他们赶到山谷里面,然后从山谷上面把土石统统往下堆,当然他们会跑,跑上来的就刺,就杀,所以有一半活埋,一半被杀死。在文献里面记载,那一个山谷里面的河流后来全部变红的!长平之战二十万赵国男子被坑杀,从此赵国在国内找不到成年男子,剩下来都是一些残疾的,没有办法上战场的,所以造成赵国国力大伤,从此之后,它就没有办法再跟强秦角逐最后的宝座,在这一役就注定了赵国一定没有办法撑到最后。但是廉颇还是很厉害,廉颇在这一次赵国大败之后,他又被重新启复,赵王亲自去敦请他。廉颇他也是为国为民,他也没有负气就说老子不干了,他也没有,所以他还是继续担当守护赵国的大任。所以几年之后赵国休养生息,然后燕国又趁隙来入侵,但是廉颇还是继续坚守岗位,还打败了燕国入侵,还要求对方割五座城池来求和,所以廉颇老将军真的是老当益壮。到了后来,还是没有办法真的受到赵王室的重用,所以他就不得不离开了赵国,先后投奔了魏国,到了楚国,最后就在楚国终老。但是他的事迹留在史册,还是供后人非常的缅怀。所以到了后来,唐朝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计划,就是把唐朝以前古今的名将,他们挑选了六十四位,把他供奉在武成王庙内,来配享香烟,所以有六十四将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朝的时候也如法炮制,也用了历史的一些记载来挑选,后来挑了七十二位,也把他供奉在宋朝的武庙之中。廉颇都在这两批名单里头,足见他在中国军事史上面的地位。再来我们看到下面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念作ㄘㄣˊ,这个岑是不卷舌的岑。岑这个姓氏,在台湾,在中国大陆都没有进入到百大。岑姓的远祖是始于西周时期,据说周文王有一位异母弟,名字叫做耀,耀的儿子有一位叫做渠,所以周文王就把他分封到岑这个地方,去担任了诸侯,所以这一支,它后来就以国家以封地名为姓氏,所以岑姓也是从姬姓派衍出来的。后来岑姓在河南这个地方南阳一地,发展为当地的望族,所以它的郡号,它的堂号,就叫做南阳堂。我们看到它的历史名人,第一位大家比较不熟悉了,其实他也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昨天我们也介绍过云台二十八将,其实是东汉时候,跟着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的功臣们,在东汉建国之后,在云台画下了这二十八位名将的肖像,然后供奉在这云台之中,岑彭就是其中的一位。岑彭其实最后也是被刺客所杀,因为剽悍,而且战功赫赫,最后没有办法用正常的方式取胜,所以他的政敌就用了这个不正当的手段,来夺取他的性命。虽然说他最后没有办法善终,可是汉光武帝,还是感念他在先前对于支持东汉建国的一个战功,所以还是把他列入在云台二十八将里头。另外一位岑姓的历史名人,大家就比较熟悉一点点了,他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岑参。岑参因为曾经担任过嘉州刺史,所以称之为岑嘉州。岑参他跟高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等,这一些著名的诗人,我们在文学史上面,都把他归类为所谓的边塞派诗人。边塞派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诗风,在古往今来的诗作里面,也只有唐朝才有边塞派。因为当时唐朝的国力很盛大,所以版图很辽阔,它的版图西方到达现在的中亚细亚,北方已经跨过了蒙古,现在的外蒙古,蒙古国,已经到达了西伯利亚,东北也有一部分已经深入到现在的大兴安岭左右,也到了朝鲜半岛,所以版图很辽阔,所以就会有很多的驻军,到四方的边境去驻守。所以很多的诗人,当时因为职务的关系,也跟随着驻军驻守在边疆。所以边塞派有一部分的诗歌内容,是描写边塞风光。可是有另外一部分,就是描写驻守边疆将士的心情转折。各位要知道从中原到,假设我们到西域好了,要去那个地方驻守,不是你今天去明天就到,光从中原出发,到西域你驻守的地方,用走的,至少要几个月的时间,几个月甚至于半年的时间。你到那个驻守地,总不可能你到那个地方驻守半年你又回来,所以一去三年五载,三年五载。所以他思乡情切,有一些很年轻刚娶了媳妇,就被征调到边疆去戍守了,眼巴巴的想说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家,跟自己的媳妇团圆,想到父母亲,想到孩子的比比皆是,所以就心情的无奈我们可想而知。所以这些诗人们,也就描绘他们心情的转折。当然偶尔会有一些零星的战斗,有一些零星的战斗的时候,这一些镇守边关的将士既喜且忧,喜的是什么?因为有战斗,所以有机会立功,有机会立功就有机会怎么样?就有机会先调回家,先调回中原,因为你立了功,就不必戍守了,就可以轮调回中原去,就可以早日跟家人团圆。可是忧的是什么?刀剑无眼,谁知道哪个闪失,会不会自己就去了半条命,甚至于命丧戈壁。所以他们是既喜且忧,所以那种心情是很复杂的。所以这些诗人们也就描绘他们的心境,所以这个也是边塞诗的其中一类。岑参因为他有一段时间也驻守边关,所以对于少数民族的风情文化,军旅生活,塞外风光,也都有很详尽的记录,所以他的诗作也蛮多的,三百多首,能够保留这么多也不容易。每一次谈到这个地方,有学生就问我说,老师,您倒是说说看,那一些时代的诗人,他的诗是怎么被保留下来的?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的诗怎么保留下来的?有一部分是诗人自己,他有意识的去保留自己的作品,这个是有一部分是这样的,了解我的意思吗?他在写诗的时候,他就有个本子,有个笔记本之类的,他会把他的诗作留下来,有的时候,闲来无事的时候还翻一翻,还会稍微的去改动一下字句,可能哪个地方那个字,改成哪个字会更好,所以有一部分的集子,是自己有意识的保留。有一些是赠答,譬如说我跟同学是朋友,我写信的时候就写诗寄给妳,然后妳也回我诗歌,所以我们彼此都有保留对方的诗作,所以有一部分是他的诗友帮他保存下来的。当然当时的文人,大部分都会有意识的去保留自己的,也会保留他诗友的这个创作的内容。有一些是题壁诗,有没有听过什么叫题壁诗?就是你今天像李白,他经常游历大江南北,他今天来到了黄鹤楼,看到这个黄鹤楼的风光好美,所以他就在围墙上面,他就信手拿了笔在墙壁上就题壁,那叫题壁诗。像这个或许他自己会有记录,有的时候只是兴之所至,随笔就题了诗,他也未必会保留下来。所以有人,有心人,有心人他们定期会去一些风景名胜,去抄录题壁的诗,因为有一段时间之后,那个壁都满了,写满了,所以当地管理的人他会重新粉刷墙壁,所以那个就不见了,有的时候是不定期的,所以有些诗人写完之后,你几年之后再来,你当年的痕迹就不见了,可能他会有再题一首,所以这些题壁的风景名胜一些相关的诗,也是有心人去刻意保留的。后来就会有一些整理,譬如说他往生之后,他的门生故吏,他就开始为他的老师,为他的先翁,来做文集,诗集,就开始去搜罗。自己的爸爸或自己的老师有保留的,那当然就是第一手资料,就会去问当年跟老师同学的,朋友的,就会去问说有没有,那边有没有一些诗歌,也会搜集过来。当然有一些人,我刚刚提到题壁的有人会去收,那个收他会保留在什么地方?他会派人固定到那个地方去抄题壁诗,所以它会保留在当地的一些档案里面,这个档案的形式有些是把它变成方志,有些会变成是一个档案,所以他会去收集。所以集子是这样保留下来的,其实也不容易,也不容易。我们看到下面第六十八个姓氏薛。薛这个姓氏在中国大陆排名第四十八,在台湾也排名到第六十。我有几位老师就姓薛,所以在台湾这个姓氏的比例也不低。薛姓出自于任姓,任姓先前我们讲过了是黄帝的后代,本来黄帝有二十五子,有十二个姓,其中也有任这个姓氏,这个黄帝的小儿子叫做禹阳,他本来受封于任,因此有了任姓,禹阳的第十二代子孙奚仲又受封于薛,所以他又建立了薛国,所以奚仲的后代曾经在商朝担任宰相,后来周朝灭了商之后,又封奚仲的后代仍然在薛这个地方,一直到战国时代,薛国被齐国所灭,所以薛国人才以国名为姓氏,所以薛姓是从任姓分派出来的。而任姓,黄帝的十二个儿子有任这个姓氏,这个任姓又是从姬姓分派而来的。薛姓还有另外一个来源,就跟先前我们讲到的,养士四公子的齐国的孟尝君有关。孟尝君其实,这边记录说他是田姓,请各位旁边给它注记一下,如果按照《左传》,他是陈姓,如果是《史记》,是把他记录为田姓,这个先前有跟大家报告过了。因为孟尝君他受封于薛,后来孟尝君他被秦国给灭了,所以后来这个薛,原本孟尝君的后代,还有薛这个地方的子民,也有一部分改姓为薛。所以这个薛也有另外一支,是从陈姓或田姓,从那个地方再分派出来的。所以这个薛就有两个源头。迁徙分布的地方就请同学们自己参看。我们看到下面的历史名人,历史名人我们有两位跟大家介绍。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看第二位好了,薛仁贵。谈到薛仁贵,大家会想到另外一位姓薛的,也是将军,叫做薛什么贵?薛平贵。很多人都以为说,薛仁贵跟薛平贵应该是兄弟吧?其实不对,薛平贵是杜撰出来的人物,在历史上,事实上是没有这个人的。这个时候大家就伤心了,薛平贵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不是有王宝钏吗?王宝钏,台湾口音我们是把她念作王宝ㄔㄨㄢ,事实上那个字要念作四声。苦守寒窑十八年,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原来也是虚构的,对,所以美丽的神话没有办法被戳破,这有点可惜,但是事实上它是杜撰的故事,他是在戏曲小说里面的人物,所以并不是真的有这个人。在台湾的歌仔戏,在歌仔戏里面有一出很有名的剧,那一段唱词大家也耳熟能详,后来有一位流行歌手,还把它写入了他的创作曲里面,叫身骑白马,有听过吧?没听过,徐佳莹的一首歌,我身骑白马,走三关,有吧?听过吧?我改换素衣,回中原,它就是讲薛平贵回来找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但是跟薛仁贵没有关系。薛仁贵是唐朝人,他是河东的薛姓这个世族,在贞观末年的时候投效军旅,后来征战数十年,曾经大败九姓铁勒。这个铁勒是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游牧民族,就跟突厥匈奴一样,只是在历史上大家比较少听过。而且他还东征朝鲜半岛,征服了高句丽。当然这个高句丽有人念作高勾丽,就是现在的朝鲜。而且他还北伐去击退突厥,功勋卓著。他为国奉献,几十年征战。所以最后往生之后,朝廷追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这个都是追赠,表扬他一生的功业。所以薛仁贵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位将军。再来,我们就争取一下时间,我们看到第六十九位姓氏雷姓。雷这个姓氏在台湾就少见了,不过在大陆还有到八十八,这个大姓。我记得好像大陆的国文课本里面,好像也收录了一个叫雷锋的故事,所以好像,现在还有吗?不知道了,现在还有,好像也是一个也算是民族英雄,所以在大陆雷锋的知名度很高,所以在大陆,雷姓也算是很有知名度的姓氏,在台湾就比较少这个雷姓。雷姓的起源十分古老,根据文献记载,黄帝时候有一位方雷氏,他跟黄帝的部落关系就很密切,黄帝曾经娶方雷氏的女子为妻,生下了玄嚣。方雷氏的后代,后来就把方雷氏的方跟雷拆开来,所以他的后代有一支姓雷,有一支姓方。这个姓方的这支我们先前讲过了。黄帝时期还有另外一位大臣叫雷公,后来因为发明了中草药,所以也受到当时黄帝的重视,所以雷公的后代也引以为傲,因此就以雷为姓氏。后来也有一些少数民族,也慢慢的加入到汉姓的阵容里面,也有改姓为雷姓的。后面这个迁徙分布,请同学们自己参看。我们看到雷姓的堂号,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堂号叫做谦让堂。东汉时代有一位雷义,他跟同郡的另外一个名叫陈重的人,是好朋友。太守就举陈重孝廉,昨天我们有讲过举孝廉,当时汉朝的时候,选拔人才的方式就是用察举,由地方官来推荐,所以孝廉是一个名目,是一个项目。所以他就要推举陈重,陈重就要让给雷义,可是这个太守就不准,后来刺史又举雷义为茂才,所以这个举茂才,也是察举的另外一个项目,所谓的茂才就是很有文才,孝廉就是他的行为规范,孝顺父母,孝顺长上,然后很廉洁,大致上就是属于品性这一个部分,所以雷义后来刺史要推举他,然后他又要让给陈重,刺史也不听,所以两个人就互相的推让。所以后来雷义干脆就,既然没有办法推举他的好朋友,真心的想要推荐他,上头长官不允许,他也不愿意接受,所以后来两个人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选拔。因为这个雷义谦让的精神,为后世所敬重,所以雷义的子孙就以此为堂号,叫做谦让堂。我们看到下面这个历史名人,这个历史名人就很特殊,不是名字叫样式雷,而是雷姓的总共有七代人,他们在清朝的时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担任宫廷的建筑物的建造工作,所以七代人都在宫廷服务,而且他们在宫廷里面,因为要掌管建造建筑物的工作,所以当时有一个部门叫做样式房。来,请各位看到这个倒数第二行,这个所谓的样式房,就是掌理建筑物工作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先做模型,所以这所谓的样式,就是后来我们所讲的模型。有没有看过那个建筑物?我们在盖大楼之前,我们大概都要做一个,按照比例尺缩小的具体而为的模型,如果各位有去看房子,那个模型都做得很漂亮,而且那整个外观颜色,就可以让顾客一目了然,就是原来你这个建案,大概就是长成这个样子,格局是怎么样的,那个就是模型,所以当时这个样式房,这个样式就是制作模型的意思。后来就概括为督导规划,这个建筑物的样式的谋划,然后监督工程的进行,这所有跟工程方面有关的,都是由样式房这个单位来发落来主导。雷氏这一家七代人,都是担任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用现在的话就是首席建筑师,首席设计师。所以后来他们就有一个名号,叫做样式雷。他们做那个模型,据说做得非常的精细。各位看到第十一页,我这个文字有说明,各种建筑物它就按照一百比一,或两百比一的比例,做了一个小模型,而且细致到连窗框窗棱的样式,他都把它画出来了,而且他那个模型是可以打开来的,就跟现在的模型是一样,它可以打开来,里面这个桌子,椅子,那个栋梁,甚至于连那个窗帘布幔,都钜细靡遗的把它做进去了,这个真的很精巧。所以在当时清朝,样式雷这个家族,深受皇家的信赖,所以才有这样的一个名号,叫样式雷。我们经常在坊间会听到很多,尤其是中医药,中医药就会说,我这个药方是来自于清朝的宫廷的御医,有吧,有听过吧?很多人都这么标榜,其实在宫廷里面,像医药这个系统,中医的这个系统,其实也都是父死子继,也都是一个家族他们在传承。自古以来,有一些比较特殊的专门技术,特殊的行业都是父死子继,一个家族在传承。像先前我们讲到史,史官,在古代,尤其在汉朝特别明显,它都是父子相传的,因为有很多的文献的记录,都是没有办法突然之间来学的,因为东西很多,而且有很多的典故,有很多的掌故都是口耳相传,因为还没有文献很明确的记录下来,所以在口耳相传的状况之下,当然就是爸爸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一代传一代。像这个中医也是一样,中医它有很多的药方或很多的秘诀,它是不外传的,即便是你拜我为师,可是你跟我没有血缘的关系,不是我家的人,我也都教给你这个最基本的,或者是可以公开的那个部分,我们家祖传的秘方,最重要的那个秘诀,是传子不传徒弟的,传儿子不传徒弟的,自古以来都这样。所以你看,这个样式雷他们这个家族也是一样,建筑工法上面有一些秘诀,我们闽南话叫秘诀,有一些秘诀,它也是传子不传徒。各位想说,那有什么了不起?那不就是按照那个来做吗?对不对?按照施工图来做,我跟各位讲,他这个样式,这个模型,只是做出一个样子,虽然说他做得很仔细,那个斗拱梁柱该怎么配置,他都做得很清楚,可是,如果各位对中国传统木造建筑有了解,光斗拱这个结构就相当的复杂,因为斗拱这个结构,就是它要把屋顶的重量,它要把它概括承受到那个横梁,横梁跟柱之间你要怎么衔接,那个要靠斗拱,斗拱的设计不是你梁跟柱就这样搭着就可以了,没有那么简单,尤其以前的宫殿那种大型的建筑物,屋顶很重,你怎么样去接力,怎么样去分散那个重量,它要靠斗拱去分散,所以斗拱的结构非常复杂,那个东西不是你随随便便,你今天来学就会的,所以他们是世代相传。了解我的意思了?所以其实我们都应该要尊重,像这种专门的行业,专门的技术,尤其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说,很多东西只是雕虫小技而已,不是这样的,你去做做看就知道。所以古人,尤其饱读诗书的这些所谓的士大夫,总是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总是瞧不起这些有专门技术的人,他们总是认为这个都是次一等的,都是雕虫小技而已,可是真正在中国物质文明,能够得到大家,得到举世的认同,其实都是靠这些很基层的工艺去传承,去发扬的,所以中国的物质文明,是靠这些士大夫瞧不起的人,不断的传承下来的,反而士大夫自己呢?当然我们这么一系列介绍起来,能够在青史上面扬名的当然所在都有,可是不要忘记了,奸臣,佞臣,小人,坏蛋,那个人数可也不少。所以我们真的要放下所谓的读书人,所谓的士大夫的这种身分,我们应该要去多方的了解,真的,有很多人真的非常非常的优秀,只是他可能跟你现在擅长的不一样而已。好,来,我们就再往下看,我们看到第七十,第七十,贺这个姓氏。贺这个姓氏在台湾没有进入到一百大,可是在中国大陆就是九十七的大姓。贺这个姓氏起源于庆姓,怎么说?根据文献的记载,汉安帝名字叫做刘庆,好,皇帝名字叫刘庆,要不要避讳?当然要,所以就把庆这个字统统改字,改成了另外一个字就是贺,因为庆跟贺都有祝贺的意思,祝福的意思。所以这个避讳,以前我跟大家分享过,它会用义近的字来做取代。所以就有一支是从当时,因为改了姓之后,后来就一直传承下来,所以就有了贺这个姓氏。庆姓又是源自于什么地方?刚刚提到,贺是从庆改姓而来的。庆源自于什么地方?也是在春秋时代,春秋时代,齐桓公的裔孙有一位叫做公孙庆克,名字叫庆克,所以后来他的家族就以庆为姓氏。所以它也是从齐国而来的,而当时的齐国国君姓什么?不是刚刚我们讲的陈或田,因为那是战国的齐国,后来因为篡位的关系,所以才战国的齐国叫田姓或陈姓,春秋时代的齐国国君姓什么?姓姜,没错,所以庆姓又是从姜姓派衍出来的。后来齐国在文献上,在《左传》里面,也看到有一位庆封,这个庆封就是庆克家族出来的,他在齐国跟崔杼两个人就互为党羽,当时也是让齐国的政坛动荡不安,所以就有一连串的政治政变,还有一些谋杀,后来庆封没有办法在齐国待下去了,他就出逃到吴国去,当时吴王就给他一个地方叫朱方,所以庆氏宗族就辗转到了南方来,后来庆氏就到了两汉。到了汉朝的时候,有一部分为了避讳,所以改为贺姓,这是中原的贺姓的来源之一。当然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的,我们就请大家来参看。我们看到下面,看到堂号,堂号里面有一个四明堂,四明堂。有一位唐朝很有名的诗人叫做贺知章,它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贺知章字号叫做四明狂客,所以后代子孙就以四明狂客的号,取了一个堂号,叫做四明堂。贺知章相关的典故,还有他的身世背景,我们就请各位看到第十三页,我们看到贺知章,这边有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贺知章,其实他在官场的历练也非常完整,也算是得到提拔,仕途也算是蛮顺利的,当然他的性格也比较放荡不羁,所以才给自己取了一个号,叫做四明狂客,他八十多岁才告老还乡,回乡之后没多久就往生了,所以也算是蛮高寿,而且在仕途也很顺利,但是在文学上面的表现就没那么精彩,因为就像先前我跟大家报告的,忙于政事,当然自己生平也没有太多的风波,也没有太多的历练,所以在文学上面的创发,也就没有这么的受到后代的推举。在唐诗三百首里面,有一首贺知章的诗歌,这首也大概是我们了解贺知章最熟悉的一首了,有听过这首诗叫做《回乡偶书》吗?没听过,“少小离家老大回”,诗就知道了,诗名就兜不起来,“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好,我们再看到下面一位,姓贺的,也是文学家,叫贺铸,他的时代就已经到了北宋。他又叫做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叫做庆湖遗老。他原本也是贵族出身,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也是外戚之后,他也娶了宗室的女儿,所以也算是赵家的驸马。他自己自称是贺知章的后代,因为后来贺知章他们家是住在庆湖,所以他就自号为庆湖遗老,也算是追迹先祖了。贺铸身长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这个铁青就是他的脸色比较暗沉,先前跟大家分享过,如果我们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恐怕他可能是肾脏不太好,肾脏不好的人,脸色会比较发黑一些。他因为又担任一些职官,所以总是有在官场跟人家打交道,可是他自己又非常的刚正不阿,不喜欢依附权贵,所以在仕途上也就没有这么的顺畅,当官也没有当到非常高的职位。贺铸他最主要留名于后世,是因为他的诗文,尤其是词,为后世所敬重。他的词的风格丰富多样,有豪放,有婉约,所以两派之长他都能够并重,而且善于融化前人成句。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以前的人曾经用过的一些诗句,或者是文章里面的一些词句,他把它融入到他的作品里面来。那这个算不算抄袭?不是一字不落的抄,而是他去化用典故。所以像这样我们就比较能够赞赏,而且如果他化用得好,反而有的时候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就像先前跟大家分享过,黄安有一首歌叫做新鸳鸯蝴蝶梦,他里面有很多歌词,都是从李白的诗句抄出来的,一字不漏的抄出来,可是他一二句,二三句抄出来,前后他配上自己的创作,把它融合进去,整首歌词这么唱起来,读起来,也算是蛮调和的。那算不算是融化前人成句?我个人觉得还算可以接受,毕竟不是整篇抄,能够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效果,难怪也会传唱多年。像这种状况,从唐朝宋朝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化用前人成句的这种模仿。这种化用的诗法,词法,他自己写词用韵很严格,所以有节奏感,有音乐感。除了这一些风花雪月的婉约之作外,他自己也有一些感时伤世,对于国家的这种顿挫而有一些愤懑之情,所以有一些比较悲壮的内容,又比较接近于苏轼,所以他对于后世婉约派跟豪放派,其实都有一些影响。这是贺姓的历史人物。接下来我们看到第七十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在台湾有九十四,在大陆就比较少见,没有进入到一百大,倪这个姓氏。倪这个姓氏起源于,周朝有一个附属国叫做小邾,事实上这个小邾,跟鲁国旁边的另外一个邾国,这个小邾跟这个邾国是兄弟之邦,它原本是从邾国分封出来的,但是因为它不是一个正式的诸侯,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附庸,开国的国君是邾武公的儿子公子肥,所以它原本是从邾国,然后这个公子肥又被分出来,成为一个小国,所以我们把它叫小邾。这个小邾国后来被楚国给灭了。然后这个小邾国里面,对不起,这里面有一些错字,这个小邾国里面有一些人,他后来又以倪做为姓氏,这个是小邾国里面有人本来就姓倪,所以就以倪做为姓氏。在这边繁衍,所以倪姓的子孙在山东一带繁衍,后来在山东半岛的千乘这个郡,就成为了望族,所以他的堂号就叫做千乘堂。在历史名人有一位倪宽,他就是刚刚前面提到的,千乘这个地方的人氏。倪宽年轻的时候家里很贫穷,然后一边耕作一边读书,然后专治《尚书》这一经,师事当时的《尚书》名家欧阳生,后来就慢慢的在仕途上面也有一些开展,主要还是去担任比较属于司空这个体系的职官,所谓的司空这个体系,就是讲工程建设这方面的,所以他自己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开发了一些灌溉渠道,所以让很多原本没有办法耕作的旱地,都能够得到水分的灌溉,丰富了地方的资源,也开拓了百姓的生活更加的富饶,所以当地人就把这六条,由倪宽所开发的渠道称之为六辅渠。后来倪宽因为有一些很重要的建设,而且得到朝廷的褒扬,所以他也就担任了御史大夫。就是督查官吏们的言行举止,如果有不法的情势,他就可以向朝廷禀报来纠举。所以这个御史大夫,其实也是很重要的职官,尤其面对贪官污吏的时候,御史大夫如果能够秉持职务,能够直言不讳,对于国家吏治的提升,是有正面的帮助。所以倪宽后来也跟司马迁共同制定了《太初历》,这个所谓的《太初历》就是历法。昨天我们有提到历法,古代的历法因为随着时间的转移,因为在古代,中国的历法虽然说已经很高明了,但是毕竟还没有办法像我们现在是用电脑来计算,用很精密的仪器来观测,他们只能够用很简单的工具来预测,所以久而久之就会有一些偏误,发生偏误之后,因为古代农民的播种施肥,所有的庄稼相关的事务,都必须要依照历法,所以一旦发生偏误之后,不是简单的这个日子改一改,调一调而已,它会影响到民生经济,所以每到了一个时代,尤其在时代开创的初期,都会有一些制定历法的工作,重新来颁布历法,所以影响当时非常的深远。后来他就跟司马迁一起来制定了《太初历》,《太初历》也实行了蛮长的时间,后来也因为有一些偏误,所以又有其他的历法取而代之。这个历法是很专门的学问,所以必须让长期,像司马迁这些原本就是世代为史官的,他们比较能够掌握一些计算的公式,还有一些仪器的使用,所以史官子承父业,就是有它专门的,而且是特殊的一些需求。好,时间也到了,我们今天就到这边为止。明天星期三我们就休息,星期四我们再见。好,谢谢。《百家姓》第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7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8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9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0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1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2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3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4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5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6集(附文字档)
《百家姓》第17集(附文字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