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台卫平之三》
秋和小注:前两天陆续刊发了我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跟随主任医师台卫平医务体验过程中的故事,今天刊发关于这次体验的第三部分《以事业心做事情》,从中可以看出台主任不只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更是以一种事业心在做好每一件事情。
《以事业心做事情》
最近的一个下午我到西客站附近办事,办完事已经四点多了,我想到今天是星期四,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的台卫平主任应该出门诊,于是就顺路拐到医院里找他。因为我上次在跟他医务体验时收获很大,但还有几个问题没有来得及问,此时如果他不忙,正巧借这个机会再找他问一问。
我走上医院门诊楼的二楼,发现患者已经不多。台主任诊室留着一条门缝,正巧能够看到患者在里面正和台主任交谈着。患者述说着自己的病痛,台主任耐心地给他解释。这一位患者足足占用了台主任近半个小时。就听见台主任说:“那你明天先验血,还有什么不舒服,随时来医院,我们科室每天都有专家出诊,他们水平都很高,我不在这里门诊时您就找他们。”患者一边道谢一边往外走,我看到男患者四十岁左右的样子,手里拿着几张缴费单,愁眉不展的脸上挂着病容。
我看看表,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便走进诊室。台主任习惯性地说:“来,请坐下。”他一抬头,看见是我,便问:“您怎么现在来了?有事儿吗?”
我笑着说道:“刚办完事路过这里,就顺便想进来坐坐,没有看病的事。门外已经没病人了,您怎么还不下班呢?”
台主任笑笑说:“还有一位病人没到,他约好了今天下班后才能过来,我再等等他。”
我有些不解,便问:“你们医生经常这样吗?这应该算加班啊!”
台主任仍然笑着说:“有些患者工作忙,只能下了班再来,只要和我约好,我就一定会等他,咱们不能失信于病人。”
我有些不解地问:“您怎么每周只有半天门诊啊?要是给您多安排几天门诊是不是就不这么忙了?”
台主任告诉我,因为他前几年从新疆和田援疆回来后不久,医院安排他在教育处担任主任助理,那个岗位还有很多行政工作要做。此外他每周还要安排为患者做胃镜肠镜检查或手术,去年一年就作了五六百例,平时还要代表医院参加一些院外的会议或活动,组织一些培训教育或学术讲座,这样他每周就只剩下半天的门诊时间了。但即便如此,他也要在这半天的门诊时间里把自己的业务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让接诊的每一位患者都能满意而归。因为有些患者是专门请假来诊治的,也有的是慕名而来,他不能让患者有丝毫的失望或不满意,因为他对自己要求很严,可以说是一位一丝不苟的医生。
我不由地问他“您在教育处的工作已经够忙了,为什么还一定要坚持出门诊呢?这样做是不是太辛苦啦?”
台主任略加思考,认真地说:“领导交给我任何工作,包括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我必须做,而且都会尽心竭力地做好。但我不愿意丢掉自己的专业,我当年选择学医,就是想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因为我喜欢这个职业,院里领导也挺支持我的,安排我每周出半天门诊及做半天内窥镜检查和手术。”台主任说到这里笑笑,继续说:“古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的志向就是要做一名‘良医’,当一名好医生,在消化内科这个领域扎扎实实地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争取做出点成绩来。如果因为行政工作忙而长期脱离临床工作,包括长时间不做内窥镜手术,我的业务就会荒废,我想当好医生的志向就可能落空……”
台主任这番话说得很平和,很诚恳,却令我感到这是他的肺腑之言,这番话中渗透着一种踏实做人的真诚,一种义无反顾的勇气,一种不惧劳苦的精神,一种孜孜以求的执著。这使我突然想起某位名人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用一生的精力努力只做一件事,这本身就是成功的人生”。我理解,台主任说的“专业”和那位名人说的“一件事”是一致的,其所指的就是“事业”,只有具备有事业心的人,才能认真做事情,才能做好事业,也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我向台主任讲起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曾经对我说过的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在织给自己穿的毛衣,他只是在做一件事情。如果他开始不断研究毛衣的花色、款式、编织方法等,并且组织大家一起织毛衣,甚至创办毛衣加工厂,进而将生产的毛衣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直至走向世界,那他就是在做事业了,他做的“事业”是从做织毛衣的具体事情开始的。做事情和做事业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却有着某种内在联系。如果把做事情变成了做事业,这是一种升华、创新,依靠的是一种不断进取的事业心。其实做其他工作也是如此。
台主任听了后感慨地说:“你们这位总编辑说的太对了,其实消化内科的范畴也不简单,要想应付差事,也不是很难的事情,那就是在单纯做事情了。但要想把事情做好做精做深做实,就要有一颗做事业的心。因为其所涉及的相关学科也有很多。一个人就好比一台精密仪器,任何一个器官都与这个人整体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消化内科的疾病与身体其他器官的某些疾病也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有的时候疾病单纯一些,但更多的时候并不单纯。因此我们医生要不断学习才行,要了解与消化内科疾病关系密切的器官如何不出毛病,或者可能导致什么毛病。我还要及时掌握这一学科在国际上最新的、最前沿的进展情况,只有把这个专业的事情当成一项事业,努力做好,才能做出成绩来……”台主任的一番话,与艾丰总编辑所说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要想做个好医生,就需要有一颗兢兢业业做事业的心,要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由于台主任等的患者还没到,我便想问他一个一直想了解的问题,“最近看到某报纸上刊登《做个肠镜太难了!北京肠镜检查排队最久要一年半》,事实上情况真有这么严重吗?”因为我觉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是会给患者带来很多麻烦,给社会带来很多问题吗?
台主任略一思索说:“对于这个问题,报纸上说的应该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吧,我估计说的可能是一位做无痛肠镜的患者等的这么长时间。首先是因为做无痛肠镜检查比做普通肠镜的患者要多,二是每例无痛肠镜检查时间又比普通肠镜更长,三是每例患者检查时所需要的医务人员也多,因此患者排队的时间也就更久。而且因为现在很多患者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也要求享受更舒适的就医体验,这一系列因素都对肠镜检查,特别是无痛肠镜检查的需求在增加。但无痛肠镜检查需要麻醉医师、内镜医师、护理等技术队伍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这和与日益增长的检查需求不相匹配的是,我国内窥镜医生不足,麻醉医生也不足。”
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台主任接着解释说:“这种现象和当下公众对肠镜的强烈需求有关。比如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增加了,我今天就接待了一位60岁的女同志,她最近总觉得肚子不舒服,一些朋友建议她做个肠镜检查,看看有没有大问题,于是她就来看门诊了。但她很怕痛,只能做无痛检查去排队。还有一位50多岁的男同志,最近两天腹泻了几次,因为他家族中的直系亲属有肠癌患者,他听从亲人劝说,主动来要求做内镜检查,其实他现在觉得身体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他想防患于未然……这些患者的保健意识都是不错的。当然也是造成患者排队等候内镜检查时间过长的一个原因。”
台主任从抽屉中拿出一个笔记本说,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为38.8万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结直肠癌死亡患者18.7万人,死亡率居第5位。这意味着全国平均有每天超过1000人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每天死亡512人,这个数字是很可怕的,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基数大。而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非常重要,是预防的最主要方法。筛查结直肠癌,肠镜检查被称为是最好的手段。由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较长,从长了肠息肉或增生性病变到发展为腺瘤、癌变、临床期癌以致晚期肿瘤,大约需5~10年时间,有的时间可能还要更长,这就使我们有足够的筛查、预防机会。如果可以在结肠息肉阶段或者早期肠癌阶段进行内镜下的诊断和内镜下钳除、电刀切除等治疗,这样可以及时阻断其成为进展期癌,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预期的生存时间也和普通人群没有差别,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经济资源。我从一份统计材料中看到,从中国的人口基数、高危人群比例、老百姓检查意愿来讲,大约需要35万消化内镜医师才能勉强满足需求,而目前中国内镜医师不足4万,这个缺口非常大。这也是造成要求做内镜检查的人常常需要等得太久的一个重要原因。
台主任解释说:“内镜检查是介入性操作,技术和安全性要求高,医生的培训周期较长。内镜医生都知道,做无痛胃肠镜诊疗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要求要高于普通胃肠镜检查。事实上,培养一个合格的消化内镜医生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而且还需要其一直不断地学习、培训、提高,且不要中断太长时间的实际操作。”
我理解台主任的意思,就是说一个合格的内镜医生如果因为其他原因而放弃一段时间的内镜检查实践,业务技术就会生疏,如果时间太长还有可能造成技术荒废,再重新开始时还要再加强学习,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把“手艺”重新捡起来。我也理解了台主任之所以不愿意荒废业务,心甘情愿做一名内镜医生,就是想用一生的努力做好这一件事,将这一件事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将其做到极致,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做到最好。
台主任根据自己这些年来的临床经验分析总结,对北京几乎所有大医院内镜检查都是人满为患的现象,他认为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外地患者,他们舍近求远来北京,就是认为北京的大医院技术水平高,权威性也高,让人比较放心。但相比之下,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里患者就比较少,预约内镜检查相对容易,一般等待的时间不超过1周。其实如果医生认真的话,检查效果是一样的。解决这类问题还需要宣传,要使患者改变观念。不论是大城市或小城市的医生,只要认真做检查,都能得出负责任的检查结果。
我听着台主任说出这番话,感到这是一位负责任的好医生,他对这个行业的现状了如指掌,有自己独到的分析和理解,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这是一位把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当做一项事业来做,并且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做到极致的好医生。
请扫描下方 ↓ 二维码关注“秋和随笔”
如想看《秋和随笔》之前发表的文章,不妨点击标题随便看看:
一、读书阅序
二、读史札记
三、游踪履痕
四、七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