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甘肃 和政篇
太子山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岭,太子山脚下的和政,自古也就成为兵家设防要塞之地和连接中原文化以及雪域文化的纽带。
公元1376年,明朝重新修建宁河城。公元1531年,取政通人和之意,在宁河城设和政驿。“和政”作为地名,一直沿袭至今。
古动物化石震惊世界
专家测算,若以每100千克化石代表一个动物个体来计算,和政半个世纪出土的古动物化石至少有15000个个体。
邱占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从1965年开始,他多次前往和政,而第一次就被和政古动物化石的数量之巨所震撼。他断定,和政将成为研究地球演化历史与探索地壳巨变的百科全书。
随着考古研究的深入,邱占祥等学者在和政发现并确认了一百五十多个属种哺乳动物的化石标本。
经过仔细研判,化石的年代边界也被确定,它们分别属于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距今1300万年的铲齿象动物群、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 。
在距今1000万年的三趾马动物群中,邱占祥发现了大量的麝牛类早期的祖先类型。这种化石只在和政地区被发现,这说明和政是今天北美麝牛最原始的家。由于这类化石的个体大小和体态接近现生羊,就以发现地“和政”被命名为“和政羊”。
和政聚集了古动物化石领域的六项世界之最,其中,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化石因为重大的学术意义,而成为当地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在学术界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和政相继建成三座博物馆,对化石展开全方位的专业保护和研究。一县三馆,全国也绝无仅有。
和政秧歌 博采众长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是和政传统的秧歌会。
历史上的和政,一直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区。受此影响,和政秧歌也兼容并包、博采众长。
起源于南方水乡的旱船是和政秧歌重要的表演形式。
现在,和政县一年有四个大型秧歌会先后上演。越来越多的秧歌活动,培养了越来越多的秧歌观众。
松鸣岩花儿 洒脱高亢
花儿,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成花儿而得名。西北众多花儿中,以“洮岷花儿”和“河州花儿”最为著名。
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古代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都在这里交汇,再伸向远方。
古老的河州城,因此成为黄河上游的重要商埠和闻名西北的旱码头。而和政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南部,也是河州境内的六大古驿站之一。
这不仅让商旅题材成为花儿歌唱的一大内容,也让当地花儿本身不断接受多种文化的熏染与塑造,从而呈现出辽阔深远、洋洋洒洒的艺术特色。
松鸣岩位于和政县南的小峡风景区内,是河州花儿的发祥地。
在一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上,六七万人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松鸣岩,放声高歌。
青藏高原为藏族民歌孕育出悠扬高昂的长调和起伏的颤音,这也直接影响到松鸣岩花儿,它歌调高亢,每首常以一声漫长的拖音起头,花儿本是无伴奏的“徒歌”,但在松鸣岩花儿会上,有四弦子、咪咪等乐器伴奏。
咪咪原是东乡族的乐器,而且本身也经历了演变过程,它原来是单管,后来模仿羌笛而改为双管并联吹奏。
和政花儿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和发酵,就像西北地区的“诗经”,而松鸣岩花儿会也逐渐成为河州花儿名副其实的一座高地,被誉为花儿故乡、西北之魂。
2004年,松鸣岩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
油菜花田 万亩金黄
和政的油菜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位居我国西北地区第二。成片的黄色在大地上恣意铺展,一望无边。
和政县城至松鸣岩的23千米道路,每逢花开,当地人都叫它花海天路。
和政油菜产业的蝶变,源于一位远在武汉的老人,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油菜遗传育种学家傅廷栋。
经过数年的观察筛选,傅廷栋和他的团队终于在和政选育出了适合高寒阴湿地区种植的双低杂交油菜华协1号。2001年,该品种通过了全国品种审定,并被当时的农业部推荐为重点推广的优质油菜品种。
此后,他们又育成“华油杂61号”、“华油杂63号”等适应西北种植的油菜杂交种。和政县的油菜籽产量也从亩产90公斤,提高到了220公斤。傅廷栋也被国际油菜界称为“世界杂交油菜学科带头人”。
现在和政是中国重要的春油菜种植研发试验基地。
千百年来,多个民族在此交融碰撞,和政的精彩与辉煌是民族融合的果实,和政漫长的历史就是厚积薄发的力量。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