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时间的敌人丨董竹君的一个世纪:从青楼女子到商界大亨
/半城大话/
“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唯独一人爱过你朝圣者的心日益凋谢的脸上的哀戚”......
有这样一批女性,经历过如霜岁月、家国战乱、人性的恶和命运的苦,走进耄耋之年,白发如雪、笑靥温润,犹如蚌病生珠,愈发惊艳。而这种惊艳,就像历史天空中那一抹璀璨晚霞。半城以此栏目,向她们致敬。那一低头的温柔,照亮了整座城。
董竹君的一个世纪:从青楼女子到商界大亨
文/王茜
沦落风尘两年后,与革命青年私定终身,并为自己赎身夜奔情郎;年近三十从暴力代替了爱的婚姻中出逃,独自抚养五个女儿;白手起家,创立了商界传奇锦江饭店……这些事迹挑出任何一件都足以使一位民国女子成为传奇,更何况它们集于同一人。
这位从青楼里走出的商界神话,叫董竹君。
落跑红颜:对爱,亦要保持独立
1900年正月初五,董竹君出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屋,乳名“毛媛”。父母虽穷,却还是把她送到私塾中念书。13岁那年,她被迫于生计的父亲以300大洋卖给长三堂子卖唱谋生,三年为期。
▲14岁在妓院时的董竹君
这张照片中的她,年方十四,身穿黑纱透花夹衣裤,剪刀式刘海,戴着碧绿翠玉耳环,穿着打扮都属当时最流行。纵然当时已沦落风尘,依然通身没有一点浮华的烟火气,骨子里透着清高和倔强。
1915年,15岁的董竹君已经在堂子里当了两年的“清倌人”,卖艺不卖身。她的石榴裙下拜倒着两类人:一类是偎红倚翠的公子哥儿,一类是意气风发的革命青年。而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动荡乱世中,毫无疑问,“革命”二字对于小姑娘来说,是最致命的催情药。因为“革命”这个词,意味着青春、热血、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这些革命青年中,她钟情的那一位名叫夏之时。夏之时生得高大英俊,早年在日本留过学,并在日本加入了中华革命党,这些为他在董竹君眼中的形象镀上了一层金边。两个热血男女凑在一起,不谈风月,只论革命,她决意将他当作心目中的英雄。英雄爱美人,美人惜英雄,两人私下定了终身。
▲夏之时
以夏之时的地位与财力,为她赎身并非难事,但她并未被感情冲昏了头脑,经过深思熟虑,她向夏之时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明媒正娶,不做小老婆;第二,婚后送她到日本求学,将来从日本回来后,组织一个好的家庭,她管家务,夏管国家大事;第三,不要别人赎她,她要自己跳出火坑。这就是典型的董竹君做派,绝不露出轻浮和攀援的姿态。
说到做到,她在堂子里开始装病推客,瞒过了精明的老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她效仿卓文君与红拂女,抛下一切过往,奔向了自己心爱的人。走之前,她将身上的首饰、绫罗绸缎全部除了下来,一身素衣,干净利落。关于这次出逃,董竹君在自传中写道:“一直被束缚在身心上的什么东西全部解除了!能向天空飞翔似的浑身轻松,乐开了花一样。这是我第一次对自由的体会,永难忘怀!”辛亥革命失败,夏之时成为袁世凯的缉拿罪犯。如此情形下,两人风雨同舟,在法租界的日本旅馆内完婚。
▲夏之时与董竹君
她果真迎来了新生。夏之时待她不错,不仅履行诺言送她去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念书,让她和朋友们交际应酬,还请来一位四川人夏斧教她读书认字。就是这位夏老师,给她取了个名字叫“董篁”,字“竹君”。自此,董毛媛就成了董竹君。
“如果你能带着孩子活下去,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
渐渐的,夏之时逐渐发现自己并不需要一个竹子一般坚韧的妻子,他更想要一株凌霄花,以依附的姿态和艳丽的花容,来装饰他的英雄梦。他的疑心病和大男人主义时不时发作,用如今的话说,可谓直男癌入骨。他不能,也不想试着理解自己的妻子。有一次,董竹君耳边传来凄美的尺八演奏声,便站到窗口用心聆听,夏之时却怀疑她跟哪位未曾谋面的小伙子有染,于是送上含有醋意的冷嘲热讽;董竹君练习七弦琴,夏之时又泼上冷水:弹好了又怎样。
他有事回四川,临行前,给了董竹君一把枪,叫她防贼。若是做了对不起他的事,则用它自杀。他还急召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到日本陪二嫂读书,用意无非是监视她的一举一动,以免她获得自由就红杏出墙。1917年秋,董竹君从东京御茶之水女子高师毕业后,原想补习法文,前往巴黎留学,但夏之时一定要其返回四川合江。
1919年,夏之时在四川派系斗争中错跟了人,被解除了公职。他开始吸鸦片,脾气越来越坏,对妻子也越来越疏远,还嫌董竹君只给他生女儿。甚至在董竹君患肺病避居的三个月里,从未去看望她。
对于濒危的婚姻,董竹君想过挽救。她尽心伺候公婆,赢得了一家老小的认可,还开了一家黄包车公司,后来又办袜厂。她做这一切,除了证明自己的才华之外,无外乎是为了能挽回丈夫的心。为改变丈夫的情绪,董竹君特地在住房对面建造书房,借此希望他多阅读新书,像当初对方鼓励她那样。事实上,他仅仅在书房摆满书画古董,听不进妻子的苦心规劝。
她不知道,这个时候,她的才华对于夏之时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他只想拉着她在沉沦的路上一起下坠,没想到她居然不屈不挠地要追求向上的生活。她越是努力,他就越暴戾,以前那个与心上人惺惺相惜的革命青年,居然将拳头对准了娇弱的妻子。在成都时,他曾因不准女儿去读书而向她拔枪;到了上海,有次争吵他甚至抡起菜刀要砍她。
她不愿在没有理解和体贴的家庭里当牛做马,不要再做冠冕堂皇的都督夫人。董竹君毅然摒弃了在别人看来荣华富贵的生活,摆脱了家庭束缚。这是她第二次为自由和独立逃脱。这次出走,轰动整个成都。
从四川来到上海的夏之时从淫威逼问到以情动人,最终都没有让董竹君“回心转意”。八卦新闻写有这样的标题:“夏之时家中难都督,将军街出走女娜拉”。然而鲁迅曾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说:“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一个女人,没有家世,没有背景,还有老父老母和四个女儿要照顾,能够走到哪里去呢?她已经29岁了,韶华将逝,她不像张幼仪,有显赫的娘家人可依靠,她所能依靠的,只有她这双手。吃准了这点,夏之时轻蔑地对她说:“如果你能带着孩子活下去,我手板心煎鱼给你吃!”
1929年,分居五年后,董竹君在上海与夏之时正式签署离婚协议。她只提出了两点要求:其一,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其二,一旦她有个三长两短,请夏之时念及情分,培养四个女儿大学毕业。但是后来夏之时并未履诺,还强迫其交出孩子。董竹君坚决拒绝了前夫的无礼要求。
然而生活确实艰辛,离婚头几年,她去得最多的就是典当行。当完贵重衣物之后,迫于生计,她把大女儿心爱的大提琴都当了出去,她异常伤感地想,不能这样下去了,一定要让日子好起来。
乱世谋生
离婚后,董竹君办了一家小规模的群益纱管厂。为了拉投资,还特意跑到菲律宾去招来了一万元股资,结果还没多久,战争爆发,纱管厂毁于纷飞战火中。再加上母亲去世,父亲病重,生活把她逼到了绝路上。
▲1931年第一次从上海去菲律宾,为在上海创办的群益纱管厂招股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挫败,董竹君咬紧牙关继续创业,这一次在贵人指点下,她在上海开办了锦江川菜馆。董竹君在自传中解释“锦江”二字的来源:“从字面上讲,锦江两字象征着未来川菜烹饪艺术有如四川锦缎一样著名,并随长江东流入海,远播重洋异国,这些就是我命名餐馆为锦江的动机。”
▲1935年创办上海锦江川菜馆
锦江在她的经营下,成了一家文化气息浓厚的川菜馆。红木雕刻的宫灯、意大利雕塑、张大千丛竹画、郎静山摄影、郭沫若书法……都汇聚在这家规模并不大的川菜馆中。最重要的品牌标志,却是绘在碗碟上的竹叶。竹,是她的名字,也是她董竹君的图腾。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属于董竹君的辉煌,终于到了。锦江火了,火得一塌糊涂,卓别林访问中国时,曾在这里品尝了香酥鸭子,连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以及当时南京政府要人和上海军政界人物来吃饭也得等上很久。
▲1949年5月在锦江川菜馆与新四军老朋友们聚会:曹荻秋(右一)、章蕴(右二)、陈同生(右四)郑少梅(右五)张爱萍(右六)。
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锦江是董竹君一生事业的高潮,而她并未止步于此,除了创办报刊,她还支持革命,成功策反杨虎,为营救张澜、罗隆基立下头功;捐出餐馆,将自己含辛茹苦十六年所赚得的十五万美元全部奉献给了国家;还交出了自己的花园住宅,只保留了郭沫若书写的《沁园春》和一套文房四宝。97岁高龄之际,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我这一生对人生坎坷没有怨言,只是对爱有点遗憾。”可即使曾感到遗憾,她也不肯将就,走出失败婚姻的她自强自立,一生没有再婚。
▲1947年创办的美华印刷厂,曾是我党上海地下工作的基地
纵然世事艰难,创业艰苦,她从未松懈过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她常说孩子是洁白无邪的,决不能让“风筝”断线,迷失了方向。女儿在外地读书,她书信不断。一次次教育她们:为人做事要有责任感,要光明正直;处理事情宜感情通过理智,对客观事物应全面分析研究,不要主观,切忌任性……她在锦江饭店当老板时,决不让孩子们随便走进店里;她自己要会见朋友,除非是进步人士,其他三教九流的人一概不让到家里来,只有在锦江会晤。目的只有一个,即防止孩子们沾染十里洋场的社会恶习。可谓用心良苦。
她的心血没白费,五个儿女个个成材,也个个敬重母亲。
▲董竹君与女儿夏国瑛
▲1946年初,摄于上海凡尔登花园31号家院内。图为董竹君与儿女合影
1997年,与世纪同龄的董竹君97岁,在其住所接受《读书时间》栏目的专访。主持人感佩她坎坷一生、屡经磨难却一直健朗如初。专访节目播出56分钟之后,董竹君因患感冒不治去世。
生前,郭沫若先生曾多次欲为她代写回忆录,她都以“无可称道”婉拒了。晚年,她在自传《我的一个世纪》里说:“我从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 延伸阅读 •
她们是时间的敌人丨林璎:她出身于中囯显赫的世家,被称为美囯未来的领袖
半城编辑部
转载请联系平台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文章